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浩仁”之旅】
“太棒了!”“是真的吗?”“耶!”这是怎么了,一个个都兴高采烈。噢,原来是学校里组织五年级的同学去浩仁村研学呢,怪不得一个个兴高采烈啊。
大约12点10分我们在学校后操场集合,然后就出发了。大约步行了一个小时左右,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浩仁村。我们来到了一个宽敞的大礼堂,这次的主题是“浩仁双堂双进”,双堂指的是课堂,礼堂,接着就是腾老师的演讲了。从腾老师的话里,我了解到了浩仁村的来历以及古代的浩仁村至现代的发展。还有浩仁村的两大姓氏腾、郑,我最感兴趣的就是腾老师所讲的柳塘,而且听腾老师说那里还有全村仅剩的两棵古樟树呢。
演讲结束后,天下起了毛毛细雨,我们撑起了一把把小花伞,随着村委姐来到了柳塘湖的观望廊上,柳塘湖水深不见底,却碧如明玉,引人连连沉醉。我来到了那两棵拥有700年历史的古樟树前,细细观察,发现树皮上有一圈圈年老、密密的树纹,像是一位老学者脸上那密密麻麻的皱纹。
没多久我们就冒着小雨乘着校车,大获全胜的回到学校里了。
【篇二:学习“仁”文化】
今天我们去了浩仁,听说这次是去研学。
我外婆就住在浩仁,我可是经常去那里玩的,对那里我可比较熟悉的。
走了不久就到了浩仁村。一路上的景观让我们叹为观止,花红柳绿、鸟语花香。我,当然是小导游,给旁边的同学讲解了一路。
到了浩仁礼堂,只见一位先生到了讲台上,原来他就是本次演讲人滕爷爷。滕爷爷是浩仁村的退休教师,还当过我们琅琊小学的校长呢!
首先,是吴校长和村书记一个“双堂双进”活动德育基地的授牌仪式。然后是滕老师给我们做了讲座。
浩仁村原名不叫浩仁村叫“皓塍”,后来因为发现村民老和邻村闹纠纷,才改成“浩仁”村,说也奇怪,村里的风气竟然慢慢变好了,纠纷也少了。
滕老师还说,浩仁有三好,分别是山好、水好、环境好。环境我们已经见识过了,村里绿树成荫,道路整洁,小桥流水,亭下小鱼嬉戏。山好,浩仁到处都是崇山峻岭,山上的木料、竹子,给村民们带来许多受益。水好,大岩水库的水都是浩仁的水,又清又甜,使得这里的西瓜、茭白特别可口有名。在这里生活的每一个人都很快乐,并且心中都有一个字“仁”。浩仁村还有一个柳塘,因为这个池塘旁边都是柳树,所以才叫柳塘。那里风景优美,是村里人最爱玩的地方。
我明白了,其实这次研学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把浩仁村的“仁”精神传递给后人,让更多的村子变得像浩仁村一样美丽、和谐、仁爱。
【篇三:仁研学记】
今天,我们琅琊小学五年级来到了浩仁村研学,远远地,我们就看见浩仁村那一大片白墙红瓦的新房子,村外是碧绿碧绿的田园庄稼,一看就知道这里的人很勤劳。
进了村子,这里的道路很干净,水渠清澈,雪白的墙上还有美丽的图画。走在村里,景色宜人,空气清新。
到了浩仁礼堂,我们听取了浩仁村的滕老师给我们作的介绍。他说这里有三个好:山好,水好,人好。浩仁村原来名字叫“皓塍”,但民风彪悍,经常和隔壁村村民吵架。后来村领导就因为这件事把村名改为了“浩仁”。说也奇怪,改名后,村民们就变得更通情达理了,和邻村的纠纷也少了。“仁”文化自此开展起来了。
这个村原来是由寺堂山和横塘山合起来的,现在有户口216户,628人。以前这里有山有水。水,大家用来洗衣服、做饭、洗菜、灭火。山,山上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很美。以前同学们放假了经常爬山可热闹了。人方面,这个村现在是省级文化村,这里的人相亲相爱没有人搞不团结,大家共同幸福生活着。更好地显现了村子里的“仁”文化。
我觉得我住的琅新村,大家也要共同努力,相亲相爱,互帮互助。俗话说的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吗!我回家后要努力学习,将来让自己的琅新村也成为省级文化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