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触摸间隙风景】
有一种美,存于世间各种黑暗或光明的角落,有些只需挪动一块石头或树叶便可观赏到,而有些则需要大量财力与物力探索而来。
好奇心这种天性,是人类历来存在的,它探索了古文明,创造了新文化。你可以不拥有一双美丽的眼睛,却不可以失去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正是前者与后者的相得益彰,间隙风景才宛如陨落沙漠的陨石一般,散发出比钻石更璀璨耀眼的星芒。
曾经有一位倾慕齐白石的外国留学生到中国画廊参观展览,他特别喜欢齐白石画的河虾,不同于外国浓烈精致的色彩渲染,齐白石的中国画更有一种古色古香的韵味,饱满的墨汁伴着茶香在宣纸上晕染开来,笔起,勾勒,旋转,轻点,动作一气呵成的完美。学生情不自禁地伸手,仿佛那富有神韵的虾子,正嬉戏于他眼前,尤其是那淡而不重的两点,更像是虾的灵魂,吸引他的也正是如此,那也许不被人重视的细节。这时,画廊老板一脸凶恶地走来,挥手拍掉少年半空中被画吸引而情不自禁伸出的手,一股浑浊的口臭气卷进学生的鼻腔,他不自觉地蹙眉,脸上却有点惊慌,他犯了什么错吗?只见画廊老板摸着自己的将军肚,恶劣地开口道:“摸什么摸啊!这画能摸吗!把玻璃摸脏了谁还看得清里面的画啊!谁还会欣赏这……这艺术啊!这玻璃还花了不少钱呢!”老板的目光瞟了瞟四个镶金的小角,“走吧!走吧!别再呆这儿,这画,不,这玻璃也珍贵得很,快走。”学生被迫去欣赏下一幅,远处传来老板不以为然的声音:“啧啧,我咋就没看出这虾子画得哪好啊!灰不溜秋的,还不如酒店里活的呢!”
学生笑了笑,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被金钱渡过魂的人怎能理解那幅美中取静的古风之朴呢!
没有用手,触摸那幅名画的目光也开始清澈明亮起来,那沉寂沧桑的两点,透过画中虾,给了自己最宝贵的发现。
阳光自树叶间隙中洒下,照射在一个树洞旁,长老的树根古褐色的树茎在树洞中弯曲缠绕,一只通体金黄红宝石般的眼眸的松鼠机灵地四周瞧瞧,飞快地爬上去津津有味的吃着松子,而另外树洞下的石头下,一队蜗牛缓慢地移动着,阳光照在他们影子上,留下一条透明晶色的液体,被牵牛花摇曳地身影遮挡住。
有一种品质,叫细心,它在间隙中探索,描绘着别样的风景。
【篇二:我的碎片化“画画”生活】
五岁那年,我第一次接触到中国画。看着美术老师在纸上快速地画了一只灵活的小鸡,十分可爱。年幼的我想,要是我也可以画出来那该有多好呀!那时我就想要学画画了。可是直到两年级的暑假,我才正式开始学中国画,不过能学画画我真的很开心。
之后的每一天,我都中午会画一张画,晚上也会画一张。一天又一天的反复练习画法画风让我开始觉得枯燥乏味起来,也越来越无聊了。但是,我凭着我的毅力还是坚持了下去。
我为了拿到证书,8月一直到11月我天天练习画画,画完一张就再画一张。有几次我真的想过放弃,可是妈妈却对我说:“当初可是你自己想要学习画画的,现在碰到困难你却想着要放弃。这样半途而废是不对的,你必须坚持下去。”我点了点头咬一咬牙,又认真地开始练习画画起来了。
最后到了11月底,我步入了考中国画考级考场,看着妈妈在远远的大门外朝我挥着手做着加油的手势。我想,我不能让妈妈失望,一定要拿到证书。最后我还是凭着我的意志力拿到了中国画考级证书。我真的开心极了。
时间一点一滴在不经意间慢慢的流逝。我练习中国画的四年内陆续拿到了六级,五级的中国水墨画的考级证书。现在我已是一名中学生了,对于我的未来我有个新的目标,就是拿到书画9级的考级证书,虽然这个对我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随着现在文化课学习的繁重,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我还是会坚持一有空就画画练习,相信自己能够做到的。
我画画生涯的点点滴滴,把它碎片化便是一幅我生活中最美最丰富的图画。
