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简单幸福】
简单生活,简单爱,就是幸福。
小时候,爸爸体弱,曾祖母年迈,弟弟瘦小。我们一家人,居住在一小间破旧的瓦屋里,一年复一年。那时候,我对幸福的理解便是有一个快乐的家,有一件新衣裳,或是在寒冷的冬日挨着墙角晒一晒温暖的阳光,特别是花2角钱买一根棒棒糖,便能噙到满口的幸福和舒畅。
记得有一次,奶奶从集市上回来,老远就高兴地将我唤过去,满脸笑容地从怀里掏出一个不大不小的苹果,高兴地说:“快去,分给弟弟一半。”那天,我和弟弟整日觉得舒心而开怀,我们觉得自己拥有无法比拟的幸福。后来,我从邻居的口中了解到,那天奶奶在集市上只买了一个红苹果,自己不舍得吃,用清水洗净后带回来给我们姐弟。这是多么厚重如山的爱啊!多少年过去了,曾祖母的坟头上已长满了杂草,可每当我一想起这事,就会想到曾祖母慈祥的脸庞,想到与曾祖母相处的点点滴滴。这时,幸福的感觉就围绕在我的心间。
然而,在五光十色物欲横流的社会,渐渐长大的我对幸福的认识开始模糊了。以为人活着没有权就得有钱,并且把这两样东西看作是做人的立身之本。凡事都以功利为准绳,以酬报为目的,以致急功近利,走了弯路,栽了跟头,并时时埋怨上天不公平,埋怨幸福远离我。
直到有一天,看见一个老祖母和她的孙子在山地里干完一天的活,在回家的路上赶牛挑柴,有说有笑;看见他们在简陋的桌上,你装饭来我端菜,你瞧我,我瞧你,你对着我一笑,我对着你一笑,互相谦让,就算是几样普通的青菜他们都有兴致举杯,共度除夕之夜,脸上露出甜甜的笑容。此情此景让我感到了幸福。
那一瞬间,我仿佛见到曾祖母正揣着一个红苹果满脸笑容向我招呼,也是那一瞬间,我又重新找回并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
我知道,简单生活,简单爱,就是幸福。
【篇二:学法、懂法、方能护己有法——普法教育有感】
学校是我们通往社会的桥梁,是我们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能否很好的度过这个阶段,直接决定着我们的未来是光明的,抑或是灰白的。
在普法教育中,其为我们介绍了许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不幸事件的案例,有被小小利益所诱惑而犯下大罪的、也有被家人忽视而误入歧途的、更有一时因私人情感的宣泄而犯下弥天大错的……纵观这些不幸,无不主要归因于他们不学法进而不懂法,或是学法不精进而对法律存有侥幸心理,最终不会正视法律,不会知法畏法,更不会正确的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与人身健康。
对此,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他们学法懂法的话,他们不可能不知道偷窃是犯罪行为,他们不可能不知道贩毒是违法的不良之举,他们不可能不知道肆意报复是尤为不当的,如果他们心中有法,他们必定会敬畏法律,爱护自己的生命,断不会把自己的大好年华浪费在幽暗的监狱,让自己的人生添上黑点。由此可见,普法教育对于每个人能否可以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具有重大意义。
对于我们这些当代学生来说,或许我们之前还没有注意法律的重要性,那么,在进行了普法教育后,我们理应注重法律,以法律的准绳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更规范,使自己的人生路因有了法律的护航而走的更平坦。
让我们以违法之人为警钟,唤醒自己的学法之心。让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用法律知识来武装自己,帮助我们更好的保护自己,拥有更美好的未来吧!让我们一起学法、懂法吧!
【篇三:用爱点亮世界】
爱像穿越时空的精灵,没有什么能阻挡它的到来;爱像无比明媚的阳光,没有什么角落会逃脱它的照耀;爱像无处不在的空气,没有什么可以抛弃它的追随……然而,这些远远不能够诠释爱的真正意义。于是,“爱是什么”在我心中留下了一粒萌发的种子。
我一直认为,爱是自私的、渺小的、微不足道的,也因此不以为然。通过这一次活动,唐爷爷让我明白了爱是无私的、伟大的、不可忽视的,每一个人都需要爱的滋养。唐爷爷身居大洋彼岸,却心系祖国,心系祖国的教育,心系祖国的未来。他通过自己多年来辛苦拼搏的成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默默地支持着祖国的教育事业,帮助莘莘学子圆学业之梦。这就是爱,一种特殊的爱,一种对祖国寄予厚望的爱。
爱是需要传递的。我曾经读过一个故事:一天,果农为表示对看门人的感谢,送来了一串葡萄,而看门人又送给了可怜的病人享用,病人尤是感激,但是他又送给了为他倾注大量心血、整日整夜操劳的护士,可护士又送给了兢兢业业为大家服务的厨师,厨师又将其送给了修道院院长。就这样,这串葡萄在整个院内传来传去,最终又回到了看门人手中。他惊奇地不知所措,觉得不能再让葡萄兜圈子,于是吃了起来。他觉得从来没有吃过如此甜美的葡萄。
爱就是这样简单,爱就是这样传递的。也许,我们有时只需要一个小小的理由,便无意地撒出了爱的种子,让别人感到了温暖,让自己更加快乐。爱犹如一杯香甜的美酒,它的味道让每一个人沉醉,让你感觉到生命的美好。爱,有了传递,才让人间真情永在,才真正使每个人心灵得到美的享受。
“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推己及人,薪火相传”,我们将铭记这一宗旨,以此为准绳,慷慨地释放出心中的爱,用爱点亮整个世界!
