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们的文化自信力】
放眼全球,一个国家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两手都要硬”——其一是经济,其二便是文化。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文化间的交融碰撞日趋白热化。中华文化虽有博大精深、兼容并蓄的特点,但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时,国人表现出来的却是民族文化自信的力不从心。
中国人文化自信力的缺失是近代以来百年丧权辱国历史的积淀产物。当西方列强用大炮将中国封闭已久的大门轰然打开,西方文化大量涌入时,中国人“天朝上国”美梦破灭后取而代之的是国人对中华文化的怀疑、批判和否定。这种历史渊源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它一直在人们心里隐秘的苟存。
这种现象其实是一种病态的心理表现。曾经有一位外教说,当她到中国商店购物时,往往要多花钱,售货员认为她是外国人肯定有钱。这位英国人说到这,脸上露出无可奈何的表情,说:“我很穷,我并没有很多钱。”要知道,西方国家中也有穷人,他们并非个个腰缠万贯。这个事例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中国人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让国人看待中国文化时戴上了有色眼镜,他们总觉得我们一无是处。其实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精华与糟粕,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是完美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历经五千年而经久不息,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她既有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当然也有一些落后的、封建残余的东西,但绝不可全盘否定。反观西方工业文明,它是在几百年间迅速形成的文化产物,代表着现代化和工业化;其外貌似强大,却缺少了必要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的做好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同时也要博采众长,为中华文化注入新活力。
经济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文化自信力的提升需要经济发展为后盾。经济的繁荣是文化繁荣的物质基础。唐朝是古代中国的鼎盛时期。唐朝经济文化的全面繁荣,表现出来的是中外文化的密切交流,中华文化深刻影响了世界的发展历程。“唐人”成为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人,我们的文化自信力是空前的,这是丰富的物质生活成就的自信力。
近几年来特别是2008年以来,中国人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力有了显著提高。奥运会、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为西方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中国人感到了空前的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这是令人欣喜的。伴着中国经济的起飞,中国人的心理正在走向成熟。伟大的民族要有伟大的胸怀和胆识。也许短时期内我们无法彻底根除文化自信力缺失的现象,但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是大有希望的!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力的提升是大有希望的!
【篇二:花开花落】
入冬了,家里的暖气感觉越来越不顶用,我穿着毛衣站在落地窗前,拿着一杯热咖啡看向窗外已经凋零的桃花枝,桃花本是夏天生长的,到了冬天应早就凋谢了。
我不明白自己的眼睛为何突然瞥到了那里,我转过头去,坐在书桌前,打算完成自己未完成的稿件,思绪已被打乱,我的脑海中浮现的满满都是桃花盛开时的繁荣景象,整个小区都是桃花所呈现出的粉色,显得华丽又不失淡雅,那个时候的桃花多美啊!
可是如今,只剩下光秃秃的桃花枝,与往常真是极大的反差。我再次起身,静静的靠在窗沿边,欣赏这光秃秃的桃花枝,只有我一人再看的风景。
花开花落!不知为何我突然想到了这个词,为什么它们没有暖气,为什么它们不能一年四季都是那么美丽。我暗自摇了摇头,自己什么时候如林黛玉一般爱好伤感了,花开花落,那是花的事,与自己又有何关系。
