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有幸遇到经典】
今天是六月一日儿童节,在我心里,儿童节早已换了原有的感觉。
早上,我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经典诵读班。天空朦胧的蓝色里泛着浅浅的红,阳光亲吻着我的脸,明媚如风,轻盈的花香里氤氲出一片幸福,连空气都甜润得像棉花糖。
每天早上,我和同学们都沐浴在这种圣洁的氛围里。朗朗书声,时柔时刚,是一种美妙的天籁。喜欢同学们的读书声,如甘露琼浆;喜欢同学们翻动书页的声音,如潺潺流水;喜欢淡雅古朴的书香,仿佛是从古圣先贤骨子里透出的智慧的芳香……
翻了一下日记本,已经写了五十多篇了,厚厚的一沓,很诧异一向懒散的自己竟然可以坚持这么长时间去写日记。曾经,我一直有个梦想,抱着很大的决心想要完成一个作品,却始终没能坚持下来,而如今,在和蔼可亲的老师引领和同学们的鼓励督促下,自己终于有了很大的改变。
从第一次遇见经典,就被她古典的画面,厚重的质感,铿锵的语句深深吸引。我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再亲民,在止于至善”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再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一点一点的成熟,一点一点地理性,就连走路的姿势也变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就像有摄像头对着自己一样。是经典,让我学会了做人;是经典,让我明白了道理;是经典,让我浮躁的内心慢慢平静;是经典,给我插上了一双美丽的隐形的翅膀。
我觉得,读经典是一件神圣的事情,不应该夹杂什么杂念。只是因为喜欢,单纯的喜欢,只是想要从圣贤那里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只是想让自己更充实幸福地生活。《大学》、《中庸》、《论语》每天读会烦吗?我轻轻问自己,不会,它们像一首沾满酒香的歌,好听,很香,会醉,染过千年贤者耳,醉了谦谦君子心。
真的,我就是那个最幸运的人,是经典,是老师,让那个有着所谓“青春无限肆意放纵”的自己真真正正改变了。我做了一个很美很美的梦,我也回到了春秋时期,与孔夫子的三千弟子一起席地而坐,不远处,夫子面容慈祥,侃侃而谈,我们听他言,听他说,浅浅笑语,争论不休……
【篇二:读《乱说学记》抓住“当其可”之时】
认识了非常国学,才知道有《学记》,进入了功夫作文中级班,才开始读《学记》。在非常老师的“乱说《学记》”的引领下,一学,则欲罢不能了。且不说这两千多年前祖先的大智大慧,也不说这一千五百字的浓缩精华,单单是这“当其可”三个字就够我们回味思量许久的了!
“当其可”出自《学记》“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当其可”就是正当其时。非常老师引导我们理解为三层意思,一是抓住机遇、抓住机会,我理解为“及时”;二是适当的地点、适当的场合、对适当的人讲适当的话,我理解为“适时”;三是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理解能力去做,我理解为“顺时”。
掩书而思,如今,孩子已步入六年级,已错过了许多启蒙和诱导中的“及时”、“适时”和“顺时”,遗憾认识非常老师太晚、认识非常国学太晚,也悔恨因为自己的无知与教条,在孩子成长花开的道路上,更多成为一个迟钝、愚笨、木讷的妈妈。
记得孩子刚上小学,我和孩子爸爸借口工作忙而常忽视对孩子学习的监督,写字的坐态、握笔的姿势都出了问题,三年级就早早地戴上小眼镜。当发现时,已是乾坤难以扭转,现在只能通过端正坐姿、少看电视、乒乓球训练等来缓解视力的加剧。也记得时常为一句话、一个动作和孩子发生争执,放不下家长的尊严和架子,容不下孩子的错误和随性,常常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把自己当成教母、当成判官,最终导致我和孩子的抓狂,却不愿低下身来给孩子擦干眼泪、给他一个拥抱,教会他慢慢成长。
非常老师的“乱说”更多地让我警醒,一个母亲(或是父亲)如何以理性、温暖的姿态,在家庭教育中的经营和影响。对教育的关心,没有必要声嘶力竭地呼吁社会和学校改变什么、也不用过多奇希望于学校和老师帮我们做些什么,只要在绵长的生活互动中,通过我们自身的学习,以及老师教会我们的“及时”、“适时”和“顺时”,孩子自然会在实践中学到最有价值的能力。
感谢非常老师,感谢“功夫作文”这个大家庭,无私地奉献了如此多的好食材,如一锅汤,慢慢升火、愈煮愈浓。充满着家的味道,也充满着互相信赖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