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囫囵吞“枣”】
随着电子书等数字资源的飞速增长、“普及率”越来越高,类似“碎片化阅读导致人们缺少思考”、“浅阅读盛行”等话题一再被提及。时下,想在空旷的车厢里、乘凉的树下看到有人认真地翻着书页,真是“少之又少”。手上拿的更多是一部手机、一台kindle等——能更“快”帮助人们了解资讯的碎片化阅读工具。所以人们逐渐倾向于囫囵吞枣式地阅读。
而碎片化阅读催生了“标题党”、“头条控”等,他们恶意夸大措辞、掀起舆论风波来博取大众眼球。这些都容易让年轻一代断章取义,造成误读,淹没真相;微信朋友圈亦是“伸”出一双大手,硬生生剥夺孩子们看书、朗读的时间。碎片化阅读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破坏我们的传统式阅读,侵占我们的时间,浪费我们的青春,造成一代人的浅薄盲从……
因此在这个碎片化时代,我们要敲响警钟。首先要把碎片拼接、整合、利用起来。阅读的时候,形成随手积累碎片信息的习惯、培养对知识的整理能力。阅读之后,学会去记忆自己感兴趣的、有裨益的新鲜事物。对待满天飞的碎片化信息,我们要更清醒地去汲取知识,辨识错误的信息,不盲从、不随波逐流。
其次,传统阅读不可废。实际上,不是阅读的人少了,而是爱阅读的人少了。现在大部分学生看书是为了考试,为了竞赛,甚至只是老师要求的缘故。极少的人是为了“自己”。其实——一盏茶,一本书,一个人,也能自得其乐、悠哉游哉。正所谓“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仅仅是泛黄的书页也能使时间“暂停”,使青春“永驻”。
阅读要“慢”。就算这个“枣”再小,如果不消化其中的“肉”、不吐出其中的“核”,不去“咀嚼”,不去“品”,仍然得不到书中精髓的感悟,理解的升华。
在一个浮躁的社会,我们为什么不能“慢”一点?把“吞”换成“品”,只有静下来慢慢领悟,才能获得真谛。
【篇二:《小王子》读后感】
这是一部法国童话,打开书本第一篇,讲述了小王子看了一本叫《真实的故事》的书,书里说:“有一条蟒蛇抓捕到了大象,它把大象囫囵吞下,连嚼都不嚼一口,然后把肚子塞得鼓鼓的,一动不能动了。它需要通过睡上六个月的时间来消化。”看完这故事,小王子他画了一幅画,又怕大人们看了害怕,问大人们看到了什么。可大人们说:“这不就是一顶帽子吗?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小王子想:“我画的明明是一条蟒蛇在消化大象的图,大人们看不清楚,那我再画一幅内部透视图吧,好让大人看得懂。”可等他画好了第二幅画,大人们还是不能理解他想表达的意思,劝他放弃,把时间投入到好好学习上。这件事让小王子感到了寂寞与悲伤。他觉得自己是跟着内心在画画,觉得自己画得很好,应该得到大人们的理解,可是那些无聊的大人们看着蛇吞象图就只是一顶帽子,他们根本不懂他。
通过阅过这本书,我体会到:“每个长大的人,曾经都是个孩子。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曾经住着一位小王子。只有用心才能看到本质,最重要的东西是眼睛无法看到的。”
【篇三:春节趣事作文】
在新的一年来临时,在我的家里发生了一件趣事,到此刻为止,我还难以忘怀!
那是大年三十的晚上,妈妈在厨房里包饺子,我听妈妈说在其中一个饺子里放了钢,妈妈还说谁吃到这个饺子,“福”就会降临到谁的身上。那但是“福”呀!我等呀,盼呀,催催这个,看看那个,最后把饺子给盼熟了。
热气腾腾的饺子一上桌,我便开始吃起来,但是都吃了七八个了,为什么还没有呢?这时,妈妈说:“不要着急吗,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先出去一下。”我看屋里没有别人,我便实行了我的.一个妙计:我用筷子在每一个饺子上面都捅了一个小洞洞,想看看“福”在那里谁知大事不料,姐姐突然走了过来,说:“哎呀!这是怎样回事?难不成饺子让老鼠给叼了?不可能呀!”姐姐说着把目光转向了我,“小老路,这是不是你干的?”我的脸一下子红了,结结巴巴的回答:“是我干的。”“我一猜就是你干的,你看看这怎样让人吃呀!”我说:“你能够什么都不沾,直接咽下去不就得了。”姐姐气哄哄的说:“这主意你也想的出来,那不就成了囫囵吞枣了吗?”我差点笑出来,顺手拿了一个饺子堵上了嘴,脸长得通红通红的,我把饺子咽下去后,我冲姐姐微微一笑,赶紧跑入厕所当中,一阵大笑过后,我最后平静下来了。我们只好把带有“老鼠洞”的饺子吃进肚子里。回来后我之后吃饺子,
就在这时,只听姐姐“啊”的一声,“小老路,你快看看,妈妈吃到‘福’了!”我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十分失望。但是,我衷心更期盼着新的我一年的到来
的祝愿妈妈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