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吾日三省吾身】
这次月考,我的成绩很不理想,没有达到我的理想成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自己,数学课和生物课上没弄懂的知识点没有提出来,课后也没有及时去巩固。
在这次月考之前,我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该背记的,该弄懂的,没有认真去过关,只是囫囵吞枣,把知识点记了个大概。并且前一段时间的心态没有调整好,很浮躁。我这样是不行的,就像老师说的那样,学习要踏实,要沉得下心,不能像一条死鱼一样浮在水面上。
我特别欣赏徐雅婧同学,屡次拿到年级前三名。她比我们更聪明吗?可能并不是,而是因为她自己愿意去学,并且努力去学好。鲁迅先生说“哪里有什么天才,我只不过是把你们喝咖啡的时间用来读书罢了。”徐雅婧就是这样一个人。她有很好的作息时间和学习方式,每次早读、晚自习都来得特别早,当别人还在吃饭,还在外面玩耍时,她已经在学习了。
有人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是的,在学习中,光有智慧还不够,还需要你为目标去不懈奋斗,去努力。
如果你努力了,可能不会成功,但如果你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成功。努力与否,结果会很不一样的。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端正学习态度,不能浮躁,要沉得下心来去学习。并且我们要有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别人的方法再好,不适合你,一样是徒劳。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以徐雅婧同学为榜样,向她看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相信,只要我去努力了,结果一定不会太差。
【篇二:良好的习惯成就人生】
每一个小小的习惯,总是在最为关键的时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养成却一定是在日积月累之中的,故王充其在《论衡·状留篇》中写道:“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亦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在被记者问及,“写作简洁的秘诀在哪里”时,回答说:“站着写。”站着写作,使海明威一直处在一种高度紧张而又急切的状态,而正是这种日复一日一直持续下来的写作状态让他养成了表现在文风上的“简洁”。
不仅仅是海明威,几乎所有领域里的所有成功人士,他们都有着之所以成功的独特且良好的工作习惯。
早在两千多年前,曾子就曾慨叹:“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吾日三省吾身”是曾子的习惯。在这一习惯的影响下,曾子克己复礼,以圣贤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所以才有了为后世所敬仰的《大学》。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颜回之乐岂在衣食?——习于向道而已。“此身此时此地都读书”则是朱光潜先生的习惯。
习惯的养成并不需要什么轰动与奢华,关键就在于你是否有强大的意志去将某一特定的行为从头至尾彻底做下去。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无论哪一件事,只要从头至尾彻底做成功,便是大事。”
孟子云:“故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固然难,但倘若连一个良好好的习惯都养不成,又何谈继天地之大任呢?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只要你拥有一个良好的习惯,苏格拉底的话便会起作用:“灵魂不知不觉就会符合他所关注的对象。”
【篇三:论语伴我成长】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出自于中华文化之瑰宝——《论语》一书,《论语》记载着古代著名大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一路伴随着我,使我终身受益。
捧起手中那本厚厚的《论语》,翻开它,使我不禁眼前一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使我明白了要常温习知识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让我懂得要实事求是,“攻乎异端,斯害也己。”告诉我要明辨是非,“入则孝,出则悌”让我知道要尊敬长辈,“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告诫我要诚实守信……
在生活中,父母面前,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孝敬长辈,主动问好是我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我想,我做到了“入则孝,出则悌。”在这之前,我就是家中的一位高高在上的小公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依赖他人,根本不懂得孝敬长辈,是《论语》让我意识到自己的失礼,使我下定决心摘下“公主”的金冠;在一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会面对《论语》这本书仔细回想当天发生的事情,反思自己的过错并积极改正,我想,我做到了“吾日三省吾身。”之前,面对自己的错误,我每次都选择了回避,对此视而不见,也不肯接受别人的指点,依旧我行我素,慢慢坠入深渊,是《论语》将我从“无底深渊”拉了出来,让我变得谦虚谨慎。朋友之间,我能够真心对待,诚实守信,我想,我做到了“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我之前有个坏习惯,就是答应别人的事情不一会儿就会忘记,于是我的朋友越来越少,是《论语》让我重拾破碎的友谊……它就像我的老师,不断地吸引着我,改变着我,鼓励着我,使我逐渐变得完美。
《论语》不愧是中华之瑰宝!这本书经久不衰,陪伴着我一路成长,它,丰富了我的知识,它,能为我的心灵除尘,它,是我最好的伙伴,伴随我在成长之路上越走越远!
