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满与虚】
桥上的路面总要分隔成一段一段的,如果太过“丰满”,则会开裂,拱起;江河中的水太过“满”,则会泛滥,溢出堤坝;同样,人若是太过“自满”,结果亦是可想而知。所以,去一份“满”,留一份“虚”,便显得尤为重要。
留一份“虚”,方可抵达成功的彼岸。东汉末刘备,一个编草鞋出身的人,后来天下大乱乘势而起,凭所谓皇叔的来头,求贤若渴,谦虚待人,三顾茅庐去请孔明,加上“五虎上将”的鼎力拼杀,于是他最终获得了西川,争得三足鼎立的一方大业:清代蒲松龄,一介穷困书生,埋头书斋,立志出版一部名动天下的神魔小说,开始时无半分头绪,只因他怀揣着一份“虚”,在路旁茶摊搜集过路人讲述的奇人怪事,于是他终得著成名作《聊斋志异》,名传千古。追溯春秋战国时代,齐桓公,即公子小白,当初虽是一国之君,但它能留一份“虚”,于是他去征求鲍叔牙的意见用管仲,征求管仲的意见施政齐国,于是他去征求天下人的意见除去齐国的弊端,于是他成就了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他们心中留了一份“虚”,所以他们成功了!
反之,过满则溢。想当初的清末帝王,是如何的志得意满,自视为泱泱中华,天朝上国,岂可与西方蛮夷为伍?大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西方蛮夷之物岂可与我相提并论?于是他们闭关锁国,于是他们活在自己心中的“泱泱大国”之中,殊不知西方世界已开始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而满清朝廷已腐朽不堪,这个政权已积弊重重……海上一声炮响,西方蛮夷带着满清大人们看不明白的巨炮轰开了大清的国门,变天了,一夕之间,风云变色,国家被列强鲸吞蚕食,百姓流离失所,国不国,家不家……这是他们注定要承受的,这是为他们的“自满颟顸”所付出的代价。
去一份“满”,因而你变得更加清明,留一份“虚”,因而你学会去充实那一份“虚”。“虚”不可怕,只怕你志高意满,以半壶水晃荡,像一只氢气球逐渐升空,逐渐膨胀,殊不知下一秒迎接它的便是死亡的洗礼。
想想我们内心是否留着一份“虚”呢?若是没有,请去一份“满”,因此我们才会谦以待人,虚以接物,因此我们才会不断地弥补自己的不足,因此我们才可在学业上更进一步,在生活中得心应手,才会在未来艺高胆大,放手拼搏,全力开拓,而不惧失败。
去一份“满”,留一份“虚”,虚怀若谷,开拓未来!
【篇二:美食中的苦与甜】
美食,我最爱的不过两个:酒,粽子。
我并不是喜欢喝酒,喝酒伤身。我喝的酒,是很苦的,没有葡萄酒的醇香,亦不是有忧愁需消。但是苦酒能告诫我。
这是我的父亲,在我一次的过度自满时,硬要求我做的。效果很好,有点像卧薪尝胆,从此我便深觉它的好用。在我考试第一,志得意满的时候;在我赢了棋局,得意忘形的时候;在我回答得上难题,忘乎所以的时候……我都会留一份理智,抵制住我的兴奋,回到家,喝下一口苦酒,我就能瞬间尝到那令人难以忘却的苦味,混合着生肉般的恶心,青梅般的酸味,更是有着黄连般的苦。本身我是十分怕苦的,所以,我的得意立马在这一刻忘却,只剩下嘴里满满的痛苦之味弥漫着,使我恨不得马上灌下数吨糖水进去。
尽管,酒给我了无尽的痛苦,但我是十分感谢它的,对它怀着一种难以说明的情怀。它一次次的磨练了我,使我骄傲的情绪不再轻易满足。勾践最后最终成大业,也是于此有关的吧。
粽子,我不仅喜欢它那甘甜的,在嘴中缠绵的糯米香;也是因为它真正的主人,屈原。
我的早餐,几乎每天都是粽子。每每尝到粽子那比之那酒胜千百遍的香味,我便两眼冒光,舌尖亦是褪不去的美味。也就是此时,我便会想到那个让人读了他的悲歌后潸然泪下的人,不觉黯然神伤。以前,我并没有吃过粽子。后来,我读了他的诗歌后,非常感动,对粽子也起了向往之意。
我感到忧愁的时候,便会自己煮一个粽子,从它散发的远古之韵,迷人香味中,寻求安慰,不让自己消沉下去。
我喜欢的美食,不是山珍海味,鱼翅熊掌,只是简简单单的,再寻常不过的。但从中,我能尝到苦中的甜,甜中的苦。
【篇三:捉知了】
记得7岁那年的暑假,我是在宝鸡眉县度过的。眉县的夏天绿树成荫,翠色欲流,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让人流连忘返。而对我们小孩子来说,这里就是冒险的天堂,欢乐的源泉。
一天中午,被阵雨洗过的天空是那么蓝,天上的白云一会儿飘过来,一会儿飘过去,时而遮住烈日,时而又让光芒四射。我和小伙伴们来到村外郁郁葱葱的林子里,打算捉知了。
林子里的知了很多,它们的鸣叫声似乎震动了整个山林。知了的声音无处不在,但我们抬头四处张望,却一只也看不见。
我和小伙伴们选准了一棵高大的树,准备爬上去找知了。一个小伙伴抱着树,身子使劲往上一移,再抱树,再往上移……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上树的小伙伴越爬越高,但却没看见一只知了。真的,一只都没有!
