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喜欢的食物】
在年夜饭的餐桌上,总能见到一道美食:它的外表是细细长长的,金黄色的表皮包裹着丰富多彩的馅料,颇受大家的喜爱。没错,它就是我最喜欢的食物——春卷。
春卷,又称春饼、春盘,是中国民间节日的一种传统美食。春卷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盘的习俗演变而成,它象征着人们对春天美好的期盼。各地区春卷的做法不一:有为了感谢及纪念郑成功,以海蛎为主馅料特制的闽南春卷;有因为心疼丈夫进京赶考,以麦皮为饼,包裹蔬菜的莆田春卷……而我最为钟爱的当然是传统的上海春卷。
每年的年夜饭,我最期待的一道菜就是太祖母亲手包的大白菜肉丝春卷。春卷的味道妙极了,表皮炸至金黄,蘸上一点儿醋,趁热咬上一口,脆脆地咬在嘴里滋滋作响。酥脆的口感后,扑鼻而来的是馅料带来的阵阵香气。馅儿里有五种食材,分别是:白菜、肉丝、笋丝儿、木耳及香菇,它们都有各自独特的味道:白菜清爽多汁,散发出一丝蔬菜特有的清甜;肉丝选取猪腿肉部分,肥而不腻,保留了动物自然油脂的口感;笋丝儿是脆脆的,在嘴中细嚼,增添了来自大自然的鲜味儿;木耳富有弹性,在齿间跳跃;至于香菇,它的香气我就不用多说了吧……这五种食材一齐在舌尖翻滚,每一口都趣味无穷!
可惜今年我没有尝到太祖母包的春卷,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我们在家自我隔离,我只能默默怀念春卷的味道。一家三口的年夜饭,简简单单,我们看着电视迎接新年的到来。当看到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还没有吃上年夜饭就连夜赶赴武汉,我不禁动容,希望他们可以战胜疫情,早日回家,而我也能快快去太祖母家吃上香喷喷的春卷!
【篇二:人间有味是清欢】
日子就是这么庸常,却时有些散碎的事物,如太阳细细的光芒,洒落其上。幸福无非是这样,沏一壶清茶,品一篇文章,看日落日升,听花开花落,独步于大街小巷,眼中充斥着人间烟火,心中却不为繁忙惊扰。
以霓为线,以虹为钩,坐下来饮一碗风吹雨打,畅意海上钓鳌客的心境;以浮云吹做雪,世味煮成茶,四方事,也不过是一碗人间烟火的大杂烩罢了!
其实幸福就是如此简单,如此平庸。人间有味是清欢,我爱的是那午盏上的雪沫花,爱的是那斜风细雨,爱的是那斜风细雨,爱的是春盘上的蓼茸与篙笋,其不然,我仅仅是“爱”,更是对生命的感恩,对造物主慷慨给予的感激。
在这个喧嚣的城市里,我们惆怅过,迷茫过,沉浸过,但又有多少人守得住心中的那方莲池,又有多少人看透世事红尘万千无欲相,隐之于市呢?林清玄曾说过,要用柔软心来包容整个世界。其实幸福就是如此,用柔软的心去包容万千,去海纳百川。
其实生活很简单,意中人的一抹笑,捧在手心上的一杯香茗,心田上的一阵清欢……
其实身在高楼广厦之中,依然可以有山泽鱼鸟之思,草石木叶之感,幽谷草木之念。
【篇三:蒿笋一春盘】
那清香莹润的蒿笋一春盘,常常在我记忆的底片上,显影……
小时候,故乡老屋不远处长满翠竹的土丘仿佛有无尽的魔力,使我一次又一次拗着奶奶带我去挖笋,做清炒竹笋吃。这时奶奶总笑着拿起锄头,带着我走在冬春之交的暖阳里,一路欢笑……
今年春节回到故乡,竹林被伐了。土丘上只剩下短短的一截截竹竿,仿佛喑哑地诉说着什么。城市的铁轮正向着简单纯朴的乡村压过去,在土地上投下巨大而冰冷的阴影——奶奶说,这里很快就要开发了。我呆滞地看着老屋,看着土丘,脑海中浮现出童年那些夹杂着泥土芬芳、闪耀着金色阳光、遍生着挺拔翠竹的一闪而过的记忆碎片……