【篇三:我爱国画美】
我是一个喜欢绘画的孩子,别看我年纪不大,可我已经有五年的画龄了。每周一次去少年宫学画画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最近我开始学习画国画了。从第一次上国画课,老师让我们欣赏了几幅国画作品开始,我就深深的喜欢上了国画,因为我觉得国画和以前我学过的油画棒、水粉画、线描画都不同。简单的几笔勾勒出的小鸟就栩栩如生,浓墨淡彩下的山川河流大气磅礴。盛放的红梅就在几点之间,傲然于枝上。我深深的陶醉在了中国画如此美的意境里。
国画美,美在文化——中国国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表现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因此在世界画坛自成一个体系。国画美,美在“意”——无论是灵动的写意还是华丽的工笔,都讲究一个“意”字,体现了我们中国人的一些独特的审美思想。国画美,美在绘画材料——画国画所用的毛笔、墨、宣纸、颜料,不仅是文化遗产,而且都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发明创造,用这些材料画出来的画当然是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色的!
我怀揣着对中国画的热爱,在每一次的国画课上都认真学习老师的下笔用墨。现在我笔下的国画虽然还很生涩,中国画讲究的“神”“能”“妙”“逸”我也只是领略一二,可老师告诉我们,学习画国画就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身上重要的使命。我会一直学习中国画,我要用我手里的画笔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描绘美丽的花鸟,还要描绘我心中的美好世界。我爱中国画,我爱国画美……
【篇四:我爱国画】
戏剧、医学、国画、被人们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我从幼儿园就开始学国画,一直学到现在,有将近八年的时间了。一提到这个数字,我就觉得很骄傲,因为我的毅力不是很好,而我学国画一直坚持了八年真是不容易啊!
妈妈跟我说,我在幼儿园学习国画的时候,特别认真,也许是那时候有好奇心,几乎每一次上课都会被老师表扬画画得很好,而我因此也与国画打上了交道。
我小时候只知道国画就是用颜料画画,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知道了关于国画的许多知识,比如:文房四宝有笔、墨、纸、砚;还有国画,是世界东方画中的主要画种,中国画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中国画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从东晋顾恺之的《洛神》到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从明代唐伯虎的《秋风纨扇图》到清代郑板桥的《梅竹》;从近代吴昌硕的《花鸟》到张大千的《山水》,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等等。
现在我画的最令我骄傲的一幅画是《山滨虎啸》。那是一张工笔画,老虎身上的毛都是我一根一根描出来的,画完之后感觉好漂亮啊!当时还没有画的时候看见那张老虎的时候,感觉如临大敌,这得什么时候才能画完啊!而且这毛一根一根的,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啊!否则老虎就不完美了!这老虎是我眼看着“一点点长大的”。可是当他“长大的时候”,我却觉着他的变化好大好大。我已经完全不认识了!
