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喜欢自行车】
每个人肯定都有喜欢的人或者东西,我喜欢什么呢?那就是——自行车。
以前我是一个不会骑自行车的人,可是在去年,我学会了骑自行车。当然,这只是第一步,在今年,我学会了一些特技。下面就给大家一一讲解下吧。
第一项:慢骑。看到这,肯这会有人问:“慢骑自行车有什么好炫耀呢?”我跟大家说一下,骑自行车主要是平衡,而骑快才容易平稳,慢骑平衡难度就增加了,慢骑的时候一定要把车头左摇右摆控制好平衡,人要直,自行车慢慢往前挪动,保持身体的平衡后,不要让自己倾斜或摔倒。慢骑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慢骑被为特技。
第二项:放手骑。很多人骑自行车必须握着手柄,不然就会失去平衡,而放手骑是要有足够的平衡力的。告诉大家这个特技的方法吧:你在骑的时候慢慢松开手,找准平衡点,在放掉手的时候人要直直地坐着,绝对不能动一下,而且身体重心随着自行车改变,当自行车快要倾斜的时候,身体就要即使做出处理。
第三项:抬头骑。大家都知道自行车是用后轮骑的,前轮控制方向,利用这个特点,有些人会把前轮抬起来骑,这种特技是这样的,在骑的时候人先站起来,再把车头往上提。
第四项:转圈。我觉得这个是我学会的特技里面最难的。首先,把车头往里转,在一个空旷的场地里一直踩踏板就可以转圈了,人也要往一定方向倾斜。
从前有一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喜欢就是喜欢,不需要任何理由”。对于骑自行车我也一样,喜欢不需要理由!
【篇二:读《狼图腾》有感】
读完《狼图腾》,自己突然感觉狼的许多优点令人难以置信,这些优点包括战术、逻辑思维、性格等等。这些优点很值得我们去借鉴。它们不打无准备之战、无把握之战,而且它们对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样样精通,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并选择最佳时间追击,保存实力,麻痹对手,然后在其最不易跑动的时候,慢慢靠近,娴熟的跳上其背,叼住其的大动脉,狠狠一咬,置对方于死地。
作者作为一名北京知青,他到额仑草原去插队,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在马背上的蒙古族不崇拜马图腾,而崇拜狼图腾?因为狼的种种优点,引导蒙古人,为什么当年区区几十万蒙古大军就能横扫欧亚大陆,因为他们宁死不屈,他们习得了狼性和狼道。狼为什么会再数万年的历史潮流中生生不息,因为它们崇尚野性,但是同时又不失智慧,将这两点保持在一个平衡点,有熊的力量,有狐的智慧,正不愧是“大地精灵”。
如此团结的种族,却也免不了灭绝的命运,随着时代的前进,不少的地区出现了一群一群的盲流,他们涌入狼的所在地——内蒙古,他们疯狂地抢夺狼猎下的食物,使狼陷入险境,这些人忘了腾格里的信念“草是大命,吃草的都是小命,小命啃大命,狼吃小命,狼是大大命”狼使蒙古草原保持在一个平衡点,但随着盲流的入侵,破坏了这个平衡点,然后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人认为有狼是一个灾难,便接其先进的设备,号称“灭狼灾”,没有了狼,便没有了收拾老鼠等一些食草动物的一大利器,没过多久蒙古草原的草便都被人畜和小型食草动物糟蹋光了。死人没狼吃,死畜也没狼吃,不久草原便被这些搞的寸草不生,没了“大命”,蒙古草原急速沙化,很快,任由蒙古铁骑和蒙古狼群纵横驰骋的草原也随着狼泯灭了。
这本书细讲了狼性,即作者养狼的经历,写的很生动,仿佛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里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查﹑布阵﹑伏击﹑奇袭等的高超战术……这是本很不错的动物小说,建议大家看看吧!
【篇三:我学会了开平衡车】
有一天下午,我和同桌一起去同学家玩,我们在楼下开心地玩着,突然,她爸爸走过来,肩上还扛着一个很沉的大纸箱,拆开后,我仔细一看,大叫起来:“是平衡车”!我以前只在远处看到过它,今天却跟它离这么近!叔叔说今天他教我们开平衡车,大家高兴极了!
一开始,我们轮流开,但我同桌一上去就害怕了,马上就跳了下来。轮到我了,我看了看叔叔教我的技巧,我想:不就是站到上面去,向前就往前移一点,往后就向后移一点吗。
真是说来容易做来难呀!
