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是小导游】
游客们你们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杨导,请大家叫我小杨就可以了!今天让我为你们介绍南市食品街,你们是不是很期待呢?让我们开始游览吧!
我先给大家介绍介绍南市食品街的历史吧!它建于1984年,坐落于市中心繁华的南市商业区,东临和平路商业街,西靠南市旅馆街和服装街,北面与古文化街和鼓楼隔街相望。南市食品街是集餐饮、购物、旅游、娱乐为一体,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餐饮集中地,一九八九年被天津市政府命名为津门十景之一。
南市食品街还有4个门楼为仿清式古建筑,南为“振羽”门,西为“兴歌”门,北为“中圣”门,东为“华腴”门。
请大家跟我进来看看内部设计和天津小吃名店吧!这里名店很多,最有天津特色的就是津门三绝了: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狗不理包子褶花匀称,每个包子15褶。咬上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腻,味道鲜美,含在嘴里回味无穷。十八街麻花中间夹着一条含有桂花、糖、桃仁、青红丝等各种小料的酥陷,酥脆香甜,味美适口。耳朵眼炸糕用糯米做皮面,红小豆、白砂糖调成馅,以香油炸制而成,金黄酥透,香脆可口。大家可以进店品尝品尝这些美味的天津小吃。
好了,请大家自行游览。记住不要乱扔垃圾和随地吐痰,再见!
【篇二:真不简单】
“嘭”!随着一声巨响,无数雪白的炸米花蹦了出来,孩子们迫不及待抓上一把,美美地往嘴里送。
曾几何时,这种画面是多么的熟悉。炸米花,承载了几代人童年的欢乐。在我年幼之时,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位老师傅来我们小区招揽生意。只要他在楼下招呼几声,无数孩子会欣喜的拿出储备已久的玉米、蚕豆等蜂拥而上,聚在老师傅周围排队,等待炸米花和炸蚕豆。
炸米花的工具十分简单,一个炉子上面架着一只铁罐,旁边还有一个用来旺火的风箱,以及一把打开关铁罐的铁把手。老师傅不是本地人,因长时间风吹日晒以及炉子的高温熏烤,他的皮肤早已变得黑里透红。老师傅一边拉风箱,一边满脸慈爱看着周围叽叽喳喳的孩子,招呼孩子排好队,询问炸米花有什么要求。尽管他的衣服因忙忙碌碌而脏兮兮的,可孩子们还是很喜欢他,因为他会炸香喷喷的米花。
老师傅将铁罐架在炉子上,一手拉着风箱,一手摇把手转动着铁罐,时不时侧耳听铁罐里的动静。等到铁罐中相继出现噼里啪啦的声音时,老师傅将炉子取下,对准一个收集袋,铁把手用力一撬,随着一声巨响,炸米花立即争先恐后地冲出铁罐,将收集袋子装的满满。整个过程一气呵成,看似简单,实际上真不简单。如果在炸制过程稍不留神,炸制时间短了,米花还没开,时间长了,米花可就糊了!炸米花的美味,如果不是由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来掌控,极有可能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炸米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现如今,老师傅从原来的几个月来一次变为一年甚至几年来一次。现如今至小学五年级开始,我就再也没见过他了。是生意惨淡还是后继无人?炸米花这一传统手艺在新时代各种各样新鲜零食的冲击下,难道它会离我们远去,最后只能存于记忆中了吗?
炸米花,真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