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面对纷繁的信息世界】
“叮咚”“叮咚”……手机的信息提示音在枕旁猝不及防地响起,将你从美美的梦境中唤醒,你一个激灵翻坐起来,娴熟地拿起手机,忙不迭地进行回复,刷动态点赞……你唯恐错漏了任何一条信息。
你此刻神志清醒,困意全无,这提示音真比闹钟更有效。“充实”的一天又开始了,你想。
最近有一个新词应运而生,叫“错过恐惧症”——你担心自己在无所事事的时候错过别人的计划安排,你担心错过别人对你动态评论,你担心错过大至国家大事小至隔壁大妈今天又做了什么饭菜等等诸如此类的消息……
诚然,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难在面对各种各样的消息时保持沉默,相反我们会很热衷地转发,去评论或者被评论,迫不及待地向别人表明自己的看法,自觉地维护着自己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可令人疑惑的是,人们面对网络消息时,起初几乎都会一致地相信这个消息的真实,随后就卖力地转发,甚至不忘发表一下分享感言。若是发现这个消息乃空穴来风,又立刻转头骂发帖人欺骗感情,浪费泪水,全然扮演着“斗士”的角色。
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情况不在少数。为了寻找膨胀的自我存在感,人们会去热衷地了解每一件事,哪怕只是部分了解,哪怕事情纯属子虚乌有。其实,与其用数微博粉丝数的时间来寻找存在感,还不如找一本自己钟爱的书,塞上耳机,消磨一上午的安静时光。毕竟在那本书里、在读书过程中你是自己的王,世界在你屏息凝神时仿佛停滞,一花一世界,一沙驻永恒。而我深深感到,真正可以拥抱世界的,不是朋友圈,不是微信,而是一本经久传世的书——书中作者的见解恐怕要比网上那些动辄振臂疾呼的“呐喊”独到得多,靠谱得多。
当低头族慢慢扩大后,我们会发现这可能不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势不可当的趋势。只是,当我们成为其中一员的时候,心中的原则底线是否应该更加明朗,能不能自觉地屏蔽掉无用的信息,在网上也做一个敏于事而慎于言的思考者呢?少去关注那些无聊的事情,在内心深处空出一块可贵的净土让自己时刻都可以思辨,可以安放漂泊的灵魂。
把手机调成静音,毫无眷恋地进入梦乡;早晨醒来拉开厚重的窗帘,听一听风的吟唱和和树上鸟儿的啼鸣……
你会觉得——无“信”一身轻。
【篇二:给心自由的追逐】
纷繁世界,我们成长在每个间隙;大千世界,我们追逐之于每个角落。我们一路奔跑,一路欢笑,在成长路上患得患失,在跌倒之后倔强站起。因为我们是新一代少年。因为新一代少年身负未来的重任。我们敢想敢做,追求的目标在尚未到达,就决不放弃。
有时,我很自豪,自豪着从未摒弃的坚持。
有时,我很无奈,无奈着坚持的艰难痛惜。
可是,年青一代的雄心壮志,我们,对完美的追求,却永远没有止境。哭着、累着、呐喊着、经历多半挫折的我们,身负重伤,面对这一切,我们都有着坚强外表下一颗苦涩的心。
可与其将这一切去禁锢自己,为何不放下些,还心灵一片清净,让它在自由中追逐?这是个未曾不可的答案。想起歌德,想起那充满对未知挑战,却又平淡的心境。“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人性的本质也许是贪婪,可我们做到的想到的,不仅是欲望,更是如何面对实际。在与现实的较量,必定锐气会有所消减,必定会有挫折前来宣战,可能我们所挑战的目标极大,可能我们对于这些本不应承受的一切有心无力,更可能我们会一败涂地。可是,输了又算怎样,我们的学习生涯还有很长,我们有很多的路等待我们去走,有很多的闪光点等待着去发现。所以我们必须放下心中的失望,放下因失败而产生的压力,才能继续快乐的笑对每一天。
