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布相关作文

【篇一:与诚信为友】

“金钱丢失,可以复得,信誉丢掉,难以再寻,失去信誉,失去人品,失去一切,结局残忍。与人交往,必须诚恳,言行一致,诚以待人……”这是选自《民族精神代代传》上的《诚实守信》里的三句话。由此,我想到了这样一件事情。一天我在市场和妈妈一起买菜,看见一个菜农多收了八块钱,我本以为她会占为己有。但菜农的举动出乎我的意料,她把那多收的八块钱找出来,递给那位家庭主妇,家庭主妇接过钱,感谢菜农,而她的回答就是:“我们菜农是以诚信为本,不贪小便宜的。”

诚信,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啊!然而,有多少人为了一点私利,而将这个词语抛之脑后,毁坏了自己的名声,断送了自己的前途。

与菜农相比,一些小贩卖过期食品,盗卖光碟,使很多人受到伤害,但他们却忽略了,他们的人生道路所通往的是一个充满罪恶的深渊。当他们明白时,已经太迟了,迎接他们的,将是一生的后悔,群众的指责,一副沉重的手铐!

诚信,能助人一臂之力,使人们的前途无限光明、美好。但如果人们抛弃它,就很容易一失足成千古恨。一些企业家因为能做到对顾客讲求诚信,服务周到,而家财千万;一些企业虽拥有雄厚的资金,但却屡骗顾客,结果使其地位在顾客心目中一落千丈,最后关门大吉。

诚信,在讲究道德的古代中国,更是占据着重要地位。先不说季布“一诺千金”,也不说“季札赠剑”,就说《毛泽东以诚立身》的小故事吧!1959年,毛泽东向黄炎培借了一本王羲之的真迹,约定好借书一个月。在那一个月里,毛泽东只要工作一停,就翻开来看。他每天聚精会神、废寝忘食地看那本书。很快,一个月的期限到了。他让警卫员送去,警卫员却说:“黄老那边已经说过,主席只要还在看,多看几天也没关系。”可毛泽东让警卫员一定送去,说:“一个月就是一个月,朋友交往要讲信义。”

主席为我们做出了杰出的榜样,我们应时刻做到诚信,与诚信成为亲密的朋友,不抛弃它,不与其为敌,让诚信帮助我们创造一个美好的前程。

【篇二:心诚终不移】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题记

“诚信”

这两个字我们从小听到大,从咿呀学语时对《弟子规》里“凡出言,信为先”的似懂非懂,懵懂孩提时对《春秋》里“言而不信,何以言”的左思右想,直到现在跨了十几个春秋冬夏,对它的理解似是深了一些。

言必行,行必果

家庭是每个人的第一课堂,父母便可称得上是每个人的启蒙老师。仍记得那个小故事,曾子的妻子去集市,孩子非要跟着去,其妻哄道:“好好待在家里,等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非常高兴。待曾子知道这件事,便真去把自家猪杀了。妻子急了:“我只随便跟小孩说说,怎么能当真呢!”曾子眼神坚定:“从小欺骗孩子,那孩子长大后又会变成什么样呢?”父母的每一句话都是孩子心里有着沉甸甸的分量,随意的只言片语可能都是孩子最热切的渴望。为人父母,定然应言而有信,但身教重于言教,要用自己的行动做表率,细心呵护孩子心间诚信的芽苗,才能让那朵诚信之花悄然绽放,让孩子成长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这是每位父母的责任,也是未来我们的担当。

一诺值千金

一句带着诚意的诺言是无价的,那诚信之人该是世上最富有的吧?《史记》记载,一位楚地人叫季布,他耿直好助,只要他答应的事情,无论多么困难,都设法办到。楚地甚至流传着一句“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因此他受到大家的尊重和景仰。直到后来,刘邦下令通缉他时,大家都帮他渡过难关,只为报答他当初的恩情。季布凭什么受到爱戴,凭他的一腔热血和那颗说到做到的心。说出的话不算最响亮的,把所诺之事变成现实才是最响亮的,这才算得上是“人格的响亮”。“说”与“做”之间不能划等号,“说”有了行的续接才是圆满,“做”成才是对“说”漂亮的收尾。信守承诺,不仅自己心里踏实,还赢得了他人的信任和认可。在季布这样的人胸前仿佛挂着一枚勋章,它是廉价的,廉价在诚信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只需一颗赤诚之心,它又是昂贵的,因为它闪烁着的是无价的人格的光彩。

