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读你】
轻轻翻开中国文学史那厚重而唯美的书页,一个个飘逸的身影如约而至。我缓缓地走近他们,细细地品读他们。从他们身上,我收获了很多,很多……
他,白衣胜雪,道骨仙风。那招牌式的仰天长笑的豪迈,那从未摧眉折腰的傲岸,永远只属于一个人李白。
读你,我知道“欲上青天揽明月”是你的凌云之志,我知道宝马貂裘换美酒是你的万丈豪情,我知道“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光”是你永不枯竭的才思……读你,我知道你高贵的头颅永不会为权威低下,我知道你做人也像一支青莲总是傲视权贵,永不趋炎附势,从不摇尾乞怜。读你,我终于明白,大唐诗坛的满天繁星中,你是最耀眼的那一颗。
听,都门细雨中那声悠长的叹息;看,柳岸残月下那双深情的眼眸那份哀怨、那份深情只能属于一个人柳永。
世人都说柳郎才高,我却要说,是柳郎心低。皇上的一句“且去浅斟低唱”,断送了耆卿仕途,他却于偎红倚翠间,创造出词坛别样的风景。杜牧十年扬州,只赢得了青楼薄幸名,而耆卿,获得的却是那些苦命女子的真心敬重。“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他的依依不舍,“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是他的深切体贴,“忍把浮名,换作浅斟低唱”是他的万般无奈……读你,我知道只有一颗宽厚的心才载得下这一切,我知道要用一颗平等的心去对待别人……读你,我看到了你潦倒的潇洒,看到你颓废的绮丽,看到了北宋词坛最具异彩的一颗星辰。
她,有女子的万般柔婉;她,更有男子的一颗雄心。国仇家恨,坎坷磨难,凝成她婉约而又不失豪放的词风她,就是李清照。
难以忘怀的,是你“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时的羞涩,是你“赌书消得泼茶香”时的欢乐,是你“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愁思……更惊诧这位纤弱女子,却能呐喊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一时代的强音。读你,我悟到了你的柔情,你的无奈,你的坚强,你的冤屈……读你,我知道你纤弱的外表下是一颗坚强不屈的心。
……
我知道时间的流水无法倒转,但每当翻开那些泛黄的书页,我仿佛穿越时间的隧道,回到了从前,回到了我所仰慕的巨星的身边。我用心与他们交流,用眼神将那片历史洞穿。从他们身上,我每次都能收获很多,很多……
【篇二:揣起坚持往前奔】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而这背后都需要我们有一颗勇于坚持的心。敢于挑战,敢于攀登,如果让我携一种精神作一生相伴的追求,我将毫不犹豫地选择坚持。唯其如此,生命的价值才足以彰显。
坚持是“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隐忍,坚持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坚持是无法摧毁的美丽,且愈是摧毁愈是美丽。揣起坚持往前奔,因为坚持就是力量。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我感叹古人,也赞叹今人,因为他们都是坚持的化身。
挺拔如松的坚持是苏武。荒凉的北海上,他与咩咩的羊群为伴,凄冷的北风中,只与大雁为邻。汉节上的漆一层层褪去,他对大汉的眷恋却一直坚持。多少人,多少次的威逼利诱,苏武以十九年的忠贞坚守,诠释了坚持人生的伟大,成就了旷古英名。
柔韧如水的坚持是李清照。都说江南女子柔如水,易安居士犹如桃花潭水,清澈且深,柔韧中带着坚持。婉约中不失坚强。她面对的是国破家亡,而国仇家恨却造就了旷世才女,她为情愁,更为国愁,她寻寻觅觅,却难抵晚来风急。于是她“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即便这样她也仍旧坚持,坚持用一支带着愁的笔在乱世中抒发自己的情怀。坚持造就了乱世中那最美的风景。
20年前,生长在沅水边上,20年后生长在沅水记忆中的可敬老人——沈从文,用自己纤细而柔弱的心灵抚平了多少生活在黑暗中的中国人的伤痕。他担负的正是净化心灵的重担,犹如鲁迅之弃医从文。两位国之脊梁,不知唤醒和抚平了多少麻木而创伤的心。我希望在沅水边静静地聆听你细腻的坚持。
坚持是人生的财富,是战胜挫折的法宝。霍金是继爱因斯坦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20岁之前他与常人无异,20岁后,他却每天都承受着肌肉萎缩带来的巨大痛苦。病魔只能将他的身体固定在轮椅上,可他的思维却能逃脱地球引力,在太空遨游,他坚持乐观,坚持思索,坚持与疾病斗争。终于攀上物理学的高峰。身残志坚,用坚持在自己人生蓝图中勾勒出最美的人生轨迹。
做关汉卿笔下那颗“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碗豆”吧!只要在逆境中不放弃希望,不忘记坚持,那你最终会看到希望的曙光。
揣起坚持往前奔,成功便指日可待。
【篇三:我读懂了历史人物】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如明灯,照亮后人的道路;如书籍,留下无穷的知识;如良药,让多少处于黑暗中的人们重拾希望。让我跨越这五千年的历史,领略这些历史人物吧。
您豪迈地一挥手,便义无反顾地离开了长安城,您明明胸怀大志,却不被人赏识,拿笔写下了豪迈的《将进酒》,面对腐败的唐王朝,您没有扭转当朝黑暗权贵的能力,只能借酒抒情,写诗。来抒发内心的无限惆怅和豪情。李白,我读懂了您,读懂了您的豪迈和洒脱。
您在敌国受辱数年,为向吴王展示您的忠诚,竟放下帝王的尊严,为吴王尝试粪便来看病。您回到越国,过着布衣平民般地生活,天天躺在木垛上尝试苦胆,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国仇与屈辱,在吴王的严密盯梢下,组织军队,最后灭掉吴国。便有了后人一直称赞的“卧薪尝胆”。勾践,我读懂了您,读懂了您的忍辱负重。
您怀着一颗报国之心,却不被重用,反而被朝廷无情的放逐,看着国家一步步走向衰落,灭亡,却无力回天,可您心中还牵挂着国与民,只能在纸上宣泄着自己的痛苦,写下了历史名篇——《离骚》。屈原,我读懂了您,读懂了您的忧国忧民。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伟大的人物,他们的精神与品德,不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吗?不正是我们要去读懂的吗?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书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读懂历史人物,便是提升自我,便是发展自我啊!
