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读《悲惨世界》有感】
今天早上,我读了法国最著名、最伟大的作家维克多·雨果的著作——《悲惨世界》。读完后,我想了很多很多。
《悲惨世界》是维克多。雨果在一八六二年所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讲述的是一位名叫冉。阿让的青年因偷了一块面包而判五年苦役,他多次企图越狱,但结果是被判处十九年苦役;结束了苦役生活后,在回家途中被一个善良的神父卞福妆留下过夜,但他恩将仇报,偷走了神父家的东西,在街上被警察抓住。但神父免去了冉。阿让的罪行,冉。阿让内心原本的人性觉醒了,他洗心革面,变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善人。
以前,我总是不明白爱的意义,直到读了《悲惨世界》这篇长篇小说,我才明白:爱,能温暖整个世界,而爱,是永远存在的,任何人生来都是善良的,只是由于各种原因他们把爱尘封起来了,只要有人用爱去温暖他,就是以邪恶出名的希特勒也可以变成向孔子一样的大善人。
黑暗中也有光明,憎恨中也会有爱,让我们以爱换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与爱为伴,带着爱,面迎阳光,伴着春风出发。
【篇二:我最喜爱的钢琴曲】
贝多芬曾说过:“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音乐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轻柔的曲子能使人的心变得平静,激越的曲子能使人振奋起来……每首乐曲都有它独特的味道,听音乐也是我日常生活中最喜欢做的事情。
钢琴曲《致爱丽丝》是德国作家贝多芬1810年所作,也是我最喜爱的一首钢琴曲。乐曲以回旋曲式写成,一开始出现的音调纯朴亲切,像是在刻画一个温柔美丽、单纯活泼的少女。后来画风突变,声音沉闷如雷,给人以庄重严肃之感,最后,声音渐行渐远,逐渐消失在视线中,只留余音引人回味……听着动人的音乐,我的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那是1791年的一个圣诞夜,21岁的贝多芬穷困潦倒,什么也没有。在大教堂门口的楼梯上,贝多芬遇到了一个正在哭泣的小姑娘,她的名字叫爱丽丝。原来爱丽丝是个孤儿,一直照顾她的是一位邻居老人,老人一直希望能去看森林和大海,爱丽丝去求神父们,但神父们不肯帮他,还把爱丽丝赶了出来。贝多芬被小姑娘的孝心打动了,拿起墙角的旧钢琴,当手指触到琴的时候,人们仿佛看到了森林和大海。老人很感激贝多芬,贝多芬也很感谢爱丽丝,把曲谱记录下来后离开了。
钢琴曲继续在耳畔流淌,乐曲抑扬顿挫,快时如流水奔涌而来,慢时好似寂静的夜空洒下淡淡的辉光,月亮是静静的,星星是静静的,远处的高楼建筑也是静静的。听着听着,我的心里涌起了阵阵感动。虽然贝多芬的一生都很贫穷,也经历了许多痛苦,但是他却能把幸福带给他身边的人,给予他人帮助和温暖。他不仅乐于助人,而且还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向往,乐曲中有时欢快,有时悲伤,就像自己的生活会取得成就,也会遇到挫折,但他却从不向自己的命运低头,拥有着宽广的胸怀。
一曲完毕,余音绕梁,我的心还久久地沉浸在美妙的乐曲中……
【篇三:卖火柴的小女孩续写】
“哦不!”一个人说“还有呼吸,快救救她。”但她只是听见了模糊的声音,并没有醒过来,因为她冻僵了。
……
“这是哪?”她一醒过来就想站起来看看这是哪,可能是昨天饿的、冻得太厉害,连眼都睁不开。他又昏睡过去了。
过了好久她才缓过来,慢慢的睁开眼把脖子向一侧偏过去,她看见了那大大的火炉,装着闪亮的铜把手“我是不是已经死了,在上帝那里?”
“哦!我的上帝,你醒了!很多人以为你死了,还好,你醒了。”
“你是谁?你为什么救我?”
