【篇一:描写林黛玉的作文】
黛玉,金陵十二钗之首,本就是栙珠仙草转世,注定要用一生的眼泪来偿还。她,原本是富贵人家的女儿,可是自小丧母,10岁丧父,小小年纪就如此悲惨,虽然得到祖母的照顾,但是她的内心是孤独的,因为她失去了父母的爱和温暖。在我看来,她孤标傲世的性格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掩盖自己的孤独、自卑和悲哀。
她是孤独的,经典的“黛玉葬花”中的场景,黛玉把花用布袋装起来,用土掩埋,一边落泪,一边埋葬。“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她觉得那落花就是自己,孤孤单单的来到这个人世,孤孤单单的落下,孤孤单单的埋葬,孤孤单单的消失在这个世上,没有人会为自己哭泣。她的悲,又有谁能理解?很多人喜欢薛宝钗的处事风格,大气圆滑,而黛玉却心思细腻,敏感多疑。可是,她们的人生经历不同,所以黛玉才会如此,总是独自流泪。
文中有一处细节,描写黛玉在薛宝钗处,薛宝钗一进门就奔向在妈妈的怀里,黛玉看了看,独自落寞的低下头。虽然宝钗很快发现了,化解了黛玉的自卑,可见黛玉多渴望能有父母的温暖和爱。
黛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才女,或许,她在书中,才能找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元春省亲时,为了帮宝玉,替宝玉做了一首《杏帘在望》,才气外露。一句“”把田野的景观描绘的惟妙惟肖。在大多数时候,读到黛玉,就给人一种悲伤的感觉。最经典的一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是黛玉最终的结局,我们总是在替黛玉惋惜,觉得她应该大度一些,认为黛玉豁达一点,乐观一些,她的命运或许就会改写。可是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觉得这样一个悲剧人物身上的真实才是最可贵的,有多少次,看着她的眼泪,看着她的跌宕起伏,找到了自己的某一处影子……
【篇二:那天,我在树下】
假如教室太闷热了,我们就去树荫下读书。蚂蚁给我们挠痒,叶片在书里留下斑驳的身影,风声掠过树梢带来了凉意。
我抬头向上看,碧绿的叶子在阳光的映照下镀上了金色的斑纹,枝干蜿蜒交错着。忽见一个细小身影爬过,是一只小蚂蚁,它就欢快地蹦跳着。多么富有生命力的世界?在这样的环境下读书,难道不是一件颇有情趣的事吗?
于是,我便拿出我甚是喜爱的《红楼梦》来读。刺眼的阳光照射在书本上,我朦朦胧胧地看见一辆坐轿穿过热闹的街市,一位清瘦的姑娘撩起帘子的一角,战战兢兢地打探这陌生的地方,这不是红楼中的黛玉吗?隐隐约约的,我似乎看见她脸颊垂着的两行清泪,心里不禁也难受起来。是呀,母亲走了,如今要寄人篱下,叫人焉得不伤悲?
在一阵敲敲打打中,我看见身穿黄袍的元妃正准备上船,噢,是“元妃省亲”一事,我赶紧跟着元妃游览大观园,看到了凤尾森森的怡红院、龙吟细细的潇湘馆、遍布青苔的蘅芜苑……我的心里好高兴。最后我来到大殿,观看姐妹们做的诗。宝玉因作不出最后一首《杏帘在望》而急得直出汗。黛玉见状就说:“你先把写好的三首抄录下来,我帮你作最后一首。你抄好了,诗也就作好了。””杏帘招客饮,有望有山庄……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宝玉,我作好了。”看到这,我不禁笑起来,宝玉和黛玉间的小调皮真是可爱呀!
我被这大观园里的太阳烤得炽热,突然眼前一黑,醒来时发现躺在了潇湘馆里。撩开床帘一看,雪雁正端来火盆。是“黛玉焚稿”!我想。只见她有气无力地接过紫鹃递来的手帕狠命地撕,撕不碎就用尽全身力气一把扔进火盆。我看得心都疼了,从前那么美好的青梅竹马,一块儿学习,一块儿玩耍,一块儿成长,如今却被封建的礼教活生生地分开。
树荫下的蝉鸣把我从“太虚幻境”里拉了回来,这真是一场别致的读书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