不过,花开花落,这本是大自然的规律,花朵开了又谢了,到最后,它们不过繁荣那一时,却要付出几倍的努力。
这,不和我们人一样嘛,努力是和收获成正比的,努力了才会有收获。
我仿佛有了思路,坐在书桌前开始了自己的写作……
【篇三:落花殇】
深冬季节,透过窗户看着窗外惨白的世界,心也仿佛随之被漂泊了,空空的。零星的雪花飘过眼前,杂乱无章的,心也随即被扰乱了,一团乱麻似的。
视线透过密密的刘海定格在窗外的棵棵“光棍”上,只有几片薄叶在风中瑟瑟发抖,看得我的心也颤了起来。仿佛昨日还是枝繁叶绿,今日就至于这般惨景。回想着昨日里精彩无悔的少年时光,正如这树木昨日的繁荣,而这转眼即逝的繁荣过后,却是这般残败的景象。
有言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有谁知落花之心。它奋斗一生,只为博路人一笑,而这瞬逝的耀人繁华又有几人用心去欣赏,又有几人知这繁华背后的辛酸呢?我仿佛这落花般,刚盛开就早早地凋落了。或许是我太悲观,亦或许我没读懂这落花。只觉得我的青春太过短暂,还未痛痛快快地潇洒一场,就被一场“书雨”从头到尾淋得透心凉,凉得直哆嗦。我没有反抗,因为这接踵而至的书砸得我晕头转向。早已无力。我也早深知书就如我的生命,这是我的使命,也是我唯一的出路。我不愿委屈在这落后而贫穷的农村之中,我渴望回到那繁华的城市之中,随之过高节奏的品质的生活。因此我无奈地接受着,心里却压抑着,低落着,毫无以往的那股动力与冲劲。
而落花的凋落并非毫无价值,正如我舍弃眼前青春中美丽的浮云;兴许能换来美好的美好的未来一般,落花能化作春泥换来“重生”。春天已渐渐走进,不久后,枝头最炫的夺目的朵儿便是那落花,花瓣上的露珠仿佛落花流出的欣慰的泪花。而我苦尽甘来的那一天,便是高考金榜题名的那天,我想我的眼里必会闪烁着或兴奋,或欣慰的泪水。但愿这一天会到来。
我们就是这秋冬日的落花,有着超乎年龄所承受的压力需要去面对,但应对过后便会迎来收获,这便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篇四:站好你的位置】
天底下,你活着,总会有一个位置。在人的一生中,位置十分重要,它是一个人终生奋斗的目标,甚至是人类繁荣发展的基本动力。人生在世,要时刻牢记:站好你的位置。
每个人都可以去选择,去争取自己的位置,但也必须站好自己的位置。只有站好了自己的位置,才能被社会所承认,才能为社会、为人类做出贡献。
两弹元勋邓稼先,本来留学在外,恰逢新中国建立,正是国家贫弱的时候,外国政府对其许以厚利,但他仍执意回国。为何?因为他是一个中国人,他要站好自己的位置。最终,他站好了自己的位置,为国家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被全国人民所崇敬。
人的位置有大有小,有的人的位置伟大,注定他将万众瞩目,而有的人的位置平凡,注定他只能默默无闻,但不论位置伟大还是平凡,只要站好了自己的位置,就会得到承认和尊敬。
大家是否留意过马路上的清洁工人呢?他们每天都按时清扫街道,不论严冬还是酷暑,始终为人们创造干净舒适的环境,他们虽然默默无闻,不也同样站好了自己的位置?不也同样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只要站好了自己的位置,就会被人们所承认,相反,若忘记了自己的位置,则将被人们所鄙弃。
在5·12汶川大地震的时候,处于震区的一所小学的某范姓教师扔下一教室的学生独自逃生,而学生们还傻坐在教室里,因为老师叫他们不要动……,事后,该教师还撰文说自己做得对,因为此乃"人之本性",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们的唾骂声从各地传来。因为该教师已经忘记了自己的位置,身为教师的位置和身为一个人的位置,成为世人唾弃的对象!
位置,是人处于人类社会的一个坐标,每个人都拥有着自己的独特位置。或平凡,或伟大,但不管怎样,有一点是我们要共同遵守的,那就是:站好你的位置!
【篇五:云浮,我想对你说】
当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你还只是一个宁静的山区小城市。坐落在青山绿水中,河流是你的眼眸,绿草是你的皮肤。那时候的你很年轻、朴素、清秀。爸爸指着你对我说:“这是你的家乡。长大后,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她!”我深深地记着这句话。
我在你的怀抱里渐渐长大。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你,使你牢牢抓住机遇一天天地发展壮大。
你孕育着自然界里坚硬而不失美丽的岩石,那是你用生命培养的精华。越多越多的人通过那些美丽夺目的石制品认识了你,发现了你的美。他们惊叹于你的石材资源丰富,屈服于你的美丽,看到了你所蕴含着的商机及能带来的巨大的发展。于是,你有了一个让你的子民都深感自豪的称号——石材王国。连外国的朋友都对你竖起了大拇指,不停地说:“Good,Good!”
