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七夕】
七夕是一个很浪漫的节日。
小时候听大人们说:“牛郎织女都要在鹊桥相会。据说在葡萄架下可以看到这一幕。但是,如果看见,眼睛会瞎的。”
那时候我们总想看到,却又怕小小年纪就瞎了眼。后来才知道,大人们怕自己听来的故事不够传奇逼真,故意吓唬我们小孩子的。但在那时,对于这些“奶奶的奶奶讲来的故事”是信以为真的。
城里的人过七夕常送花儿,村里的人有点儿稀罕事儿就唱大戏,七夕也不例外。只是算唱的曲目大多与爱情的有关罢了。
小时候常听人提起《红楼梦》,说什么看了《红楼梦》,好得相思病。好像“相思”之类的字眼于我们女儿家是极不益的,好像只有表现出羞涩之意才配得上女儿身。我那时大概以为自己是个凛然正义的女中豪杰,与这种小女人情态很不沾边儿,便时常端出一幅正儿八经的样子。最好的明证便是:一看《红楼梦》的电视剧,便倒头大睡,再没有一种摧眠术比这更见效的了。
直到后来,我读了王实甫《酉厢记》。“待月西厢下,人约黄昏后。”读了明清汤显祖写的《牡丹亭》,我的青春一下子觉醒了,女性意识空前高涨,以毛于后来对《红楼梦》百看不厌。
再就是七夕前后,大晚上搬了板登到附近村子去看戏。上好的大弦子戏,《天仙配》,讲到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那时候没有农活儿的时候,村儿里人天一黑,喝了汤就早早睡下,爸妈白天累了,自然没有时间带我去。我便央求大娘去看戏的时候带上我。大晚上的,跟着人群去看戏了。有骑自行车的,有徒步的,有骑三轮儿的,月亮凉凉的,听大人们讲着鬼神故事便出发了。
到了呢我只顾得睁着眼睛去看那儿的“弦子”到底有多大,要么何以叫“大弦子”戏呢?其实乐器也没那么特别,只是调式不同罢了。听说七仙女下凡的时候是从大槐树钱的一张画像你出来了三个真人,在一股白色的浓烟下。其实就是舞台效果里得干冰,但那时却以为真是仙女下凡。那仙女真美,那夜的戏好自然呀!
【篇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一年一度的杨和寺桃花节又开幕了,于是我趁着星期天去杨和寺赏桃花,来一睹桃花的芳容。
到了杨和寺,远远望去,整个村儿都被桃花围着,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这不免让人去想:谁把这里打扮得这么美?是大自然,还是勤劳的人们呢?要是我能长久地住在这里该多好呀!
刚走进桃园,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那种感觉让我无以言表。闻着这香味,我仿佛来到了仙境,让我顿时忘记烦恼、忘记忧愁。
走到桃林中间,举目四顾,自己已被置身于花的海洋,使我眼花缭乱,我好像出现了幻觉,眼前的桃花像一位位美丽的花仙子,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翩翩向我走来。突然一枝桃枝触碰了我的眼睛,让我从幻觉中醒过神来,我仔细一看,这桃花有五六瓣,花蕊是黄色,紧挨着枝的地方有点白,再往上便越来越红。我禁不住发出一声感叹:大自然真的太神奇了!不经意间,发现桃树下还有一些野花野草,草嫩嫩的,绿绿的,遍地都是,真有点“万红丛中几点儿绿”的感觉。
就在我痴迷于桃花的时候,一群群蜜蜂映入我的的眼帘,它们在花朵间翩翩起舞,这是它们在忙着采蜜呢,这满山遍野的桃花可以用来采多少蜜呀!不过我又有点为蜜蜂鸣不平,周末了,人们都在赏花游玩的时候,它们却还在不停地忙碌着。忽然,桃花深处传来了欢笑声,走近一看,原来是游客们在这里拍照,他们不停地变换姿势,摆出一个个可爱的造型,好像要把这里的美景都一股脑儿的带走似的!
最后,就在我正准备回家时,忽然听到一个游客说,登高看桃花别有一番滋味,我一听,马上向杨和寺的后山奔去,跑到半山腰时,我便累得气喘吁吁的,停下脚步往下一看,哇!下面的美景尽收眼底,眼前的景象无可言喻,整个是一花海,一阵清风吹过,花海上下起伏,美妙极了!
今天我是徒步来的,家离这儿还比较远,我虽然很累,但从心底里感到高兴、感到快乐,因为我不仅领略了桃花的风采,还悟出了一条人生哲理:人常呆在一个地方,你的视野会很窄,时常走出去,换个角度看风景,那么你的视野变宽了,你的世界也就变大了!
【篇三:关爱孤寡老人作文】
我参加了我们班,家委会自发组织的志愿者活动。濮阳市简爱志愿者第四十期“敬老助学情暖龙都”关爱孤寡老人助学留守儿童。
早八点半。我们准时集合。签到。登记后,队伍浩浩荡荡的出发啦!
我们去的第一家是一位孤寡老人。白内障。戴着眼镜。一只眼睛没有视力。老人穿上我们给他的衣服。非常感动。
这位爷爷无儿无女,视力又不好。他的生活该多么的困难呀!
