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因和而美】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但现实生活中,舍“和”取“同”而削足适履的现象俯拾皆是:有以机械化生产方式办教育者,有一味崇尚高大上致城市千篇一律者,有容不得他人有不同意见致万马齐喑者。但世界不会因为同一便伟大了许多,相反,世界是因为丰富才多彩,因和才美丽。
大自然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和谐共生体。动物有食草者、食肉者,水生者、陆生者,高大者、弱小者,善跑者如兔,慢爬者如龟,高飞者如大雁。如此,方有所谓“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之秋江寥廓图。植物则有乔木之高者,灌木之矮者;四季常青如松柏,春荣秋凋如杨柳;陆生如梅兰竹菊,水生如莲萍菱荇;即便花开,月月皆有不同种类的鲜花盛开。如此,才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之新奇与惊喜。正是有了这千姿百态、形态各异的万千生命之和谐共生,才构成一个和谐曼妙的自然生态系统,进而为人类生存提供了舒适的自然环境。
自然如此,人类社会亦然。造物主塑造人类时,首先是分男女的,否则人类的繁衍、延续首先就会出现问题。其次,人与人高矮胖瘦、长相不能一样,否则彼此如何识别?此外,人们彼此的内在气质、情感、思想也是千差万别。举例来说,倘若每个人的思想观点都一致,若在面对一件事情的态度上正确倒也罢了,倘若错了,就太可怕,小则遭受巨大损失,大则毁灭人类乃至整个地球;因为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大多数人一开始往往只能看到事物错误的一面。“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社会因君子胸怀坦荡、宽和容忍而变得和谐,因小人的睚眦必报、党同伐异而变得紧张。其实,君子和小人相斥而共存,又何尝不是社会和谐的体现呢?
世界上有近二百个国家,每个国家国情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各异,如此,国与国才有了交往的必要,文化与文化才有了交流的可能。如果每个国家制度相同、文化相同、价值观相同,国与国之间没有了比较和竞争,文化与文化之间没有了差异和分别,国家之间会因竞争动力不足而缺乏发展的活力,文化与文化之间会因彼此相同而使相互的交流变得累赘。“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重人伦、追求诗意浪漫、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西方文化崇尚个性自由、科学探险、征服自然迥然不同。此外,英国人的绅士风度,法国人的浪漫,美国人的幽默,日本人的严谨,可谓各有千秋。而世界正是因为国家不同、文化各异才交流互通、学习互鉴,世界经济也在交流、竞争中合作共赢,不断发展。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但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这是同而不和的结果。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这是和而不同的结果。世界因和而美,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篇二: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比其他国家更加雄厚的文化底蕴。在推动世界进步与发展方面,起着极大作用。而起作用的重要基石,就是互通有无的交流。
在很早的时候,中国的四大发明便传向了海内外,使得世界科技发展不断向前推进。可以说,没有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与火药,就很难有轻便的读书方式和发达的航海业,以及维护国防的先进武器。古代科技能够得以传播,就是因为丝绸之路上阿拉伯人,他们不仅传播着中国文化与,也向中国提供外来文化。还有玄奘西天取经,鉴真东渡日本,唐朝在当时成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中心。
古往今来,交流促进共赢不计其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布改革开放。当时,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经济发展极其缓慢。对外开放无疑是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有效手段,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内,国内经济迅猛发展,技术不断完善。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开始真正的抬起头来看世界。
想起2016年,中国天眼面世引得世界轰动。调试期的天眼,一口气发现多颗脉冲星,成为国际瞩目的宇宙光测利器。虽然这是中国人自己研发的,大其中不乏有一些他国的研究成果和数据。中国的蛟龙号潜水器最深可达深海7000米,中国最大的民用民用客机C919,无一不彰显着中国技术的进步和改革开放的成功,众多的海归科学家的功劳不可小觑,这也间接指出科技交流使我国进步。
当然,中国的成果,不仅仅只有自己受益,其他各国同样获利。在杭州G20峰会上,21个国家的领导人相互交流,确定了各国友好关系以及各国共同发展与友好结交,共同进步。“一带一路”联通世界,亚欧合作,再次谱写出新的篇章,友好往来的交流也随之到来。
