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粥相关作文

【篇一:菜粥】

“外婆,你能不能换点花样呀?我都吃腻了!”望着一桌子的油腻腻,我终于忍不住抗议起来。

“那好,今晚就煮菜粥吃吧。”外婆想了想。对我来说,这可是稀罕的东西,我便满口答应了。可是妈妈不知道为什么,却在一旁无奈地摇摇头。

“开饭了!”随着外婆的叫声,一碗碗赏心悦目的菜粥被端上了桌。我忙跑到桌边,还没到嘴就闻到一股淡淡的菜香。碗中雪白的米粒里夹着粉嫩的虾仁,橙色的胡萝卜粒。绿色的菜沫点缀其中,甚是好看。“外婆,你这不是做饭,是在作画啊!”我迫不及待地端起碗,用调羹舀了满满一勺往嘴里送。刚到嘴边,夹着各种馅的糯糯的米粥就滑进了嘴里,咕咚一下,就下了我的胃。一丝丝甜味儿在嘴里荡漾开来,真是回味无穷。不一会儿,碗便见了底。

我放下筷子,抬头看看慢慢扒着粥的妈妈和吃得正香的外婆。“妈妈,你怎么不吃啊?”我不解道,“菜粥不是挺好吃的吗?”

妈妈叹了口气。“我看到菜粥就乏味了。小时候三天两头吃菜粥,为了省点柴火,你外婆总是把中午就烧好的菜粥用保温罐捂在被子里,等到我下午放学时,粥已经变成一坨一坨的了。菜叶也全是黄的,一点食欲都没有了。我到现在还记得:一到家,你外婆就从被子中端出一大锅菜粥的情景……”妈妈幽幽地看着外婆,“现在,再好吃的菜粥也不想吃。”

外婆则大口大口地吃着。“哎呀,好久没吃菜粥了,可想吃了。这回托孙子的福,吃上了。”说完,外婆自顾自地笑了。

“你妈呀,要生在我那个时候,只怕不这么想了。”外婆放下筷子,看着我。“想想我们小时候,家里穷,穷到姊妹几个都吃不饱,每天都只有米汤喝。每次放学一回家,大家就赶紧向厨房奔去,跑得慢的就只能喝纯米汤了;跑得快的,碗里也才有几粒米。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有一回菜粥吃:那时人多米少,不够吃,每次煮粥时你曾外婆都放半篮子的白萝卜、胡萝卜、老黄豆,青菜,只放一把米,出锅时才滴上一两滴油。吃上两大碗,胃里撑得满满的,可肚子还感觉饿,但那也就是全年中最丰盛的一顿了。你们现在条件可比我们那时好多了!”

“那是。他们确实赶上好时代了。”妈妈意味深长地看着我,“嘴巴也吃刁了。”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这下我才明白,原来这还是改良版的菜粥。听着他们的对话,我好像明白了些什么。

“太好吃了!外婆,再来一碗。”

【篇二:发现幸福】

人之所欲莫不如山海相望:山欲得海之波澜宽广;海欲拥山之巍然雄力。然不自知海自有其蔚蓝深沉,广纳百川;山自坐拥深邃苍遒,岿然不动。我们亦是如此,常常看到了别人的优点,别人的幸福,却忘记了自己也同样具备咫尺可得的幸福。

在生活中寻找幸福,需怀有一颗感受幸福的心。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矛盾国家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晚年的他也饱尝颠沛困窘之苦,但他却并未对生活淡漠失望。而是以“医不可招犹忍病,书犹能读足忘穷”的旷放乐观心态,从读书中寻找幸福,在孤村亦能有所乐。让陆游在艰苦中坚持下去的动力,就是读书这微小而确定的幸福,身畔有幸,需要我们去用心寻。

一边教书一边务农的金溪人胡九韶,每日劳苦却仅可供衣食温饱,少有盈余,他乐在其中每日焚香叩拜上天恩赐清福。结发之妻都调笑他,三餐菜粥有何清福,他坚持焚香拜天笑答“吾幸生太平之世无兵祸,又幸一家温饱无饥寒,又幸榻无病人,狱无囚人,非清福而何?”胡九韶的幸福便是生活的平凡安稳,家人无灾无祸亦为人之所幸。所以身畔有幸,需要我们去用心寻。

人之所幸,不应将眼光局限于他人的光鲜亮丽,而应关注属于自己的“小确幸”。其实幸福就在身畔,每个人都可寻得:家人团聚之温暖;好友相交之畅达;师生相长之默契;邻里互助之和睦;生活简单之满足……

我们何不将目光望向身边,生而有幸,幸福不少,少的恰只是发现幸福的眼睛,简单知足的心态。彼岸花开虽富丽堂皇,偏偏悠然,然回望身畔此岸亦春暖花开。故古语有云“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篇三:百善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这是爸爸经常对我说的,从小他就教育我长大要孝顺长辈。爸爸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其中有件事令我倍受感动。

