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相关作文

【篇一:勇做生命的强者】

他,一个高级工程师,水利方面的专家,虽然患上胃癌多年,但是他仍然坚持创作着。他就是我的外公——一个令我敬佩的人。

我的外公在2004年患上了胃癌,当时,他在宁波李惠利医院做了胃切除手术。当面对医生宣判最多只有十个月的生命期时,家人都很伤心,认为没有一点儿希望了,仿佛天都要塌下来了,但外公却当作没啥事。术后没多久,他在病床上搭了一张小书桌,坚持写着水利方面的书,如今依然坚持着。我好多次劝说外公:“你这么大年纪了,得了这么严重的病,应好好养身体呀,我们家又不缺这些稿费,别写了吧!”外公却说:“生病并不可怕,我要把有限的生命好好地利用,一定要把这本书写完,你要对我有信心呀!”外公说完,又拿起笔写了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前,一本约200万字的《鄞州水利志》完稿出版了,外公还是主编呢!我们家也有一本此书,每当我捧起这本书,都感觉沉沉的!这几年,外公主编的《皎口水库志》、《鄞州水库集》都陆续出版了。不仅得了许多稿费,还有许多记者去外公家慕名采访。在我的心目中,外公已经成了大明星了。70多岁的外公认为这还不够,又学会了上网、上QQ、玩微信,现在还让我教他学拼音,春节还和我QQ视频呢!

外公那么坚强,遇到了如此巨大的不幸,都不放弃,由此我想到了我自己。前几天,我肚子疼,就躺在床上打滚,一点点轻微的感冒就向妈妈撒娇,求她别让我上培训班了。现在,我知道,我在患病的外公眼里有多么渺小呀。我要向外公学习,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不被困难所击倒。

外公,你是令我敬佩的人,你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和你一样,热爱生命,勇不放弃,勇做生命的强者。

【篇二:不寻常的书法课】

今天,赵老师把书法课改成了不寻常的书法课,你知道怎么不寻常吗?看看下面的文章吧!

我们做完眼保健操后,赵老师面带微笑走进了班级,对我们说:“你们觉得怎么来选组长?”张邓璨第一个把手举起来,赵老师也叫了他,他便说:“可以看平时的成绩。”不对呀,成绩不可以代表一切,这时刘福健说了句靠谱的话:“可以按《成长的味道》的主编和副主编来安排组长。”别人觉得主意不错,我觉得刘福健是为了自己说的吧,因为他已经是两期《成长的味道》的第三名,他也想当组长。

赵老师采取了刘福健的方法,让我们第一期和第二期的主编和副主编起立,我身为第二期的副主编,也站起来,老师数一数,一共七个人,还少一个人,老师问谁成绩比较靠前,张欣然说:“我第四名。”老师就让张欣然当组长。

一共八个组,小组的顺序怎么排呢?这也难不倒赵老师:按每个人的名字的首字母的顺序,如果有人重复就按第二个字的顺序来排。

组长选好了,顺序排好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欠组员了。曹静怡迅速地把八张制作好的签,给了赵老师,从第一组到第四组,我们组有:焦点、秦昕媛、陈锦鸿和童睿瑄,我们一起加油!

【篇三:主编的酸甜苦辣】

今天早上,我们新鲜出炉的班报“到货”啦!看着郑老师满面的笑容和同学们激动的表情,我不禁思绪万千,办班报的酸甜苦辣一幕幕浮现在我眼前……

选稿件的过程让我特别难忘。一听到要办班报,同学们都兴奋得不得了,稿件像潮水一般向我涌来。大家都希望在第一期的班报上看到自己的文章,这让身为主编的我皱起了眉头:班报只有四个版面,哪装得下这么多文章呀!没办法,只能该删的删,该砍的砍。我把这些文章翻来覆去地看,反反复复地比,觉得它们各有所长,又都是同学们花了很多时间和心思去写的,就更舍不得删了。正在我踌躇不定时,一看时钟,呀,都花了半个多小时了,要是再不决定就要影响出刊时间了!我狠下心来,告诉自己:“只要有瑕疵的就删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每删掉一篇作文都如壮士断腕,十分不舍。终于,稿件基本选定了,就差头版上写春游的作文,我的和涵宇的只能二选一。删了涵宇的觉得对不起好朋友,而且她这一篇写了1000多字,一定是费了不少功夫写成的。可是要删了自己的,却也是万般不舍,这可是我额外投稿的呀!但是转念一想,在第四版上我也投稿了,也被编辑选中了,可涵宇在这整期班报中,只有这一篇文章被编辑选中,要是删了就没有见报的文字了,多可惜呀!而且我又是主编,机会应该多给别人呀!我终于忍痛割爱,拿起鼠标把自己的文章删去了一大部分,留下不到100字的一个片段。

这份班报看似微不足道,但它却充分体现了我们班同学的团结一心和班级凝聚力。人心齐,泰山移,有了这股子精神,以后还有做不成的事情吗?

最后,祝愿《雏鸣》能像雏鹰展翅般,越飞越高,翱翔于蔚蓝的长空!