“我是一个神父,在为上帝做事。”那神父很自然地说,“昨晚有一些好心人祈祷了好几个小时才把你救活,你要感谢上帝,感谢那些好心人。”
“谢谢你,神父。”她慢慢的坐起来,仔细观察四周,那火炉就在她眼前,里面燃着熊熊的火,很温暖,她把脚放在炉边,她的小脚慢慢的暖和起来了,她光着脚在四周走了走,看见了那肚子里装着苹果和梅子的烤鸭冒着热气。
“你饿了吧?”那教父说,“饿了就吃一些。”
小女孩跑过去,吃了起来,到最后,她把两只鹅腿放进了口袋里——那是给他奶奶的。
“谢谢你!我要走了。”小女孩吻了教父的手,一步步走到外面去。
“等等,给你鞋。”……
小女孩找到了她的奶奶,她和奶奶过上了快乐的生活。
那个冬天一点也不冷,很暖,很暖。
【篇四:我最欣赏的一个人】
没有人见过他,只有那泛黄的书页上记载着他的传说。轻抚写满黑字的纸张,将我带到他的世界。他——我最欣赏的一个人。
穿梭至十九世纪苏联的一个破旧的小木屋。我亲眼看着他出生。听着婴儿的哇哇啼声,父母略带疲惫的脸上总算露出了笑容。在这个贫困的家庭里,他开始了他的童年生活。
翻过一页,只见他正被神父指着鼻子训斥。他又干坏事了。但我知道,他天生就是这样,在穷人家的孩子里,他是最勇敢、最坚强的孩子。神父由于贪污,略有心虚,气急败坏地拳打脚踢。他就静静的站在那儿,背笔直笔直的,一脸傲气,也不还手。我也挺直了背,学着他坚强。
辍学以后的日子,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候,我曾在无数个时刻,为他心疼又被他感动。为了生计,他不断打工,受尽辱骂。一直帮助他的朱长官最后助他参军。军队是捍卫和平的,是如此神圣的,他毅然决定参军,甚至放弃了渴望的爱情。
我不知道他是如何想的,做出这样的割舍,我只能感受到他对爱人,亲人的爱,远不及对祖国的爱。
那段军旅生活,虽然艰苦,但他充满斗志和能量。每一次出战,与战火的硝烟和洒满鲜血的沙场作伴,他都抱着付出生命的决心。我真真切切地听见他脑海中的声音:战争胜利,人们便安全了。
果然,他躺着被人抬进了病房,四周雪白,空中弥漫着药味。他正处于昏迷之中,意识渐渐涣散,又被一股如磁铁般的力量紧紧吸引着。那是信念,那是他无比坚定地为国家人民奉献的信念!
正是这奇迹般的力量将他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他醒了,但他立即向长官请求出战,似乎不上战场,他的灵魂便不是活着的。
第一次,他失去了一只眼睛。
第二次,他双腿瘫痪。
第三次,他成了独臂“杨过”……
我被深深的震撼了。
最后,他静静地坐在轮椅上,两只灰色的眼瞳嵌在眼眶里,望着前方,思绪万千。他的心田经过无数沧桑,依然春意盎然。看着这个人,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合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幕幕情景在脑海中重现,他的勇敢、爱国、坚韧,怎不值得欣赏?
保尔·柯察金——我最欣赏的一个人,谢谢你,教我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坚强的人!