我还画了其他好多好多幅国画。其中有:荷花、蝴蝶花、鸽子等。绘画已经成为我的一项爱好。每当我高兴的时候,我会想起画画;每当我累了,我就会画画;每当我烦闷的时候,画画会使我忘掉烦恼;每当我遇到难以用言语表述的时候,我就会拿起画笔……绘画带给我的是轻松、喜悦、充实和智慧。
我很开心,无论在什么时候,国画都能陪伴我。无论怎么样,我都不会放弃国画。
【篇五:中国化】
盘古开天的一个霹雳,冲天的光焰辉耀苍茫的宇宙,在世界的东方呼啸奔流。纵横五千年的阡陌,挟裹三山五岳的雄浑壮阔,美丽的文化浩如烟海。永不消逝的风景,你就是不朽的中国文化。
中国话,文字的背后别有洞天。
“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美丽的中文不老。”每一个汉字都蕴藏着独一无二的内涵,都可以改写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它那独特优雅的造型,圆润的发音,都是祖先智慧的结晶。飘逸灵动的草书,端庄秀丽的楷书,方折平直的隶书……一笔一画都篆刻着古老的文明,折射着汉字特有的韵味。之乎者也,仄仄平平,每一句诗文都散发着文化的气息;伯仲孙季,长幼尊卑,每一个称谓都彰显着礼仪之邦的温文尔雅。中国话,是一片幽深的丛林,是一方纯澈的圣水。文字背后,隐藏着山高水长、柳暗花明的天地。
中国画,用笔墨渲染的诗篇。
或浓墨泼洒,或淡笔轻描;或描摹烟笼寒水,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或勾勒渔舟唱晚,云蒸霞蔚的旖旎风光。青花瓷上律动着祖先智慧的脉搏,莫高窟壁画绚丽的色彩熠熠闪烁……中国画不像西洋画那般精致,却用抽象的线条,朦胧的意境引人遐思,别有诗情画意,色彩朴素却不单调,留白慷慨而不空洞。就像中国人的性格,深沉内敛,不张扬,温和中透着威严。美丽的中国话,不仅是情感的流露,志向的表达,也是另一种文字,是用图画书写的诗歌。
中国化,古老民族的内生力量。
女娲补天演绎美丽神奇的传说,夸父逐日循环生生不息的执著,精卫填海传唱坚韧不屈的品格……中国人用幻想凝结了一个个故事,也彰显了这个东方民族原始的品质:勤劳、勇敢、担当……鸦片战争的炮火灼烧疼痛的心窝,八年抗战的浴火煅烧不屈的你我,团结一心携手抗洪魔,地震面前共赴危难从容不迫……中国人的文化绵延五千年,顽强的精神世代相承,团结一心的中华儿女用不屈的双手书写多难兴邦的传奇。
中国化是璀璨的文明,不变的信条,铭记在炎黄子孙的内心深处,中国化是简单的语言,朴素的问候,渗透在黄色土地的一隅一角。中国化,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古老的国度生生不息,激起无限的骄傲。
【篇六:湮没在历史中的传统文化】
翻开历史的尘封,时间的车轴早已行进了许久,悠久的岁月,悠久的历史,悠久的中华已存在千年,回想在千年的岁月长河里,炎黄子孙以他们无穷的智慧,共同创造了不朽的中华文明。
中华文化如同奔流不息的大河,在广阔的神州大地上,流经千年的岁月,中华文化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以奋斗铸就辉煌。然而,如今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我们的传统文化却受到巨大的冲击,在网络文化泛滥的波及中,我们的传统文化却被推进了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文化命途堪忧!
清明扫墓,这是怀着对祖先的崇敬,中秋赏月;这是寄托着对亲人的思念……当圣诞的钟声敲响时,许许多多的人都沉浸在这西方的欢乐中,他们忘记了古老的中国似乎也有这样的新春祝福;当情人节在中国兴起的时候,他们似乎忘了在七夕的夜空下,牛郎和织女那千年的等待,他们忘的是悠久的中华文化。
琴棋书画,这些中华文化辉煌的见证,可是如今又有多少人了解这文化的瑰宝呢?虽然如今在校园里掀起了一场“艺术热”,学习美术和音乐的人很多,但是学美术的并非是中国画,却是西方的素描;学音乐学的并非是中国的古典乐,而是西方的流行音乐,难道他们忘了中国画的神韵之美了吗?难道他们不懂得中华文化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吗?
