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詹天佑读后感】
不怕困难,奋勇向上
几天前,我学习了《詹天佑》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爷爷不怕帝国主义侵略者的阻挠和要挟,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艰巨任务,白天翻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在煤油灯下绘图、计算,成功修筑京张铁路的事情。詹天佑爷爷是负担了多大的工作压力啊!他还有着超强的创新能力,采用了从两端同时开凿的方法成功开凿了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隧道;采用了顶端开凿式的方法,缩短了一半的开凿时间,开凿了长达一千多米的八达岭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最终在他的指引下京张铁路提早两年全线竣工,给了帝国主义侵略一个有力的回击。
当我读到“遇到困难时,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会被那些外国人的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去信心。”这句话的时候,总是被詹天佑爷爷的不怕困难、爱国、要为祖国做出贡献的决心而感动。詹天佑爷爷的不怕困难、爱国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引以为傲,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记得我以前总是在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因为不确定,害怕出错而不积极。还有一次,我因为有一道题不会,就在私下里偷偷问了同学。现在想想这种事情,真为自己感到羞耻。我们都应该像詹天佑爷爷学习,学习他不怕困难、奋勇向上的精神。
学过《詹天佑》这篇文章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复。我明白了,不论何时何地,不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被困难所折服,都应该像詹天佑爷爷一样不怕困难,奋勇向上!
【篇二:走过才明白作文】
生在海边,却钟爱山林。父母曾领我游览过各种奇山异水,见过许多奇珍异宝,听闻千百个奇闻异事,却只走过一段令人震撼的山路,使我明白了人定胜天。
在太行山脉的南端——河南新乡,有一个建在群山之上的郭亮村。那日,我随父母乘车抵达山腰时,已是半夜。第二天清晨,我们披上外套,正式步入探访郭亮村的旅途。最初的行程与一般的山林无异,四面被群山包围,几棵顽强的松树吸附在峭壁上,脚下显然是近几年被机械平整过,走起来相对轻松。绕过几个山头后,才见识到这里的奇特之处。
斜对着前方的一片峭壁,似乎有几个山间溶洞嵌入其中。又走了一段,却发现洞中似乎有光射出。向旁边的溪流望去,又看了看地图,才相信那厚重的山石间真的藏着一条公路,这条公路叫“挂壁公路”。郭亮村的村民生活在悬崖峭壁上,那里的人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什么样。上个世纪十几个汉子为了方便村子与外界沟通,硬生生用双手加钢钎将石头山打穿,开凿出一条通往山下的公路,创造了人间奇迹。
沿着公路向上,远远望去,好像大山从中间被整齐地斜切开。沿公路进入山中,空间十分宽阔,不像华山栈道那样狭窄,就是卡车也能沿路开到山顶,除了头顶的岩壁告诉你还在山里,其余的一切都与现代的盘山公路无异。向上爬到出口处,喘着粗气靠在石壁上,想到几十年前人们将这么长的一段石头开凿运走,我的惊异与敬佩又高了几分。
上天用巨石围堵人们,人们便将巨石击穿。生活中的艰难险阻也想将我困在原地,我只要立定目标,不断奋斗,定将战胜上天施加的考验。
【篇三:家乡的运河】
大家知道京杭大运河吗?“杭”就是指我的家乡——杭州,它是运河的尾端。运河既不像黄河那样汹涌宽广,也不像大海时时掀起朵朵浪花,她是那样安宁,那样温柔,仿佛慈祥的母亲守护着美丽的杭城。我家就住在运河的附近,我不仅欣赏过它白天的热闹繁华,还感受到它夜晚的光彩夺目。
运河上有一座古老又威武的桥叫拱宸桥,上面游人如织,上上下下,好不热闹。游客们有的在拍照,有的在欣赏河面装着沙子的船只慢悠悠地向远方驶去,发出一阵阵突突声;有的在欣赏水上飞来飞去的白鹭,在微风中,在阳光中,它们飞得忽高忽低,拍动着翅膀横掠过河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河面的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运河两岸有一排排大树,有一片片黑瓦白墙的房屋,倒映在水里,若隐若现,似乎一幅精致的水墨画。
到了夜晚,运河就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一盏盏彩灯勾画出运河的美丽轮廓,一条条彩带装点着古老的运河,一束束五彩缤纷的灯光照着它,河面上就像撒了满天的星星,银光闪闪,十分动人,运河在灯光的装扮下一下子就变年轻了。
家乡的运河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是隋朝时候开凿的,是由二十多万劳动人民辛辛苦苦开凿的,里面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是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运河的故事,就可以走进京杭运河博物馆去看一看哟。
我还做了一首诗,送给家乡的运河:
运河历史真悠久,
美丽杭州来压轴。
白天往来船只走,
晚上赏游灯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