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坛相关作文

【篇一:我心中的李白】

回望漫漫的历史长河,那里曾诞生过多少英雄豪杰。其中,不乏文学集大成者,也不缺少圣君贤臣,爱国爱民者更是数不胜数。然而,我心中,却只崇敬一个人,他就是,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站在文坛令人仰望的顶峰的存在,为后人留下了许多风流壮美的诗篇,被誉为“诗仙”。在古代,他是众学者眼中遥不可及的存在,是诗坛上登峰造极被人瞻仰的存在,他,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能与他比肩的,唯有杜甫一人;在现代,他的诗仍旧被我们学习,他仍旧是众多人崇拜的对象,也是努力的目标,包括我。我,很崇敬他!

他,有“醉酒诗百篇”的美誉。他,往往是一个人,一壶酒,一支笔,一片景,就写下了流芳千古的诗篇。在庐山下,他大灌一口酒,就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名句;他喝一口酒,写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壮美诗篇;在月下,一个人独自喝酒赏月,或许他真的醉了,就写下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朦胧臆想。他,醉于酒中;我,醉在诗中。因为诗,我,很崇敬他!

他,号青莲居士,果真似莲花清清白白,一尘不染。虽生于盛世,却不醉于繁华,堕于金钱。在宫中,杨贵妃为他研墨,高力士为他脱靴,何等荣耀!杨贵妃,宠妃;高力士,宠臣。可见,唐玄宗有多赏识他的才华。可是,因为唐玄宗只是欣赏他的才华,却不给他官职,他只是有名无实的大学士而已。难以置信,连一个宫廷中的驭手都敢对他指手画脚。他感受到官场的黑暗,对朝廷充满失望。因此,他辞了官,云游四方,敞开胸怀,风流豪放,一心只与人民、山水为伴。从此,放荡不羁,独步天下。悠哉,游哉!我,更加崇敬他了!

除此以外,李白还是一个忧国忧民,批判官府黑暗,讲究礼仪,重视朋友的人,他的众多优良品质流芳后世。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一生,李白不愧心于何。他,在青史上留名,在诗坛留下足迹,他的名字已铭刻在后人心中。我,很崇敬他!

【篇二:乐观心态看人生】

往事随风飘,沧海博一笑。

假如上帝给你一双黑色的眼睛,那你就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假如上帝给你一具残损的肢体,那么就用残损的肢体来选完美的人生,因为人生就是不完美的。黑暗中往往蕴藏着希望,相反,如果你用躲避来面对黑暗,那么黑暗会永远跟随你,这就告诉我们要用乐观的心态来看待事物。

爱迪生为发明一只小小的灯泡而失败了千万次。当时有点人不解,认为他这么做无非是浪费大量时间与生命在一个很不起眼的东西上罢了。但爱迪生却轻松的说:“我证明出了一千多种不能制造灯泡的方法,这难道不是巨大的财富吗?乐观向上的心态鼓舞着爱迪生一次又一次地为人类做贡献,为人类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著名表演艺术家英子面对媒体对她的各种绯闻,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风趣地说:“这只能说明大家都在乎我,挂念我。她也因此获得中国优秀演员特别奖。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虽然走了,但他的诗却一直是诗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他的那个时代,国家是贫穷的,生活是潦倒的,民众是麻木的,而他心中的世界却是那么和谐,“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材、周游世界。”能写出这么美的诗,也不愧为中国诗坛的奠基人。但他却匆匆地走了,留给了后人一片空白,他认为这世界太无能,根本无需留恋。是的,恰恰是他那颗悲观的心置他于死地,铸成了诗坛一大损失。

把心态调整好。生活就像是由一些叫烦恼、失败、痛苦的珠子串在一起的,不管有多困难,微笑着面对它,用客观的心态看人生。

【篇三:语文话题作文素材】

观花者心安静待,才能看到昙花惊人的美艳;采药者心安静寻,才能找到举世难求的灵芝。生活中,处处需心安。心安者,成万事。

遭遇坎坷时,需要心安。李白被贬回乡,却豪放不减,安心享受难得的自由。于是,有了“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潇洒与大气。苏轼流放海南,却悠然依旧,安心享受难得的悠闲,于是,有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自在。李白、苏轼仕途失意,但内心却并不为之所动,而是依然心安自在,快乐满怀,于是,成就了他们驰骋诗坛,流芳千古的伟业。心安者,成万事。

身处逆境时,需要心安。史铁生,不到二十,下身就残废,但他却并未被吓倒,而是安心于写作,终于成为现代文坛一颗耀眼的明星;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但她却并未被压弯,而是安心练习说话,终于成为生活的强者、世人学习的楷模;史蒂芬?霍金,全身仅有两根手指能动,但他却并未被击垮,而是安心努力用两根手指写书和工作,终于,一部《时间简史》惊叹世人。他们,都是生活中的不幸者,然而,他们却用内心的安然和自身的努力,使自己成了生活中的万幸者。心安者,成万事。