这一片记忆,弥漫着竹林特有的馨香。奶奶扛着锄头走在前面,拉着我去挖笋。小路在竹林间曲折蜿蜒,细碎的阳光从叶隙间碎金一般洒下,在奶奶的衣服上点缀下一两朵金色的太阳花。于竹林深处发现一株老竹,奶奶眯起眼睛,端详着地面。忽然,像发现了猎物似的,奶奶如老到的猎人一般,笑着点点头。她用锄头轻轻地向着地面一处隆起挖去。刨开地表的土层,找到笋尖,奶奶小心地将周围的土翻开。一株冬笋露出了头。又一锄下去,哗地一声,一株白白胖胖的冬笋就被挖了出来。奶奶带着自豪又带着慈爱地朝我笑着,又领着我继续寻竹觅笋……
这一片记忆,氤氲着炊烟与笋香。奶奶在厨房里为我烹调清炒竹笋。去除笋衣,焯水放盐。捞出后沥干水分,切片。菜刀与案板合奏出一曲声势浩大的交响乐。紧接着,奶奶点燃土灶下的柴火,在锅里倒入油。锅烧热后倒入泡椒蒜末,滋啦一声,辛辣之香刺激着鼻腔,柴火与油锅噼啪的声音冲击着耳鼓,火舌舐着乌黑的锅底,满屋袅袅的炊烟……奶奶很快又把笋片倒入锅中,熟练地操着锅铲,铁锅与铁铲的碰撞声不绝。撒上调料,点缀上葱花,清炒竹笋出锅。这时夕照从厨房的木门间斜射过来,在地上投下一抹浅绛,将弥漫的炊烟照得黄灿灿的,那炊烟升腾起伏又旋转交织,依依不舍地从烟囱里飘向远方。奶奶慈祥的眉梢迎着余晖,满头华发也变得耀眼。站在那明丽的一隅,她向我微微地笑……
一股熟悉的馨香忽然飘来,飘进了回忆又飘回了现实。那馨香唤醒了嗅觉与味蕾,融化了冰封的记忆——闻香望去,奶奶端着一盘清炒竹笋,摆上饭桌,正向我招手。这时西方红艳灿烂的晚霞正爬满天际,晚风拂动着奶奶的衣袖与银丝。这情景与记忆中的一脉馨香重合凝聚,一时间我竟分不出这是现实抑或梦幻。“吃年夜饭喽!”奶奶微笑着喊道。我似乎又回到了童年,像个小孩子一样,灿烂地笑着,跑去……
饭桌上,我想到土丘上被伐去的竹林,不觉一阵战栗,心底泛起一圈圈怀恋的涟漪。又见桌上一盘竹笋,那么真切地向我微笑,不由得疑惑起来:“奶奶,您从哪儿挖的笋子?”奶奶眯起眼笑了:“傻孩子,这不是我挖的,是从集市上买来的!”我怔住了——老屋和集市隔了十里远啊!想到年逾七十的奶奶走十里山路去集市买笋子,心底一阵酸涩。奶奶向我的碗里夹着竹笋:“尝尝,知道你爱吃!”我看着碗里的笋子,清香扑鼻,夹起一二片放进嘴里,一股盈润清甜在口中化开,又滴落在心田……
常常忆起远隔千里的故乡,土丘上葳蕤的竹林,低矮却温馨的老屋;奶奶在那里,在那炊烟里,在那余晖中,永远地向我招手、微笑……
【篇四:春卷】
春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北方人称它为“春饼”。据说在东晋时代就有春卷了,那时叫“春盘”。当时人们每到立春这一天,就将面粉制成的薄饼摊在盘中,加上精美的蔬菜食用。那时人们春游也会带上春卷,它代表着吉祥如意,消灾去难。
著名诗人杜甫的名句“春日春盘细生菜”,使我对春卷很感兴趣,总想试着做一做,尝一尝,今日我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
放学一回家,我就洗好手,准备和奶奶一起制作春卷。首先,我把洗好的韭菜、猪肉、肉皮摆在桌上,另外拿出一袋豆沙和一些春卷皮。接着,我把用来包咸春卷的菜切成一条条。奶奶把油锅热一下,再倒入韭菜、肉皮、猪肉快速翻炒,放入盐、酒、味精等调料烧熟后倒入盘子里。接着,我帮奶奶准备了一小碗生粉,便开始一本正经地做起了春卷。我把春卷皮摊平在桌上,将一些菜倒进去,排成一条长方形,接着把春卷皮卷起来,蘸一些生粉,把它粘起来,这样一根咸春卷就做好了。做完了咸春卷,我又开始做甜春卷了。做甜春卷的过程很简单,只要把豆沙放进去,卷起来就行。做完春卷后,奶奶把它们倒入油锅里炸,慢慢地春卷的皮变成了金黄色,这样差不多就熟了。
做完了当然就要吃了,我拿起一卷甜春卷,一口咬下去。它的皮是那么脆,一点儿也不硬,里面的豆沙甜甜的,糯糯的,可是却烫得直冒烟,我的舌头都麻了。吃完了甜春卷,我又忍不住要吃个咸春卷。咸春卷味道刚刚好,不咸也不淡,皮松肉嫩的,美味极了。
今天我亲自体验了做春卷的过程,也尝到了我梦寐以求的美味。让我体会到了辛勤劳动后的果实是最甜的,也让我尝到了家乡小吃独特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