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守一颗自省之心】
“吾日三省吾身”是曾子对自己的轨则,“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是荀子对他人的劝勉……“自省”是自我意识能动性的表现,是行之有效的德行方法。
时常自省,才能厚德载物,名垂千古。
春秋之时,列国征伐不已,烽烟不断。最终,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被俘,成了吴王的马夫。但他执着复国的信念,自省其失败原因,开始励精图治,笼络民心,才创造了“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神话。
时常自省,才能激浊扬清,幡然悔悟。
叶桂自持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桂的母亲患了伤寒,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叶桂以此自省,明白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于是他改名换姓,拜师学艺,终于成为天下第一名医。
时常自省,才能因时而变,灵活处世。
古时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拜访秦国,他机智周旋,据理力争,终于完璧归赵。因其功,被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廉颇不甘屈其下,处处与相如为难。但当他听到相如对敌狠,对友宽的肺腑之言后,反省自己,终如梦方醒。于是自到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终成刎颈之交。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观水自照,才可知自身得失。然则,不自省呢?项羽,优柔寡断,刚愎自用,未曾自省,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帝辛,荒淫无道,不纳谏言,未曾自省,落得鹿台自焚的境地;李煜,饮酒作乐,不思进取,未曾自省,落得国破家亡的结局……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内心真正地认识自己,修补自己,完善自己。有感慨,有叹息,有满腔怒火,也有收获和喜悦,一切的源头皆是自省留下的善果。自省而知之,唯自省才知。
“动必三省,言必三思。”只有自省过后,我们的内心才会如水一般至净至刚,涤荡尘垢;我们的品德才会如河水一般川流不息,普及万物。
漫漫人生旅途,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守一颗自省之心,拥一份自强之美。
【篇二: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古为今用是王道,观书读史论春秋。同学们,透过书香墨海,重审历史人物,在齐国崛起的这条路上,我最为敬仰的当属知人与自知的鲍叔牙。接下来就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心得。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鲍叔知人善任,赏识人才。鲍叔不因管仲临阵脱逃而不屑,反而挺身而出维护他;不因管仲“分红多“”而记恨,反而慷慨相让帮助他;更不因管仲与己与国之大恨而憎恶,反而让出相位成全他。“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仲与鲍叔,恰似千里马与伯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同学们,管仲虽贤,可离不开鲍叔之选贤举能、慧眼识英才。若无鲍叔之慧眼,管仲或许只能祗辱于狱中,永无施才能、展鸿志的机会,齐国也不会于五霸称首,历史将被改写。
鲍叔不仅识人才、用人才,更能冷静清晰地认识自己。正如南怀瑾所说,“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鲍叔深知此理,自知不能胜任,甘居人后。管仲治国有道,深谙人性,明晰厉害,鲍叔明了自己的才能无法与之相比,主动让位,为自己和他人都找到了最合适的位置。贵有自知,谦以子牧。自以为是不是自知,自知之人最为可贵。
同学们,卢梭曾说:“人之所以走入迷途,不是因为他无知,而是因为他自以为知。”自知是一剂良药,它可以使你从过度的压力中释放,从极大的困扰中解脱。了解自己,不仅能帮助我们找到合适的位置,明了合作的意义,还能培育更宽广的胸怀,更真诚的谦逊。
同学们,让我们同鲍叔一样,眼察天下,心报国家,于己无愧,于国无愧!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到此结束。
【篇三:原来,我也很自私】
生活中事事都有两面性。我也不例外,有优点,也有很多缺点。我的眼睛,不只用来发现美,也在发现我的问题:很羞耻,我也很自私。
妈妈每天的工作非常繁忙,她下班后回到家里,来不及休息,马上就进了厨房,开始做饭。我比妈妈回来得早,一回到家就钻进屋内:这是我一天里难得的休闲时光。不一会,香喷喷的饭菜便摆在了饭桌上,我摸着咕咕叫的肚子向妈妈说了声“谢谢”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身旁的爸爸看不下去了:“你每天只是口中道谢,却不亲自动手给妈妈帮忙,你心里不感到过意不去吗?”听了这话,我刚伸出去夹菜的手停在半空中,惭愧地低下了头。一直以来我将妈妈对我的付出,看得习以为常、理所当然,这让我了解到我是如此自私。
我是数学学霸,大家都知道,但是大家不知道在解决难题时,我会从题中总结出有用的技巧,这些技巧,实用又简单。又一次成功地登上第一的宝座后,老师让我给同学们讲重点题,我将过程详细地讲述了一遍,老师似乎觉得我有更好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什么窍门?”我心里一惊,哑口无言,仿佛已被看穿。“留一手”这种行为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显得十分自私。
那一天天气炎热,我在操场上跑完步后,满头大汗地进了地铁。地铁里虽然很凉快,却缓解不了身体的疲惫。好不容易等来了车,刚进入车厢,就看到一个空座位,我眼疾手快、飞奔地坐了上去。后面一位老爷爷颤颤巍巍地走上地铁,座位的舒适感像一块磁铁吸引着我,我灵机一动,闭上眼睛靠在椅背上,一动不动。不一会儿,我听到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老爷爷,您坐这里吧”。“谢谢你呀小朋友,真是个好孩子。”我的脸刷得一下红了,在座位上坐立不安,心里很不是滋味。虽然我不再疲惫了,却迈着沉重的步伐,后悔我刚才的行为。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以后要改变自己,不再自私。读者们,你们是否也有像我一样的经历?
