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魂相关作文

【篇一:我读懂了野菊花】

秋风紧烈,残阳如血。山间的簇簇野菊花艳丽地绽放在衰草间,如同奶奶脸上温暖明媚的笑颜。

我是由奶奶带大的。小时候,奶奶背着沁着竹香的背篓,我牵着奶奶温暖厚实的大手走在松软的田埂上,风中夹着路旁野菊花的苦香。

“奶奶,这是什么花?气味好奇怪。”我抽抽鼻子问道。

奶奶伸出手抚摸我的头,她看向我,仿佛是透过我遥望着什么。半晌,才恍若自言自语地说道:“它呀,是野菊花。”

回到家,奶奶将采摘回来的野菊花洗净后置于太阳下晒干,小小的花朵如同太阳的眼睛。一周后,我看着眼前的水杯,黄色的花瓣舒展开来,如同一个娇俏的少女慵懒地伸着懒腰,剔透的水杯中央几朵野菊花呈绽放之姿。

“奶奶,水里有阳光。”我大叫道。

奶奶好笑地看了我一眼,她说野菊花可以去肝火,明目,其气味还可以驱虫蚁。

“奶奶,这么好的花为什么只生长在这田间缝中?”我不明白。

“因为这是它的选择呀,不与百花争艳,只留一缕香魂给人间。”

那时的我似懂非懂,只记得菊花茶的苦味叫我频频吐舌,直到奶奶去世。记得那时我摘来野菊花堆满了坟头,晶莹的水珠缀满花瓣,早已分不清是我的眼泪还是菊花泣露。

当我再次手捧一杯菊花茶走在小径,已经物是人非,微风夹着苦香如您的手抚过我的脸。您的生命亦如那野菊花。操劳奉献一生,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多少人爱锦衣玉食,您却拒绝了儿女的好意,独守着一亩三分地,这便是你的选择呀。是因为黄土下那个我从未见面的爷爷吗,还是因为这份对土地的赤诚呢?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纵使我喝下再多的菊花茶,却再也品不出您泡的味道。今年黄花遍地,清香盈袖之际,我执一朵最绚烂的野菊花置于您碑前,愿这朵“小太阳”能照亮您。唯有现在我才读懂了野菊花,读懂了您。

【篇二:破碎的美——读《红楼梦》有感】

提及《红楼梦》,想起的都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慨与窥探。一个偌大的家族在短短几十年的光景中就辉煌不复,满园萧瑟。家族众人命运多舛,流离失所。但是红楼梦中最令我心碎的还是黛玉之死。那样一个妙人,诗书气质,忧愁万种,最后竟绝于闺房中,一缕香魂西去。曹雪芹成功塑造了一个阆苑奇葩,她的每次蹙眉,每次微笑,每次回首,都让人心悸,沉醉不知归路。

宝黛的红粉痴恋算是红楼梦众多爱情故事中最为纯净无暇的一个。从小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到长大后的相知相恋、互为知己,无不让人感叹世间又诞生了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但在封建社会的泥沼中,这份无暇的爱情注定无法“质本洁来还洁去”。尘世给他们套上了沉重的枷锁,无法摆脱。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对世间俗事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与众不同。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诗社咏叹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成为宝玉心仪她的理由。当一个人拥有和你相同的价值观和思想时,挚友或是挚爱,总有一个身份是独属于他的。

月盈则亏,正是因为这份卓尔不群,她郁郁寡欢的掩藏心事和情绪,颇有一番孤芳自赏的味道。于是,我们便看到了《红楼梦》中那个小心翼翼的黛玉,那个葬花吟诗的黛玉,焚诗稿自绝的黛玉,或许,她的死是这场缺憾中唯一的圆满。

【篇三:一缕香魂越千年】

一位风尘仆仆的女子从远古走来,神情黯然,满脸忧伤。她走了千年,一直走到现代人的生活当中。

李清照,一个众所周知的名字,一个令人为之魂牵的名字,她的词优美、缠绵,在忧郁中凝成绝唱,如流水般,静静地,从她的笔尖流入文学的海洋。

一度干涸的泉城,又一次倾吐出古朴的灵动,漱玉泉也在这些簇拥的泉中,再次流淌。这便是李清照当年家门前的一泓清泉。它像其他泉眼一样,差点干枯过,但却未曾断流,为了李清照不甘沉寂的情语,为了续写一段不灭的香魂。它哽咽着,低喃着……

侧耳倾听泉声,它如丝如缕,如雨如烟,像李清照在低吟浅唱。不绝于耳的清音,犹如天籁,萦绕在人的耳际,久久不散。这位才华横溢的女子,似乎已在泉边,化为一尊雕像,凝视着这涓涓细流。她的形象就此定格,永远嵌在世人的心目中。