【篇四:优秀作文】
三月的洛阳,点乱红山碎杏发,铺平绿水新苹生,十里湖光千世梦,花语雨初嬉笑回。而那年的三月,白雁翅低仍重飞,黄鹂舌涩未成语,纵使是旷世迁客骚人也难揄扬曾经这如仙境般的美景。他们的眼中只是,泥上飘零许多愁,落水边花未随流;只是,感时残花溅血泪,恨别憔鸟惊恨心。那年,国家天下,内外忧患,人心惶惶。那年,朝廷政权摇摇欲坠,动荡不安,眼看着这曾经盛世民族如今将逢灭顶之灾。
那年,朝中,权臣当道,把持朝政。新帝幼小,是非不分。边境,四面临敌,千里报急。朝廷却迟迟不肯发兵救援。守边大将叶护一人难敌万众,被困敌军,生死未卜。权臣说服幼帝让将军之子叶寒下洛阳,寻找传说中的绝世宝剑,传说,“宝剑一出,无与争锋,以一敌万,救民水火。”
那年,叶寒来到洛阳。
阴沉沉的风刮过洛阳边界,天空中有无数只鸟雀盘旋哀鸣,浓烈的悲哀从叶寒狼眼般狭长深邃的眼睛中渐渐渗出。突逢家变,年少的他,挑起家主的负担。背负国仇,无援的他,担起救国的重任。谁来怜惜,这个昔日冷漠倔犟的少年。多日的跋涉,身心双疲的他,两眼一黑,重重的倒在地上,晕了过去。
不知多久,褥席上,叶寒躺着,嘴角微微上扬,不知他在梦中遇到了谁。微瞬间,叶寒醒了。睁开眼,发现自己躺在一张干净的床上,身边是一个清秀的少年。
“我是言幽,是我救了你。你的身体很弱,需要休息。”少年对着叶寒说。
“嗯?恩!”话虽短,却是温暖。叶寒笑了,这种感觉好像父亲。
“来,喝药。”黑黢黢的药水,泛着波痕。叶寒斜觑着言幽,那双眼睛似乎与梦中的人影重叠,一样的光彩熠熠,似夜空中的星,折射出柔和的颜色,却带着点点忧愁。
“父亲……”叶寒低头不知在自语什么。
【篇五:浩然正气,千里如风】
一个青年,当他被点上那一滴“浩然正气”后,才能称其为青年;一个国家,当她拥有这些怀着“浩然正气”的青年时,她才能被称之为崛起的强国。
一百多年前,列强的坚船利炮撞开了中国的大门,给了清政府当头一棒,这当头棒喝,不仅敲击着末代王朝的腐朽和麻木,也敲醒了一个个心怀理想的中国青年。
而这点点滴滴的浩然正气,也正是从那个败落的朝代中的废墟中拾起的,是从林则徐身后的虎门港拾起的;是从只剩残垣断壁的圆明园中抬起的;是从那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南京城中凝聚的,这股浩然正气,积聚成风,吹向整个神州大地,这也是股怒气,是少年的怒气,是国仇家恨引发的耻辱,是百年间无法抹去的伤痕。
少年应有正气。梁启超先生讲:“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它是每个中华青年的标志,但你若没有这股正气,怎能想象邓世昌远赴日本留学的忍辱负重?若没有这股正气,你又怎能看到那在核爆光火下消瘦的身影?若没有这股浩然之气,你又怎能听到戊戌六君子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豪迈之声与忍厚负重,不就是正气的体现吗?不就是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吗?
但你若弃之如蔽履,你会看到汪精卫的虚伪面目,你会看到饱受质疑的周作人,独身一人在日本政府脚下求生。假若正气是一首歌,那么它是唱给那抛头颅散热血或在默默无闻中奉献的中国青年,引领社会之风,傅雷说“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境界。”而赤子多了,则会引领一个时代。像郁达夫,一介书生,弃笔从戎,最终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像林长民,官至司法总长,深知官场险恶,却毅然投入其中,最终中流弹身亡,他们的存在,引领了社会正气,使人们在回想那个年代时不失一丝安慰。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五四运动,才有了群情激奋的呼声,这难道不是一种正气吗?
浩然正气,千里如风。我们青年应心怀这股正气,秉长风破浪之志,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