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开学这两天】
终于开学了,我们是三年级的学生了,我很开心。
9月2日,报到的那一天,孔老师笑容满面,同学们笑逐颜开,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问了同学们:“这假期过得开心吗?”大家都说:“很开心!”老师还让每一个小组选一位同学上台说说自己假期去了哪里旅游、假期里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再过三十分钟就要放学的时候,袁浩轩讲起有趣的事情,同学们都听得哈哈大笑。
9月3日,是上学的第一天。老师跟我们说班级是一个团队,团队就要团结。新学期到了,要更有礼貌,字要写得工整。还有1+1=2是数学,1+1=11是经济学。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人团结的力量远远大于两个人各自的力量。对了,班上来了姓曾的新老师,她是我们的科学和信息技术课老师。
这学期我要变得更优秀,纪律要更好,少生气。我要让大家知道我很优秀。
【篇二:我和书的故事】
【书,是什么】
(作者:何烨)
书是什么?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小船,开往知识的海洋;书是阶梯,能攀登知识之峰;书是火炬,能指引前进之路;书是明灯,能照亮未来道路。
书,它就像一日三餐一样重要,它是我学习生活的精神食粮。一本书读完,回忆起来故事的美好情节、段落,我还真想成为书中的主人公,去经历一次探险,去干一件伟大的事。
以前,我总是认书读得越快越好,所以一直一目十行地读下去。读了一本又一本。终于,有一天,我知道了读书要慢慢读,要静下心来读,要读到书本里去,要理解每一个字背后更深一层的涵义。这样才能算真正读完了一本书。
我喜欢读课外书,喜欢读故事类的、科幻的、想象类的、童话寓言类的……比如说,《梅里山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野马归野》。我觉得书仿佛有魔力,催促我去打开他们,翻开他们,去仔细阅读他们。
我爱读书。通过读书,我仿佛在和一位智者对话,他教我做人的道理,鼓励我自强不息,让我感受生活的美,学会孝敬父母,热爱祖国。我感谢他,我想起了高尔基的一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
(作者:苏子林)
一谈到书,我想说的可就多了。
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书呆子。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对是这样书呆子来说,这句话好像是黑暗中独自亮着的一盏灯。
我还是一个有些奇特怪异的书呆子,打个比方说,我最近借了一本书叫《蒙古细犬和野猫》,在拿到这本书,我好像得到了一个命令,在一天之内要把这本《蒙古细犬和野猫》看完。结果第二天才发现,那本书在第一天就看完了。当然,这也是有几个前提的,这本书内容不能太多,假如一本书有六百多页大部头,我怎么可能一天就看完呢;这本书的内容必须是很丰富的,不然我是看不去下的;这本书的内容也要很精彩,情节扣人心弦的,否则,我也不会看下去的。
怎么样?我是不是一个书呆子。如果答案是“是”的话,那我想问你,你是不是一个书呆子呢?
【书的故事】
(作者:汪昕曜)
我的书架很大,分类也很多。书架上有许多各种类的书。有的是我妈妈买的,有的是我姐姐买的,还有的是我们从学校买的。妈妈喜欢买一些枯燥无味的学习之类的书;我的姐姐则不一样了,虽然她买的书也有学习的,但是她的书有一种说不清的目的感,还不想妈妈那么枯燥无味的。
那本《小岛经济学》是姐姐买来的,看到书名你们应该知道这本书讲的是经济学。不过,是以故事的形式分析经济的。我闲来没事也读过这本书,《小岛经济学》大致讲了一个岛从衰弱到强大,又从强大变回衰弱的故事。后来,我总结了一下,知道了强大是因为发明了工具,衰弱则有很多原因,如政府出台新政策,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购买观念转变等等。
我嘛,喜欢其中的一些书。《永远跟拖拉说再见》这本书,讲了皮酷酷不喜欢他的“拖拉机”表弟,后来在妈妈的帮助下,他终于意识到自己也是一个“拖拉机”,最后,在妈妈的扶持下,他们都改掉了拖拉的毛病。
这就是我的书的故事。
【神奇的书】
(作者:程康)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带我们解开世界的谜题,让我们增长知识。
书多种多样,有历史类,如《三十六计》;有经典类,如四大名著,《稻草人》《朝花夕拾》《呐喊》《巴黎圣母院》《红与黑》《欧也妮·葛朗台》《老人与海》《小王子》《格列佛游记》……
其中,我最爱的是《格列佛游记》,它是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在1726年问世之后,轰动了当时的英国文坛,一周内即被抢购一空。全书共分四个部分,以主人公格列佛的四次航海经历为线索,用充满想象力的生花妙笔,记叙了格列佛在小人国、巨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惊心动魄的冒险经历和离奇遭遇,令人大开眼界;更通过夸张、比喻、讽刺等手笔对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荒淫、贪婪和自大作了痛快淋漓地鞭挞。
啊,书是多么神奇!
