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秀相关作文

【篇一:乡村四季】

朋友们,你们一定都习惯了城市里车水马龙的生活了吧!可乡村景象却与城市截然不同,每次到乡村我都会流连忘返。因为,乡村的四季都总是那么迷人。

古人说:“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天,小溪湍湍流淌,群群的白鸭来到了岸边。它们鲜红的脚蹼在水中划动,伸长雪白的脖子,仪态端庄,好似大家闺秀。这群“闺秀们”还时不时地梳理自己的羽毛,生怕那洁白无瑕的羽毛乱了。白鸭们悠闲自得,可农民们忙碌极了!农民们抱着一捆捆的秧苗下田了,他们带着春天的希望把一株株的秧苗插入水田中。春意渐浓,星星点点的绿色也终于变成了一块有一块的绿绒地毯。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呀!

夏日,阳光溢满了整个村庄。孩子们耐不住夏日的高温热情,索性“扑通”一声跳进小溪里。流淌着清澈溪水的小溪就像个天然的泳池,清凉的溪水洗去了夏日的燥热,带给孩子们无尽的舒爽。池塘里,水中仙子——荷花也开始娇羞的绽放,成为了池塘里美丽的风景。除了在水边,在水里,草地也在阳光的照耀下热闹起来了,草地成为了花儿们恣意绽放的天堂。粉的、白的、红的、紫的……五彩斑斓,数不胜数。它们的姿态也不尽相同:有的抬头向往地望着蓝天,有的婀娜地随风扭动着腰,有的有节奏地摇动着头儿,朝着阳光微笑……

秋天,一片片落叶成了它来临的预告。树上的叶子一片片“摇摇欲坠”,只要来一阵风,树枝就会瞬间变得光秃秃,而地上则会是一片金色的富丽堂皇的模样。秋风吹落了树叶,也送来了丰收的好消息:果园里飘来股股甜美的果香,那是一个挨着一个的橙子和压低枝头的柚子;稻田里传来阵阵清新的谷香,那是一簇簇饱满的稻谷在秋阳里闪着金黄的光。

那么冬天的乡村呢?冬天的乡村也并非一片死寂。你看!一去群群穿着厚衣裤的小朋友们,像“小粽子”一样,在广阔的田地里做游戏,一个个笑脸都红扑扑的。他们玩得是那么开心,也在不觉中点亮了乡村的冬季!

乡村的四季是那么美丽、诱人、快乐呀!怎么能不叫我爱上它呢?

【篇二:我有我的方式】

在万千人海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方式,走上属于自己的道路。也正因为如此,世间方得以变化万千,丰富多彩。

在母亲眼中,她希望我成为一个活泼开朗的领导者。积极进取,聪慧敏捷,在学校的活动中,我一定要是最耀眼的一个。

在父亲眼中,他期望我成为一个温和儒雅的学者。有着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热爱阅读,精通古今典籍,文不点墨,出口成章,还要谦虚低调,优雅温厚,正如胡适或是傅雷。

在奶奶眼中,她希望我成为一个大家闺秀,多彩多艺,谦和有礼,大方稳重。可是我却并未如他们所愿。

我没能成为一个出色的领导者,将大家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可我懂得身先士卒。因此当我带领一些同学布置板报的时候,我只会说一声让大家自己选择擅长的工作,然后便找个角落坐下,拿起画纸埋头苦干。大家便也渐渐停止了争吵,有的设计样式,有的裁剪图案,偶尔几声压低声音的细微交流,确定之后便又重回自己的岗位。暮色将至,看着夕阳余晖照在我们完工的板报上,我想,这是我的方式。

我也没能走上一条渊博学者的道路,我从小便对四书五经,诗词歌赋没有太大的兴趣。反而我爱上了绘画。我会钻进图书馆为一本美学著作而苦寻良久。会在博物馆名画前驻足深思,会追随名家的步伐,体会他们眼中,自然所绘下的壮丽风景,我想,这就是我的方式。

我同样没能成为一个大家闺秀,我的各种才艺都糟糕至极,但我懂得了体谅父母,关爱老人,在别人为母亲做一顿饭菜时,我会在电脑上教母亲如何下载她喜欢的歌曲;在别人与奶奶通电话时我会为她寄去保健品和适合老年人的衣服,写上贺卡和祝福;我和老爸一起上网,为他选购市面上极其罕见的专业类书籍,看书籍到货时,他细细翻阅中的专注与欣喜……

