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在当今的社会当中,我们正处于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了。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使生活方便,但与此同时也打断了我们原来的生活。
所谓的“碎片化”就是指一个东西被打破了原有的状态,变得七零八落的,互联网就把我们的生活碎片化了。
碎片化的阅读给人们带来的是思路的被打断,无法一直专注于阅读,这样的阅读是没有效率的,自然不能深入文章,精读文学。那么是什么造成我们的阅读碎片化呢?没有错,就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它使我们,每天紧张不安,提心吊胆得生活。
网络的碎片化网络上的信息零散繁多。信息的零散就使得信息简略,从而它所表达的意思都是片面的,这就会使读者们对事实产生误解。再来,就是信息的发出者可能有很多,着就会造成信息的繁多,信息一旦繁多,杂乱无章的散在你的面前,你不知道如何去选择,也不会去选择。发信息的人多而杂,有些人当中,有真正知道事情真相的,也有不明事理的在那边胡编乱造的,所以这就让人难以分辨信息的真假性。更有无知的不明真相的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上互相转载,谣言遍地,“三人成虎”的效果就会有更多人去相信,然后又有人转载,这样的恶性循环下去,社会将变得不再真实。
网络碎片化使人们无法专心精读,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在互联网时代来临之前,人们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可能就是阅读了。阅读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心理上的快乐和满足,更是提高了人们的文学素养。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后,人们天天抱着手机,看着零散又不知真假的信息。人们宁愿当“低头族“也不愿找回从前那种简单的娱乐方式了。
网络把阅读碎片化了,把生活碎片化了,但我们应该避免这样。互联网存在的意义是方便我们的生活而不是占据我们的生活。
【篇二:遇见,碎片化的生活;品,阅读这杯茶】
当了四分之一天的网上外交部长,又做了一会儿资深购物经理人,终于有空喝一口阅读这杯“茶”,急急抿一口抒情,匆匆来半杯叙事,囫囵吞了小半杯议论,再倒进两三杯说明,这杯茶味道怎么样?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遇上了互联网下碎片化的生活,连阅读也是趋于碎片化,种类越来越多,有纸质的有各类媒体推送的,应接不暇;篇幅越来越短,四五千字已算长文,两三百字的微博、微信推文大行其道。
这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在互联网的加持下,阅读变得更加个性化,定制化,碎片化的时间也可以利用,大大提高了效率。
可是真的可以这么零敲碎打地品“阅读”这杯茶吗?
首先,这样碎片化的阅读可能会导致对较长信息处理能力的下降。在书本里与作者遇见是欢喜相逢,也是一种重新审视。在江边读完305篇《诗经》的屈原与阅完自家“书巢”的陆游,望着如今上网十分钟便扫完几十篇文章标题的人们,他们可能会羡慕,阅读竟有了如此大的选择权,也变得如此便捷,根本不用把书堆得满屋都是。而我们望向他们,却自愧如今还有多少人能完整耐心地啃完一部长篇巨著。这并不是所谓的时代差别,这就是因社会的浮躁而变的不甘情愿。从不愿到不能,毕竟短的是故事,长的是人生,我们不再能懂得读完长文后的厚重和开阔,这种能力的缺失到最后是人类文化的丢失。
其次,从更深层次来讲,缺少一个完整的、相对长时间的阅读过程,我们便不会有反复咀嚼细细回味的过程,而是停留在快餐式阅读的层面,那又怎会有源头活水来的涓涓清渠。
“没有阅读,就没有足够强大的抽象思维的建立,也难以获得连续思考,长程推演的思维能力。那么在现代社会中,也就只能胜任一些简单思维的劳动分工”。行成于思,好文不在于其篇幅,而在于是否经得起推敲。同理,阅读能否有收获,关键不在于读书是否到了万卷,而在于他思考了多少。一本远在西洋轰动50年的《纽约书评》反复精思才会显得越发醇香。而如今的碎片化阅读浪潮中有多少人能如传统纸媒时代耐心品尝,悠悠书香渐渐失去了原有的甘甜,少了对一篇文章所含丰富的观点的辩证思考,又何来李商隐在田间书屋的恍然大悟。