【篇四: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中国有一句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的最早表述者,就是老子。“自知者明”,就是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这才是最聪明的,最难能可贵的。
人生在世,从小到大,我们总是在不断的成长,我们总在改变,我们总在与下一个不同的自己相识,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的天地,我们需要不断的找准方向,认清自己。
有一本书这样写到:有人问一位登山者:“如果一个人来到半山腰,突然下起大雨,你会怎么做?”登山者回答说:“我会往山上走。”问的人疑惑的表情自然迎来登山者的解释,“山顶风雨可能会更大些,但不足以威胁我的生命,而山脚可能会遇到山洪反而更加危险。这个故事又告诫我们:你需要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环境,才会多出生存的机会。者告诫我们要认清自我,找准方向,才适合自己。
世界上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这个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吧。作为经典力学的奠基之人,他为我们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经典力学理论的集大成者,他还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是人类厉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可是他大部分的成功是他前半生所得,而在晚年,他却转向于研究神学,最终的结果当然是一事无成啦。这告诫我们要认清自我,找准方向,才能取得比以往更大的成功。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血雨腥风,荆棘满地,他昂然前行,义无反顾;时事凶险,志士成人,他高举文学的旗帜与旧势力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本想着通过学医来拯救中国人,但他用锐利的眼睛看见那些中国人时,才认识到中国人的悲哀不是肉体之痛,而是思想的无知。因此他果断弃医从文,用笔杆敲醒麻木的中国人。这告诫我们要想找到自我,我们需不断迎难而上。
为人处世不仅要认识环境,人和事物的重要性,更要有自知之明的能力去认识自己。人是万物之灵,灵在于你是否努力,若受一些挫折和失败就气馁的话,那么你就是一个失败的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世界在变,我们也在改变,我们总是在与下一个不同的自己相识。认识自我,是对自我的肯定和挖掘。
【篇五:平视自己】
《吕氏春秋》中有这样一段话:“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它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了解外面的世界,首先必须认识自己。《圣经》中,一个法利赛人和一个税吏去祷告。法利赛人站着,自言自语地祷告说:“上帝啊,我感谢你,我不想别人勒索,不义,也不像这个税吏。我一个礼拜进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那个税吏远远站着,头都不敢抬,捶着胸不干求上帝开恩,可怜他这个罪人。耶稣讲完这个故事后,说:“我告诉你们,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为义人了,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
人们天生就喜欢这样,拿自己和别人比来比去,在比较中,来判断自己是幸福还是不幸。照此说的话,那最坏的情况就是孤身一人了。我们的天性激发了想象力,又在诗歌中吸取了幻想的精华,然后就塑造出一些高大的人物形象。可我们看待自己,却觉得自己最低下,渺小,除了自己,一切都是美好的,别人都是完美的。这种想法其实并不奇怪,人们总是能敏锐的察觉到自己的不足,并且认定别人的优点正是自己所缺之处,不仅这样,连自己拥有的品质也一并安在别人身上,最后再给他们加上一种理想的,自然而然的色彩。这样,一个十全十美的人就出现了,实际上他只是我们臆造出来的而已。如果我们认清自己的不足,明白自己是软弱的,同时有采取了不屈不折的进取态度,终有一天会惊奇的发现,我们在波浪中颠簸,又是逆风而行,却比那些用桨和帆的人航行得更远。而且,如果能和别人并驾齐驱,升值超过他们,就会有种充满自信的感觉。人既不能自高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只有相信自己,才能开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你的独特就是你的风采。
【篇六:文化根,何处寻】
你是否被现代的速食文化的洗礼而感到浮躁不已?你是否想找到一种耐人寻味,令人回味无穷的文化根基?那你是否还能记得中国那“相容并蓄、和而不同”的传统文化呢?
