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树根相关作文

【篇一:朽木未必不可雕】

如果你观赏过木雕艺术品,你一定会对各种精巧逼真的造型赞不绝口。可当你知道这些精美木雕的原材料不过是虫蛀的枯树根时,你会有何感想呢?你会对“朽木不可雕”的古训提出疑问吗?

朽木,它“朽”的程度有所不同,有的是完全腐蚀不可救药。而有的只是外表有所受损,里面却完好如初,只需将外表损坏的部分挖走,一样可以派上用场。不起眼的枯树根被精雕细琢之后,化成了展翅欲飞的“仙鹤”、憨态可掬的“熊猫”、精神矍铄的“老头”……不就证实了朽木未必不可雕吗?

物犹如此,人不也是这样吗?有些人身上有不少缺点,是人们眼中的“朽木”。但是就是这样的“朽木”也能成才。如晋朝的周处,少年时被家乡人称为“三害”之一,然而他知错能改,迷途知返。听从陆云的劝告,终成为一大孝子和忠臣。少年的周处,也算是“朽木”,可这根“朽木”竟成为国家栋梁。就是现在,这样的例子也并不少见。2011年度感动中国的获奖者刘伟,被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他用双脚在琴键上弹奏出美妙的旋律;除语文外,基本每门都不及格的“差生”韩寒,居然成为名噪一时的作家。这一切的一切,不都证明了朽木未必不可雕吗?

在我们的身边“朽木”不也很多吗?他们或学习懒散,或破坏纪律,或顶撞老师。他们像草原上的烈马,不易被束缚。如果老师对于他们的种种劣迹,先是严厉责罚,没有效果后就干脆不管,听之任之,他们就可能成为真正朽透了不可雕的木头。可是,他们并不是不可救药的朽木,这些差生身上也有不少的闪光点,不过是容易被其缺点所掩盖而难以发现。问题是缺少慧眼识珠的“能工巧匠”,将这些可以挽救回来的“朽木”雕琢成精品。

所以,正确看待朽木,是决定其可否“成器”的前提。合格的雕刻师必须有一双慧眼。“焦尾琴”就说明了这一点。一块其貌不扬的桐木,在樵夫的眼中不过是一件废品。然而音乐家蔡邕慧眼识珠,一眼就认出这不是一件寻常的宝贝,从火堆里救出尾端烧焦了的桐木,竟然制成了千古留名的“焦尾琴”。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说明着朽木是可雕的,“受伤”的木头只要“内心”完整,它就未必无用!

“朽木”未必不可雕!如果以慧眼去发现,用心雕琢,那么朽木也能成为一件艺术精品!

【篇二:灭蜈蚣总动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的叫着夏天……”每当我哼起这一首《童年》,总是会想起童年时那些快乐的往事。那些美好的画面……

那是一个春日,阳光明媚,微风吹拂着大地。我和小明一家驱车来到一片油菜花田中,我和小明在简单的应付过大人的各种拍照后,便撒开腿跑进了花海之中,不断玩耍嬉戏,玩得不亦乐乎。

“看,小明!那里有一条水道!”突然我发现了新大陆,兴奋的说着。“走你!”他回答道,跑向了那边。我也不甘示弱,兴冲冲的跑了过去,竟差点摔了个狗啃泥也没发觉,直接冲了过去。只见那条宽约30cm。高于20cm的水道两边有数以百计的蜈蚣!我打起了退堂鼓。他却把双手一拍,两眼放光,兴奋地说:“要不咱俩来灭蜈蚣吧!”嘿。这主意我看行,我当即同意了。

“灭蜈蚣行动开始!”随着我的一声令下,我们两个人开工啦。小明不知从哪儿找来了一根粗树枝。用它一个一个的穿过蜈蚣。刺死后扔下水。可没想到才过一会儿,他都傻了眼,我去,这一大块黑压压的全是,我该穿多久啊?他就至此失去了信心,败下阵来。而另一边,我的境遇也不比他好多少。我见四周都不缺石头,便心生一计,准备砸死蜈蚣。如果砸不下来,溅起的波浪,也可以把它拖到水中,我美美的想着。可却事与愿违。首先旁边虽然不缺石头,但是可以激起能把蜈蚣弄下来的水波的“超级核弹”很少。其都较远,其次他们太重了!可我就一直死命的运送它们,去炸蜈蚣的窝点,但我运完NO。7“核弹”后,我也终于累倒了。

过了一会儿,我们开始分析起了失败原因,终于认识到了是我们的工具太落后了,应该采用杀伤力更大,效率更高且更省力的工具。说罢他就拿出了刚刚捡来的必杀武器,“高压水枪”(100ml注射器)加无敌重物(一块枯树根),哈哈,蜈蚣们完蛋啦,我手持高压水枪,见蜈蚣就来一枪,把它打入水里。紧接着小明再给他来重重的一锤,使它彻底死亡。我们见蜈蚣则斩之死,他们都纷纷逃走,才半个小时多,这边的蜈蚣就绝迹了,这场“灭蜈蚣大作战”也以我们的胜利和斩杀100多条蜈蚣的丰功伟绩而告终了。

童年是一张水墨画,画中记录了我们的美好生活,而这一件事是我最喜欢的片段之一。当然,随着我们的成长,这部水墨画的内容也一定会不断增加,充实,最终成为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回忆——童年。

【篇三:家乡的特产】

汪清,我的家乡!他是长白山脚下的边陲小镇。这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四面环山。每当秋天来临,大山就像一位无私的母亲,将宝贵的资源奉献出来。

最出名的就是家乡土特产,松子、木耳、鹿茸种类繁多。可是,最富有胜名的,最给家乡添彩的,末过于松子、木耳儿了。

家乡是“木业之都”,山上的树木数不胜数,野木耳就长在枯树根上,像一朵朵黑色的小花。它营养丰富蛋白质高,形状如耳朵,吃起来清凉爽口。可是由于这几年,野木耳儿的数量急剧减少所以市场上已经很少见了。但是聪明的汪清人民发明了营养袋产木耳儿,味道不次于野生的呢!有的人就靠这个技术发家致富。

松子长在参天的松树枝上,每到秋天,果实成熟,山中就热闹起来。人们爬上又粗又高的松树,用随身携带的长棍将松子打下来,下面的人需眼疾手快,赶忙接住,就这样,松子一袋袋从山中运出。松子就如小堡垒,用木棒砸开,吃其果实,受到全国人民的青睐。

家乡野果中苹果梨最为出色。这种水果是由苹果和梨嫁接成的。颜色一半青一半嫣红,成熟之际,挂满枝头,压弯树枝,远望而看,一个个颜色艳丽,各大饱满的苹果梨让人垂涎三尺。轻轻地咬上一口,汁水立刻流入口中,沁入肺腑,深受大家的喜爱。说到甜就不得不说道酸,山里红可谓酸中冠军。嫩红嫩红的,小巧玲珑,果实上面流过清晨的露珠,惹人喜爱,尝一口,先是甜,而后则是酸,酸级了!真可谓大自然的杰作呀!

我深深爱着家乡——汪清,但更爱家乡的野生资源,他让我们汪清人变的富裕。变的充满幸福,充满快乐!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