也许很多人认为互联网下环境下也不全是碎片化阅读啊,还是有网络长篇小说啊,读者也非常多,有的书动辄连载三四年,读者也“从一而终地”跟了三四年。姑且不论网络小说的质量是如何良莠不齐,我只说网络小说的阅读形式依然逃不脱碎片化的窠臼,因为阅读同样是被分成了无数个小片段,在作者连载的几年里断断续续完成。
逝者如斯夫,追求高效是每个人都追求的,这正是碎片化阅读能如此影响我们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一味地追求效率,仿佛使人本身也进入了工业时代,变成了一位只会标重音打节拍冷冰冰的指挥家,消逝了人性本身。那么既要取其精要,又要利用好互联网环境下碎片化阅读的优势,便要对“品茶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对自己的阅读进行分类,像微信、文博、媒体公众号这一类碎片化时代背景下诞生的新生阅读物,显然可以选择性、碎片化地即时阅读,以保证时效性,也利用了自己的细碎时间。而对于文学经典则更应该细细品味。其次,无论长文还是短文,无论是长时阅读还是碎片化阅读,最终的就是——别忘了思考。就如品茶,无论品一下午还是喝一大口,都别忘了用心体会。
正如《互联网时代》中所说,人类社会中从不缺少善良的愿望,只不过在太漫长的岁月里,难以因为具体动机而汇聚,互联网是人类所求的,然而重点在于人类自身是否会在自己的愿望中迷失。无论如何,这一壶茶总是要细细品,慢慢尝的……
【篇三:享受碎片化的美好】
互联网时代高速运转的社会,如同一台拥有无数齿轮的巨型机器,正将我们身边的信息、生活、亲情、友情碎片化。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批判、抱怨“没有自己的时间”。但我认为,身在当下这个时代,就要好好享受这碎片化的生活并发现其中的美好——正如尼采所说“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这是普通的一天。早上6:30,闹钟叫醒沉睡的你。打开手机翻看新闻,各种各样的信息纷至沓来,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将你唤醒。也许每个上班族都会抱怨不能睡个懒觉,但你应该看到碎片化便利的一面:足不出户,便可以搜罗万象,了解当今世界的千变万化。碎片化生活的美好,始于清晨。
早上8:30,肠胃向你发出求救信号。你拿出手机,动动手指,十分钟后“饿了吗”快递准时出现,实现你对早餐的一切幻想。也许你抱怨不能安定地吃自己做的健康早餐,但碎片化时间中这样一顿早饭已是恩赐。你应该庆幸,一部手机便可以让你饱餐一顿。
中午12:00,午休时间。你点击电脑屏幕上的微博图标,进入那熟悉的页面。一条条新鲜的内容看得你眼花缭乱,你却被深深吸引。也许你抱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让你无法沉下心来好好阅读一本书,但你不得不承认微博,这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让你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样碎片化的娱乐不也很美好吗?
晚上18:00,身心俱疲的你回到家。当打开橱柜发现没有卷筒纸、牙膏等生活必须品时,你打开购网上超市即可就能找到最合适的物品。虽然缺少了在实体店边逛边选的乐趣,但节省时间的美好感觉却悄悄降临。
人们都说,碎片化的时代是一个人心浮躁、气急败坏的时代,但我们若是有一双发现美好的眼睛,便会发现这样碎片化的生活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反倒是充满美好。与其抱怨生活、抱怨身边的一切,倒不如尽情地享受碎片化的生活,享受互联网时代给予我们的一切便捷、高效、多样化的信息和服务。
碎片化的生活环境,是这个时代的特征,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我们可以改变的是自身对碎片化的态度与看法。且行且珍惜!
