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可爱的小金鱼】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到了,四处传来烟花的响声和孩子们的欢笑声。去年过年妈妈带我到人工湖玩的时候,我得到了九条小金鱼做宠物。
这些小金鱼有的全身金黄,配上浅蓝色的鱼鳍,就像穿了一身飘逸的长裙;有的全身湛蓝,而尾巴却红艳似火,像朵大菊花;有的全身雪白,头上有一个小红球,就像点缀在白纱裙上的一朵大红花。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回到家,我用小石子、水草等在一个玻璃缸中为小金鱼们布置了一个新的家园,随后把它们倒了进去。
小金鱼们来到玻璃缸中,对这陌生的环境一时无法适应,全都挤到了一个角落,像是在抱团取暖一样。我一下忍俊不禁:“小家伙们,别害怕,让小主人我来给你们喂一顿大餐,庆祝你们的‘乔迁之喜’吧!”说着,我抓起一把鱼食便撒了进去。这下,鱼缸里就像开了锅似的,小金鱼们争先恐后地扑了上去,你挤我一下,我撞他一下,仿佛生怕自己吃不到。我看着它们你争我夺的样子,不禁笑出了声。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和小金鱼们慢慢熟悉了起来,还给它们各自取了名字:全身金黄配蓝色鱼鳍的,我叫它“艳艳”;全身湛蓝而尾巴火红的,则叫“落日西沉”;那条全身雪白顶着红冠的,我叫它“雪儿”;那条抢食最凶猛的,我就叫它“抢食哥”;那条总慢吞吞又有一双大眼睛的,则是我的“萌萌”;其它还有“丑丑”、“黑黑”、“樱樱”和“花中女王”。
平时,雪儿和樱樱总是一起玩耍,萌萌则瞪着它的大眼睛,呆呆地盯着一处地方不动,而花中女王和其它金鱼东游游,西逛逛,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在鱼缸中漫步。你看,一会儿丑丑和黑黑在水草间捉迷藏,一会儿艳艳和落日西沉在互相追逐……看着小金鱼们愉快的生活,我觉得自己也好像化为了它们中的一员,是那么幸福满满。
有一天,妈妈给我买了一个鱼缸制氧机,装在了鱼缸里。随着马达的转动,一串串泡泡飞速升起。金鱼们起始吓了一跳,马上被升腾而起的泡泡吸引了过来,你争我抢的玩了起来。就见抢食哥拿出了吃饭的劲头,一个猛窜,第一个冲进了泡泡群里。其它金鱼不甘示弱,纷纷扑了上去。看着小金鱼们在泡泡群中进进出出,我也开心地笑了。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可惜好景不长,过了几个月,小鱼们一条一条地死去了。本想着鱼死了鱼缸还能留下,可小弟一巴掌推下去,摔地上碎了。呜呜……“臭皮蛋!你给我过来!我保证不抽你!”
【篇二:月色味浓情更浓】
又是一年八月十五,我伫立在阳台上,望着天阶月色,不禁心生悲凉。往日的欢声笑语仿佛就在眼前,而一转身,又陡然消失。听着挂钟滴漏的时间,又不禁思索起从前。
小时候的中秋,是浮在汤碗里的中秋。按照家庭惯例,母亲总是会煮好一锅紫菜汤。全家人端着汤碗,坐在阳台上赏月。父亲总是一遍又一遍讲着月亮上的嫦娥,有时讲到起兴,端着碗就是一曲《水调歌头》,一首《月下独酌》。仿佛穿越时光,他就是李白,苏轼,举着酒杯,问青天知音几人?母亲见他喊得正尽兴,也不禁哼唱起小曲儿,为他伴奏。
可是正如白居易说的那样:“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上小学以后,父亲为了家庭的生计,不得不奔波各地,有时一年也难见几回。于是汤碗里的中秋就变成了口中的中秋。我和母亲就坐在阳台上,喝着索然无味的汤。母亲口中老是唠叨:“要是你爸在这里就好了。”而坐在椅子上的我仿佛又看到那个举碗吟诗的男人,只是身影有些模糊。而他的声音也只能在问候的电话中听见。母亲会抱怨几句,但没过一会儿就又会开始问候父亲的近况,而父亲也会如此,口中还说着抱歉。于是中秋便在电话中度过了。
而如今的中秋是念想中的中秋。母亲因外公受伤在医院,父亲因公事在外地,家中便只剩下我一人,颇有几分“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意味。月依旧是那个月,人却未团圆。我们就像被分开的月饼,天各一方。我喝着紫菜汤,看着月光映入碗中,紫菜相互纠缠,各不分离,简单而又浓厚。此时的我也希望是一团紫菜,但这也是奢望。
或许这就是别离,但纵使天各一方,也有思念。我默默举起碗来,喝了一口味浓的紫菜汤,喝了一口情深的月色。
【篇三: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世界上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渴望他人的认可,到最后才发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题记
命运使然,万物流转。抿一口淡茶,清清爽爽,安安静静。
在避不可免得历史潮流中,我们被推上了科技发达、经济高速运转的风头浪尖。在这个光陆离奇的时界,真可谓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纷纷扰扰。常常独自立于熟悉的街头,然而却是已然不同的风景。曾经趴在地上,穿着开裆裤,兴致勃勃地打着弹珠的小孩背上了书包,往返于培训班路途;曾经将万顷碧天映于眼的爱谈梦、爱笑的小孩戴上了眼镜,陷入了死寂。饭后耳旁传来的再也不是亲人间话家常的阵阵暖意,而是烦闷的牢骚、工作的不顺、遇人之不淑……人们总是于匆匆中失去了对自我生命的掌控权,陷入所谓追求生活的迷涡之中,失控,总是难以自拔。
但是若心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殇,岁月无恙。正如“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所叹,杨绛在其颐养天年之际痛失丈夫、女儿及亲人,但她守住了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九十六岁亦可以闪耀出文坛星辉。“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纳兰容若一吟,将这造化弄人的命遇一抗,无谓的争闹,精心的写作,他毅然选择沉于自己的梦中,管他万物谁是谁非。更有“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两三粒而已。”张岱那“与余舟一芥”虽败犹荣的孤独。