汉字,这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与其相伴而生的便是书法,但是随着手机、电脑的普及,我们的书写能力便慢慢地退步了,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写出古人那样刚劲、潇洒的书法呢?恐怕当需要手写时,看到的只是一个个蹩脚的符号,中国汉字的那种形体之美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但又有多少人在意过呢?现今写错字,提笔忘字更是常有发生,作为一个中国人,连我们自己的文字都无法书写自如,这又能怪谁呢?一切都只不过是我们自己不注意罢了。
央视曾播出《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它所讲述的是中国传统的美食文化,这让我们更深地了解了中华文化,然而在西方“快餐文化”的冲击之下,人们似乎渐渐地忘了真正的美食文化,就此而言,他们忘的不仅仅是美食文化,更是包含美食文化的传统中华文化。
当西方掀起一场“汉语热”时,当“孔子学院”在世界兴起时,当中国国学走向世界时,作为华夏儿女的我们却对国学漠然视之,只觉得国学难懂、难学,便放弃学习的信念,留下的只有于丹等国学大师在那里孤独地呼唤,这是我们炎黄子孙应该做的吗?从不曾想到,许多人已经将祖先的历史忘得一干二净了,他们难道真的忘了屈子在汩罗江边深情呼唤,忘了子美在浣花溪畔忧国忧民,忘了东坡在赤壁之下豪情壮志,忘了这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了吗?
中华文化正一步一步地被我们推向历史的长河中,朋友们,都快点清醒吧!保护属于我们自己的一片文化净土,莫要让中华文化湮没于历史之中,因为中华文化正是辉煌的时刻,它所需要的是我们对其传承与弘扬。
【篇七:回忆画画的日子】
看过《大鱼海棠》电影的人,一定都觉得画面很美,很有意境吧。没错,那就是中国画风。我爱好中国画,学习中国画已经一年多了。中国画,简称国画。让我先介绍一下国画的来源吧!最早的记录是画在岩壁上陶瓷上,到了汉代,成了气候,可以画在帛布上,画在宣纸上。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和设计画。近年来国画已经进入全世界。
我的国画老师郑老师,是我最喜欢的老师。我最喜欢看他在画室里作画。大画室里面有一张很大很大的桌子,墙上有一个很大很大的画布,画室里有很多老师大型作品。这些画里,还有我和郑老师一起合作的呢,画中的小山,竹子和树叶可都是我画的呢。
记得我刚去学画的时候,不认真,一不注意,毛笔落笔时,掉个大圆点在宣纸上,老师就耐心讲解,会从大圆点画出一幅美丽的画,让我重新再画,每一幅画,我会画个几张,老师选出来,指点指点,铺在地上,让我修改,选一幅自己认为好的画,带回家。妈妈就贴在我房间的墙上。
“这次好好画,让你参加童年童画绘画比赛。”老师说。真的吗?老师让我参加比赛。那我可要好好努力了。我在画室里,画了一天,画了一幅大熊猫画,六只各具形态的大熊猫,有的吃竹子,有的在玩耍,有的在走路。但是有两只大熊猫不太传神。老师就让我从电脑上看熊猫,观察有什么不一样。后来,我又画了两次,老师帮我选了一幅画,拍照片,上传给比赛组委会。一个月后,作品获奖了,虽然没得到一等奖,我已经非常开心了。我把证书给老师看。郑老师说:“你是很有天赋的孩子,以后国画的传承,要靠你来接力!”老师的话语重心长,我听在心里,很是感动。其实我的获奖作品里,有您修改的笔墨,您耐心的指导。
我喜欢去郑老师的画室,不仅仅因为学画,我还可以看许多书,听他讲故事。今年郑老师忙着年底的画展,我暂时要等三个月才可以去继续画画,郑老师说:”你已经能独立完成一幅画,就自己每周送一幅画给我看看。”我太贪玩了,两周没有画画,其实我特别想去您的画室。特别怀念和老师一起画画的日子,希望我也能像老师您一样,画出更好的画。
【篇八:出路靠改变】
张大千是众所周知的一位绘画巨匠,有着独属于他自己的画风,而在他创造自己的画风之前,只是一味的临摹石涛的作品,水平甚至可以以假乱真。
很多人在开拓新路与保守守旧之间往往选择后者,可在守旧的这条路上带来的结果却没有那么好,大都是走投无路的境地,等着他们的是失败。
那做出改变去创新呢?在未知的领域时会有人害怕,畏惧,但经过这一切,成功就站在他们面前。倘若张大千不去创作出新的画风,他只能是一名无名的画师,但他做出了改变,为画坛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现在很多人都会说这样一句话“毕业即失业”,这样的话听着让人毛骨悚然,在学校学习那样的知识,为的就是将来的工作需要,可学成出来却找不到工作,那学校不就成了摆设?