我是幸运的,虽然和父母长辈们的期望有些偏差,但他们都理解并接受了我的方式。但是生活中,常常有一些父母将自己的孩子牢牢框住,带他们去上各种不愿意去的课外班,希望他们能如愿以偿的成为自己期望中的样子。但是我却认为,我们大可在期望的基础上,顺其自然地任其发展,在自己所热爱的领域钻研探索,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海阔天空。

这,就是我的理解,我的方式。

【篇三:外婆的绣花针】

那绣花针一针一针地织出了万里锦红。

年轻时候的外婆是个大家闺秀,女红自然是差不了的。她的闺房里摆满了她的刺绣:那是青莲,这是牡丹……后来,外婆成了女知青,下乡劳作,也就遇见我的外公。他们俩的相遇正如宝玉初见黛玉——“这个妹妹我是见过的”,之后他们结婚了。

外婆嫁给外公后,从大家闺秀成了农妇。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双芊芊细手变得粗糙不堪,长满了老茧。可是外婆丝毫不喊苦,脸上时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每晚都要点着油灯——纳鞋底给外公穿。烛光摇曳,她一针下去,又一针上来,鞋底一层又一层地加厚。也不知道,她一共做了多少双,只知道那柜子里,整齐的排放着一层又一层的鞋子。更别提那鞋有多精致了。那是,村子里的人都夸外婆贤惠,是个顶好的媳妇。而外婆总会微微一笑,又干活去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外公开始嫌弃外婆村妇般的样子,每天也不愿回家,家产也被他逐渐败光了,穷的一贫如洗。而外公的母亲认为外婆是个扫把星,把她娶进门,就是败光门楣,便对她指桑骂槐。村子里的人也不禁对外婆指指点点,似乎忘了,是谁说外婆是个好媳妇。刚开始,外婆总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偷偷的哭泣。几天后,她也不哭了,强忍下所有罪责,当做什么也没有发生。几个月后,外婆生下了我的母亲。也不知是不是外公当父亲后,良心发现,开始工作,开始关心外婆,又重新支撑起这个即将支离破碎的家。只有外婆知道,如果没有我的母亲,这个婚姻是会破裂的。两年后,外婆又生下了我的舅舅。寒冬一月,外婆刚刚分娩完,就在快要结冰河里洗衣服。双手被泡的通红,而且还一直咳嗽。外公离家打工去了,外公的母亲在家。但是,所谓的婆婆看到这一幕后,不仅不帮忙,还对自己的儿媳冷嘲热讽。外婆还是忍着,洗着自己婆婆的衣服。

她每每在田里干完农活后,闲余时间就用刺绣或者纳鞋底来卖钱,以贴补家用。

我出生那年,外婆五十多岁了。她从家里拿出了一套绣花针,那是当年她的嫁妆。她每天就在家里为我织毛衣,织袜子……却,不再纳鞋了。

现在,我长大了。外婆也随着我们到了昆明定居,过上了好日子。她每天也没事干,只是绣绣花,打发时间。那套绣花针也随身放在身边,她的一针下去是花,又一针下去是叶。

我,似乎看见多年前的一个美人在重影叠叠的闺房里,绣出万里锦红。

【篇四:忆春】

断壁残檐下,一位肖瘦的女子望着眼前的春景与不尽的烽火,倍觉“凄凄惨惨戚戚”,眼中似乎有愁,也有故事。

那是一个三十多年前的一个春,她与一群大家闺秀信步于桃花下的羊肠小径。她穿着锦衣,插着金钗,谈笑着闺中琐事,心情大好。与那些闺秀每人都摘下一枝桃花,携入闺房中。借桃花吟诗作词,借诗词抒情。颇有后世《红楼梦》中众才女吟诗之景,其间风流自不必说。与众人饮酒后方散。

春风之中,春日之下,她一个人泛着醉意,逶迤着在河边漫步。又坐在秋千上兴尽后,站起来舒展了一下。露气正浓,花尚且未盛起。也不知是醉酒,也不知是天暖,汗把衣服她摇摆着,带着几分倦意从桃花之间小心看去,现在很羞涩。原来有客而来。很快她便跑开了。可无料遇到了客,她低下头去,脸上有些红润。故作“倚门回首”之状,“却把青梅嗅”。

一切又回归到了残檐断壁下,她坐在那里,眼中充满了眷恋,那些美好的春日,一去不复返。当年的踏春,当年的倚门回首,只不过是过去的瞬间罢了。

她,却活在如今。

她面前也有春光,只差,一个盛世。她无奈地望着南边,心中是恨。她叹息着望着北边,心中是眷恋与恨。于是她写了一篇踏春游记,名曰《点绛唇》。

她,就是李清照。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