到了第二家。玻璃村。当我们到这个村儿的时候,雪已经融化啦!这里的路很泥泞。我们踩的鞋都脏了全都是泥。在雪上面踩了又踩,也擦不干净。这里是一对儿夫妇。爷爷奶奶每天都要走这条路,他们不怕滑倒吗?他们没有滑倒过吗?见到我们。很开心的样子呢。
第三家也是一对老夫妇。老伴儿常年卧病不起。不能说话。爷爷也非常俭用。眼睛已经坏了也舍不得换新的。只见简简单单的用线把两个眼睛框给拴在了一起。
到了最后一家,这位老爷爷当。我们见到爷爷时爷爷在扫院子。这位爷爷的脚。爷爷没有袜子。都冻起皮了。我的心难受。眼泪在眼睛里打转。
我们的爱心捐助结束。在返回的路上。心想,等我长大了,建一所养老院让更多的爷爷奶奶能开开心心的度过晚年。
【篇四:最美的风景】
我见过最美的风景,不是一个人的眉眼如画;不是一道风光靓丽的田园景象;而是一个人,从心底由衷发出的心灵美丽。她美得不可方物,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之一。
几年前,在我的家乡,有一个小村庄,那儿非常荒凉,人烟稀少,到处都是黄土瓦砾。不远处有一座几近荒废的桥,摇摇欲坠,当时我走上去玩,一脚一脚踏上去,与之伴随的是桥嘶哑的轰鸣声,妈妈那时一把拽下我,揪住我的手,朝我问东问西,安抚了我好久。此后,我再也没有踏上过那座马上要土崩瓦解的桥。
在这个小村庄里住着十几户人家,全部是已过花甲的空巢老人。其中就有一位老婆婆,我们都叫她细脚婆婆。她年过七旬,脸上早已被岁月的痕迹所占满,一张脸像枯木干上的树皮,还有那双皮包骨的手,以及那双细小的脚。妈妈经常和我提起这位细脚婆婆,说她为人很尖酸刻薄,很“抠”。那时我还很小,并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要这么说这位细脚婆婆,对此,我也是一知半解。
那天,我们全家又回到家乡,来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他们在唠家常,我着实无聊,就偷偷溜了出去,去了那个荒凉的小村庄。
我抱着一堆黄沙,正玩得不亦乐乎,突然就听到了一阵阵开口唾骂的声音。我放下手中的黄沙,两只脏手用劲擦了擦自己的裤腿,向声源走去。
是那个“抠门”尖酸的细脚婆婆,还有她周围一群同样住在这里的老人们。
“你咋就这么‘抠门’了,给纳双鞋垫要俺这么多钱,你是不就差明抢了?”一个大概七十左右的老汉对着正在纳鞋垫的细脚婆婆一声怒吼。
“就是了哇,你这么大岁数了,不让自个儿女把你接进城里,天天来这儿是作甚的?”另一位大概是六十岁左右,正在织毛衣的老婆婆也随声吆喝起来。
“你怎么不去死啊,想你这种尖酸刻薄的老婆子活着还有啥意思!”
“就是,就是”……
细脚婆婆那双正在纳鞋垫的手顿了顿,理也没理他们,转头就向自个儿家门走去,根本没有理会身后一片的谩骂声。
几个月后,村里的大队书记来这个小村庄里视察了一番,语重心长地说了句:“咱们村里的这座桥可咋办呐,也不能就这么荒废了,可现在咱手头里也凑不齐钱,烦心喽……”
细脚婆婆那双正在晒小麦的手停了下来,像是发生了什么天大的事儿,晃晃荡荡向自己家门走去。
村儿里的老人们也是个个忧愁满面,手里捏着一些薄薄的旧钞票。就在这时候,细脚婆婆手里抱着一个旧布袋出来了。他站在村干部面前,小心翼翼地将旧布袋打开,村里人都惊呆了。
是的,被打开的旧布袋里放着许多的钱,有五块的,十块的,最大面值不超过二十块,还有一毛的,一分的,以及那小小的硬币。
“干部,这是我这几年存下的钱,一共是一万三千六百七十二块八毛六分。我自个儿要这么多钱也没用,给村里面修桥用哇,你们也知道,我是寡妇人家,没生过儿,育过女,也快不行了,这钱你一定得收下……”
村干部手都在发颤,接过了这笔分量极重的零钱,眼眶里是泪光闪闪,嘴里也不停对细脚婆婆说:“真是太谢谢了,咱们村儿的大伙儿都谢谢你……”
细脚婆婆绽开了一个笑容,尽管并不是有多么美丽,甚至还有些惊悚,但那抹笑容,是发自肺腑的笑容,直直地打进我心底。
不久之后,细脚婆婆去世了,修桥的工程还在继续。很多人都发现了在这座桥的旁边,有一块碑,上面写着细脚婆婆的名字……
现在,当我再次站到这座桥上时,心态早已截然不同,没有担心与害怕,取而代之的是心底淡淡的忧愁与敬佩。
看着现在绿油油的梯田和金黄色的稻野,以及那块石碑,我笑了,细脚婆婆她是个很好很好的人,她之前的尖酸刻薄都是为了村里吧,为了这座桥,也为了这道美丽的风景。
最美的风景,就在心底处,需要用心发现,用心体会。我们丈量的不是人的外貌,而是内心深处的美丽。这种美,会令人闪闪发光,会令人刻骨铭心,久久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