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挖野菜】
今天,妈妈们带了我和诚诚一起去田野里,挖野菜。
我们问了对野菜生活环境熟悉的人,他说:“马兰以前河边有,现在很少;荠菜一般田里有。”于是我们赶紧去田边找野菜。
来到田间,我们细细寻找,没有荠菜,没有马兰,没有棉菜,没有一样野菜的踪迹。正当我们垂头丧气的时候,妈妈们大声喊:“快来!快来!这里有新野菜。”“来了!来了!”我一边加快了脚步一边问:“什么新野菜?”我跑到妈妈们跟前,只见阿姨手中拿着一株植物说:“是野苜蓿。”我仔细观察了野苜蓿的长相并记在脑子里,接着我蹲下身子去找野苜蓿,左手抓住野苜蓿的叶子,右手拿着剪刀一剪,咔嚓一声,一株野苜蓿就到了我手里。我小心翼翼地将它放进收获袋,心里满是开心地喜悦。
过了几分钟,妈妈在下面发现了一大片棉菜。棉菜也是野菜。我飞快跑了下来说:“我来帮你,一起挖。”后来我就剪了两朵棉菜,棉菜不好剪,我又跑回去找野苜蓿了。在野草的深处,我找到了马兰,兴奋不已,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其它人不敢相信,反问道:“真的吗?”我坚定地回答:“当然是真的了,快来快来!”大家都围了过来,阿姨说:“只要把马兰的茎剪下来,就可以了。”挖来的野菜,我们都放进了收获袋里,满满的两小袋。
这一次挖野菜真开心,不光可以收获快乐,还可以增长我们在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
【篇二:中华传统节日】
【快乐的春节】
林承创
“春节到,人欢笑……”春节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节日,当然,我也很喜欢。
很久以前有一个怪兽叫年,每当年肚子饿的时候,他就会去村庄吃人,直到一个勇敢的少年用烟花吓走了年,因此人们都会烟花吓走年。不过现在的春节放烟花为的是喜庆。
除夕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去锦园新家,我一进锦园,人们都在放烟花,随着“巨”的一声,五彩缤纷的烟花点亮夜空,“啪”,烟花落下来了,好像下了一场彩色雨,这时,我想起了一首王安石的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首诗配上美丽的烟花,真是让人如痴如醉啊!放完烟花后,我又和爸爸妈妈去贴对联,那幅对联是我写的,我本来以为没什么用处,没想到,居然可以贴门口,这时的我高兴极了。
吃年夜饭了,我们一家人围在餐桌旁。年夜饭可丰盛了:有年糕,妈妈说吃年糕,年年高;有糖醋鱼,爸爸对我说鱼代表着年年有余;有五颜六色的,各种馅料的汤圆,寓意着团团圆圆;还有各种海鲜……
春节,好吃好玩又有趣,我真喜欢这个节日!