【篇五:我眼中的作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我们心目中无疑是一位钢铁巨人。但是,在书中,保尔·柯察金也有温情的一面。
在被学校开除时,保尔首先想到的是他的母亲。母亲每天忙里忙外,起早贪黑,还未他的事情操碎了心,他觉得很对不起自己的母亲。悔恨、内疚的泪水哽住了保尔的喉咙。这表现出保尔从小就在亲情方面很温情,对亲人关心、怀有感恩之心。在他二十四岁风华正茂时,病魔侵入了保尔体内,把他彻底打垮了。他痛苦万分,竟不经意间骂开了母亲。事后,他更加愧疚、自责,痛上加痛:为什么自己要把气撒在那苦命、无辜的母亲身上呢?这次,是他生来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骂母亲。正是他对母亲的关爱和理解,才让他能在母亲面前不发脾气。
保尔也十分关心朋友,视朋友如亲人。小时候,保尔和谢廖沙是好朋友,往神父家面团上撒烟灰的事是谢廖沙怂恿保尔干的,可当神父问起时,保尔没有出卖朋友,自己一人承受了所有的惩罚。亦师亦友的朱赫来经常去保尔家,保尔也十分欢迎,朱赫来被捕后,保尔冒着生命危险从彼得留拉匪军手中救出了朱赫来。从小到大,保尔与朋友间没有钢铁般的冰冷,只有钢铁般坚固的友谊。
爱情,在保尔是世界里就像一把火,温暖了动荡年代、黑暗社会下的一颗冰冷、灰暗的心。“除了自己的母亲,保尔没有受到任何人的爱抚,挨打倒是习以为常。冬妮娅的爱抚使他感到分外激动。”少年时的保尔在享受爱情给他带来欢愉的.同时,也分外尊重、关爱爱人冬妮娅,并满足她的一切需求。这段爱情,是他一生中最温情的一段时光。书的最后,保尔与一位受压迫、思想禁锢的姑娘达雅结了婚,并与达雅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保尔还不断教育、鼓励达雅,让达雅变得完美。
这就是保尔温情的一面。钢铁意志和温情之心共同造就了可亲可敬的保尔。
【篇六: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今天,我看了一本关于红色经典的书,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之所以我看这本书,是因为它有一个十分好看的故事:主人公保尔因一次恶作剧,所以被神父瓦西里开除了。后来,他妈妈到车站里给保尔谋了一个不错的工作,再后来,保尔从那个黑暗的车站食堂解脱出来,参加了革命实际。
其中,我最喜欢保尔这个人,因为他有像钢铁般的意志。他在铺铁路时,就是这钢铁般的意志使他一直坚定着革命的事业。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爸爸用钢铁般的意志来每天轰妈妈准时起床,现在我们家已经可以全部都六点起来了,我想:“今后我会更加磨炼我的意志。为了不虚度年华,为了不碌碌无为,为了生命更加精彩而奋斗,自强不息。”
【篇七:保尔小传】
伟大的英雄保尔·柯察金,出生于乌克兰的谢佩托夫卡,出身贫穷,母亲在别人家打工,哥哥阿尔焦姆在机车库当工人。
上学打工饱受压迫。保尔在学校时经常因几件鸡毛蒜皮的小事被神父暴打,于是就在神父的面团中撒上烟末,结果被开除。他的母亲把他送到一个车站食堂。在食堂,弗茹霞待他很好,但另一个小男孩、堂倌都欺负他,老板娘甚至不论死活让他连续工作两天两夜,忘关水龙头,被普罗霍尔暴打。保尔从此认为这些人是他的死对头。
心中埋下革命种子。通过阿尔焦姆,保尔认识了对他人生有重大影响的朱赫来。当朱赫来遭到戈卢勃追杀时,保尔收留了他,朱赫来给保尔讲布尔什维克党是怎么样的,以及其他一大堆名字很好听的党派是怎样的,使保尔对此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当朱赫来真的被捕时,保尔毅然对敌人伸出了拳头,解救朱赫来。
昂首挺胸走上战场。保尔解救朱赫来后,因卑鄙无耻的维克多告密,保尔不幸被捕入狱,却因切尔尼亚克怕大头目检阅,把他放走了。第2天,保尔上了前线。
人生挑战铸就钢铁。当波兰兵进犯祖国时,保尔在战场上狂怒地扬起马刀,奋不顾身抵抗侵略。当木材供应成问题时,保尔加入修路的工程中去,不管环境恶劣,不管粮食紧缺,每天坚持带头工作,就算最后病魔缠身,也要坚持到最后一刻,当丘扎宁逼保尔下马参加演习时,偶尔强忍病痛,决心给全营战士做一个榜样,不仅参加了演习,而且还让演习取得高分,广受赞誉,当保尔重遇丽达时,本想与丽达“破镜重圆”,但丽达已经结婚,感情上如此大的打击也没有使保尔一蹶不振,而是以更丰富的精力,投入到无穷的工作中,甚至在睡觉上都吝啬起来,不舍得多花时间睡觉,刚听说有敌人猛烈布尔什维克党中央时,保尔提前出院,站出来,为党工作。
重病卧榻以笔为枪。不幸,保尔出院工作时,遭遇车祸,从此开始了,无穷无尽的手术,最后保尔失明了,双腿完全瘫痪了,但他通过收音机继续学习,在手稿丢失的打击下振作起来,完成了《暴风雨所诞生的》。
保尔,最终用笔划破屏障,重回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