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式相关作文

【篇一:信息时代,更需“人类式”思考】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大胆预言了人工智能的出现。然而,人类预想到了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为“人机大战”而恐慌着,却鲜有人意识到,真正值得恐惧的,是人类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变得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人类与计算机彻底调换了位置。

个人的价值观,累成于生活经历中每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也正是人们各异的价值观,形成了整个社会思想繁茂的盛景。然而当计算机将人连接成网,不同的价值取向扑面而来,人类便自发地在计算机网络中寻找认同感和归属感,导致了网络时代的价值趋同。与地域文化不同,网络的作用是世界性的,这种趋同便在整个世界范围中发生,不同于主流的价值观在此过程中被迫凋零。人类最终,如量化生产的计算机一样,只拥有量产的思维,失去了个人的价值观。

也正是源于这种价值的同一性,人类的绝对是非观念被无限地放大。与计算机使用的二进制相同,人类的大脑中也产生了一套“非0即1”的判断模式,因此当女教师危秋洁在日本失踪,网民立即武断地将“去日本”划为“非”的概念之中,以抨击代替哀叹与同情。信息时代的同情匮乏,本质上是这个时代对差异的排斥和是非观念的单一化倾向。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人类对于事件后果思考的淡化。在没有大数据的支撑下,计算机无法实现对后果的预测,只能机械地按照指令完成动作。人的阅历本身便是一种“大数据”,换言之,人类是拥有预测结果的能力的。但在信息化时代,网络交流是匿名的,个人的言论、行为都无需承担责任,不必顾及后果,于是英国脱欧、网络暴力导致少女自裁,时代的列车脱离了预定轨道,向着无法预测的方向驶去。

这样看来,信息时代的种种混乱都是由计算机的出现引发的,我们应当摒斥它、抛弃它。实际上,无论是人类的价值趋同、绝对是非观念,抑或是无责任下的罔顾后果,都是人性中客观存在的,只是恰好在这个时代一齐爆发。时代的发展是必然的,人类的力量无法阻止时代的更迭。我们所能够做的,是将人类自身适应于时代,不被时代潮流裹挟,学会包容差异,学会辩证思考,学会在无纪律的生活中束缚自我。

人类的思考,缔造了长达近万年的不朽文明。只要人类不为计算机所牵引驱使,即便人工智能成为现实,人类也大可不必慌乱——人类将依然能够控制它、利用它,彼时的人工智能,也只不过是计算机更换了一种服务于人类的方式罢了。

【篇二:热情的AlphaGo,冰冷的人心】

21世纪,社会高速发展,人工智能领域频频传出捷报。各类科幻电影中,机器人征服世界的场景比比皆是。在人们担忧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时,苹果公司总裁库克却勇敢站出来,持反驳观点: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计算机等科学技术是渗透在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在日常生活中,扫地机器人帮助家庭主妇节省时间,自动轮椅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保证他们晚年的生活质量……在大型研究场所与领域,它们更是大显身手:“神威·太湖之光”领衔中国超级计算机的发展,“墨子号”等发射器的背后,都是计算机程序的结晶……

当人工智能像人类一样思考时,真的是“百害无一利”吗?李世石败给AlphaGo后,各类媒体争相批判人工智能;柯洁再度挑战,最后无力问鼎,人们一片哗然。从辨证的角度看,人工智能人类式思考还是有好处的:首先,它的深度学习会给人们许多启示。AlphaGo下出一盘柯洁从未见过的棋局,令围棋者赞叹,同时,他们从AlphaGo的棋法中,找出了自己方法的不足。其次,人工智能带有一点人类的热情会给独居老人带来温暖。当独居老人在家时,试想一下,如果回答他们的不是冷冰冰的计算机式的语音,而是带有思维的,富含热情的语音会是怎么样?想必热情的AlphaGo是我们都想见证的。

反观人类,我支持库克的观点,人类正一点点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这点令我担忧。

“键盘侠”是当今社会热议的话题。我认为盲从的“键盘侠”则是人类失去价值观的初步体现。前不久有一则新闻:某学生失踪后,评论区关心声很少,多的则是责骂该学生。一条价值观不正的评论竟有许多人挺,我认为这些人的言行并没有经过自我深度的思考,而是麻木跟随着别人,如机器人一般冰冷。

另外,随着人类的发展,自然生态的破坏日趋严重。当人类的眼神中散出对金钱的渴望,当人类的脑中像计算机一样时刻不停地算着利益时,试问:究竟计算机与人,谁才是“人”呢?当最后一片雨林消失,最后一滴淡水用尽,该后悔莫及的又是谁呢?

当今社会不用担心人类式计算机,而应扪心自问:我是否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呢?

热情的AlphaGo,更应热情的是人心。如果我们能重视人与计算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那么灿烂的明天、辉煌的未来,一定属于我们!

【篇三:一个会推胖子下桥的社会还是人类社会吗?】

被认为是道德难题的电车难题有一个更让人惊骇的变体:是否要推胖子下桥。在这个问题中,我们不再只是按下开关让电车改道以废弃铁路上一个无辜者的生命换取剩余五个人的安全,而是亲手将一个路过的胖子推下天桥推上铁轨,用他的体重和生命阻止电车前行碾死其他人。反对者对此提出康德的理论,认为人应当是目的而非手段;而支持者则搬来边沁的功利主义,主张群体幸福值的最大化。而我以为后一种主张,实则是计算机一般的思考模式的体现。

人之所以为人,最鲜明的一个特征便是思考时的非理智型。这不仅是因为我们难以“找到”那个最理智的决定,更因为我们所具备的共情的能力——或曰同情心——与受人类社会影响塑造的价值观会使我们认为有些时候不那么理智的决定更好。就如在这个问题中,我们一方面会与胖子共情,强化了对他“无辜”的体会,一方面我们的价值观中包含有对他人自主生命的尊重,认为一个人的生命无权被他人决定,由此,我们不会推胖子下桥。可以说,不推胖子下桥,正是人类思考模式的体现。

而如果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就会导出推胖子下桥的结论,因为题设下这六个生命体并没有价值差别。我们也可能导出的是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主张通过中上流社会的多生育与对下层“劣等”人民生育权的限制和剥夺来使人类向优秀的方向进化;或者是有些灾难后网络上事不关己者的语言暴力,指责老人为什么不将生的机会让给“还能活更久”的年轻人。“推胖子下桥”不过是一个假设环境,我们可暂不考虑,但后两个真实存在的例子中我们都可见对人权剥夺到了一种怎样的地步。事实上,人权正是人类思考模式的结晶,唯有在这种思考模式下、在同情心的存在下,康德“人应当是目的而非手段”的价值观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多数人。

然而,虽然要求“老人为年轻人让道”的行为是计算机式的思考的体现,拉斯维加斯枪击案中那位“认为自己已经活了够久了”而为年轻人挡子弹的53岁的教师的行为却又是“人类式”的,因为计算机以完成指令为第一目的,为了更好的完成指令,它必然是利己的。这也向我们指出了。如果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被我们歌颂经年的自我牺牲精神便会消失,而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纯粹的利他是人类式的非理智行为,其背后仍是同情心和久被浸润的价值观的共同作用。

所以概括而言,计算机式的思考模式是以集体利益最大化为基础原则,并将自我利益放于第一位的纯理智模式,这之下必然是一个人情冷漠到极致的社会。在那里,没人会不推胖子下桥,也没人将指责这种行为,因而库克才说:“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使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

毕竟,一个会推胖子下桥的社会,还能被称作人类社会吗?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