【篇四:梦中的雨巷】

一切都不是真的,仅仅是一场空梦。而我却在梦里遇见了他……

密集的雨点沾湿了江南小巷的一条条石板路,不远处酒家的旗帜在风雨中摇曳,来往的人们撑着五颜六色的纸伞,仿佛这里就是我们向往的天堂。而他也在这雨天独自信步而行,走过我的身旁,两把油纸伞高低相错,留下久散不去的无奈和悲伤。

他神情恍惚,怀着无限的落寞和惆怅,好像他心中总有那解不开的一环。在他身上,我看到了那种诗人特有的期待和追求。他盼望着,盼望着能再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戴望舒,那位大诗人和近乎天才的翻译家,正与我擦肩而过。

戴望舒对欧洲的语言情有独钟,他20岁开始学习法语,于是他一生中便注定了要与文学亲密无间。在他千辛万苦之下的《璎珞》旬刊和《文学工场》相继创刊后,24岁的他成功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就有那个最著名的诗篇——《雨巷》,受到了叶圣陶先生的极力推荐,他给予了戴望舒“雨巷诗人”的称号,因而这首诗瞬间成为了传诵一时的名作。

我驻足望着他,可是他并没有注意到我,只是低着头,无奈地远去。雨还在淅淅沥沥地落下,人群依旧川流不息。我调转方向,跟在他身后默默走着。在他匆匆的背影中,是日夜为文学奔波的辛劳,是对如今政治风云激荡的忧愁,是历经世间沧桑的从容。

之后他赶赴欧洲,开始从事大量的翻译工作,在多所大学的磨练使他具备了各种语言高超的翻译能力。然而他并不喜欢去学校上课,而是抓紧一切时间为文学做着一点一滴的贡献。当时他翻译了苏联、比利时、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的文学巨著,还用心研读西班牙作家的许多小说集,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没想当他刚回国的时候,抗日战争爆发。可他反而变得更加勤劳,他参加了各个报刊的主编工作,其中包括和艾青主编的《顶点》。1941年底,戴望舒不幸被捕入狱。

朦胧中我看到了他在牢房里的生活:惨灰的墙壁、生锈的铁窗、破旧的桌椅、潮湿的床铺、早已变质的食物,和那熟悉的身影。尽管他的活动受到了严重限制,可他的诗兴依旧不减。满腔愤懑的他写下了《狱中题壁》和《我用残损的手掌》,当时不知鼓舞了多少爱国抗日的人士和潇洒的文人。

抗战胜利后戴望舒继续从事翻译编译工作。可是正在他辉煌的时候,1950年,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他却被积劳成疾的病魔击溃了,永远地、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走了,走的悄无声息,走的那样突然。

正如我眼前看到的他。渐渐地,他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中,走尽这雨巷。他也许还在期待着似曾遇见的姑娘,还在另一条雨巷里满怀忧愁地走着,追求那幸福的生活。我目送他离开,伫立良久。

细雨绵绵一直下着,恰似我心中翻涌的波浪。曲折的雨巷悠长寂寥,载着他多少难舍的情结。这一切的一切真的只是一场梦,而它们胜过尘世所有的奇迹。

【篇五:行走在消逝中】

在那灿烂绽放美丽一瞬的背后,总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努力,当烟火消灭,便是希望蔓延的开始……

——题记

“嘭”的一声,一朵金色菊花绽放于皎洁的夜空,随即便拖着长长的尾音,星星点点的下落,这朵烟花寄托了多少人的情愫啊!即使这朵烟花消逝了,也还有许多充满希望的土地等着它去滋润呢。隔着厚厚的玻璃,我的记忆也随之荡漾——回忆起了那烟花绽放的背后……

那时的她,还是一个不太出名的作家,可是她喜欢写作,因此就一直在网络上发表一些小说,成为了一名网络作家,每一次在她将作品发布出去之后,很少有网友会关注,她也只当这是一种业余爱好,并不太在意,除了她自己,没有人知道她曾经是多么热爱写作呀!这简直与她的生活分不开了,可她的学历,她的文笔,又使她不敢去想那个遥不可及的梦——出书。直到有一天……

当她终于完成一部小说的最后一个章节时,一位网友看似无意说出的一句话,重新点燃了她的希望:“你写的真好,我已经读完了,期待你的新作品。不如试试出书吧,一定会有更多人喜欢你的作品的”,出书?对呀,这不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吗?希望之火蔓延了她的心,她咬咬牙,联系了好几家出版社,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一个人愿意为一个无名小卒而大费周折。她心灰意冷地走进了最后一家出版社,可那家的主编却表示愿意先发表其中的一个章节看看,无论这希望多么渺茫,可总归是一个机会呀!就这样,她的作品正式发表于《散文月刊》上,而且读者反响非常好,于是一篇接一篇的作品开始发表,她向所有人证明了她是有实力的,她也知道是时候去填补心中的那片空白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两年后,她便成为了文艺界小有名气的作家。这巨大的变化使她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

我在想,她现在的一切应该感谢谁呢?是那位网友,那位主编,还是她自己呢?不,都不是,她应该感谢那些将她拒之门外的出版社,应该感谢那些对她的作品不放心上的网友,是他们使她更加坚定的报着那一丝希望去追逐梦想。

夜,静悄悄的,烟花与天空摩擦后的痕迹依稀可见,只要心中有希望,烟花便永不消逝,成功就在不远处……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