【篇四:写给地球人的一封信】
亲爱的地球人朋友:
我们是来自火星的居民——玛尔斯人。我们有着和火星颜色相同的橘红色的皮肤,所以你们没有发现我们。2015年9月28日,美国航天局宣布火星存在流动水。这是我们感到吃惊,因为我们没有想到你们竟然找到了我们的水源。这封信除了向你们告知我们的存在外,也想问问你们的生活为什么会被“互联网时代”这把刀割成碎片。
地球这个美丽的星球和火星的年龄差不多,都是46亿岁左右。地球人类的历史大概为300万年,而我们玛尔斯人已经有600万年的历史了。比起地球人类的科技发展速度,我们的科技发展得更为迅猛。我们在地球人刚诞生时便拜访了太阳,水星,木星,土星……还在科技的帮助下突破了火星人平均100岁的寿命,增加至300岁。我们目睹了地球人类全部的发展历程。
在宇宙各星的居民眼中,你们此时的状态是步入了互联网时代的陷阱。自古以来,水火不相容,水星和火星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和水星的波塞冬人下了赌约,我们赌地球能从互联网时代深处的陷阱中闯出来,没有见证地球人的发展的波塞冬人赌你们不能。
在互联网时代还没到来的年代里,地球孩子们成群结伴的玩游戏,地球人在一起时一起聊聊天,和不在身边的亲友用电话相互交流……
现在,地球的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小区里玩耍的地球孩子们少了,不时有地球孩子喊道:“去我家打游戏去!”看着这些六七岁大就有“手机”的地球孩子,我们玛尔斯人的内心百感交集。要知道,我们的法律明文规定,禁止未上高中的学生植入类似于地球人的手机的芯片。
被地球人称为“手机”、“电脑”的东西,早在20万年前,我们玛尔斯人便已经将它们淘汰了。如今,我们使用的是一种插入大脑的智能芯片,当我们想查资料时会出现3D触屏系统,不需要Wi-Fi,不需要什么屏幕。地球孩子嘴里念叨的“电脑游戏”,这种芯片能带你在你的大脑中身临其境,除了不会感受到疼痛和死亡之外,一切宛如你身边发生的一样。但我们玛尔斯的孩子从未像地球孩子那样沉迷于“电脑游戏”,只是偶尔玩一会儿。可地球孩子却深深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在俄罗斯的一个城市里,一个少年由于连续玩电脑游戏12小时后急救无效死于中风。尸体解剖显示他的大脑已完全坏死。
死于此类原因的地球孩子不少,可他们为什么这么沉迷于其中呢?
我们玛尔斯人十分注重与身边人的交流与联系。可你们地球人却经常将身边人视为空气。有时人家就坐在旁边,可地球人仍然选择用一种叫“微信”“QQ”的东西和对方聊天。打电话已不受欢迎,“微信”,“QQ”才是王道。地球人的生活缤纷多彩,在艺术方面的造诣远胜我们玛尔斯人,但地球人的生活好似一块丰富多彩的彩绘玻璃,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就好似一把巨大的玻璃刀,将这块玻璃按图案分割成无数碎片……
地球人的生活已经碎片化,它虽然给你们带来了便利,却使你们的大量宝贵文化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去,也使更多的地球孩子戴上了第二双眼睛(被你们成为眼镜的东西),希望你们在互联网时代保持本色,不为之动摇,同时坚持生活的本色,向所有宇宙居民展现你们文化的魅力!
对你们感到疑惑的
来自火星的居民
玛尔斯人
【篇五:对碎片化生活】
碎片化,意思是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在移动互联网大力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逐渐都被碎片化了,并且,碎片化的生活还在无时无刻地影响我们在生活中的心态与认知。
碎片化是我们所处互联网时代最显著的一个现象特征之一,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它引起的一个问题。在技术猛速前进的过程中,我们主动或被动地接受更多的爆炸式的信息,同时也被要求在同一段时间内着手于更多的事件。可以说,这是我们每一个个体被互联网时代异化的过程,我们的时间、阅读、社交、购物等等等等都由原来完整的一个整体被分割为了一个个碎片,我们的整体性被破坏了。
与前互联网时代相较,我们能够很直观地感受到我们生活的碎片化已经达到了一个更严重的程度,碎片化的种种特征都在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心态与认知。碎片化的时间是短暂的,即时的,不连续的。在这样的时间里我们进行的学习和工作往往缺失了专注度和条理性,而专注度和条理性却又是处理任何一件事时的必要条件。因此,久而久之,我们身处于的这个散乱、杂多的环境会使我们变得心浮气躁,无法沉静下心来做一件事,容易被外界细微的变化所干扰。
再者,碎片化的阅读让我们趋向于去阅读一些公众号文章、实时资讯这样内容短少简练,却往往深度很浅、用于媚众的文章。若我们习惯于接受这样的信息,会导致我们对于生活中碎片化信息的接受大多都只是浏览而已,没有思考,没有质疑,对于事物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者全盘不加思考地接受别人的观点。如此阅读,不仅无法汲取任何有益的养分,还会失去自我独立思考、质疑的能力。这在信息传播迅速的网络时代里是危险的,我们对外界的认知不再完整深入,不愿意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会让我们在无知无觉中被外界所影响控制。
