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体验皮影戏】
今天妈妈带领我和表妹一起去华派梦想城体验皮影戏。
到了皮影戏馆,里面的老师让我们一人选了一个木偶,我选了一个孙悟空,表妹选了一个玉皇大帝,我们都选了各自喜欢的角色。老师让我们坐下,给我们讲了关于皮影戏的知识:“中国皮影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代(公元200年)就有了皮影戏胚芽,到唐代(公元618年)再发展皮影戏。中国皮影戏是一种集光影、美术、剪纸、雕刻、舞蹈、音乐、说唱为一体的传统表演艺术。你们看一下自己手中的皮影人偶,都是用牛皮做的,因为牛皮比较牢固,知道了吗?我们开始表演皮影戏吧!”
老师领我们进了一个房间,这里的舞台是用白布做的,老师让我们好好看一下自己手中的皮影戏木偶,我这才发现它的做工非常细致,每一点都刻得很用心。老师说:“要怎么表演呢?你们看木偶的后面都有三根小棒,第一根小棒是控制人物身体的,第二根小棒是控制人物左手的,第三根小棒是控制人物右手的。孙悟空和玉皇大帝都是一样操控的。”
我和表妹不一会儿就学会了,我们俩一起演了一出《孙悟空大战玉帝》的戏曲,妈妈和老师在外面看的直鼓掌。
体验皮影戏结束了,我和表妹依依不舍地回家了。
【篇二: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今天,我们四(三)班非常幸福,因为校长妈妈要带我们去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首先,我们到了湘绣馆,湘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里面展示的绣图非常漂亮、逼真。走进展厅映入眼帘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绣图,图像人物非常立体、形神兼备。讲解员说:“这一幅绣图,绣娘们用了三年时间才完成,千针万线需要绣娘们有精湛的手艺。在湘绣馆我还看到了一幅一面绣着一头凶猛老虎,一面绣着一只栩栩如生的鸡的双面绣,在一层薄薄的纱布上可以绣出两面不同的图案,湘绣真的是太神奇了。接着,讲解员又带我们参观了泥书馆,一位老奶奶用石灰和水,用勺子当笔,非常有耐心的把字写在磁板中,写一个字需要一分钟左右。后来,我们又去了皮影戏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皮影戏,非常好奇,我还玩了皮影戏呢!皮影人做工非常精致,色彩缤纷,用几根小小的木棒就可以牵着“他们”走路、跳舞等,真是太好玩了。除此之外,我们还参观了各种各样的文化馆,如:剪纸、竹编、非洲馆……
这次参观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谢校长妈妈带我们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希望我们班下次还可以去更多的地方学习参观。
【篇三:关山研学记】
清晨,天空泛起了鱼肚白,鸟儿开始在枝头欢快地歌唱。我们四年级全体同学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坚定的步伐、怀着激动的心情,开始了今天的关山研学之旅。
关山,因三国名将关羽战长沙时在此屯兵而得名。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历史人文和乡村民俗为一体的传统文旅景区。一下车,两座高大的铜像映入眼帘。只见张飞手握八丈蛇矛,骑在一匹骏马之上,威风凛凛。而诸葛亮呢?头戴纶巾,手里拿着一把鹅毛扇,神气极了!我不禁想:这里不是关山吗?怎么没有关羽呢?
铜像的旁边就是大门,进入大门,走上斜坡,就到了机器人广场。原来关羽像在这里呀!在机器人广场,我们进行了宣誓仪式,并通过知识问答“三分天下”,确定了各国的主公。我们班隶属“吴国”阵营,大家兴奋地换上了吴国的服装,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和魏国、蜀国一决雌雄。
激烈的令牌争夺战开始了,过关斩将、平桥关、打炮台、射箭,很快我国就获得了四枚令牌。到了最后一关——寻找三十六计。随着辅导员的一声令下,同学们纷纷像离弦的箭一样“嗖”地一下飞奔出去。有的同学边跑边自己看着哪里有石碑;有的同学则在和小伙伴们商量该如何寻找石碑;有的同学已经在石碑前抄写三十六计了,我看了也不甘示弱,连忙跑到人少的地方抄起来,一会时间便抄了不少,可是找着找着,石碑好像在和我们捉迷藏似的,要么躲在树后面,要么藏在灌木丛中,找起来真费劲!我只好瞪大眼睛拼命寻找,正所谓“独木不成林”,我的队友及时出现了,我们一起寻找、共享,又找到了不少石碑。最后我们吴国取得了胜利,大家欣喜若狂!
下午,我们来到了皮影戏馆,观看了精彩的皮影戏。皮影戏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在2011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大家看得可认真了,一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幕布,看得津津有味。看完皮影戏后,老师又带我们制作了关于的皮影,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打开材料袋,开始研究起来,看了一小会,我便知道该怎么拼,于是马上动起手来。很快,一个栩栩如生的关羽就完成了。只见关羽头戴一顶帽子,手握青龙偃月刀,眉毛倒竖、身穿铠甲,帅极了!
美好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关山。这次研学之旅让我对《三国演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还学到了许多课外知识,真是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