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心中一片月】
我的曾祖父,一直是最疼爱我的人。
他在世时,经常为我做烤土豆,那是我心中一道无与伦比的美味。
小院里,铺满月光,微弱的炉火旁,是正在烤土豆的曾祖父。他手上拿着一个一个圆滚滚的小土豆,把它们围成一圈,摆在那个用了几十年的老铁炉上。火越烧越旺,火光几乎盖住了月光。再过一会儿,便有一股香味,一溜烟钻进我的鼻子里——土豆烤熟了!曾祖父不停地唤着我,让我快快品尝。
这土豆烤的刚刚好,它的香味儿,不像花一样的芳香,而只是有一股淡淡的香味儿,很质朴,吃进嘴里,软软的,糯糯的,美味在舌尖缓缓绽开。
曾祖父的脸被火烤得红红的,像是新翻过的泥土,有大把的月光,息在他深深的皱纹里。
他坐在我身旁,略显疲惫。他为了给我做好吃的烤土豆,忙活了好一阵子。我把黄灿灿的小土豆捧在手心,那颜色同月亮一样。
他总会说:“你看,你把月亮捧在手心呢!”
那时候,照到我心中的月,是曾祖父的疼爱啊。
后来啊,我长大了。功课多了,也没多少时间回老家看望他。于是,他便强烈要求我们为他安装一台座机,来与我们通话。
从那时开始,每个被月光笼罩的夜,我都可以听到曾祖父那苍老又低沉的声音。有一段很难熬的时间,我的压力一直特别大。我望着月,怀念小时候一个个有烤土豆吃的夜晚。电话铃声响起,那头又传来他的声音:“涵啊,啥时候回来啊?老姥爷再给你烤土豆吃,把小月亮送到你手上好不好?”我哽咽着,答应他。
电话那头的他笑了。我想象的到,那晚的月光,在他欣喜的眼中,慢慢绽放。
那时候,每一次通话,曾祖父的声音都像风一样,轻轻吹起我心中的帘,让月光洒进来。
后来,曾祖父永远地离开了,但他永远是我心中最明亮的月光,是永不离去的爱的记忆。
【篇二:时光慢慢走】
谁还会自己种蔬菜吃?谁还会自己织毛衣穿?谁还会自己收牧草喂养牛羊?
小时候我去姥姥家,姥姥家有菜地,我和妈妈在地里拔萝卜、捡麦杆,挖土豆……一起享用劳动的成果。我在煤灶上烤土豆,在小院里吃萝卜,在储粮仓剥麦子,这些美好的时光只能在乡村进行。
后来,这一片菜地成了一座小广播站。
那时的姥姥家还有一个空地,几十年前姥爷把它建成凉亭和小院,姥姥在亭子里织毛衣、扎布球、听风声。我和姥姥在亭子里悠然自得地聊天,听收音机,十分惬意,不用操心任何一件事。
因为村子里的扶贫计划,一座座四合院到后来都变成了楼房。
以前姥姥家有一只牛,两只牛,两只羊,三只羊,我拿着萝卜、黄瓜喂小牛犊,小牛用热情的眼神凝视着我,我轻轻地抚摸着白色绒毛的小羊,柔软的毛,摸着十分轻柔舒服。
现在,那里成了一个小小的乡村图书馆。
现在田地没了,小院没了,牛圈羊圈也没了。时光流逝了才五年,小村消失了,只剩下一座座楼房。时光啊,你慢慢走,我感叹,别让我们的回忆似水流啊……(公众号:虎老师语文)
【篇三:晚点吃饭的感觉真好】
俗话说:“人不喝水还能活三天,人不吃饭能活三星期。”人嘛,是一定要吃饭的。但是,谁都不想要饿死吧,如果你稍微晚那么一丁点儿时间吃,一定会觉得饭菜很香很好吃。
有一回,我去外婆家吃饭。当时就是感觉没有胃口,所以再丰盛的美食也不觉得有多好吃。于是,我稍微晚了一点儿吃饭。饭菜刚一端上来,我的嘴里就立马分泌出大量的口水,食欲大增啊。我一把抓起筷子,就向食物大军扑去。就算是以前我不爱吃的菜,看似毫无食欲的青菜、蘑菇,我也觉得比以前正常时间吃的要好吃一百倍、一千倍。那些我以前爱吃的菜就更加不用说了,通红的烧鸡,奶白的鱼头汤,金黄的烤土豆,一口又一口,好吃到仿佛飞上天去,跟齐天大圣、玉皇大帝、猪八戒等去说:“你们快到人间去尝尝我们家做的饭菜吧,绝对让你流连忘返。”哎,我都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它的好吃度了。只有一口又一口,狼吞虎咽才能表达了我此刻的心情了。
还有一回,我去乡下吃饭。乡下的饭菜本来就不太好吃,而且也没有多少胃口,但是这一次是因为有一点晚吃饭,那时候肚子正好饿的咕咕地叫,所以所有的菜,都送进了我的蟒蛇大嘴,又好似是狮子大开口,一下子吃了三碗饭!