从此以后,你贫穷落后的面貌彻底改变了,取而代之的是经济繁荣,活力四射。开办了一间间的石材厂,越多越多的发展商把目光投向了你。
我开始坐着明亮而宽敞的教室里和同学们一起大声地读着《可爱的家乡——云浮》……
长大后,不可否认的是,你已经发展得愈益成熟了。映入我眼帘的是你崭新的一面:新建的市政大楼,景色优美的森林公园,清洁的街道,规划整齐的绿化带,道路两旁林立的高楼,超市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
然而,你并不满足于现状,你想寻求更大的发展,为了你的子民生活过得更加美好,你积极地打响了自己的品牌:蟠龙洞风景区、龙湾生态旅游区、神仙滩……这些“名片”吸引了越多越多人来领略你的美丽,你的发展。不仅如此,你将自己的特产——无核黄皮,沙糖桔,南盛柑桔推广到世界市场。这些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特产使你的名声更响了。你迎来了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春天,你变得更美丽,更繁荣了。
如今,你已经发展成一个三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的城市了。生活着你怀抱里的子民,纷纷奔向了幸福快乐的小康生活。这时,你没有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你深深懂得,要想长久地繁荣发展,应该要树立一种科学的发展观。而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于是,你毫不迟疑地发展教育,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让更多的孩子能接受教育,培养他们成为“四有”人才,为以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当然,你也没有忘记环境。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到环境,这是不可避免的。你采取了一切能保护环境的措施,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适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事实证明,你的心血没有白费——一个个生态文明村紧挨着市区发展起来了。
童年时,你优美的姿态,迷人的气息,弥漫于我的脑海,使我沉醉与怀想。
而如今,你丰富的内涵,日新月异的面貌,激励着我努力奋进,因为我的目标很明确——努力学习,为家乡建设添砖添瓦。
我爱你——云浮!
【篇六:传统文化优秀作文】
没有土地的滋养,就没有了参天大树,没有底层坚固的地基,就没有那高楼大厦,没有中华传统文化,就没有现代文化的,繁荣发展。
近年来,有不少学生利用其寒假时间去参加传统文化培训班,他们的这一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俗话说人不能忘本,我们现在所学文化,其根源都来自于传统文化,所以我们应该继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世界上的每个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的文化也不例外,传统文化中有优秀的也有其不好的,部分,我们应该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继承并发展下去,作为学生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只有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古文,让我们领略了古人的风采,学习历史,让我们了解了古人的伟大成就,古人们留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是非常宝贵的历史文化,它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增强我们的精神力量,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发展传统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五千多年沉淀下来的,有其独特性区域性,21世纪的现在,倡导和平与发展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是促进国与国之间进步的一个途径,所以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得更广阔,更长远,既要借鉴各国优秀传统文化,也要争做中外友好关系的使者,中华文化有其固有的包容性,兼收并蓄,所以我们更加要不断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立足于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化也是其中的变化因素所以我们必须牢牢抓住传统文化的根,在其基础之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其顺应时代潮流,现在传统文化的气息还随处可见,春节贴春联,守岁等悉数已深深烙在人们的心里,在其基础上,人们也在不断的革新,让新年更加的热闹,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魂,如果没有传统文化,就没有现代社会文化的繁荣,所以我们必须牢牢抓住传统文化这个基础,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魂,是现代文化繁荣发展的根基,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成分能够促进社会发展,请同学们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吧!
【篇七:升旗仪式】
星期一早晨,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操场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
升旗仪式开始了,几个升旗手擎着红旗,护旗手们紧随其后。他们昂首挺胸,整整齐齐地走到了旗杆前,把鲜艳的红旗挂到了电动旗杆上。接着,操场上响起了《义勇军进行曲》,国旗缓缓上升,整个操场上3000余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了这鲜艳的五星红旗。此刻在我的心里,一股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自豪。
