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陶艺传承文化】
早在万年前,华夏子孙就掌握了制陶的方法。万年后,中国人民制陶的技艺越来越精湛,更是出现了许多闻名中外的精美陶器。
在去年的陶展上,我有幸欣赏到许多精美绝伦的名陶。精简布置的会场,冷光照在陶器表面,反射出清冷的光,像是穿梭了万千岁月,向我诉说往昔。不知不觉,便沉醉于这古香陶光中。
那是一个略带金色的陶型花瓶,涂上了黑色的花纹,绘着一排排骆驼,一个背着包袱的商人。黄沙漫漫,驼铃清脆。他微眯着双眼,是风沙迷了眼,还是驼铃交织的乐声使他心情愉悦,抑或是前行的远方,是充满希望的极乐净土?这一切都不得而知,人们只能看着陶出神,沉醉于联想中的故事。
我仿佛看见巧手的匠人,将一捧黄陶土摆放在陶轮上,一点点塑造着陶的胚型。他的双手厚实而又粗糙,长满了细密的老茧,而他的眼神,严肃认真,炽热真诚。他的双手轻轻地抚摸着陶面,像是遇见久别的朋友,像是对待自己的亲孩子。终于,陶的胚型完全做好了,他将陶放入窑中,经高温烧灼,陶永远定型。最后,匠人捧起陶花瓶,上釉,涂上黑色花纹,绘上他的骆驼和人物。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手细细地描画着。他也沉醉了,沉醉在这创造的过程中。
我还观赏了一个土黄色的陶碗,它的做工没有那么精细,可以明显地看出碗口有些不齐,碗身有点扭曲,所绘的也不过像儿童画一样的鱼儿。可是,这样一个陶碗,它诞生于新石器时代,它由远古的祖先们创造,这使它的一切都让人赞叹不已。它用自己脆弱的身体,告诉我们先辈们的智慧,将万年前的信息传达给今人。人们指着它歪斜的身体,都笑道:“陶‘醉’了!”
观赏过古人制的陶器,再看看今人的作品。著名的宜兴紫砂陶壶,据介绍,用它泡茶可使茶香更为浓郁,久而久之,陶壶也会染上茶香,因而被冠为茶具代表。
云南建水陶,陶制光滑细腻,雕刻着花鸟竹林,给人以无限的视觉享受和文学熏陶。还有重庆的荣昌陶,装饰朴素大方,体型小巧,既实用,又美观。
漫步于陶展中,我仿佛看见时间的光,互相映照,互相交汇,它们都绵延到了更远的地方。而陶器默默地讲述着光阴的故事,不觉间,陶醉了,陶醉了……
【篇二:认清自己,勿忘本心】
白瓷杯子安静的放置在木桌上,杯壁上有一条不长不短的裂纹,简约洁净的衬托出樱花木桌的美。同时保持着杯中牛奶的香甜气息。青陶小碗斜卧在书架上,盛上清凉的水。擦干碗沿的水滴,轻轻的投入几颗温润如玉的石子,再随意放上几株细花枝,淡雅的花香充斥着书房。这样,瓷杯陶碗各尽其用,再好不过。
都说勿忘本心,才能始终。把决定权放进心底,认清自己,又勿忘本心,方能始终。瓷杯的破损再恶劣,若不影响使用,仍是要当杯子用的。陶碗虽美,却不适于用作餐具,闲置在书架上,增加些美感,便是极好的去处了。如此,便是认清自己,勿忘本心了。
有些生命,酣畅淋漓恣意挥洒,哪怕遍体鳞伤。玄德将复兴汉室作为己任,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可不论如何尽力,终是“创业未半”就“先道崩殂”,纵使后继者有心奋斗,上天终是更中意魏一些。孔明也尽力了,剩下的不过是徒增后人谈资罢了。屠呦呦研究青蒿素数十年,终于找到提取方法与治疗方案。新闻报刊不过一笔带过他们工作团队辛勤研究多年,读者哪知他们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辛酸与苦痛。寒风刺骨,大雪纷飞,他们仍然在实验室重复那些反复做过成百上千次的繁琐实验。有些时候,试管里的液体结冰了,手指冻住了,不能再弯曲,仍要忍痛完成。多少个夜晚,因为化学试剂对身体的危害而疼痛难忍,久久不能入睡。可即使这样,他们仍旧不忘本心,不懈探索,认清自己,终于让全世界对其研究成果表示了肯定与赞许。这难道不是认清自己,勿忘本心吗?
有些生命,宁静淡泊安于一隅,哪怕无波无澜。平凡的小人物,守着自己的岗位与家庭,安安静静,不争不抢,也会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沈复没有“人间百姓仰头看”的兴趣,只愿安静的生活。记录下一次平凡的出游或是一块石头,如此便有了《浮生六记》。边防战士不畏严寒,保卫疆土,也是精彩绝伦的人生。只需认清自己,勿忘本心,就好。
我愿为白瓷杯子,静静地盛物;我愿为青陶小碗,淡淡的装饰;我愿为一切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体,认清自己,勿忘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