信,国之宝也

诚信,它已支撑一个岁月悠久的古国走过风雨飘摇。春秋时期,楚成王对重耳有恩,有一次宴间,成王问重耳:“你若回晋国当上国君,怎么报答我?”重耳说:”若有交战,定先退避三舍”后来重耳回国,成了晋文公。真到两个军队相遇,晋文公履行了他的诺言,后退九十里,驻扎城濮,最后集中兵力大破楚军。读罢,想起《孔子家语》里: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这是多么强大的力量,尤胜万马千军。一国之言,能重九鼎。对苍生百姓要守信,才有民族精神与凝聚力。对外,更要守信,这才有了在世界之林独立自主的地位。对内不信不立,对外无信不威,大概便是这个意思吧。这不仅仅是国力的强大,还是国格的强大。

诚信远不应只是停留在国学里的概念,它是一种精神,引领着百朝千代的炎黄子孙,它更是一种传承,融于每一个华夏儿女的骨血。那么到底怎样才算“诚信”?怎样才能做到“诚信”?

剖析“诚信”二字,“诚”即为真心实意,“信”则是信任可靠。要问这二字哪个层次更深,寓意更浓,我想,是“诚”。“诚”便是内心的愿望,心甘便有情愿。心意真诚才好信守约定,心意不诚便只是自欺欺人罢了。想要做到诚信,最重要的是内心的真诚。曾子妻子在开始的许诺就是不真诚的,那不是她内心的真实想法,这便违背了诚信要求的“内诚于心”。想想平时,别人的请求是不是随口答应后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了?这不是心不善,而是不诚。是一时权宜之计,未经深思熟虑就随意承诺,自以为是小事一桩,却弃别人的感受于不顾,久而久之,你是不是也变成那个自己厌恶的人,一个不可信任的人?所以,要诚信就要源于本心去承诺。

但若只是心到,没有强有力的“行”的支撑,便又是空想。没有信之行,心之诚便是僵化的思维,拘泥的桎梏。季布的成就,都是因为他的言出必“行”。再想想是否有时在去实现承诺的道路上遇到荆棘挫折,便放弃了承诺,放弃了本心。所以,要诚信就要用实际行动去证明。

修得“华枝春满,天心月明”的弘一法师曾说:“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内不欺己”是诚,而“外不欺人”则是信。只有诚于中,信于外,才算“诚信”。

怏怏古国,悠悠华夏,诚信的真谛世世代代,历久弥新,薪尽火传。“养心莫善于诚”,为了内心的安宁与平静,“诚则明矣”,为了思绪的豁达与明智,为了成长,为了太平,请坚守内心的诚,请履行现实的信。心系一份执着,带着诚信上路,走得无畏,走得洒脱。

【篇三:生活因你而精彩】

双手遮住双眼,指缝间的世界那么渺小,却又那么精彩,真实在谱写,善良在演绎,美好在诠释,这就是人们追求的“真善美”,这就是所有人追求的最高理想境界。

无价的诚信,是真善美的基本表现形式。古往今来遵守承诺,崇尚诚信的仁人志士不胜枚举。秦末的季布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孔子的学生曾子,有一天他妻子要上街,孩子哭闹着也要去,曾妻对孩子许诺说,等她回来后杀猪吃。当她回来看见曾子准备杀猪,便马上阻止,说自己只是和孩子说说而已,曾子说:“做父母的如果失信于孩子,就等于教孩子去欺骗。”说完就把猪杀了。2010年第三届全国感动模范马国林,哥哥去世后,他三年内还清了哥哥所欠债物60余万,并将濒临破产的砖厂扭亏为盈,交于婶子管理,自己从头打拼。诚信是三月的春风,五月的花海,七月的阳光,九月的阳光,生活因诚信而精彩。

宽容,是真善美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世界不乏心胸宽广之人,蔺相如自“完璧归赵”“绳池会见”后名声大振,大将廉颇因此极度不满,处处与蔺相如做对,无理取闹。廉颇后知蔺相如的用心良苦,便“负荆请罪”,两人和好如初,一起为赵国效力。其实宽容又真的很简单,在别人犯了无心之失时,说一句:“没关系”;在别人触犯到自己的底线时,说一句:“我不介意”;在别人观点与自己发生分歧时,说一句“没什么”,宽容对人,宽容对己,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生活因宽容而精彩。