有些地区就是这么晚吃饭的,可能就是在饥肠辘辘时体验食物的美好吧。偶尔晚点吃饭的感觉真好!
【篇四:我家的新成员】
暖桌,我家的一个新成员。先给你们介绍介绍它的外貌吧。一个圆圆发亮的红玻璃帽潇洒地佩戴在它的头顶,它的鼻子是一个用不锈钢制成的通气管,下面一小半被钢笼套住了,大概暖桌不想烧着主人们吧;他的左衣兜是专门烤红薯、土豆等食物的,烘烤食物不亚于烤箱;右衣兜上有一个小把手,转动一圈后便会打开,放柴和煤炭特别方便。这样整个小暖桌不久便暖烘烘,好似里面装了一个小太阳。
小暖桌每天都默默地为我们奉献它那无论是暗还是明的“小太阳”。早晨刚睡醒。天气非常冷,我坐到小暖桌最暖和的位置,不一会就感觉有了点春天的气息。晚上,拖着疲倦的身子回来,到暖桌旁暖暖身子,歇歇脚,眯一会儿,看一看书,和爸妈聊聊天,这种生活多惬意啊!
我们离不开暖桌,它也不能失去我们。它能把茶壶逼到尖叫的程度。所以有了它,我家冬天就没少过热水,那哗哗的热水如一股暖流流进我们心中;它能把硬梆梆的土豆吓得腿软如泥,所以我们能吃到又甜又香的烤土豆;它能把清淡的牛奶变成一首动听的曲子——咕噜、咕噜……牛奶因而热血沸腾。它虽然做不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我们家的冬天却由它来掌管。他的动力不足时,我们会及时给它灌饱能量——木柴或煤炭。可爱的暖桌,谢谢你每天的默默奉献!你看,我的手热乎乎的,我,不冷了。我们这个家也因你而变得更加温暖了!
【篇五:难忘美食节】
一年一度的美食节在宁波世纪广场开幕了。星期二的晚上,我们全家一起去世纪广场尝美味。还没走出地铁口,我就闻到了羊肉串的味道理,我咽了咽口水,妈妈笑着摸了摸我的头说:“你真是一个小馋猫。”
出了地铁口,我们就看见了一排一排的美食摊把整个世纪广场给围了起来。空气中漂浮着一股股香味,有羊肉串的味道,有小笼包的味道,有烤土豆的味道,还有大肠包小肠的味道……我的肚子情不自禁地咕咕叫。
我们先走到卖土豆的摊位前要了一份烤土豆,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不到一分钟,我把所有的土豆全吃完了。接着,我们来到了卖炸魷鱼的摊位前,爸爸排队买了几串铁板鱿鱼,我们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我们边走边看,边看边吃,把有特色的小吃尝了个遍。
这真是一次难忘的美食大餐啊!