在高速发展的时代,每个国家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只有对外开放交流才可以互利互惠,实现共赢,取得进步。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面对世界发展大势,直面风浪,勇于学习,在风口浪尖中碰撞、融合、成长,更重要的是表现出对世界发展趋势认知的日趋成熟。进入21世纪,世界科技革命新浪潮再次凸显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必然,跨文化的交流合作已经日益普遍。
交流使得文明获得新生与新的发展,交流更是促进世界的进步。
【篇三:北京冬奥会观后感】
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将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特点。头部外壳造型取自冰雪运动头盔,装饰彩色光环,其灵感源自北京冬奥会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流动的明亮色彩线条象征着冰雪运动的赛道和5G高科技;左手掌心的心形图案,代表着东道主对全世界朋友的热情欢迎。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
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以灯笼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灯笼代表着收获、喜庆、温暖和光明。顶部的如意造型象征吉祥幸福;和平鸽和天坛构成的连续图案,寓意着和平友谊,并突出了举办地的特色;装饰图案融入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面部的雪块既代表“瑞雪兆丰年”的寓意,又体现了拟人化的设计,凸显吉祥物的可爱。
灯笼以“中国红”为主色调,渲染了2022年中国春节的节日气氛,身体发出光芒,寓意着点亮梦想,温暖世界,代表着友爱、勇气和坚强,体现了冬残奥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激励世界的冬残奥会理念。
雪,象征洁白、美丽,是冰雪运动的特点。容,寓意包容、宽容、交流互鉴。融,寓意融合、温暖,相知相融。容融,表达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发展的理念,体现了通过残奥运动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篇四:文化交流构建心灵之桥】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晚上好!
我谨代表中国青年谈谈关于文化交流。我认为,只有文化交流,才能架起一座心灵之桥。
亚洲是地球上最辽阔的大洲,也是民族最多的大洲。几千年来,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如今的“一带一路”,我们这个由四十八个国家四十五亿人口组成的大家庭,不断沟通,不断碰撞,才构建了如今一个繁荣的亚洲,一个多元的亚洲。
历史是一面镜子。回首来时路,我们不难发现,如果一个文明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文明也需要新陈代谢。那么,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自己做些什么呢?
对待不同文明,需要有容乃大的态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要以开放的姿态去包容别国的文化。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其中“同”指的是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而“异”指的就是各国制度以及文化上的差异性。包容可以使各国之间和睦相处,彼此融合,让心灵之桥更加稳固。
了解不同文明,需要平等谦虚的风度。“骄慢倨傲,去之者多”,我们要以谦逊的心态去体会各国文明的真谛。大唐盛世,日本与唐王朝不仅建立了正式的邦交关系,而且还促成了各方面的交流,日本派遣大量遣唐使,来唐全面学习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这对日本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大唐王朝热情地接待踏上大唐国土的日本留学生。唐政府规定“蕃国使入朝,其粮料各分等第给”,即按照等级供给外来使节的在唐费用,对日本使节和留学生自然也不例外。平等交流能让我们探索各种文明背后更深刻的内涵,使心灵之桥可以向更远处蔓延。
接触不同文明,需要开放融通的气度。“因循苟且,逸豫无为”,我们要以敞开的格局共同发展。一个国家如果一味地自视清高,将外来文明拒之门外,那么发展前景在不久后就会看到尽头,一步步落后于别国。比如,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断绝了与各国的来往,而彼时的大清帝国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与时代脱轨,纷至沓来的侵略者使当时的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造成近代中国一部洒满血和泪的屈辱史。
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交流互鉴没有国界,文化交流就是用文明的力量去拉近国与国之间的距离。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开放包容、平等对话、交流互鉴,让我们四十八个国家携起手来一同努力续写亚洲文明的辉煌,铸就更宏伟的心灵之桥吧!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