【热闹的春节】
邱建强
啊!我期盼已久的春节终于到了,爸爸开车带我、妈妈、姐姐到乡下外婆家过年。一到外婆家,我就迫不及待的找表弟玩,因为我们有很长时间没见面了。我们先玩的纸飞机,比谁飞的远,我对表弟说:“三局两胜,谁都不准耍赖”。我们拿起自己折的“飞机”,奋力把飞机飞了出去,结果每次我都比表弟的飞得远一点。接着我们还玩了捉迷藏、跳跳棋等游戏,时间也不知不觉的到了晚上。
空气中弥漫着年味,外婆烧了一桌子的美味家肴,看着就让人流口水,闻着这股气味,我仿佛漂浮在美食仙境之中。我们坐在餐桌上,有说有笑的吃起了团圆饭,不一会儿,满桌子的家肴就被我们一扫而光了,我还不禁打了一声饱嗝。
吃饱喝足后,我们开始放烟花,小烟花点燃后就像陀螺一样在地上转了起来。接下来外公搬出大烟花,点上火,烟花像炮弹一样冲上天空,抬头仰望,看着那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烟花,就像淅淅沥沥的流星雨,又似从空中降落的降落伞,也如花儿在夜空中绽放,真是美丽极了。
烟花放好了以后,我们一家人围在电视机前看起了春晚,有好多演员都上台演唱,展现自己的歌喉,舞蹈演员也在台上展示自己华丽的舞姿,当然还有相声小品把大家逗得笑声不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欢声笑语中,我们度过了一个美好的新春。
【春节】
刘佳畅
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比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而我最期盼的是春节。
春节是亲情味儿最浓的节日。无论离家乡有多远,都要千里迢迢赶回家,与亲人团圆。每年一放寒假我就催促爸爸快点带我们回老家过年。不管春运路上有多堵车,我们一路上都会欢声笑语。
春节是最热闹的节日。大街小巷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街上人山人海,大家都忙着备年货。传来的音乐声喜气洋洋,令人心潮澎湃,让我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哼起来。
年夜饭是最香的。一家人欢聚一堂,说说笑笑,满桌子的美味佳肴让我不忍心放下筷子:有奶奶养的家鸡、爷爷捕的野生鱼、自家菜园里种的有机菜……尽享美味后,每年必看的春节联欢晚会开始啰!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时而被小品的幽默逗得捧腹大笑;时而为杂技演员捏了把冷汗;时而为明星们那美妙动听的歌声而鼓掌。
除夕夜的天空是最美的。让我最兴奋的是和爸爸一起守岁。整点的钟声敲响了,整个村子爆竹齐鸣,烟花怒放。我们也点燃了早就备好在院子里的烟花,“嗖”的一声,一个个小火球箭一般直冲天空,绽放出五颜六色的“花朵”。有的像盛开的菊花,有的像金色的瀑布,还有的像孔雀开屏……形态各异,绚丽夺目。
我欢呼着、跳跃着,迎接着新的一年到来!
【端午节】
田恬
每年农历正月初五,是我国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每到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在门上挂艾草与菖蒲,饮雄黄酒……。
我们家每次过节时,爷爷都会给我们讲个有趣的故事,爷爷这次讲的是关于端午节的故事:相传,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因劝楚王无果后,忧愤投江自尽。楚国百姓怀念这位为人清正的大夫,于是便将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希望鱼群吃了糯米而不吃屈原的尸体,后世延续为传统,渐渐演化为端午节。哎!真是”万古传闻为屈原。’
刚听完爷爷讲的故事,从厨房里传来了声音“大家快来吃粽子呀!”我和妹妹一听到奶奶的叫喊就赶紧往厨房跑去,粽子的味道可多了呢!有淡黄味的、哈密瓜味的、还有肉粽……看的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我赶忙解开一个粽子狠狠地咬了一口肉粽,满口的肉香浓密香!我们坐在旁边吃着粽子,爷爷也津津有味地吃着粽子,他还慢慢的饮着雄黄酒,我对爷爷说:”爷爷我也想喝雄黄酒。”爷爷听到我说的话忽然哈哈大笑起来说:“小孩子怎么能喝酒呢!”我听到爷爷说的话我就只好打消了喝酒的念头。到了下午爷爷开车带我和奶奶妹妹去看划龙舟,划龙舟的叔叔们用尽全身力气拼命的划着龙舟可真精彩!
这个端午节真是我过得最有意思的节日!
【中秋佳节】
王梓淇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那一天,大家都和家人团聚,一起赏月和吃月饼。
中秋节的晚上,我们全家人吃过晚饭,高高兴兴地坐在阳台上,准备赏月。“哇!”我感叹道:“十五的月亮好圆啊!”望着又大又圆的圆月,我想起了唐朝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突然,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我身边有家人的陪伴。
这时,妈妈拿出月饼给我们品尝,妈妈介绍说:“我这儿有好几种不同口味的月饼,有红豆馅儿、水果馅儿、抹茶馅儿……你们要什么口味的呀?”我选了我最喜欢的红豆馅儿月饼,弟弟选了他最喜欢的蛋黄馅儿月饼。我和弟弟一口咬了下去,真是香甜美味!我们异口同声地说:“中秋节快乐!”