【篇四:束缚与自由】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是许多人一直以来的愿望。然而随着年龄增长,人们心里就会越来越清楚其不可能性。从小到大,在家庭中被父母管教,到了学校受到种种束缚,进入社会后更是直接面对法律、道德的严加看管,还会为生活所迫,做不了想做的事,又不得不做不愿做的事,无论如何都感到自由被限制。自由被限制,欲望得不到满足是件令人痛苦的事,可谆谆教诲总在旁:自由是相对的,如果每个人都随心所欲任意妄为,你还能得到属于你的自由吗?
身旁一条条错综的准绳改变不得,看起来只有改变自己了。于是,人们在长大的过程中不停地学会收敛自己的欲望,慢慢地减少欲望与束缚的冲撞,似乎生活变得不那么痛苦了。
记得朋友家有只猫,几乎从出生就一直生活在这个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现在已经长大了,可它从不想出家门半步,一旦被抱到门外就惨叫不止,拼命想挣扎回屋,回到屋中就立刻神态自若,悠然自得了。它在这个家里有充分的自由,生活很自在,它已经忌惮门外的世界。猫的这种自由是令人追求的么?我只感到悲哀。如果身边人人都得到像猫在门内一样的不逾矩的自由,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我不愿看到如此“自由而快乐”的心灵。或许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行动受到种种束缚,但如果我们让心去适应这种束缚以求得快乐与满足,就只能是悲哀了。许多人被生活羁绊,于是,束手就擒地被压榨到一个个固定的、一成不变的生活模式中去,然后坦然地说:这就是生活。可这不是生活应用的样子。生活应该属于想奔跑、想飞翔的人,至少是试图奔跑、飞翔的人。或许这种尝试终归会失败,但他们的生活不是因束缚而强迫形成的,他们的生活是自己努力尝试后找到的。然后即使他们的行为与其他人一样被限制,他们的心中也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
你是愿意选择身心均被束缚后的快乐,还是选择一份真正自由的心所拥有的快乐?
【篇五:活出自己的风彩】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是我最喜欢的至理名言。因为我希望活出我自己的风彩。
在生活中我有自己做人处世的原则,而且常依此为准绳来提高我的素质修养,使我的心灵向崇高靠近。做人要懂礼貌,要懂得尊重别人,善待别人,尽管当时也许得不到回答,但是付出总有回报。
热带的林中有种树木,它高达10余米,若砍下这种树经过一年时间让外皮朽烂,留下木心沉黑的部分,会散发出一种无比的香气,且放在水中不像别的树会浮在水面而会沉在水底,这种树木就是沉香。它是世上所稀有的树木,因此许多人都不是“伯乐”。曾有段时间有人砍过此树,但却把香木烧成木炭来卖。直到科学家发现: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末就能卖高价钱。
因此看来,沉香就是活出了自己的风彩,它不因别人的砍伐而没自己的“香”,而是依旧沉香。我们就要做这样的植物。虽然他仅仅是一棵树。
在阳光土壤相对同的环境中,一树叶子却没有一片完全相同;不同形色和走向的叶子,抖开一片葱茏。大自然无语说。
我们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像这些样子,没有一片是相同的,但是只要我们有自己的个性,活出自己的风彩,不管他人的言语,各色的人定会扮演好社会中的每一个角色。
有两个人应考厨师。甲一开言便说了个天花乱坠,从传统的中国名菜到洋派的西式糕点,从每道菜的用料着色及火侯调味,似乎无以一不通,无一不精,而乙静侯一旁一语不发。待及问他,只说:“如果可能给我30分钟,做出一桌菜看看便是。”乙被录取了。这就是说:每人有自己表达才能的方向,而没有听人于言的乙,以自己的厨艺而完全忽略了甲的存在,并没有依模式而照搬,于是“走自己的路”相信自己才是获取成功的关键。
学习亦是如此。若你沿用他人的学习方法却适合于你,结果恰相反,只有给自己以信心,摸索出学习的方法,掌握经验,失败后不气馁,活出自己的风彩便不是一样难事。
或许那个用骡驼着瓷器的人应听取别人的意见后瓷器也不会破碎。那是他一意孤行失去方向的“正确”,而我们应坚持好的思想道德,按照生活中处事的准绳来衡量自己。我相信:“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话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