【篇四:吾日三省吾身】
人生是一片丰饶的森林,如季羡林所说;“有深山大泽,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风;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任何事物都是不完美的,相对立的,我们不应该仅注意它的缺点,而应注意到它的缺点之后做到“内自省”。擦亮自己心灵的窗户,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来观察世界。
一位年轻的太太,她只看到了对面太太洗的衣服上总有“斑点”但没有想过自己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的窗户太脏了所以才会有斑点。直到另一位朋友来到她家时,朋友拿起抹布擦了擦窗户“看,这不就干净了吗?”我们总是发现别人的缺点比发现自己的缺点容易,责备别人比反省自己简单。
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又在他们每个人脖子上挂了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缺点,另一只装自己的,他把那只装别人的缺点的口袋挂在胸前,另一只则挂在背后,因此人们总是能够很快地看见别人的缺点,看不见自己的缺点。
所以生活中我们经常因为老师的责备或朋友的失约而生气。但其实你冷静下来想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这茫茫的宇宙间,怎么会有人没有过错呢?所以,当我们看到别人的缺点时,不要责备。指责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只有真正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
生活中善于反省自己的过错,善于纠正自己的过错,这样不仅能培养自己美好的品德,而且能帮助我们逐渐走向成功。
唐太宗李世民善于发现自己的缺点,然后以人为镜,让魏征与房玄龄等直言进谏才有了后来的贞观之治;刘邦认识到自己的谋略一般,便任用萧何,才有了后来蜀汉的强大;杨振宇知道自己不擅于物理实验,所以转向理论物理研究,后来才得以摘取诺贝尔物理学奖……人只有善于反省自己并不断纠正错误才能逐渐走向成功。《论语》中孔子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就是说我们平常与人相处时,要注意学习别人的长处,当发现别人的缺点时要考虑自己是否也有这方面的缺点,如果有要及时改正才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其劣势,幸运之神总是垂青那个善于发现其劣势并及时改正的人。
当我们善于发现缺点并及时改正,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时,我们就擦亮了心灵的窗户,眼睛就会变得明亮,于是外面的温暖便从窗前洒落。我们便感知到这世界上不只有丑恶与缺点,还有美丽与优点。桃花绽放在枝头,秋叶翩翩地飘落,溪水叮咚地流淌,都是极美的。
一片叶为一缕阳光灿烂,一只鸟为一滴雨露歌唱,一颗心更应该对别人的关爱充满感激和敬意。擦亮心灵的窗户,你会发现身边处处存在美,人生处处皆风景!
【篇五:让反省成为一种习惯】
近几年在各大商场有一句颇为流行的话:今天你微笑了吗?借此来提醒员工给顾客提供更贴心更温暖的服务。读了女士看对面邻居晾衣服的素材,我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觉得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说一声:吾日三省吾身了吗?是啊,明明是自己的窗户有污点,却固执的认为是对方的衣服没洗干净,若不是朋友的善意提醒,那位女士的心还不知要蒙尘多久。由此看出,反省对于人的自我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古人云: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其实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错,甚至走些弯路,人生也许就是一个不断犯错和改错的过程。有错并不可怕,只要懂得反省,学会反省,乐于反省,你总会在反省的过程中看到别人的长处,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得出更加理想的方案。
有些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和那位太太犯同样的错误。当我们急急忙忙跑到学校担心迟到的时候,心里或许在抱怨家人为啥不催自己早起;当小组长要收作业我们还未完成时,也许心里会埋怨同桌为啥没提醒自己;当我们不小心摔倒时,也许会责怪身边的人为啥没有及时拉住自己。太多太多这样的小事,静下心好好想一想,其实都是我们自己的错,而我们却因为很少打扫自己的心灵,或是缺乏自我发现自我纠正的勇气,有意无意的让自己的心房蒙上了厚厚的灰尘。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远的有战国名将廉颇负荆请罪至今被传为美谈;近的有前国务院总理文温家宝同志曾因《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文中岩石的分类有误特意致信新华社更正,并向广大读者致歉,这份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和知错必改的求真精神也被传为佳话;这样的例子,在我身边也比比皆是,我的妈妈就是一个善于反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妈妈曾是一名最基层的农村小学教师,到现在在教育主管部门承担一定的管理任务。印象中她在家里从不高高在上,总是和我平等对话,当然也会出现她因为不太了解情况而让我受委屈的时候,但是只要她一旦知道了真相,就会很真诚的向我道歉,直到我们完全没有任何隔阂为止。妈妈的为人处世态度时时影响着我,让我在成长的旅途中慢慢学会反省。她的口头禅是:遇事先想想自己做了些啥?少在别人身上找原因。这句朴素的语言像座右铭一样印在我的脑海里。
若反省成为习惯,优秀则成为必然。
【篇六:吾日三省吾身】
我国古代的曾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自省是一种人生智慧,是人格品质的最高境界,每个人都应该每日三省吾身。
会自省的人一定是一个非常理智的人,国家也如此,德国两任总理为二次世界大战下跪道歉,这种强烈的忏悔意识赢得世人的称道,令人感到这个民族在经过在浩劫之后理智起来。
会自省的的人一定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解放战争时期,周恩来总理对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张治中说过,西安事变时我们已经对不起一个姓张的朋友,现在不能再对不起你,你还是留下来吧!“西安事变一位姓张的朋友,指的是张学良。”听了周总理的话,张治中先生留在了北京,与共产党人一起建设伟大的新中国,正是由于周恩来的自省,所以,时至今日,他还深受中国和世界人民的爱戴,人们称赞他是一位“没有任何缺点的品德高尚的圣人”
会自省的人一定是一个战无不胜的人,政党也如此,中国共产党曾经做过两次关于党内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做决议,既是总结经验,又是接受教训,实际就是共产党的自省。正是这两次自省,是共产党成为带领人民奔小康的领导核心。
日本自民党的安倍,不知道反省历史,公然修改日本《和平宪法》,参拜靖国神社,弃民族耻辱与不顾,从而使日本逐渐复活了军国主义道路。
自省不是睚眦必报,不是言语刻薄,更不是以牙还牙,而是虚怀若谷,虚怀若谷,就是要勇于自省,勇于包容,“太山不责细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责细流,故能就其身。”古人提倡“慎独”其意义就在这里。
如果你有了自省之心,你就会使自己的心中坦荡光明,自己的人生风和日丽。
我们正处于人生的大好年华,这个时期的我们做事容易偏激,容易冲动,有时候冲动和偏激会葬送我们的前途和事业。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与他人发生矛盾时,不要冲动,平静自己的心,控制自己的情绪,先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自省,这自省如硎,磨砺着你的性格可让你保持理智的头脑,做事更周全。多一些自省,少一些烦恼,可以化解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正如俗话所说:“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脚跟上。”让我们学会自省,让紫罗兰的香气永远留在我们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