我很喜欢过中秋节,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过中秋节吗?
【我们这样过清明】
吴上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吟诵着《清明》改编的小令,不知不觉,清明的脚步近了。
清明前一天,班里沸腾了。你猜,我们要干什么?对了,包清明饼!老师请来两位大厨教我们做。
“先把团子揉圆,”金子轩妈妈边做边演示,“再用大拇指沿着边缘按,成一个草帽的形状,”她把“草帽”放在掌心里,“然后在里面放上馅,封口,搓圆,一个清明饼就完成了!”
就这么好做?那为什么我以前在老家都做不起来?我正想着,清明团子就发下来了。我搓了搓,蛮黏的,淡绿偏白的团子上面缀着深绿色的细条条,像极了枕头上放大了的螨虫。我学着金子轩妈妈的样子,有模有样地做了起来。不包不知道,一包吓一跳!大功要告成时,“拦路虎”出来挡路了——封口封不起来!团子如凝固了一般,硬不拉叽的,和刚才的团子判若两人。好不容易把口子封好,我想把它搓圆,让它看起来光滑漂亮些,可它就是不听使唤,又一只“拦路虎”嗖——冲来了。你猜,咋地?——露馅了!我赶紧从饼的其他部分扯了一点下来补上,可补好了“东墙”,“西墙”又破了。无奈,我只好叫旁边的沁妤帮忙,她用她的青团帮我补救了破的地方,于是我做了一个大而笨重的饼,身上打满了“补丁”。做第二个时,我熟练多了,有了前车之鉴,我可不敢放多的馅了,包了一个小巧玲珑——“营养不良”的饼,安放在箬竹叶上。
饼进了蒸锅。明明只蒸了30来分钟,我们却觉得过了3年。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出炉了!一股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色泽和入锅前区别很大,墨绿墨绿,油亮油亮的。我戳了戳它,居然有弹性,箬竹叶垫着的那面可黏了!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大口,哇!酸酸的咸菜,软软的豆腐,脆脆的笋,肥肥的皮肉,满口的油汁,怎一个“好吃”了得!奇怪的是,以前不吃皮肉的我,今天居然大口大口地吃了。很多同学说本不爱吃清明饼的,今天也吃了……总之,大家对自己做的清明饼赞不绝口。
“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转眼间,清明过去了,但它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没有雨纷纷,没有欲断魂,有的是小荷中队的欢声笑语,香气袅袅。
【热闹元宵】
徐诗然
“吃汤圆喽,吃汤圆喽!”香喷喷的汤圆出炉了,正月十五闹元宵,春节就算真正的过完了,我喜欢在元宵节做汤圆和放烟花。
做汤圆可有趣了!首先将汤圆馅和皮搓圆,要捏得像乒乓球一样圆哦!再把汤圆皮按成薄片,把圆滚滚的馅儿放进去,一个个小汤圆就像一个个胖乎乎的小雪球。接着把它们一个一个放入热水中,它们个个在锅里活蹦乱跳,好似在欢呼。汤圆出锅了,香味四溢,我一次性就可以吃十个,吃完汤圆我就长大一岁喽!