我朦胧之中,仿佛回到南宋,走近这位奇女子﹕在国难当头之际,她无畏无惧,希望朝廷奋起抗敌﹔看到朝廷一味屈辱投降,柔弱的她再也无法压抑内心的熊熊怒火,写出了令世人震惊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抗敌军民受到鼓舞,报国之士为之奋起。但她的纤弱之躯无法阻挡国破家亡的命运,历史的车轮碾碎了北宋统治,依旧向前滚去。

赵明诚是她一生中难得的知己,她与赵明诚情投意合,志趣相通,婚后感情融洽,经常一起谈诗论词。有一年重阳节,赵明诚为官在任,李清照独守空房,她思念丈夫,辗转反侧,不能成眠,感伤之余,便作《醉花阴·重阳》一词,寄与赵明诚,她的心思只有赵明诚才懂。词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她也许没有想到,这一即景之作,会成为千古名句。

赵明诚在上任途中染病去世,李清照如同塌了精神之柱,精神委靡,愁肠百结,又值金兵南下,天下大乱,李清照失去亲人,孤身一人,流落南方,此时此刻,她再也无法抑制心中的悲伤,低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恍惚中,我走出南宋,回到现实,但思绪仍留在远古﹕一个女人,性情中人,虽然纤弱,却诠释了国破家亡的概念。在无依无靠之中,为文学史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这是多么了不起呀!

她是一首词,含蓄,耐人寻味﹔她是一段曲,婉转动人,令人断肠﹔她是一部书,充满传奇色彩。

她的一缕香魂,穿越千年,正向我们袅袅飞来。

【篇四:倘徉在书的海洋】

“书到用时方恨少”,在少时,这句话就已伴随着我了。

或许刚开始时,书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物件,但当我真正意识到它的乐趣时,书,就已经必不可少了。

在刚入小学吧!父母就开始极力培养我对于书的兴趣,在家里的书柜上码着整整齐齐的一列书:从拼音读本到儿童绘本,从诗歌散文到文学名著,不可计数,以致于那时的我对这些新奇的书本爱不释手。无时无刻,走到哪里手上都拿着本书,出去玩耍也不尽兴。父母开玩笑,说我都可以拿书当饭吃了,我立马回敬,反正老师说书本来就是“精神食粮”嘛!父母笑笑,你还有理了。但当然,看到我对书这么感兴趣,他们还是很乐于其成的。

最令人回味,引人深思的就是四大名著了,在我看来,它们仿佛都变成了活生生的人,用它们自己独特的风格,叙述篇篇或传奇,或精彩的故事。

四大名著部部皆是精彩绝伦,可最吸引我的非《红楼梦》莫属了。《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曹雪芹以略带悲情的笔调写出了一个家族的繁盛兴衰,宝玉黛玉的痴痴恋恋。最喜欢的还是清高孤傲的黛玉,也悲怜她的孤苦无奈。还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她执着着自己的那一份清纯,有着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只是令人叹息的是她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纵使大观园热闹非凡,却总是有患得患失。而她,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至今犹记读《红楼梦》的心情,浅浅读过,看见的是荣宁二府的兴衰,理解内涵,瞥见的是雾里拨不开的辛酸。“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文学的真谛就在这里。

畅游书海,体会文学的魅力,领悟书籍的精彩,不仅带来无穷的知识,更多的是心灵上的充实感。

【篇五:墨香魂】

祖父写字时的身影时常在我脑海里浮现。

印象中,祖父写字前总会沏上一壶铁观音或是乌龙茶,端坐在太师椅上唤我去研墨。我便欢天喜地地取来他的墨条,斟上一点清水,学着他的样子仔细地研磨。然而我几乎每一次都磨不出墨,反而还弄得满手乌黑,甚至脸上都能留下几个巴掌印。

每逢这时,祖父一盏茶罢,便会移步我身后,握住我的手教我如何研墨。不用多久,砚台上便滋出一股墨香,沁满祖父的书房。

这种香,我记得甚是清楚。淡雅而清幽,深远而飘逸,走到墨香浓郁之处,好似能眼看这香气凝结出一个个墨梅似的。染一身墨气,似乎能让人变得文绉绉的,因而出入祖父的书房,成了我平生一件十分骄傲的事儿。

祖父研完墨,便捻起一支笔,令我坐在一边,看着他写字。我那时候看不懂他写了些什么,只觉着祖父挥毫泼墨时,纸与笔的隙间流淌出一味清气。这股气息,说来是墨气,可又是不同的,却也不知是哪里不同。我挑眉看看祖父,祖父也看看我。片刻工夫,在祖父的笔尖顿挫间,一纸清词便耀于视线之中。