面临成功时,需要心安。试想,如果没有居里夫人在发现钋后仍安心钻研,怎会有化学元素“镭”的发现?如果没有我国领导人在国家高速发展之时,仍不满足于现状,安心办事,怎会有中国今日傲立于世的辉煌?不沉湎于已有的成绩,安心创造新的业绩,一次次的成功必将不断垂青于他。心安者,成万事。

前方乌云密布,与其无方向乱窜,不如安心静待并不断积蓄能量,待准备好,调整好,以一颗安然之心,借风之势、山之力,还怕撑不出个晴空万里?

面对坎坷,安心处之;遭遇失败,安心处之;面对成功,安心处之。朋友,携一颗安然的心,快乐出发吧!梦想,就在不远处。

心安者,成万事。

【篇四:苦涩而美丽的承受】

生命的来去,是在苦难中完成前世的救赎,是在这漫长的救赎中创造出今世的美丽,是为来世的安逸作一场苦行。生命之苦。生来就与之相随。只要生命延续,它必要去面对那世间的种种。生命之美,亦在这苦行中成长。

地里的种子承受着土壤的压迫,从而开出了美丽的花朵;蝴蝶作茧自缚,蜕皮脱骨;承受着蜕变过程中的苦涩,当在破茧的一瞬间,当晶莹的粉翅迎向太阳的那一刻,何其美丽……

自然界的动植物如此,人类也亦如此!纵观历史长河,我们不妨看到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被称为“诗圣”的他一生潦倒,半身漂泊,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因居长安十年,仕途的失意沉沦和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清楚的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从而他把国家的前途,把人民的疾苦压在自己这布衣之身,羸弱之肩。他承担着何等的责任,一生只想为国家,为人民。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诗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所以他的诗被人们誉为“诗史”。在盛唐诗坛上他与李白双峰对峙,合称“李杜”,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杜甫承受着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涩,承担着为国家效力,为人民谋福祉的责任;从而在自己的诗歌里开出一朵美丽的花!

在漫步到宋词里,北宋诗人柳永。一代才子,却因为皇上一句“且去填词”,便于仕途绝了缘;抑郁不得志,便“混迹”了一生,便“放荡”了一生;在“混迹”和“放荡”中长出了宋词的婉约派,长出了一代词宗,这正是诗人的无奈,这正是诗坛的侥幸。他想效力于国家的期盼,却得不到皇帝的回应;所以在这无奈中,他唱出了“衣带渐宽”,唱出了“潇潇暮雨”,唱出了“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他的诗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韵皆婉;对后世宋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柳永承受着皇帝一句“且去填词”的苦涩,怀着心中效力于国家的期待,从而在自己的词里创造出宋词的婉约派,是自己成为一代的词宗。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曾记得,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她是乱世中的美神,她是宋代词坛的奇人。她身出乱世,承受着亡夫之痛﹑国破之恨﹑孤独之悲的苦涩,却依然清丽婉约,把世事的动荡,生活的变异;人情的冷淡,心中的苦凄,凝于胸间;发于笔端,而成就了一首首千古绝词!

这就是我们的易安居士,这就是我们的旷世才女。她承受着如此巨大的压力,但她如同一朵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傲然挺立。

生活中,当“苦涩”来临时我们要勇于承受,而且要怀着一颗平常的心去承受。不要为作业的难题而放弃学习,不要为路途的遥远而放弃追逐,不要为命运的不公而放弃抗争……

所以,学会承受苦涩吧!让我们的生命在苦涩中开出一朵美丽而有价值的花!

【篇五:站在高处】

大江东去,白驹过隙。时光抚平了当年赤壁叽上的斑驳箭迹,藏锈了那秦始皇一同尘封的千万秦俑,亦揉碎了古人“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如玉容颜……唯有他,心平气和地以千古奇才的姿态横亘于历史长河之上,悠悠然,任时光飞逝。

扬州的春,孤独的诗人尽情地漫步在寂寥的夜中。扬州之夜,江中波声涌来,此起彼伏。扬州的江上的月光随波声一道洒来,澄澈地直把花变成了霜。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元素融成强大的力量直击他的心房。他感到自己作为诗人和哲人的血液在疯狂跳动,脑中诗词的火光在不断迸射,无需酝酿,他的《春江花夜月》一挥而就,中国诗坛登峰造极之作横空出世。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何等开阔,何等气象。月海在他的笔下浑然天成地自成一体。若是平常诗人拥有这几句,早已凭其恣意卖弄和求取功名了。但张若虚只是淡然一笑,继续挥舞他的如椽大笔:“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写诗于他而言,就如吃饭一样稀松平常,词词句句,都是由心而发。——他的心是向着无限宇宙的。“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站在真理高度的他,心中自有丘壑万千,得时而发,便成大作。

