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八百里洞庭】
听别人说,洞庭湖方圆八百里,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孟浩然在他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感慨“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刘禹锡也写下千古名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可是,洞庭湖真的有那么美丽吗?
有人说,远眺洞庭,但见湘江滔滔北去,长江滚滚东逝,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夜晚时,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其实不然。今年国庆节,我来到洞庭湖,看到的却是这样一幅景象——洞庭湖的水已经浑浊如黄河,泥沙不时地被冲到岸上来;垃圾如猛兽般侵蚀着洞庭湖旁的水洼,楼梯上已经有“小心血吸虫”的警告牌。虽然水势不如黄河一般急,但是已经少了以前的那一股澄澈。假若湖面上有几叶小舟,悠然自得的躺在洞庭湖的怀抱里,安心休息着,也不失为一种风雅。但是,我所见到的船,大都是运沙子的,有的在船上开移动餐厅。而真正有闲情逸致的却寥寥无几,就算仅有的一点也已经被喧哗彻底覆盖。范仲淹所言的“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美好洞庭,已不复存。
有因必有果,那么,这是为什么?什么让原本花枝招展的洞庭湖黯然失色?是人们的不注意,导致了垃圾的蔓延。我站在护栏旁边,正看着洞庭湖的美丽景色时,有一个人把一张吐过痰的卫生纸向洞庭湖扔去。随着纸的坠落,我的心也在坠落。恍恍惚惚间,我的心似乎坠入谷底。那一刻,我痛心疾首。忽然想起,泰国清迈餐厅里悬挂有用简体中文写的“请勿吸烟”,法国巴黎街头有“请勿喧哗”的中文标识,美国纽约地铁站悬挂着中文“请勿插队”……这些标语的确让中国人感到十分尴尬。
八百里洞庭,是映照中国人素质的一面镜子,它给我们以赤裸裸的警示;八百里洞庭,是打开大家心扉的钥匙,让大家不再夜郎自大,开始清醒;八百里洞庭,是国人改正的起点,它将成为高素质的我们的起点!
希望洞庭湖能再回到那个“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时候,让我们再来努力,再来共享……
【篇二:游西湖】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丁酉小暑,吾随父母游西湖。
相传:龙凤琢一玉,王母娘娘发现之,嫉妒不已,欲夺之,三人争夺之时,玉掉落人间,变为西湖。此当乃神话,西湖实是人工湖,乃古人智慧与心血之结晶也。
余与三四人沿白堤散步,白堤两旁有树甚多,甚是奇特,如怪石嶙峋,似雕塑伫立。湖三面围山,层层叠叠,连绵起伏,或绿,或青,或浓,或淡,似一山水画。西子湖畔,游人如织,鲜花朵朵,万紫千红,树木苍翠,郁郁葱葱,少时,吾等租船游于西湖之上,边品龙井之甘,甚妙哉,忽然发觉——湖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又有锦鳞游泳,鱼红水翠,似玛瑙与碧玉交融,宛若蛟龙绮凤,卧赏岸上繁花争艳。又现一荷花塘,荷花或开或合,美不胜收,又有荷叶点缀,细看之,数露珠现于荷叶之上,或大或小,微风吹拂,露珠翻滚,落于另一荷叶之上,真“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美哉西湖!
【篇三:美丽的洞庭湖】
我去过许许多多的地方,有水平如镜的西湖;有红叶似火的香山;还有空气清新的青城山……但是,其中让我最记忆犹新的就是洞庭湖了。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这次,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美丽的洞庭湖来欣赏这一幅图画般的美丽景色。
远远望去,碧蓝的湖水与天空合为一体。湖面上水平如镜,十分安恬,就像刚睡醒还没睁开惺忪眼睛的小孩儿,还羞怯地蒙着一层薄薄的面纱。
走近一看,一望无际的湖面上碧波荡漾。风姐姐提着裙,姗姗地走来,湖面上顿时泛起密匝匝的弧纹,就像老奶奶皱巴巴的脸。我们走在湖岸边,时不时下起了小雨,盈盈的湖水一直荡漾到脚边,又缓缓地退了回去。
我和爸妈一起登上了小舟,渔夫驱着小舟在美丽的洞庭湖上。这时,看着湖面上有一条又一条的水波,我不禁想到了一句诗:“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湖,变得温柔恬静,展现在太阳底下的是闪烁着红光的一片浩瀚。
我们一家人登上岳阳楼,在二楼上俯视洞庭湖,湖面上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好一幅美丽的景色啊!
这次游览洞庭湖,让我知道我家乡还有这么美丽的景色。我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我为我是岳阳人而骄傲。我希望大家也能来看看我美丽、可爱的家乡,也来看看浩瀚无边的洞庭湖!
【篇四:父亲的另一面】
每位沧桑老夫都曾是白马少年。
——题记
从门缝溜进来的阳光给父亲的脸镶上了金边。我愣愣地看着因出差而长久未见的父亲,感到陌生。
他的背有些弯曲,头发乱蓬蓬的,几根白发突兀地处在黑发之间。房间里很静,我知道他沉默寡言,不善言辞,只会一味低头做事。他的生活仿佛除了工作、家务,别无其他,显得那么枯燥。
“爸,你小时候学习成绩好吗?”我尝试着缓解沉闷的气氛。
“我可是语文课代表呢!”他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像锦鳞游过留下的波纹,又像是在落日里微微荡漾的湖水,“老师还把我的作文在班级里念,夸我有当作家的潜力……”
我惊奇地看着他,很难将这个满脸胡茬的沧桑老夫和那个才华横溢的白衣少年联系在一起。
“因为老师的鼓励,我更加爱上了写作,甚至幻想过自己真的当上了作家。”他仰起头,似乎有些腼腆和不好意思,我忘了他是父亲,仿佛仅仅只是个憧憬诗和远方的青涩少年。
“只是后来家里供不起我读书了,我不得不到田里劳作。”他的声音低沉了些,像是带着沉重的遗憾与不甘,“如果……”
如果他继续上学,他是否会如愿成为作家?如果他继续上学,他是否今日就不会拘束于这个狭小的天地?如果……可惜,没有如果。
我想起他在妹妹睡觉前总会给她讲童话故事,想起他即使工作了一天仍不忘在电脑桌前提笔写些什么,他只能通过做这些来弥补那时“如果”的空白。
我庆幸我看到了他的另一面。原来,缄默的父亲背后藏着那么动人的故事,有过那么炽热的梦想。那个骑马倚斜桥的翩翩少年,虽然岁月无情让他变成了沧桑老父,但我祈愿忙碌的生活依然能留给他时间去重温一遍少年时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