祖父甚爱颜体,写的最好的便也是颜体。他写的字铿锵有力,好似有筋骨一般。祖父一身傲骨,品格端正,相貌堂堂,又写得一手好字,时常让我觉得他就是颜公颜真卿。想几十年前,祖父一生中最困苦的那些年岁里,困顿在人烟稀少的郊野小村里的祖父,依然丢不下笔墨纸砚、诗词歌赋。无论他被如何压迫,无论那刀锋在他脖子上逼得多紧,他那满身正气,从未消散。

灵光乍现,我终于明白……

祖父练的不是字,是气节,是灵魂,是脊骨。

他轻呵一口气,抖了抖手中墨色尤新的纸……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我注视着略显沧桑的祖父,那一股清香又缓缓流动起来,萦绕在笔尖,萦绕在祖父身上。它钻入我的心间,洗沐我一颗稚嫩的心……

这一味清气,至今伴随着我,永不泯灭。

【篇六:一路与诗意同行】

一路与诗意同行,在诗意的滋养下,我感受、体验。

我在书籍中寻找诗意。

红楼一梦,恍如梦一场。梦初,花繁映月,叶乱摇风;梦中,跌宕起伏,扑朔迷离;梦醒,却早已是“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花开几度,蕊冷香残,这是一场凄美的梦境,多少生命消逝,却留下了优雅和诗意。

徜徉诗词之海,“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是陶渊明的悠然;“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是李白的坦荡;“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是周邦彦的清静……

我在自然中寻找诗意。

当“竹外桃花三两枝”,那是春在散发请帖。当粉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荷带雨,皎皎无瑕,那是夏在翩然起舞。当金色的麦浪翻滚,那是秋在狂放奔跑。当漫天白雪纷飞,那是冬在静静诉说。

步入山林,拥抱自然。绿叶如同绿色的精灵起舞,松鼠跳跃着自然的旋律,耳畔传来流水声,风铃般悦耳。夕阳西下,我看见晚霞绚丽得可以做跳舞的衣裳,铺满天际……

我在岁月中寻找诗意。

岁月就像一条河,左岸是无法忘却的过去,右岸是充满未知的将来,中间飞快流走的,是值得把握的年华。左岸的河水较为平静,上面漂浮着记忆的碎片,有彩色的,也有灰白的。中间的河水留得最快,泛着七色光。右岸的河水难以看清,似乎平静,又或波澜?然而无论如何,我们依旧向前迈进,向着未知迈进。

人生之中,有朝阳的华彩就必定有落日的余晖,有绚烂的蜕变就必定有孤寂的灭亡,有成功的辉煌就必定有失败的黯淡。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诗意包裹心灵。在失意时,它会点亮一盏灯,伴我们穿越漫长而孤寂的黑暗,使心灵不会干涸。

一路与诗意同行,在诗意的滋养下,我探索、成长。

【篇七:路口】

故乡的老屋旁,是一个十字路口。

那是我幼年上学的必经之路,清晨,我背着沉甸甸的书包经过路口,总会在路口的那颗老树边驻足一会儿,只为了嗅到它枝头绽放的花朵的清香。

盛夏的时节里,老树苍劲有力的枝桠上缀满了粉嫩嫩的花,那花开得繁密极了,颤颤巍巍地蹲在细小的树枝上,风一摇,便会扑簌簌落下许多花瓣儿,零零落落地撒得满地都是,遥遥望去,倒真有几分“世外桃源”的气韵。

每逢此时,我都会卸下背后笨重的书包,顺手丢在路口的长椅上,三步并作两步循着花香疾跑而去。

那花与别的花不同,没有一片片饱满的花瓣,就像是蒲公英那样,丝丝缕缕的,稍有风吹草动便会顷刻化作一缕香魂,在我的眼前烟消云散。我满足地吸了一大口花香,快乐地上学去了。

我的每一天都是由香气开始的。

许是香气太盛的缘故,蓬软的花朵上总是会引来不少的小毛虫,毛虫随着花的掉落也掉在了地上。放学回家,再次经过这个路口,我都会兴奋地踩着花回家时,那黏糊糊的小毛虫总是会粘住我的鞋底,迈不动步子,如果运气不好,还会摔倒,在一片花海之中,风一吹,就鼓动了我皱巴巴的衣服,吹干了我额头亮晶晶的汗水,带来阵阵凉意。

我的每一天都是以快乐结束的。

好多年过去了,每当我在生活中感到烦躁的时候,总会不由得想起故乡的那个路口,那棵树,那花香,躁动的心便瞬间沉寂下来,身体里仿佛被注满了新的力量,时刻保持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起风了,路口的花香顺着玻璃窗吹进了我的鼻腔,醉人心魄。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