【我和书的故事】
(作者:张佳妮)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是知识海洋,书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乐趣、快乐。
一次,妈妈给我买九本不同的《草房子》,为的是想把我的成绩提高,让我读到文字里去,使我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
于是,妈妈就给弄了一个阅读表,每一月必须要把一本书看完,一天最少三个小时,最多六个小时,分别是早中晚。早上在学校看三十多页,中午在家看一个小时半,晚上在睡觉前看两个小时。
读书计划开始了,第一天上学了,我就拿起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第二节课下课我又读了起来,直到第三节课……
放学了,妈妈就问我看了多少页了,我就说三十多页,妈妈说:“嗯,不错,值得表扬!”妈妈刚夸过我,我又情不自禁地读了起来,读进了书的故事情节。
一眨眼,就到了傍晚,我看了一下我读到了多少页。啊,我竟然看到了七十多页,太不可思议了,我完全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老师也说过一句话,“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那本书,令我难忘】
(作者:程妤)
说到书呀,我的话可多了,家里的书都放满一整个书柜了。那些知识排成排成要全进了我的脑子里。
其中有这样一本书,那是我的宝贝,话还得从我第一次读的那一本书开始说起。
那是我才一年级,我的一个同学带来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查理九世·失落的海底城》,我一看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死皮赖脸,死缠烂打地向他借书。他终于肯借给我了,可是放学就要归还给他。
我拿到书,拼了命去读那本《查理九世》,可是有好些字不会,只好一知半解地读。放学了,我只读了一半,因为不知道故事的后续舍不得放下这本书,我大哭起来。他没有办法只好只好第二天再带过来。
现在,虽然我看完了那本书,可是故事情节还是不知道,大概是因为我看的太快了吧。
我还是忘不了童年读那本书的经历。
【篇三:直面挫折】
人们常说:“挫折给了人前进的动力。”没错,挫折并不可怕,直面挫折,能让你在成功之路上走得更远。
为什么要直面挫折?因为挫折中,人们会找到一种力量,一种奋起的力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诉我们:挫折能磨练人的意志,必须直面挫折。
纵观历史,有不少人告诉我们如何直面挫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纳什,中年时不得不因精神疾病而被迫辞去教授的工作。可是他并没有放弃。清晨他会手捧经济学书籍站在阳台阅读。深夜,他更会在万物进入梦乡后继续对论文进行修改。他一点点与病魔作斗争。他没有放弃自己对经济学的热爱,没有抛下对理想的执着。他直面挫折,并不因疾病而失去前进的动力,他在挫折中依旧研究,并最终以举世闻名的纳什平衡理论获奖,人们忘记的是他的疾病,记住的则是他的成就以及他勇敢面对挫折的精神。
弗雷泽·坎贝尔,新科的英格兰国家队队员。但是别忘了,一年前,他还在病床上痛苦地接受着治疗。坎贝尔,虽然出道时被赞为“灵猫”,但是伤病光临了他。当他被允许参加训练后,他发现恢复状态比“登天”还难。但他直面挫折。训练前,他会比其他人早到半个小时进行恢复训练;训练后,他又会背着一大袋球去练习射门。训练、恢复中,他依旧会感到疼痛,但他直面挫折,咬紧牙关,最终得以收到国家队的征召。
没错,在那阴森的地下室中,戴摩西尼直面吃苦的挫折,成为一代闻名的演讲家。在那简陋的病床上,奥斯特洛夫斯基直面严寒、疾病的挫折,终究写出名作……
是呀!挫折是风,推动着你在成功之路上走得更远;挫折是灯台,指引着你前进的方向。没错,若没有直面挫折,怎能领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真谛呢?
【篇四:推荐一本书】
冰心奶奶说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书看多了,我也会像冰心奶奶那样挑选、比较。最近我就发现了一本非常适合我们阅读的书,想把它介绍给大家,希望能让大家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亦能感受到乐趣。
这本书便是海南出版社半小时漫画团队出版的《半小时漫画经济学》,是一本简单易懂的经济学入门书。读了它,你能见识到在生活中“深藏不露”的经济学,成为身边的经济学“专家”。
有很多人认为经济学与我们十分遥远,仿佛“跳出三界外”,但这本书却告诉我们,经济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货币的起源”“五险一金”“养老金的规则”等等,这本书帮我敲开了经济学的大门,让我窥探到了经济学的真面目。全书共分为十一章,讲了许多重要的经济学原理,深入浅出地将经济学与生活联系了起来。
作为一本科普书籍,它不仅没有枯燥乏味的数字,生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取而代之的是有趣的笑话和生动的漫画,大大拉近了你和经济学的距离,打破了经济学在许多人心中高高在上的形象,让你读起来更轻松,有趣。比如“医保”这个章节,作者将医药费比作西瓜,把报销时从总医药费到去除起付线,封顶线,再到去除自费项目,最后按比例打折的流程比作了四次切瓜,形象的描述了报销费用和总医药费之间的关系。
这本书就是这么的有趣,有料。快翻开这本书,探寻经济学的奥秘吧!