这些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当下社会在高速发展,所以发生了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形成了较大的差距。按以往人们的想法,毕业以后要到大城市,要有房、要有车。可现在的大城市人口不断上涨,各行各业人员趋近饱和,房价高,车俩拥挤等等,这样的情况使那些信奉去了大城市就能过上好日子人推进了社会的夹缝中,拼命向大城市中挤,但却被现实无情的拒绝进入。
与一线大城市相比,二、三级城市相对轻松许多,虽然比不上大城市的辉煌,但你有足够的空间使自己有了一个立足之地,可以开始创造自己的事业,一步一步达到自己最初的理想。
墨守成规,囿于成见,这是会让人被逼入死角,无处脱身,打破陈规才是前进的道路,才是自己的出路。
不被形式拘泥,做新的改变。徐悲鸿等大画家将写实、光与影等西画的元素加入到中国画当中,这使得中国画以全新的面貌在世人面前出现,使中国画有了新的发展。
各行各业中的兴起与衰落,离不开的就是改变,做出改变的,继续发展下去;而保守如旧的只会被淘汰。
寻找出路,要的就是改变。
【篇九:有一种色彩属于我】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顾城
黑色,人们从来就把它当做忧郁的象征。网络传得神乎其神的“世界三大禁曲”之一——《黑色星期天》,据说,人听了它之后,会承受不了它的旋律而自杀。这为黑色一词蒙上了一层悲剧的薄纱。
若是在“黑”字的右边添上一个“犬”字,就成了“默”。黑色代表黑夜,黑夜代表沉默,而沉默也就代表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将躺在床上迎接新的一天。而有些人不是这样,他们沉默,但他们依旧在运转着自己的身体和大脑。他们中,有为了考上理想学校而奋笔疾书的莘莘学子,也有为了获得领导的赞誉升值加薪而努力工作的上班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你看,春雨在夜晚默默地滋润花草,花草在夜晚默默地吸收养分成长,而一夜未眠的诗人看到了,便提笔写下了“花重锦官城”的美好意境。看样子,黑色并不是忧郁,不只是沉默寡言,在不言不语中,是一种力量在黑夜的沉默中悄悄成长。
若是在“黑”字的下面添上一个“土”字,就成了“墨”。中国画,也被称作“水墨画”,最基本的色彩便是墨色。中国画讲究写意,水与墨的调和,浓淡虚实的交替使中国画在绘画中独占一派。墨色并不是简单的黑色,它其实是由三原色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所以,黑色看似在各种颜色之外,实则包含了所有颜色,这更说明了黑色并不是忧郁,而是调和,是包容。
在科学里面,黑色被解释成一种能够吸收光和热的颜色。它吸收所有照在它身上的光,并把热量释放出来。
要做一个黑色的人,沉默而不消极,包容而不忧郁,要吸收所有的光,并把热量传给他人。黑色的人,要寻找光明。我们之所以会有黑色的眼睛,是为了能够发现黑暗中的光明。黑色,并不是忧郁的。黑色属于光明,属于奋斗,属于像我们一样在绝境中寻找希望的人。
黑色属于我,也应该属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