我还喜欢看五彩缤纷的烟花,各种各样的花灯,在热闹的街上悠闲地逛逛。每次元宵佳节,我总会想到:“明月当空高高照,元宵祝福在微笑。十五汤圆别样甜,快乐常伴你身边。”
【采摘棉菜】
胡行远
今天是清明假期的第一天,天气晴朗,蓝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阵阵和煦的春风轻轻拂过。趁着好天气,我们准备去摘棉菜。外婆是农业方面的能手,可以教我如何识别和采摘棉菜。
我们一起来到了渭石的田野。沿着田间小路,我们来到一片潮湿的杂草地。外婆从草丛里轻松地拔出一丛棉菜,对我说:“你看,这就是棉菜。”我细细打量了一番“棉菜姑娘”。发现它的茎细细瘦瘦的,茎上长着几片又细又长的毛茸茸的叶子,顶端开着许多小小的黄色花朵,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圆圆的黄色小花球,看起来像是戴上了一顶小黄帽。原来棉菜长这样的。我沿着外婆手指的方向,发现了棉菜生长的地方。棉菜喜欢生长在湿润的草地上,藏身在一群杂草之中,若不细看,很难发现。知道了棉菜的样子和生长的地方,采摘它可容易多了!我忙碌地穿梭在田间,自己动手采摘了一大篮棉菜。
我很高兴,又认识了一种植物。
【篇三:清明节的优秀作文】
现在是三月,柳絮飞舞,小雨淅淅沥沥,清明将至。想起雨中的草莓,想起屋内的黑瓦、白烟、绿云;在深山里,我想起了被茂密的草叶覆盖的大坟和跳跃的火堆;想想稻草下的棉花蔬菜。绿色清澈的结太多,所有的回忆都挤在网里。
清明节那天,我一大早就起床,赶往老家的大堂。大堂的酒席由爷爷奶奶和哥哥们依次安排。老人通过日历数着日期,提前买了肉和海鲜,从后院的田野里收集菜肴。一个100人的大家庭聚集在大厅里,非常热闹。我们几个孩子站在大厅里,怯生生地喊着看起来不熟的叔叔阿姨,就等着上山赶紧扫墓。
除了安排宴席的亲戚,其他人都拿着镰刀和斧头上山了。因为是在农村,每座坟几乎占据了半座山,而且是淡绿色。但那时候的我是天堂,腋下夹着一根树枝,跳起来砸向坟墓,假装遇到敌人,最后站在坟墓上,自觉有侠义风范。坟底下有的大人忙着叠纸钱,有的忙着点蜡烛上的贡品。当他们烧纸钱的时候,贡品会马上拿下来让大家分享。此时的我,根本顾不上侠客的崇高理想。我丢了树枝,下到坟墓里去抢吃的。经常一颗花生糖嚼在嘴里,桂圆已经很快剥下来了。吃完饭要放鞭炮才能被大人领下山。口袋里有十几块钱的零花钱,他们一个个放鞭炮,让孩子收“赏钱”。
但我的兴趣不在于吃贡品、爬坟或分享金钱。最好还是回大堂,用篮子挑小胡子。蛇足石杉在家乡被称为“棉花菜”。它很小,摸起来毛茸茸的。棉菜可以用来做绿球。我们总是很乐意摘棉花蔬菜。大堂院子里的二爷已经给我们准备好了篮子,让我们去他的草莓地里摘棉花蔬菜。"雨后,棉菜长势很好!"二爷笑着邀请我们去地里尝尝新草莓。我们冲出房门,跑进草莓地里,手忙脚乱地捡棉花青菜。最好的棉花蔬菜一定是那些稻草下面的。稻草下面,土壤湿润,温度刚刚好。一打开,几十个水汪汪的棉花菜就竖了起来。我赶紧把草茎剪掉捡起来,怕有人抢这种可爱的棉花菜。我们不怎么说话。我们在草莓叶子中挑选。累了就摘个草莓吃,但不敢贪。如果让大人知道,会被骂。吃饭时,你可以经常拿起一个小篮子。像交税一样,我们把棉菜交给二爷,让他给我们做个绿团。这样的绿团令人耳目一新,似乎整个春天都融化了。
清明节过后,父母再次离开家乡,投身于自己的生活。小时候不理解离开家乡的悲伤,只觉得清明节和过年一般有意思。直到离开家乡,我才发现,坐在石阶旁数棉花菜,是多么奢侈。田野荒芜,人也荒芜,剩下的只有让我回味的细雨。那份悲伤就是回忆和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