【篇五:父亲节】
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石;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努力时,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
我的父亲是一个工作勤快、爱学习、爱阅读、勤奋的人。
父亲热爱工作,认真对待上级交给的任务,做到一丝不苟。我的父亲的办公桌上有两台电脑,父亲经常用两台电脑来做自己要做的事。
我的父亲是个爱学习的人,他的考试全都考了一百分。我的嘴里经常说逢考必过,可是父亲却说:“我对自己的要求可不是在过,而是满分。”
我的父亲很爱阅读。我和父亲经常去书店,我在书店里逛,可父亲却在看经济学样品书,把书里的知识装进自己的大脑。父亲阅读的种类广泛,有计算机类、有经济学类、有科学类,有天文学类,有哲学类……,父亲还会把从书上看到的东西与我分享。
父亲是个勤奋的人,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问题。父亲喜欢探索新的事物,对喜欢的东西都孜孜不倦地研究。
今天是父亲节,我要把我的爱献给我的父亲,未来我要像父亲那样,做一个爱学习、爱阅读、成绩优异的好孩子。祝爸爸父亲节快乐,祝爸爸身体健康,学业进步,工作顺利,步步高升!
【篇六:梦想】
上国际经济学,老师喜欢用经济学角度分析一切事,正当她讲述20xx年在北京买房的事情时......我身边一向不问世事的同学小声对我说,我觉得我小时候的梦想都被社会扼杀了,现在社会的节奏太快了。
我想了一会儿,问她为什么上大学,她对我说为了一张文凭,要找工作。我又问她是不是觉得上了大学之后,自己的梦想就记不得了,拾不起了,她说是,梦想破灭了。
之后,我慢慢对她说,你有没有想过因为你梦想的破灭而成全了其他人的梦想?她没有说话。你在大学里不快乐,但当初建造大学的人却因为你的到来感到了快乐,你成全了他人的梦想。自己的不幸是不可以改变,但如果深想,这是一种神奇的化学作用。你为他人成就梦想,是不是会离自己的梦想进一步,我不知道。但你所遇到的事不应该全怪到社会上,因为我知道的是,至少在这个社会上,梦想还活着。
【篇七:生命要勇于清零】
教室中黑板上的字很容易清零,只需要一个黑板擦即可;电脑中的文档很容易清零,只需要按一下删除键就可以;那人生呢,人生该如何清零?
人生的路太长了,若是肩上的压力无法得到释放,那么这一路上该会是多么的艰辛与无趣,其实人生并不是马拉松长跑,生命的过程不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去忍受生活,忍受命运,当你跑到人生终点,也不会有“观众”为你喝彩助威。人生之路更像是一场徒步旅行,当你累了,你需要找一个地方小憩一下,当你发现一个景色绝美的地方,你需要驻足欣赏,当你受伤了,你需要停下来修养身体。人生不就如此吗,我们不能不思考就只是一直往前走,那样会很累。有时候停下来,并不是生活停滞,而是休养生息,为了以后更加的轻松,更舒服的走未来之路。
如果你想要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那就选择对生活清零吧,卸下你的重负,轻装上阵吧。在生活中清零是需要勇气的,如今你的地位,金钱,名誉将是你的负累,也是你想要重新开始一种新的生活的绊脚石,在这方面,我想艺人江疏影为我们做了一个良好的示范。2008年,她就一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同班的很多同学都已经在演艺圈初露头角。但是,她并没有去像其他人那样,而是去英国读书,选择了一个与演戏毫无联系的专业——经济学,她在英国的学习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她的英语基础并不是很强,考雅思花费了自己好大的心思和时间。我觉得她很勇敢,她勇于将自己的生活清零。她放弃了早一点进入演艺圈的想法,而是想要充实自己,很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最后她得到了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的传媒经济学硕士学位。后来她又开始进入演艺圈,开始也并不是很顺利,但慢慢的她在调整自己,让自己慢慢的适应,前段时间的由她主演的《恋爱先生》获得了很多的好评,《花儿与少年》也让她圈粉无数。我觉得其中一方面是出国留学的经历为她的成功打下一定的基础。因为留学,她更能理解同样在国外学习打拼的“罗月”,更能体会她的心境;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留学让他的英语口语突飞猛进,让她在一个旅行节目更能发挥她的优势。所以说,让人生清零,是一种选择,而这种选择可能会帮你开拓新的一条路,也可能会让你在原来的道路上更轻松,更平坦。
让人生清零需要勇气,念你可以拥有这份勇气,也愿你可以做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