白云苍狗,世事变迁。过去的错失与迷惘,都会在你了然于内心的宁静中时,化为一抹从容微笑。仍未步入社会的我,说起此,不免多了些许“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味,但却仍然期望,可以在当前,持一份“为学者”的胸襟与广阔,不求突放的异彩,只求踏踏实实,以最为朴实的情怀去将知识化为我的一部分。不在意他人的或高或低,不关心他人的看法,守住自己。就算是只笨拙的蜗牛,守住心底的一抹清净,一步又一步,我想,终有一天也会迎来属于她的春天。所谓“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也许就是如此吧。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的更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更加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如是说。而生命之旅,素履往之,吾独行愿也。
【篇四:各有绝活漫画】
以差异之音韵,奏以生命之绝响
“时间就像筛子,筛得世人流离失所,筛得少数人出类拔萃。”王鼎钧先生面对已逝去的时光,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在中国这片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上,有司马迁忍辱负重下的《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为世人称赞,有因五千余字的落纸挥洒而流传千古的老子,亦有“不苟于人,不累于世,不歧于物”终被奉为圭臬的庄子成就千古佳名,他们跨过历史的长河,告诉我们这样的真理:不同的人,不同的方法,成就不一样的伟大。
以差异之音韵,可以奏出不同的生命绝响。
善待差异,拥抱美好,揩芳香一朵,踏着星辰江河出发,你将抵达真正的远方。“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人无完人,如耀眼的琉璃一样,终会散碎,尽失颜色,但世间的一切,都有这样的特征:“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天下之火,又何以言尽乎?
每个人都不会相同,各有优势,亦有不足。面对短处,不骄不躁,虚心接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面对长处,不可自傲,以一个昂扬、向上、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这个世界,那么这个盛世也会如你所愿。
拥抱差异,放大自己的闪光点,在苦难中磨砺自己,乘着这艘差异之舟,轻舟泛海,一路高歌,抵达胜利的彼岸。磨刻自己出众的地方,“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在平凡的努力中,积蓄爆发的力量。”如同无数的科研先辈在科学世界里踽踽独行,在公众的视野里默默无闻,不勒铭以夸世,用最平凡的努力,雕刻自己腾飞的双翼。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以不同的方式,成就不一样的伟大,你就是王者。“无雷霆万钧惊落风雨,无狂沙淘尽一身锋芒”,用不同的自己,以差异之音韵,奏出生命的华章。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在通往成功的路上,相信自己,拥抱美好,成就不一样的伟大。且听,且行,听古,言新。
【篇五:人生没有单纯的快乐】
“绛”这个字,我喜欢了好久,起先是《聊斋》里的绛雪,然后是杨绛。
杨绛这个名字,我知晓得很晚。大概就是学《老王》的时候知道的,然后读了她的《我们仨》,才算真正识得了她。只是我见识颇有些狭隘,总觉得她像是一个耄耋之年的孤寂的老人,坐在靠椅上怀念自己的亲人。
我静坐在桌旁,用手拈着薄薄的书页,看着杨绛和丈夫去散步探险、在家试验做饭,还有“媛媛”在看识字书。然后蓦地,杨绛匆匆地来往于丈夫和女儿的医院间,钱瑗让保姆支着板子,自己在那里写回忆录。最后,不停地在路上奔波的杨绛停下了步子,微喘着,左顾右盼,却发现自己身在茫茫大道上。钱瑗和钱钟书都不见了,天地苍茫,一片灰蒙蒙,她那万里长梦,此时醒了。
我想,杨绛一定是一个乐观的人。旁人不敢回忆的事,她却将它一笔一笔地写下来,她觉得一生很满足。尽管“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尽管现在只有她一人生活在那曾经被她当成家的“客栈”。
果真是人生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背后总要有一些清寂。可是当你年老之时,回想起自己从前快乐的一生时,你是否会像杨绛那样满足呢?
看到人生这个词,就莫名觉得有些苍凉,便转而想到了我读书时的一些感受。看书时总觉得普通小说讲述的是平常人间烟火;散文、人生启示,让人看后低头沉思;思考人生类的文章,让我莫名有些惧畏。
我想做个俗人,让自己带上些烟火味儿,偶尔琢磨一些哲学问题,偶尔拜读一下大家之作。活得大大咧咧却又情思细腻,会为一朵花哭泣,会为一棵草欣喜。生命这种问题,我深思过,却发现思考生命对自己毫无用处:自己是谁?为什么活着?不过自己到底是谁,又有谁知道呢。如此前思后想忧虑焦躁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只想庸庸碌碌地过一段简简单单的生活,顺便留下些生命的印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