今年春节前的一天,爸爸突然接到叔叔电话,得知奶奶患肺炎住院了,爸爸放下电话就火急火燎地赶到医院,当晚就陪着奶奶,没有回家。

第二天,正好是休息日,妈妈带着我去医院看奶奶,我远远地就看见奶奶面色发白,无力地躺在病床上输液。爸爸在旁边正在给奶奶做按摩,因为奶奶关节不好。我看见这样的情景,不禁难过起来,想起小时候奶奶接我上下幼儿园,给我做饭,陪我玩耍…。都是我把她累坏的。我想:我也应该为奶奶做点事。于是,我也学着爸爸的样子,帮着奶奶按摩关节,缓解奶奶的疼痛;给奶奶讲笑话,逗她开心…。

到了午饭时间,爸爸给奶奶订了菜粥,奶奶行动不便,爸爸便一勺一勺地喂给奶奶,等奶奶吃完之后再小心翼翼地把嘴擦拭干净。奶奶的输液袋快空了,爸爸就赶紧按病床上的按钮来叫护士换药。爸爸说,如果不及时换药,血液会倒流,奶奶会有危险,怪不得爸爸时不时地瞄向输液袋,原来他是怕奶奶有任何的闪失啊。

到了晚上,我和妈妈要回家了,爸爸坚持留下来照顾奶奶,因为奶奶高烧不退,还要不间断地输液。听妈妈说,在晚上的时候,为了能随时掌握输液袋子的状况,爸爸大半夜都没合眼。

就这样,一个星期过去了,奶奶的病情有了好转,但爸爸瘦了一大圈,憔悴了很多,但他仍然天天往医院跑,无微不至地照顾奶奶。

我被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也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无愧祖先。

【篇四:悠悠几度香】

早晨初醒的朦胧时分,不知从哪里传来一阵似曾相识却又似是而非的醇厚浓香……

“丫头!快起来!吃早饭!”

渐渐恢复清明。早上胃口总归不好,再加上现在小年轻通有的轻微胃病,对于早饭也格外挑嘴一些。想着肯定又是些难以下咽的,没多大兴趣。

拉开房门,出乎意料的,一瞬间鼻腔就被熟悉的香味填得满满——是菜粥!那可是我的最爱啊!都等不及妈妈把它端上桌,急冲冲地到了厨房,嗅嗅鼻子,真香,光闻着就十分满足。

菜粥还在锅里,咕嘟咕嘟浮着泡,看着闻着听着,都让人胃口大开,迫不及待的想来上一大碗。小心翼翼地,双手近乎虔诚地捧着,坐定举筷,也不怕烫,滑溜一口就已入喉。汤很鲜,米糯糯的,唇齿留香。

咂咂嘴,这菜粥好吃是好吃,可就是好像少了什么,像是灵魂深处的残缺,可以感受却又难以触及……

是大锅的味道!

外婆家爷爷家特有的,城里望不见的大黑锅。大黑锅得靠土灶台来烧,火候大,时间久,做出来的东西自然是那些靠着天然气运作的锅子所比不来的。

还记得小时候生活在外婆家,年年近冬都少不了那一碗本味的菜粥。外婆总是起个大早,忙碌碌地就开始准备。圆溜溜的芋头,如片片小舟的青菜,还带着泥土芬芳的大白萝卜,白净的自家米……明明都是普普通通的食材,经过外婆之手,奇迹就诞生了。色、香、味一样不差,一大碗一大碗,吃不厌也尝不够。

按照自家的习惯和喜好,可以再加一些辅佐材料。反正不管怎么配,都是美味。哦对了,可不能忘了放肉。

直到现在,我还是像小孩子那样喜欢找菜粥里的肉。要是找到了,可别提有多开心了。又是运气,又一饱口福,可以傻乐好久。哪怕是一小块,又或者煮碎了成了肉末,进到嘴里,也是道不出的欢喜。因此外婆还教训过我好多次,说是不能搅,菜粥会清汤。嘴上是严厉,却还是帮着我,像找寻着宝藏,把肉都挑进我的碗里。我也有恃无恐,边吃还不忘直勾勾地盯着锅里,说着外婆真好这类话来哄她开心。

这每年每时菜粥的浓香中,更无法割舍的是深情。

要是做了菜粥,香的可不只我们一家。邻里之间,村落各家,见着谁都要拉到家尝一碗,齐分享这一年一次的美味。

“嘿!我家煮了菜粥,热腾腾的可香了,来尝尝!”话音未落,人就已经拉进家门。外婆这般热情,就像那氤氲着热气的菜粥,让人暖了心房。

我可是每每都心疼得不行,那么好吃的东西,就白白给人家了。外婆还总是弹弹我脑门,一笑而过,说反正有一大锅,够吃。

哪够吃呀,一大锅子,两天都吃不到。菜粥是越烤越香,越回锅越鲜,越吃越想吃。大口大口才爽快,却又舍不得,怕吃完就没了。心里那叫一个纠结。

如今的生活越来越进步,吃也吃得越来越有文化。东方的,西方的,全国各地,应有尽有。肯德基,麦当劳,寿司泡菜,火锅海鲜,既新鲜也美味。不过不管这些有多好,得比不上最简单最朴实,甚至在有些人心中很是老土的一碗菜粥。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菜粥也是我生命中留下浓重色彩的一笔,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我爱它的浓香,爱它的鲜美,爱它的热腾,爱它的无穷回味。

后来到城里念书,吃到菜粥是更难了。不过每每冬冷回外婆家,一碗热气腾腾的菜粥总是会在外婆的大手中静静而立……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