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弘扬书法】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如硬笔、指书等,笔字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
其书写规律与毛在书坛走向多元化的今天,书法艺术升华到观念变革的高层次,这无疑是迈了一大步。书法现代性并不是简单地取决于书法艺术的形式、结构、线条等外在面貌,而是取决于内在精神的现代化。书法现代性的精神是指当代书法艺术所体现、传导的现代社会的价值趋向。
很多书法大师如林散之,沙孟海,陆维钊等等在1949年之前即已从事书法创作,但直至文化大革命之后他们已近耄耋之年才以书法闻名。1949年之后到毛泽东去世的近三十年时间内,书法基本上不受重视。当时的人们正以极大的热情建设一个新中国。书法被认为是旧传统的代表。
中国的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因此,产生了文字。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
汉字的刻画符号,首先出现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画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没有确切的含义。
距今八千多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了磁山、斐李岗文化,在斐李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较多的类文字符号,这种符号,是先民们的交际功能、记事功能与图案装饰功能的混沌结合,这些虽非现人能识别的汉字,但确是汉字的雏形。
紧接着距今约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出土了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的彩陶。这些符号已区别于花纹图案,把汉文字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接着有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二里头文化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刻画记号的陶片,其记号共有二十四种,有的类似殷墟甲骨文字,都是单个独立的字。二里岗文化已发现有文字制度。这里曾发现过三个有字的骨头,两件各一个字,一件十个字,似为练习刻字而刻。这使得文明向前又迈进了一大步。
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种模仿的本能,用于形象某个具体事物。它尽管简单而又混沌,但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情趣。这种简单的文字因此可以称之为史前的书法。
我爱书法,我们一定要把书法弘扬广大!
【篇二:碎片化的生活】
现在的人们,离不开手机,电视,生活已经被碎片化了。
一个成年人,清晨,被手机闹铃声吵醒,收拾好,出门上班。上班时。偶尔开开小差,上网,打游戏……等等。下了班,继续上网淘宝,手机阅读,或者打游戏,最后困到不行,洗洗后上床睡觉。这就是现代人的一天生活。
有多久,我们没能完完整整读过一本纸质书了?我们不能想象,某一天,我们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了电视,也没了报纸,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我们已经习惯了通过智能手机,随时上上QQ,微信;随时发一条微博,说出自己的想法,做法。
从国际的Facebook,Youtube和Twitter,到国内的QQ,微信和微博。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的现在,网络已从一个工具变成一个生活必需品Facebook2004年在美国上线,2010年会员用户已达5亿人。而2009年10月底才上线的新浪微博,其注册用户也已超过5000万。
显然我们的生活被网络碎片化了。我们大多数耳朵上挂着耳机,电脑上若干个QQ群闪烁着,电子邮箱也许就与上百件邮件。没有整块的精力专注的去做某一件事,甚至只是一段时间什么也不想,什么都不做,都成了奢望。
我们的知识结构被搜索引擎碎片化。提笔忘字的经历,相信大家也不陌生。各种各样的输入法使它似乎取代了写字。有事不懂问Goole,百度。我们已经失去对知识记忆和储存的渴望和本领,我们查询的目的,可能只是答案,而不是智慧。
流动的现代性世界,是由淘汰的事物去拼凑整合的世界。
过去的不确定,是源于不知何为,不能掌握工具和方法。而当下的不确定则来自于不知为何,不知道终点的目标,未来。
在这样的世界,我们的记忆,思维方式越来越呈现出碎片性,除了立即满足自我外,没有任何的事值得持续投入永恒追求。我们失去了太多,但也获得了很太多。
虽然,我们的生活,记忆,行动都变为了碎片化,失去了手机生活甚至不能自理。
但,我们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