张若虚,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号“吴中四士”。这是《全唐诗》中对于这位天才的数语描述。他太吝啬,只顾向着宇宙、向着时间发问。而忘记给世俗回赠篇文华章。或许他明白,即使留名青史,史书上的文字也终会随着时间的消磨而失去当时的生动,所谓“不朽”,不过是现实之下小小的倒影。

所以,他只是看。上抵宇宙,下临尘世。他看了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摇头浅笑;也看了看李白“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拂袖而叹……他表现出其才气超尘的孤高淡然。

而这一切,或为天性,又或是天才太早参透玄机的必然。

张若虚始终不是能被马上想起的所谓“诗坛大家”,但他,却以高于“大家”的姿态,站在高处,带着始终不可名状的微笑,与宇宙永存。

【篇六:记忆里的那个人】

当清晨的曙光照亮东方,我乘着一叶扁舟缓缓驶去,我穿过历史的长河,将要打开那段尘封的历史。记忆的碎片漫天飞舞,最终拼凑成她的模样。

她就在那里,素手执笔,写尘世风景,写落花无语,写下诗情画意。她,就是易安居士李清照。

那时的李清照,正值芳华。一首《如梦令》使她在诗坛崭露头角。她的文采是极好的,但她是个女子。一位女子醉酒还在外游玩,这件事在当时除了李清照定无人会去做。溪亭日暮,乘舟误入藕花深处,说不出的意兴盎然。李清照在诗坛初展风采,虽引得无数赞扬,但也难免有人认为不过是区区女子罢了。

再后来,她遇上了可心之人。两人每日研究书籍字画以及金石之物。两人的收藏之物也是极多的。抚琴作画,煮酒写诗,他们的日子虽然简单,却也羡煞世人。

然而之后的事情急转直下。自己成为罪臣之女,不久后心爱之人的离世,更是雪上加霜。世事无常,自己又孤身一人,但李清照没有向命运低头,她仍是那么顽强,活出了自己的风采。

是了,是了,这才是李清照!她独有一番自己的活法。犹记那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明知一夜狂风暴雨,园中海棠定是遍地残红,却又心中不忍,只得轻声探问。为花而喜、为花而哀、为花而嗔、为花而醉,这便是李清照,最真实的、不受拘束的李清照。

我喜欢李清照的一切。无论是她的喜、怒、哀、惧,还是她的恣意潇洒,又或是她的多愁善感。我喜欢的,是一个真实的、不受拘束的、自由自在的李清照。

她就在那里,在那历史长流的岸边,在我的记忆的长河里,静静地伫立着,浅浅微笑,看着过往的行人们……

【篇七:安于孤寂】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花花世界,纷呈繁扰,可否在大千世界遗世独立,孑然一身,安于孤寂呢?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海子生前饱受质疑。作为当时一位被诗坛批判的诗人,他离群索居,安于孤寂,用一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傲视那些自以为是的“学者”。他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苦难。尽管英年早逝,却在诗坛中留下不朽的身影。

敢于抛弃纷繁的世事,凌然傲视,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也能“梅花香自苦寒来”。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是著名诗人卞之琳先生写给“明国最后一位才女”张充和的。她不顾众人反对,毅然决然地爱上了美籍德裔教授傅汉思。尽管当时外界对她的争议颇多,她依然跟随自己的内心。她对中国戏曲、中国文化所做出的贡献,使她有资格傲视那些肆意鼓吹的评论者,她像一根高洁的竹子,谦虚而高直。

有这样一则故事:林中一间小屋,将领带领士兵去把守。小屋只能容纳一个人。几年间,进去的士兵一年就疯的疯,傻的傻。只有一个人进去了五年,出来了仍然意气风发。后来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进去五年仍然如此精神。”士兵回答说:“我每天下棋。”“跟谁?”“跟自己,左手和右手下,不管哪只手赢,赢的都是我自己。”你看,多聪明的士兵!能安于孤寂,让他构建了异于常人的精彩,享受到了别样的人生。

唐寅在仕途失利时,被风尘俗世干扰,浪迹于烟花柳巷中,写些淫词艳曲,让后人颇有看法。陶渊明却隐居田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做一只闲云野鹤,安于孤寂,所作的闲赋亦为人所称赞,别有一番风情。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能够在茫茫人海中遗世独立,在纷繁的世界中安于孤寂,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傲视西风扇动的羽翼。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