我刚一上去,就觉得自己抖得要命,但我一直坚持着,平衡车抖来抖去,我没办法,只好下了平衡车。
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在这一次,我控制好平衡车后,我并没有快速向前移,而是先找到平衡点后才慢慢向前移去,这一次我成功了,我又试着慢慢向后移,我居然这么快就学会了!我又尝试左转和右转,刚开始很怕,但后来我还是试着右转和左转了,我转得不仅快,而且很流畅。
后来我们都会骑了,就轮流绕小区一圈,叔叔还开启了蓝牙让我们听音乐,提高难度,但我们没有分心,继续认真开着。
我从这次开平衡车时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篇四:读《狼图腾》有感】
读完《狼图腾》,自己突然感觉狼的许多优点令人难以置信,这些优点包括战术、逻辑思维、性格等等。这些优点很值得我们去借鉴。它们不打无准备之战、无把握之战,而且它们对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样样精通,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并选择最佳时间追击,保存实力,麻痹对手,然后在其最不易跑动的时候,慢慢靠近,娴熟的跳上其背,叼住其的大动脉,狠狠一咬,置对方于死地。
作者作为一名北京知青,他到额仑草原去插队,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在马背上的蒙古族不崇拜马图腾,而崇拜狼图腾?因为狼的种种优点,引导蒙古人,为什么当年区区几十万蒙古大军就能横扫欧亚大陆,因为他们宁死不屈,他们习得了狼性和狼道。
如此团结的种族,却也免不了灭绝的命运,随着时代的前进,不少的地区出现了一群一群的盲流,他们涌入狼的所在地——蒙古,他们疯狂地抢夺狼猎下的食物,使狼陷入险境,这些人忘了腾格里的信念“草是大命,吃草的都是小命,小命啃大命,狼吃小命,狼是大大命”狼使蒙古草原保持在一个平衡点,但随着盲流的入侵,破坏了这个平衡点,然后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人认为有狼是一个灾难,便接其先进的设备,号称“灭狼灾”,没有了狼,便没有了收拾老鼠等一些食草动物的一大利器,没过多久蒙古草原的草便都被人畜和小型食草动物糟蹋光了。死人没狼吃,死畜也没狼吃,不久草原便被这些搞的寸草不生,没了“大命”,蒙古草原急速沙化,很快,任由蒙古铁骑和蒙古狼群纵横驰骋的草原也随着狼泯灭了。
这本书细讲了狼性,即作者养狼的经历,写的很生动,仿佛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里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查﹑布阵﹑伏击﹑奇袭等的高超战术……这是本很不错的动物小说,建议大家看看吧!
【篇五:技艺高人】
在这个时代,许多“技惊四座”的能人诞生于世,骑独轮车的能人却屈指可数。啥叫“独轮车”?就是一个轮子的车嘛!这种车怎么保持平衡?不信,就看下面这位能人的精彩演出。
只见他跨上独轮车,双手自然垂在两边,只有脚在不停地蹬动,就好比骑自行车……不,比骑自行车还要绝。只靠着身体倾斜来控制方向,真是绝了!他绕着舞台骑了一圈,旁人就在地上摆了一排碗,每个碗之间的距离就只有一个轮胎宽度那么大。谁能不碰到?一碰准把碗碰飞。可是他丝毫不紧张,凭着腰部力量灵活自如地转来转去,车轮就灵活地绕过一个个碗,以“8”字形向前骑去,真是绝了!碗居然一个都没碰到。有人说,这是他的脚蹬得好;有人说,这是他的平衡点找得好。我哪能看得出来?只见他悠然骑来,悠然骑去,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好似在悠闲散步。
好戏还没结束,只见他翻身下车,推出一个庞然大物,一个高约两米的独轮车。这车怎么跨上去?既要保持平衡,又要上车,真是一门艺术。令人叫绝的是,他左脚一蹬脚踏板,双手一撑,右脚一跨,就上去了,好似猴子一般灵活。正当他骑车的当儿,旁人扔给他一只碗,他眼疾手快接住了,放在脚上。另一只脚在不停地蹬车。只见他一抬腿,绝了!碗稳稳当当地落在了他头上。接下来,他一次接住两只碗,一抬腿,碗便毫无悬念地落在第一只碗中叠起来,真好似家中收拾碗筷一样轻松。有人说,这是他力度掌握的好;有人说,是这碗有异。我哪看得出来?只见他单脚骑着独轮车,碗像小鸟一样在空中飞着,稳稳地叠在头顶,不一会儿就叠了高高一摞。他笑容可掬,像戴帽子般轻松。
这位能人真令人叫绝!