接着是五年级七班的同学带来的精彩朗诵——“让世界在温馨中充满美好”。这首诗用优美的言语讲述了:我们少先队员需要做到讲文明、懂礼貌,做一个文明的少年。五年级七班的同学用真挚的语言打动了操场上所有的人,台下的我们听得如痴如醉。此时此刻,操场上静得似乎连落下一根细小的针都可以听得见。
我们最后还进行了宣誓,宣誓的内容是《少年中国说》。同学们用铿锵有力的语言讲述了少年对一个国家的繁荣和存亡的重要性。我从中感受到了我们少年要与国家共同进退,为祖国的繁荣做出贡献。
仪式结束了,我回到了教室,但我的心仍然热血澎湃,我的心依然沉浸在升旗仪式中。
【篇八:与幸福同行读后感】
幸福时代
幸福,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从黎民百姓到国家领导人,无不关注幸福、探讨幸福、诠释幸福、谋求幸福。
每次端起《与幸福同行》,我都津津有味地看着,不想错过一篇佳作,而里面所写的就是对幸福的一些理解。“无论爱走到哪里,我们都会跟随-财富和成功永远跟爱在一起。”写得多好啊!有爱的地方就有财富和成功。
有人说得好:“人的心是红的,眼睛是黑的,可是眼睛一红,心就黑了。”当我们一味地去追求金钱和利益时,我们往往会忽视自己的言行。幸福并不需要大富大贵,并不需要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幸福其实很简单,去帮助一下你身边的人,他们的快乐让他们感到爱的温暖,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在中学的校园品读生活,我对幸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其实,我们现在的生活也是幸福的,而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他们的汗水、泪水、生命和爱换得的和平安康。
在遥远的历史长河中,张骞连通了中原与西域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原和西域的经贸繁荣;著名的王昭君,她用母仪天下的非凡气度和机智征服了匈奴子民……正是他们的艰辛奋斗促进了我们国家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和繁荣发展,这才有了一千多年后的今天的幸福生活,让我们于一千年后感受到来自他们的大爱。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温暖的阳光,照耀如波的麦田,沉甸甸的;幸福是淅淅沥沥的春雨,滋润初生的小草,甜甜的;幸福是和煦的微风,抚弄低垂的柳梢,俏俏的……
幸福与爱,相伴相生。
【篇九:繁荣背后的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时尚文化作为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在以不同的形式与大众亲密接触。它像一个高大的巨人,正大踏步走,昂首挺胸地向前迈进。不管你赞美它也好,鄙视它也罢,它像一股滚滚洪流无法扼制。
近年来,选秀节目层出不穷,各种空洞的娱乐节目进入人们的视线。选秀节目形成了一种文化“铁桶”,将大众的需求牢牢禁锢在了娱乐文化的“圈地运动”中。当人们对选秀节目产生审美疲劳后,众多像《快乐男生》等歌唱类节目全线进攻,越来越多的公众被误导,只要唱歌唱得好,参加比赛,就能成名。不可否认,从平民中选秀固然是好,不遗漏人才。他们的歌声得到别人的赞赏的同时,也红遍大江南北,正所谓名利双收。他们成功的同时,也让我们这些平民百姓有了拥抱光环的欲望和动力。
然而,我认为任何一件事都应该辩证地看待,有好的一面,也避免不了它存在着不好的影响。选秀歌唱这种东西,每年都会推陈出新,形势越来越花哨。可能当年有一些很红人气很高的歌手,转年又会有更高人气的选手,这时之前那些人又会怎样呢?不突出的可能会逐渐被人们遗忘了吧……而且大多数选手并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在比赛的那几个月,能训练成什么样子。演技需要逐步磨炼,唱歌必须得有深厚的功底,扎实的基本功也是他们以后能否长红的关键。昙花一现的光辉能带来什么呢?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不能在演艺圈顺利,不是不值吗?
一纸“现唱令”,整顿了选秀歌唱节目扎堆的现象,各级电视台又纷纷推出一些集综艺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文化类节目《汉字英雄》、《超级演说家》……这股新鲜的气息不仅娱乐了大众,还让人们在轻松享受的同时学习知识,陶冶性情。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汉字英雄》,它以简单纯朴的闯关方式吸引观众,共同领略中华民族文明的博大精深,感受汉字的魅力。特别是现代高科技发展,大多用电脑、手机打字,当代年轻人的“写字能力”退化严重,会读不会写。数码时代的我们更需要对汉字文化有所传承,“手写的回归”就是最好的开始,避免汉字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然而,作为《汉字英雄》评委的于丹老师,被视为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在节目中频频出错,她将“蹴鞠”的“蹴”读成“就”字,这件事让于丹颇为羞愧。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汉字英雄》的字幕错字连篇,如将“不假思索”错打成“不加思索”……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作为宣传汉字文化的节目,这种错误的出现着实不应该,媒体有责任担负起文化责任,考验电视人的智慧,勿要适得其反才好。
时代的车轮在滚滚前进,时尚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没有一个定准,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还是那句古话:取其精华,弃之糟粕。但又不必在歌唱选秀或汉字听写这一棵或那一棵树吊死,时尚文化既要经典又要娱乐,避免庸俗,避免枯燥。这样时尚文化这个巨人才能走得更远,人民的审美品位更高,中华民族的未来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