曹操说:“胜败乃兵家常事。”表明了他那拿得起放的下的豪情壮志。官渡之战,他大败袁绍,以十万兵力战胜七十万军马,成为一代叱咤风云的枭雄。赤壁之战,他却在蜀吴险些过了鬼门关,华容道前他失魂落魄,却暗自庆幸,曹魏古都还未被占。回到许昌后,面对残兵败将,看此潦倒不堪,可他却大声喝道:“大丈夫,拿得起,放得下,今日我阿瞒未死,明后就是我一统天下之时。”他的气势抚平了将士的心,从而有素训练,将曹魏推进了盛世,成为三国之中最强的实力派。
放得下,并不是自负自大,而是对自己最有利的保护方式,也许我们正是缺少了放得下负担的勇气,孰不知,但我们放下失败对自己的消极,带上新的梦想与希翼时,再向前的美好。正是我们一味的强制于自己,去负担着消极着,才让自己如此身心疲倦地作业。在所谓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着不符时宜的话中牺牲自己的快乐。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迷失了方向。苛求完美,也许只会得到两败俱伤的结果,许多人穷其一生,去追寻“完美”这抹彩虹,却发现阴影无时无刻不在跟随。
青春的梦想永无止境,少年的拼搏永无歇息。放下压力,放下世间的纷繁与浮躁,给心自由的追逐。我们可以不带上“完美”的枷锁,做最好的自己足矣。给心自由的追逐,畅想未来,路旁是一片花海。给心自由的追逐,翘望未来,未来春暖花开!
【篇三:纷繁的信息】
信息是人们感知外界事物的媒介,而信息的载体总是随时代的跃迁进行着改变。从古老的口口相传到书信,再到如今的网络,都是信息的各种载体。载体难分好坏,各有各的特色
现今的信息常用“碎片化”一次来形容。“碎片”顾名思义,小而大量。因为网络的存在,使得信息在这一时代极易获取也极其量大。好处不必多说,你一旦需要信息,在网络上立马能够找到。那么坏处呢?碎片化的信息已经融入生活许久,逐渐演变为碎片化的生活,那么这对我们的生活到底有什么改变?
手机作为如今最常见的信息载体一部分。它的多功能性使他成为碎片化生活的推进者。时常会出现工作,学习到一半,看看手机新闻,刷刷微博等休闲时间才会做的事。过不到10分钟,忍受不住内心的谴责和老板的追问,又拾起先前停下的动作。这是碎片化生活的一大特点。由于信息的多元性,比起单一,乏味的机械性工作和学习而言,人们会抵制不住纷繁的信息诱惑,从而将自身的时间无意中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本应作为工作时间,夹杂了休闲娱乐时间,如此交替。于是也就不难想象效率低下是如何造成的。
碎片化的生活另一坏习惯就是对纷繁的信息截取显眼,敏感的字眼来先入为主的阅读。导致一些写手利用这一习惯,在标题用上醒目,敏感的字词,来博取点击量。比如“xxx事件真相令人震惊”。我们姑且称之为“标题党”和“封面党”。再加上现在信息追求“快”,许多“标题党”不等事件完整揭露就开始发文,例如前阵子一段“警察怒打抱小孩妇女”的视频,在网上传的沸沸扬扬,网民都在责骂警察,但其实视频只是节选,前面妇女殴打警察的部分并没有播出。读者看多了这类报道和文章就易遭受煽动,从而向偏激,极端化的方向发展。如此一来就容易使一部分人变得浮躁,易怒。
由此可见,碎片化生活带来的危害还是很严重的。既然我们身处于这个信息纷繁的时代,就要经得住这个时代的考验。在“快”中沉下心情,在“多”中进行筛选,屏蔽不需要的内容。不随意发表对某一事件的看法,或是抨击某一网红,明星。克制住内心的躁动,锻炼出耐心,才能不被碎片化的生活牵着鼻子走,才能摆脱纷繁的信息干扰,做一个有主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