【篇六:我的课余生活】
我的课余生活不但丰富多彩,而且还是个大课堂。
我有一辆平衡车,但一次都没有玩儿过,我决定要“降服”它。我把这头“犟驴”牵出来,上下打量了一番,哼,这对我来说小菜一碟,太简单了!可我还没踩上去,它就像个醉汉一样东倒西歪。我死死地握住把手,口里默念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猛地双脚踩上去,“叭唧”一声,连人带车重重地摔在地上,这一下摔得我半天爬不起来,屁股生疼生疼的,我打了退堂鼓,不想学了。
爸爸过来,把我扶起来,一边拍打着我身上的土,一边一本正经地说:“你不要看见它简单,学起来也不容易,干什么都需要努力!”我揉了揉屁股,你这头“犟驴”,一开始就给我个下马威,我非征服你不可!接着,爸爸告诉我不要抓死把手,也不要左右摇摆,既灵活又平衡,并且给我做了示范表演。我小心地扶住墙,慢慢地骑上去,爸爸在一旁扶着我,可还是摇摇摆摆,找不着平衡点。慢慢地,慢慢地,这头“犟驴”变得温顺了,听话了,让停就停,让走就走。我兴奋极了,不知疲倦地操纵了一阵子之后,“犟驴”变成了“顺毛驴"。
“失败是成功之母”,不实践、不失败,永远不会成功。我的课余生活不但快乐了我的童年,而且还让我懂得了道理。
【篇七:困难励志优秀作文】
有时我们选择一个人的坚强,并不是我们真的无坚不摧,不过是身后空无一人,实在别无退路可选。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许多感到很难,很沮丧,很不快乐的时刻。
也许此时,别人可以给你安慰和鼓励,但它们毕竟是有限的,最终你还是要靠自己,从各种烦恼、麻烦和痛苦中,跳脱出来。
因为各人的生活,无论是酸也好,苦也罢,都还要各人去品尝。各人的路,无论是顺遂,还是曲折,都要各人去走。
同时你也要学会,找到适合于你自己的减压方式,既不能让自己安于舒适,又不能把弦绷得太紧。
如此,才能在生活的千锤万击中找到平衡点,不至于失控。
记得有人曾说:每一个强大的人,都曾咬着牙度过一段没人帮忙,没人支持,没人嘘寒问暖的日子。过去了,这就是你的成人礼,过不去,这就是你的无底洞。
我们都曾渴望,在受伤时,在难过时,在孤独无依时,得到他人的回应、理解和陪伴,我们都曾害怕面对一切艰难险阻,直到生活给了我们一道道坎,才教会了我们如何在挫折和痛苦中变得更加强大。
我们并非生来就是强者,我们并非没有软肋,我们并非无懈可击,但我们终将学会,一个人,面对所有的难。
【篇八:再坚持一下】
“加油,加油,加油,再坚持一下……”房间里喊声四起,非常热闹。
我们正在玩“横笔”,规则是这样的:甲方和乙方,一方三五个人,双方各出一人,把笔横在一只手指上,不可以扶,笔掉了就给下一名同学,如果最后一人的笔也掉了,而对方的没掉,则对方赢。
我和老冰、刀刀、糖宝是甲方,大小明,大小风是乙方。“三二一,开始!”老冰一声令下,刀刀和小风俩新手上场,可是刀刀帅不过3秒,刚放好笔,就掉了。
“老冰,上!”老冰这老手,一把坚持了30多秒,打败了小风。大风接上,这时老冰忍不住笑了,笔也掉了。
我是第三个上场的。怀着必胜的心情,我右手拿起笔,再小心翼翼地把笔放在左手食指的第二关节上,双眼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水性笔,希望它稳稳地横在我手上。
我闭上眼睛,这笔好像一块1000吨的石头,悬在我的心上。
突然,一阵轻风吹来,我心中暗叫不好。睁开眼,果真笔正在摇动,我连忙转动手指,找好平衡点,笔左右摇了几下。幸运女神站在我这,笔停了。我松了一口气,真是不容易啊!
而对手大风,笔因为他手转得太快,掉了。
我可顾不上开心,闭上眼,手老麻了,我就在心里碎碎念:“再坚持一下!”“搏一搏,单车变摩托!”但我只坚持了一分钟,真可惜。不过呢,我打败了大风,哈哈……
最后,我们输了,但我尽力了。下次,我会赢你们的!