我们只好再换一棵树。这次的树比上次的低,我自告奋勇爬了上去。我爬了有两三米高,没有知了;又爬了四五米,我低头往下一看,感觉一阵晕眩,我有点害怕,担心自己会掉下去,但是下去也需要勇气,我只能给自己打气,继续向上爬。这时,有一个小伙伴爬上来接应我。我信心大增,接过小伙伴递给我的蜘蛛网拍子,继续爬树。
突然,我发现头顶不远处有一只知了。我瞄准目标,一手抱着树,一手挥动拍子。啪!这一拍打偏了,只把知了的一半翅膀打残了。眼看它就要栽到树下,我眼疾手快,再来一拍。耶,知了终于被蜘蛛网拍子粘住了!树下的小伙伴看见了,赶紧打开装知了的盒子,经过一番传递,才把知了装进了盒子里。
而我像个胜利的大将军,志得意满,又继续在树上挥拍捉了起来。
【篇四:成语传画游戏】
“这是啥啊?哈哈哈……”“我猜到了,我猜到了!”“这画的是什么啊?你是敌方派来的奸细吧!”你一定好奇我们在做什么吧。我们正在幸福里进行“成语传画”的游戏。现在就让我为你们现场直播一下吧!
游戏规则很简单,全班分为两组,每组选择四人出战。前三人根据老师提供的成语,依次作画,最后一人猜,猜对记一分,得分高的队伍获胜。
现在有请第一组的第一棒——方一婷同学闪亮登场,只见她迈着矫健的步伐款款走上讲台。老师小心翼翼地揭开盖在成语上的纸片,漏出了四个小字——三顾茅庐。看到这个成语的瞬间,我们组炸开了锅,“这个成语太简单了!”我们组大喊着。此时,方一婷已经开始画了,只见她手里的画笔飞速地在黑板上旋转跳跃,不多会就完工了。待她走下讲台,三个茅庐映入了我的眼帘,哦,不,也可能是三个蘑菇。可是,三顾茅庐不应该是三次拜访吗?我正疑惑着。“有请下一位。”老师淡定地宣布着。第二位同学转过身来,走向讲台,在短时间的思索以后,他点了点头,我们的心瞬间凉了。好吧,他果然不负众望,完全领会了第一位同学作品的精髓,画了三个茅庐,并且细心地画了三扇门,甚至还标上了序号。最后,志得意满地走下讲台。轮到他们组的第三位了,此时我多么希望他们组出现一位灵魂画手。我们的目光都紧盯着他,从台下到台上,期望着有奇迹发生。然而,事与愿违。他竟然采用了“复制”战术,完美的把二号队员的作品“拓”了下来。
最关键的时刻到了,他们组的最后一位队员上场了。只见他悠悠的走上讲台,有气无力地说:“三顾茅庐。”当然,他们对了。但他们的队员并没有十分惊喜,好像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你说气人不气人。
接下来,轮到我们组了,我们组抽到的成语是“舌战群儒”。很明显,我们组的难猜多了。但是,在我们组的完美配合下,当然还有老师的一点点提示下。最终,我们组也猜对了。
这个游戏真是好玩,在六年级繁忙的课业生活中,能有一些时间放松一下,真是太棒了,希望下次还有机会玩一下。“偷得浮生半日闲”,真是难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