感恩,是真善美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给予爱你的人更多真情,常怀一颗感恩之心看世界,感恩父母无私的付出,感恩师长的谆谆教诲,感恩朋友的真诚帮助……

诚信,宽容,感恩尽显真善美的真谛,即使世间有丑恶的东西存在,也不该去怀疑美好的东西。只有你给他人以真善美,他人就会还你以精彩。只要心中有爱,心中有希望,真善美就无处不在。

在人生风浪的洗礼中,当以真、善、美为做人处事的标准,让诚信与我们同在,让宽容与我们同在,让感恩与我们同在,让真善美与我们相伴同行!

【篇四:诚信的议论文】

人,作为渺小而独立的个体。在人生的选择题前,无可避免地徘徊起来。在一个又一个渡口上,人,究竟能选择什么,该选择什么?

——题记

孔子云:“言必行,行必果,然小人哉!”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脊囊。渡船出发时风平浪静,説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倒,险象迭生。艄公説:“船小,负载重,客须丢一个脊囊方可安渡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不舍得丢。艄公又説:“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貌美来得可靠。没有美貌的人生或许是没有足够亮点的人生,但没有诚信的人生则是没有一丝光明的人生。“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没有诚信,生存世间的人只能做一粒尘埃!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在人生的剧本里,一位本分踏实的演员总要比一个皆星更受观众青睐。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金钱更具内涵。虽説“有钱能使鬼推磨”,但举着“金钱万能”旗号东奔西走的人生注定是辛苦乏味的人生,而诚信能给人生打磨润色,让人生靓丽起来。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荣誉更具有时效性。荣誉是短暂的,它只是人生旅途上一小片美丽的风景,它也只是一小段的人生。但诚信是培育人生靓丽风景的种子,你一直耕耘,就会一直美丽。选择诚信,是正确之选。有了诚信,我们的人生才是美好的。西汉初年有个叫季布的人,为人正直,乐于助人,特别讲信用。凡答应的事无论多么困难,他都想方设法办到,当时流行一句禅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一古训是説,人在理智状态下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忠实地履行承诺。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交往中不兑现自己的承诺,失信于人,就会产生信任危机。

曾参是孔子的弟子。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出门,儿子哭着要跟她去。曾妻安慰儿子説:“你别去,也别哭,妈妈回来给你杀猪吃。”她从街上回来见曾参正准备杀猪,制止道:“我不过是哄孩子,何必当真呢?”曾参却説:“如果不杀猪就是欺骗孩子,也就是教孩子説谎。”曾参坚持把猪杀了。

“人而无信,不如其可也。”意思是説做人不讲信用,不知怎么可以立身处世。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不讲诚信的人可以欺人一时,但不能欺人一世,一旦被识破,他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其结果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为人诚实,言而有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

坚持诚信就会赢得信任。或许一个不诚实的人在特定的期间,特定的场合,通过特殊的手段可能蒙蔽一些人,但只是暂时的,“庐山真面目”终将被揭穿,信任的基础永远是诚实。

【篇五:和谎言说不】

曾几何时,诚信不断缺失,而另一端,虚伪和谎言正在不断加码,正在低头窃笑。社会被谎言搞得乌烟瘴气。

“君不见,质量万里行走遍神州”,可假冒伪劣产品依旧“高歌猛进”。国家教委三令五申重大考试不准作弊,可自考、考研之中作弊者仍是屡见不鲜,大有“猛龙过江”之势……这是一场诚信危机。当年海子大喊“拒绝成熟”,而今天,我们不得不大喊一声:“我们拒绝谎言!”

哲人曾说:天使的翅膀碎了,落到人间,成了我们的忧伤;诚信的背囊抛了,散到世上,成了撒目的魔杖。

人生之舟,不堪重负,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失去了美貌,有健康陪伴;失去了健康,有才学追随;但失去了诚信呢?失去了诚信,你所拥有的一切,就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如过眼云烟,终会随风而逝。

诚信是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黄金规则,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存在和发展的通行证。作为一种人品修养,诚信就不再是交换手段,更不是牟取功利的工具,而是人格的提升和情操的冶炼。

《春秋谷梁传》中这样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古代便有“获季布一诺可抵千金”之说,这正是对诚信者的最高肯定。唐朝李义府在当时被称为“人猫”,便是因为他在人前极尽阿谄之能事,而在背后却挑拨离间,陷害了不少忠良。

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心空;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起整个海洋。而谎言则陷入虚伪的泥淖之中,不能自拔,所以让我们谨记住海涅的话:“生命不可能在谎言中开出美丽的花朵”。

无怪乎,泰戈尔说,诚信是一块幕布,撕破了再也无法挽回。然而,文明的进程终要撕破谎言的幕布,真理终将战胜邪恶。

让我们携手拒绝谎言!