【篇九:让理想与现实产生平衡】
两年前,辽宁省高考状元刘丁宁放弃在港大继续研读,退学回乡复读。这件事从现实利益角度上是大错特错,但就一个人的理想与渴求方面讲并无错误。正因为这其中的矛盾,故我认为这件事以及刘丁宁本身并无对错之分,只是在理想与现实中如何取舍。
可是理想与现实,古往今来都仿佛是两条平行线,没有交汇的可能。就连古时都有“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之说。两者之中只能留其一,这也导致现在势利的那些人大多数选择现实,而放弃梦想。但我认为若只注重现实的话,人们就只是像提线木偶般被命运所操纵,没有自己的思想。
诚然,选择现实会给大量的物质利益,让人们可以丰衣足食,享受一般人无法想象到的高贵生活。可在我看来他们固然活着,但实际上已经死了。并非是生理上的活,而是思想上的。生物学家普遍认为,人类与近亲大猩猩最大的差别是在于我们能够去理性的思考问题,并从中选择出对我们而言最有利的一项。然而我认为,人类比大猩猩强的地方,便是我们拥有理想。大猩猩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并且可以教导自己的后代去学习如何使用,这已经是它们可以像人类一样进行理性思考的最大体现,可是人类能够创造出汉字,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互相交流的渴望;人类创造出飞机,是因为人类对飞翔的渴望。正是由于理想的存在,人类才能走到今天。所以,人不应该舍弃理想而只关注现实。
不过,我们也不应该过度的关注理想,而忽略了现实。纵然,理想可以改变我们腐朽的想法,给予我们前行的动力。但这也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古人无法创造飞机,而我们现在却做到了,为什么?还不是我们拥有了古人所没有的科技装备以及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虽然有些世俗,但也充分体现了人应该在现实的基础上去追求理想,而不是谈空话。
过于现实不可以,过于理想也不成。那么就不能单一的去取舍,而是将理想与现实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平衡。从这一点来看,刘丁宁也是在两者之间力图去寻找其中的平衡点,只是有些比较偏向理想而已。如果是我,我会压抑自己的不适以及对北大的情结,先完成四年学业再去尝试向北大申请读研究生也没有问题。而就这方面而言,只不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终于的是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的平衡点。
故而人活在世,应该去追求理想,这才是生活的意义。不过理应是建立在可以使自己生存的现实积淀之上。这就是我认为的理想与现实的平衡所在。
【篇十:“碎片化”的平衡点】
在地铁上,左边的人正盯着自己的手机,右边的乘客戴着他的耳机,有群人正在一起开黑打游戏,有的人则正在社交平台与自己的朋友嬉戏。不光只是地铁,我想这应该是如今生活中最常见的一幅景象了吧。
毫无疑问,“碎片化”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比如那读书,你不再需要背负那些沉重的书本,只要打开手机里的一个小小的APP,便可以随时随地阅读。又比如购物,我们似乎不再需要出门去挑选购买产品,打开淘宝,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自己想买的产品。甚至是看新闻的时候,往往那些最简单的标题便能把新闻大致所想阐述的内容给表达出来,节省了时间。的确,“碎片化”大大提高了我们日常生活的灵便性,你似乎可以随意安排改变日程。
但它真的没有弊端吗?
小时候,父母一直希望我养成一个习惯,那便是给自己制作日程表,把每一天每一周的计划全部列出,这样,我就可以时刻提醒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同时,养成不分心,专心致志的好习惯。如此做法维持了很久,直到我开始拥有属于自己的手机。
它就好似一块吸铁石,无时无刻都在勾引我,一条推送便足以吸引住我所有的目光,一个小小的游戏就能让我“废寝忘食”。我爱上了社交平台,总感觉这个世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了许多。只不过,我似乎忘记生活的真正意义。
我突然不爱出门,因为很多事似乎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我不再出去购物,毕竟外面有的淘宝全有,况且,淘宝的价格还便宜。我不再出门吃饭,因为外卖软件的存在,似乎我足不出户也能品尝到美食。我不再去球场运动,那些时间全被或是电脑或是手机里的游戏给替代。前文说的制作日程表?慢慢的,这个习惯也消失了。
更可怕的是,我还患上了“拖延症”。半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我可以延长至一个半小时。原因很简单,只要我一再社交平台看见朋友的回信,我就会马上放下笔头的工作,专注于聊天。导致的结果——无论是效率还是质量,全部大打折扣。
这些电子产品貌似已经成为了大部分人的必需品,上瘾程度简直堪比毒品。何时何地都不会离手。这样“碎片化”的生活,还有乐趣吗?
我并不觉得”碎片化“是件坏事,人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碎片“安排出一个丰富又充满着乐趣的生活。依我看,这一切都归结与人们有些用力过猛,没有寻找摸索到平衡点。讨论它的利与弊完全没有意义,我想人们现在真正要了解的,应该是如何合理利用它。当你过重了,就会出现前文我所陈述的情况;但过轻了,你可能就会错过利用优势的机会。
总之,你我都做些改变吧,试着不要成为碎片化的枷锁,少用点手机,多出去走走,去好好了解、感受这个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