中国传统文化是历经千年,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步创造发展起来的。她几经建构、解构、再建构,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慢慢沉淀而成。她是千百年中国人对文化探寻的结果,是国人对文化思想反思的结晶。当我们今日处于资讯高度发达的电子时代和面临如洪水般涌来的西方文化时,还有多少人可以坚持阅读那“润物细无声”的古典小说,还有多少人依然诵读那“馀音嫋嫋”的经典诗歌,还有多少人仍然欣赏那“飘如游云,矫若惊龙”的中国书法?……
我们的90后代的孩子们心中的传统文化是什麽?我想不会是女子十二乐坊穿著性感的高叉旗袍在舞台上闹哄哄的演奏那所谓的传统民乐吧?还是认为鲁迅先生笔下那个满嘴“之乎者也”的孔乙己就是代表中国的古代文人?
传统文化无疑是博大精深的。如《诗》、《书》、《礼》、《易》、《乐》、《春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六个方面,包括传统的伦理道德,礼法制度思想,以及教育体制,又如以《史记》、《春秋》、《资治通鉴》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史学专著,正好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其内容涵盖范围之广,其思想之博大精深,实为罕见。因此,了知人性,了知自然,了知宇宙规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怎能在现代文明中被遗弃呢?
没有了“共剪西窗烛”的烂漫情怀,没有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英雄气概,没有了古韵的滋养,没有了豪迈的情操,难道就要在LOL、CF的游戏和韩国偶吧中彰显自己的潇洒不羁麽?没有了传统文化的酝酿,没有了温文尔雅的情怀,怎叫我们的青春完整?
牛顿曾说过:“如果我们比别人看得远,那是因为我们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如果我们要迎接更绚丽的未来,就必须站立于传统文化的根基之上,继往开来。当面对国事,你和我都要知道王夫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告诫;当面对未来,你我都应明白“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儒家训言,当面临人生之惑,你我都要清楚“知人者智,自智者明”的道家哲学……面对国魂,我们要知道珍贵,知道珍惜,知道继承,并发扬光大。
常思将来,不忘过云。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精心呵护,让她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篇七: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作文】
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交流的题目是《知音难觅》。
鲍叔牙知管仲,犹知己也。虽各为其主,仍鼎力相荐。不耽于名利,不汲于富贵。真知音也!无怪管仲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
知人者,无私心,甘居后。不争名,不夺利,真心也。知人者,了大才,明至理,为国为民,诚心也。
知人可贵。知人,谓能鉴察人之品行﹑才能。若非长期与人相处,何谓知人?不被表相蒙蔽,不被留言左右。鲍叔与管仲经商,每每其多占,无怨言,众非之,以贫解之。可见,鲍叔以管仲为知己,浮云小事尽可容之。知其有非凡之能,方知其行之因。知其有盖世之才,方可容琐屑之烦。
知人者可敬。若无鲍书,管仲经天纬地之才何以施展?正如千里马遇伯乐,方一展雄才伟略。若韩公,一封朝奏九重天,心不被圣明所知,夕贬潮州路八千,若太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才不被君王识,拔剑四顾心茫然。若东坡,若六一公,皆有一腔热忱,却不被赏识,只落得被贬之境遇。若有居庙堂之君知人善任,则宏图大展,未来可期焉。可见,知人者可敬可佩,在于能于纷繁复杂中识得人才真面目,真性情,纳其金玉良言,助其平步青云。
知人者容人。知人大才越于己,不羡慕嫉妒恨,不担心自己地位不保。何等容人之量?真知己,甘居人后,有容人之雅量,有大将之气度。蔺相如之容廉颇,张英之六尺巷,皆容人之范例。鲍叔之容人,在明知自己居其后而荐之,胸襟堪比天高,日月可鉴!
人之于世,知人可交真心朋友,容人可使人际和谐,社会发展。知人需坦诚相见,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了解对方能力,相信对方人品,不为岁月嬗变而更改,始终如一,笃志不移。真挚的友情可催化生命的图腾!知人又能容人,则人生境界更高尚!鲍叔容管仲,荐管仲,桓公不计前嫌,齐国乃大治,成就春秋五霸之神话。若鲍叔只知人,不能容人,则齐未必称雄,若桓公不能容人,报一箭之仇,管仲则身首异处,何谈雄才大略。可见,容人实为开阔胸襟之写照,相逢一笑泯恩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知人,如虹如霞,托起绚烂的辉煌。
容人,如谷如壑,藏起展露的锋芒。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何不如鲍叔?用真诚之眼发现彼之大智慧,用宽广胸怀吐纳真性情?若如此,夫复何求?
发言人:XXX
202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