【篇六:我爱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一个不起眼的村子,它虽然不如城市里繁华,但是却另有一番情趣。
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我的家乡也不例外。一到春天,乡亲们就会背着农具来到地里,一年的农活又开始了。路旁的柳树发芽了,只要春风吹过,它们柔软的枝条迎风摆动,就像一个个少女一样翩翩起舞。竹林里都长出了竹笋,一场春雨过后,竹笋就都换上了绿绿的衣裳;屋前的花也盛开了,一出门,一股花香迎面扑来。
夏天,天很热,知了在树上不停地叫着,仿佛在说:“热啊,热啊!”农民在烈日下干活,汗水直流。河边有一群顽皮的孩子,穿着短衣短裤在水边嬉戏,有的钓鱼,有的游泳,有的打水仗,有的抓螃蟹……玩得可开心了。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秋高气爽,景色迷人,人们种的庄稼都成熟了,乡亲们忙着收割。孩子们都喜欢到山上走走,山里一片黄色,映着袅袅的炊烟,真是一派农家景象。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向下走,就到了一片小树林,这里枝繁叶茂,地上还有一层厚厚的叶子,踩上去,软软的。孩子们喜欢爬树,就像一群活泼的猴子,有时还会在树上哇哇的叫呢。树上有很多果子,每当孩子们玩累了,口渴了,就会到树上去摘几个可口的果子吃,那果子真甜啊,家乡的秋天真美啊。
冬天,是孩子们最爱的季节,因为可以打雪仗,堆雪人,他们甚至还会从家里“偷”几颗土豆来烤着吃。吃着美味的烤土豆,孩子们心里暖洋洋的。
我爱我的家乡,它带给我土香土色的情趣,我爱家乡的乡亲们,他们带给我无比的快乐。
【篇七:难忘的塞尔维亚之行】
8月14日,我们坐上大飞机去塞尔维亚游学。飞机上的欧洲空姐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服务。
前3天我在塞尔维亚专业舞蹈学院跟着Jovana和Emma老师学跳芭蕾舞,每天要练习4个小时呢!我学习了基本的芭蕾舞姿,还表演了《四小天鹅》舞蹈。每天放学后,我们先睡一小觉,然后再去逛超市、商场还有吃晚饭。我们还去了国际啤酒节嘉年华,好玩极了!
第四天,我们去了塔拉国家公园,公园在大山上,山上有“小心狗熊”的标志,但我们没遇到。山上有密密的树,还有原生态的大森林。我们还坐着小船去的“传奇小屋”,那里很有趣,但是有很多蜘蛛。我们还去了山下的“木头村”,那里的房子都是木头做的。我们还在多瑙河边的餐厅吃的美味大餐。
最后一天,我们还去了胜利广场,那里全是卖特色小工艺品的,我们还去了圣马利亚大教堂,里面有耶稣的神像,还有很多人在祷告。
塞尔维亚的美食很多,有大肉饼、牛排、烤肠、烤肉和披萨,但是我最爱吃那里的烤土豆。
我们离开塞尔维亚的时候都恋恋不舍,爸爸答应我明年暑假再去,好期待啊!