碎片化生活是互联网科技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附带产物,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我们必须用合理而有效的方法去处理它们来使其为自己服务,而非被碎片化负面性地影响。而在此最首要的便是我们对于整体性的重新追求。整体性,意味着我们将事物集中统一地接受,处理,意味着我们全面地、完整地看世界。整体性的意义在于我们不再人为地割裂生活中的一切,而是能够高效合理地利用时间、发挥能动性使认识更加完整深入,而不仅是浮于表面。
为此,我们要将碎片“粘合。“粘合”并不是仅仅把碎片合在一起,而是要着力于让我们的碎片化时间发挥出整体的作用。我们要时刻集中注意力,提高专注度,来使自己对于碎片化时间的利用更加充分,得以高效利用时间。在接受外界给予的信息时,我们要将各个碎片联系在一起加以思考,适当摒弃无用的碎片,并不断挖掘每一块碎片的广度和深度,人为地去补充碎片化信息自身丢失的东西。只有这样,我们所接受的信息才是广而深的,才是真正能够被同化为自己的,能够为我们服务的精髓。
遇上碎片化生活,是人们不可抗拒的,但人们也确实可以找到应对碎片化生活的有效途径,来与碎片化共存,并使其为自己的生活服务。
【篇六:欢迎来到共享时代】
不知你是否在手中的手机亦或是平板上看到这样一个推送“摩拜邀你一起共享单车”你或许会疑问,自行车怎么会可以与别的人一齐使用呢?当你走下楼,在过道的一排排橙白相间的便是共享单车。
你只需在手机上下载摩拜APP即可使用这些自行车,当然押金是不可少的,不过不用担心,它收取的只是每小时骑行的金额。一扫,一输,一开。你便能去感受骑行所给你在发展迅捷的社会上带来的缓慢的停歇。这些就是现在所流行的工共享资源,还有“共享书店”“共享篮球”等等共享资源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产生了密切的关联,小至个人,大至全社会。每时每刻,我们都互相共享我们生活的每一刻,微信上的朋友圈,手指往上一滑,远在天涯的亲朋好友的旅游每分每秒都可以知道的清清楚楚,近在眼前的朋友正拍着照,上面留有一段文字,那便是你与社会共享的资源。
又比如说:互联网。无论是那足不出户想购就购的淘宝网,京东网,还是那在家了却天下事的新闻。共享资源正在不断地改变我们的生活观念。
我们开始越来越依赖于社会上的共享资源,不仅因为它可以剩下无用的钱,还能体验到社会所带给我们的便利。还记得曾经吗?村里的人们晚上聚在一起,共用着同一口锅,吃着同一锅饭,有说有笑,仿佛平淡才是生活的美。现在只是时代不同,正处互联网时代,把整颗地球都抱在网里的互联网时代。不需要与别人交流便可以知晓周围甚至全世界所发生的事。就这样,我们正不知不觉地和别人拉开了距离。共享单车,它引领着共享资源进入我们的视线,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相离许久又重合的新鲜感。
我们已步入了共享时代,共享资源简单概括来说:“用之于民”“用之为民”“用之利民。”共享资源便利着我们的生活,服务我们每一个人,拉近我们每个人的距离。
不忘初心,愿我在这个共享时代找回平平谈谈才是真的绚丽,找到新时期,我们发展的方向,共享我们的梦想。欢迎来到共享时代。
【篇七:串联碎片,化零为整】
比尔·盖茨说,网络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时代,我们的生活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购物,碎片化的社交……面对这么一大堆的“碎片”,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高效、快乐?
古有“三余”勤读,讲的是董遇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的故事。所谓“三余”,就是“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这些看起来“零散”的时间,用刻苦的精神串联起来,岂能无效?清河张君梦得“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建造快哉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这是以乐观的精神串联支离破碎的生活,岂不快哉?
碎片化的生活,其实自古就有,只是在互联网时代显得更加零碎、更加散乱。生活的节奏在加快,各种诱惑在增加,于是乎生活被工作打断,工作被学习打断,学习被娱乐打断,娱乐被交友打断……比如聚焦到学习上,作业被预习打断,复习被辅导打断,兴趣爱好被考试打断,这门功课被那门功课打断,于是乎时间变得支离片段,学习变得时断时续,这样常常丢三落四,不能集中精力,效率低下,我们为此而烦恼。
其实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在碎片化的同时也更加便捷化。一方小小的手机就是一部百宝全书,手指轻轻一点就打开一个新世界,信息应有尽有,问题有求必应,工作、学习、购物、旅游、游戏等等尽在掌握之中,多么方便和高效。当然我们切不可在互联网上沉湎于游戏,也不可通过微信、微博传播小道消息,也不可不经思考就通过网络查找答案,更不能偷懒宅在家里跟周围的世界隔绝、脱离现实生活。
互联网更是良师益友。我们不要害怕生活、时间碎片化,要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正确利用互联网,把碎片串联起来,使支离破碎变成互联互通的整体,做到合理分配时间、有条不紊打理生活,岂不快哉!
因势利导,串联碎片,化零为整,你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