【篇六:诚信是立足之本】

有一段日子,这样的新闻在网络上层出不穷:某某品牌奶粉加入化学药品,使服用婴儿发育异常;某某品牌火腿肠在制作中加入非正常死亡猪肉;某工程中使用水泥以次充好,是楼房坍塌,造成伤亡……这一类帖子一出,往往引起无数人对受害者的祈祷,对事故者的谴责。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类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答案是:诚信的遗失。

随着经济和和科学的飞速发展,物质不在匮乏。但是一些人的精神却出现了贫穷。他们往往被利欲蒙住了双眼,渴望从造假手段获取高利润。他们收获了,他们收获了物质的满足;但同时,他们也失去了,他们失去了道德的底线,失去了做人的根本。

中国,一个文明古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璀璨如星。闪耀的星光中不乏有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更有鞠躬尽瘁、子而后已的为政风范……但是,无论是那种道德品性,总有一个根本诚信。

古人云:“得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诺。”可见季布诚实守信,一诺千金,让周围人都津津乐道。因为诚信经营让企业盈利的例子也不少,海尔公司坚持一分钱,一分货。有一回因为技术问题而出产了一批劣质产品,但海尔公司的董事长坚持招回这一批产品,即使这样会损失巨大,但却为海尔公司赢得了声誉。这是用再多钱也买不回来的。

我们这个社会什么都不缺,唯独少了一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诚信是每一个人必备的素质。只有学会诚信,才能更好的立足于这个社会,更好的生活下去,更好的创造自己的价值。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也许你会因为你的诚信,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在刚刚过去的十八大中,习主席提出了十二个词语作为每一个中华公民的行为准则,其中诚信也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与影响。让我们多一点诚意,少一点欺骗;多一点信任,少一点猜测,让诚信之花开满神州大地,让我们共同建造一个诚信中华!

【篇七:相知贵在知心】

汉朝李陵的《答苏武书》中有这么一句话:“人之相知,贵相知心。”由此可见能得一知心朋友的难能可贵,可面对这么多的人时,其是过客还是知己,该如何把握?我认为与人相知应贵在知心。

知心——与人相知要诚

秦末的季布,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项羽兵败后,他也因此前多次使汉高祖刘邦受困,被悬赏重金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唯有坐以待毙。

知心——与人相知要理解

管仲和鲍叔牙的贫贱之交,他们曾经一起合伙做买卖,每有盈利,管仲总是多分一些,因为鲍叔牙知道管仲比自己穷,始终对他很友好,从不因此说长道短。管仲在战场上当逃兵,鲍叔牙不认为他怯懦,因为知道他有老母在堂。管仲辅佐公子纠,成了阶下之囚,鲍叔牙辅佐的公子小白,是为齐桓公。鲍叔牙极力举荐管仲,他也以此当上齐国国相,地位比鲍叔牙高,鲍叔牙并不介怀。所以,管仲曾经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正因为他们理解包容,相互成全了他们是朋友!

知心——与人相知要谨慎

记得《论语》中有那么一句话:“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己不知人也。”孔子的意思是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几千年前的圣人说这么一句话,即使用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仍然让人受用无穷。时代不同,但人性的东西从古到今就没有改变过。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管自己是普通人还是名人,与人相交固然要谨慎,人不知道自己,自己也没有什么损失,但是如果自己不知道别人,对贤者不能交而用,对不贤的人不能避而远之,这样离祸患就不远了。人是最难懂的动物,一定要学会“防邪避而近中正”。如果是行为丑恶的人,不仅不要与其为友,更要像瘟疫一样远远避开。与人真诚是为了结交到好朋友,但是谨慎是更为了很好的保护自己。

相知贵在知心,能够与相知的人成为知心的好友,与其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价值,这不正是你我所追求的吗?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