【篇八:大黑山作文】
在暑假,我去黑山谷,早听说黑山谷的水很清,很凉,那里的空气十分地清晰,哈哈,这次我可要大开眼界了。
当我进了黑山谷的大门,我就感到的一股神秘的气息,迎面扑到了我的脸上,我们一家没有坐索道,而是选择步行,我走在那幽静的`小道上,有着动听的昆虫叫,阳光被树叶遮得严严实实,一路上我可一清楚得听见泉水丁冬,看见那清澈见底的小溪,走着走着。来到了一个潭,虽然很小,但是漂亮,一丝瀑布从天空中飞流而下,我用手挨了挨水,啊,那感觉从手一直冰到心,那水简直是冰箱里的水,冰得舒服,凉凉的…。
顺着峡谷走,来到了一条长长的浮桥,浮桥是浮在水上的,所以踩上去摇摇晃晃的,不时有两只蜻蜓停在了绳索上,如过用手去捉是一见很容易的事。抬头就是所谓的一线天了,那窄得猴子就可以用两只手去摸,一路上景区数不胜数,到了一个歇脚点,还可以平时吃不到的烤土豆…。
在一小溪边有一大群蝴蝶,扒在地上好像在吃什么东西,我好奇得捉了一知,但是由于那蝴蝶过于挣扎,翅膀折断了,是分可惜,我没再去捉地二只了。
这一路就像来到了理想的仙境,很美很美。
【篇九:二十年后的科技】
20年后,我已经是一个鼎鼎大名的科学家了。
20年后,我国和外星人成了合作伙伴,他们为我们提供先进的科技零件我们为他们提供绿色资源。使得我国的科学迅速猛升,我国也在科学排榜上得了第一。我陆续发明了‘智能芯片’‘说话粉’‘思想粉’……等等,使得中国科技有了一大成就。我给你们讲讲智能芯片吧:‘智能芯片’可以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做事,它就是把芯片插入机器人内,老人想吃东西,心里想吃什么,不用开口,机器人一下就知道了……
周六早上,智能闹钟开始工作了。它的手就是一个挠痒棍,它开始工作了,它开始挠我的脚,我还在美梦中,可慢慢的,我开始狂笑,结果笑醒了。我刚想发脾气,可又想起来,我今天要去小学的那所学校啊!我急匆匆地赶过去,小学的学校,还是老样子,因为学校一直讲绿色环保,所以除了教学楼改成智能的,其他地方都没改。可最近学校遇到了麻烦。因为他们只改了教学楼,而就在近期,全球爆发了‘植物病毒’,只有‘智能树’、‘智能花’、‘智能草’能抗这种病毒,但学校还是用普通的植物。所以,植物很快就枯死了。后来学校校长就找我帮忙,我二话不说就答应了。我走进那些枯死的植物,拿出我新发明的‘植物强生素’往上一滴,植物慢慢变回绿色,舒展开叶子,长得比以前更强壮了,校长看得目瞪口呆,然后非常感谢我,还请我去吃饭,可我拒绝了,因为我要和妈妈一起去吃饭!
到了餐馆,我和妈妈找了一个桌子坐下,拿了一个0.01厚的菜单,我点了我最喜欢的‘土豆丝’、‘烤土豆’、‘红烧土豆’等等,它们马上从菜单上飞出来,掉在桌子上,随后,我和妈妈就开始狼吞虎咽得吃了起来,直到打了一个饱嗝才停下。我把妈妈送回家后,我便坐着小型飞船开往宇宙,因为今天也是领取科技零件的日子……
为了以后,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
【篇十:久违的味道】
在漫长的岁月中,总有一份留恋来自五彩斑斓的童年,让人感叹又让人惋惜,故乡的土豆,带着一种特别的味道穿梭在我的回忆。
年少时,虽然家境提不上贫寒,却也从没买过那些山珍海味或是鱼翅海参。母亲挺会做饭,任何菜在母亲手里都如牛郎遇见了织女变得有滋有味。不记得到底是哪年,母亲患了场病,大脑受到了重创,做饭手艺早已大不如从前,开始有些恍惚迟钝。我常常抱怨,那时不懂事,每当父母谈及过节时便期待着带我去到远方尝尝那里的美食,可每每收到的却是回老家的消息,心中难免有些失落,因为姨祖母的土屋里总是弥漫我不太喜欢的柴木味儿就更别奢望能有什么美食了。
土屋称得上破烂,凹凸不平的墙面染上炊烟的黑迹显得伤痕累累,遍体鳞伤的窗台尘垢滋生,满屋的尘灰扬起后贯穿肺腑却有些和蔼亲切。墙角堆放着参差不齐的木柴也从没人收拾,我想看着亲切用着方便吧。靠门的一头有块不大的空地却能坐下一大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
故乡的土豆是埋在木柴烧烬成灰的那层泥土下烤着吃的。十几个块头不大的土豆像极了一群难兄难弟被扔进厚厚的柴灰中,显得措手不及又有些狼惫不堪,在白茫茫的柴灰中翻滚了几下便沓无音讯。
我不太喜欢这味儿,每每看见柴灰里像是有什么东西不停蠕动便觉着恶心,随后柴堆里又开始吞云吐雾,几团乌黑的浓烟像是被搅拌在了一起瞬间笼罩了整个屋子,空气中混着泥土和木柴的味道朝各个方向弥漫开去。大脑像是被注射进了麻醉剂一般已摸不着方向,乌黑的浓烟浸入了双眼有了些酸酸的感觉。对于一个没怎么体验过乡村生活的孩童来说,变幻莫测的浓烟的确算不上司空见惯,就更别说去忍耐这烧焦的味道了。
黑漆漆的土豆早已皮开肉绽,被父亲用火钳从土堆里刨出后,时不时还冒着闪烁的火花和翻滚的热气,仿佛冬日里的小鞭炮。土豆的皮似乎已被烤焦,大人们坐成一排,整整齐齐地剥开土豆皮,“咔呲咔呲"的声响算得上动听,可那刺鼻的焦味儿似乎向我发出警告让我不敢靠前。只见一个个黄里透红的烤土豆仿佛刚下战场的伤员脱下了一层又一层大衣,染上斑斑黑迹有气无力地开始挣扎。
父亲盛了一碗土豆让我尝尝,可我一见着满面尘灰的土豆就感到恶心,浓烈的柴木味儿夹杂着烧焦的土豆味儿弥漫在整个房间让我无比难堪。父亲说,在他小的时候,远不及现在这么好的环境和条件,每天只能穿着破烂不堪的衣裳光着膀子随大人们上山砍柴,运气好的时候还能烧柴焖上几个土豆吃。有时候去学校的时候,山路遥远带上几个烤土豆,饿的时候啃上几口莫过于最大的温暖。那时小,我还理解不到,只知父亲是个极其严厉的人也只敢硬着头皮啃上几口。
雨天的农村,风总是很大,扬起的柴木味儿混在空气里引起鼻子格外不适却也不敢吭声。为了躲着父亲也只得约上三俩小孩儿带上几瓶葡萄小酒悄悄地钻到土屋后的破烂疙瘩里,沾上一身泥土藏在柴堆后面才总算安心,没了满屋子的柴火味儿熏得一身黑也总算一种解脱。吹着远方拂来的凉风,哼着小调儿,喝着小酒儿,望向远方,无比自在,开始期盼有朝一日走出这里,走出小城,去到远方。夜色中灯火从遥远的城市传来,不多,但却将人拉向另一个世界,离开小城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开始找寻新的生活、新的味道。
正值凌晨四点,本该是酣睡的时刻,我却被初夏抑扬顿挫的风雨声惊醒,掀开厚重的窗帘,我多久没见到这般猛烈的雨了。阴郁灰暗的城市名片将眸底残余的光亮黯淡,透明而锋利的雨丝隐匿于混沌苍穹中,却又如高屋建瓴般用尽全身力气坠下来与大地战个两败俱伤。落地窗单薄的玻璃间嵌满了雨滴,聚在一起徐徐向下流淌似乎又饱含世事的沧桑与无奈。
似乎一切又回到从前,回到一年前那些令人兴奋现在看来却又那么孤独寂寞的时光。初到大城市,我似乎发现了闻所未闻的人间美味,各式各样的美食穿上了出征的战袍向我发起进攻。
多少个日子过去了,整天畅游在美食大海似乎滋味无穷却愈感生疏。放眼望去,肥硕的汉堡撑着它那凹凸不平的大肚子等着你去肆意品尝,参差不齐的薯条摆动着它那纤细的腰尽显风骚,骨瘦如柴的几根为数不多的肉丝裹在厚厚的糖醋之中变得慵懒涣散,面如土色的面条筋疲力尽地躺在碗里越发苍白无力,青面獠牙的排骨染上几滴番茄酱让人毛骨悚然。
后来那土屋塌了,建起了几座崭新的砖瓦房也再没嗅到过那般浓烈的柴火味,在大城市的人山人海里踽踽独行也再没找回最初的味道,那种属于故乡独有的柴火味。
残缺的美好终究成了遗憾,久违的味道终究停在过去,原来我们曾想逃离的一切,经年累月终究会成为我们来不及珍惜却又要誓死守护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