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为自己喝彩】
上个月,我们学校开展了庆祝成立30周年的系列活动,其中有一项就是——校园“十佳小笛手”大赛。经过初赛和复赛的激烈比拼,选出了三十名小笛手进行决赛。这其中包括我。决赛的曲子还没练熟,就碰上了29名高手,我难免变得紧张起来。“还好把曲谱背下来了”,我心里暗想道。
比赛当天,暖阳高照,万里无云。我忐忑地走进大礼堂,开始抽签。我抽到第10个,不由得喜上眉梢,因为“10”是我的幸运数字。
终于开始比赛了。前面的选手吹得都很不错,马上就要轮到我了,我的心跳“砰砰砰”加速,呼吸也开始急促起来。轮到我上场,我赶紧调整好呼吸,拿起竹笛,开始吹奏《牧民新歌》。从引子开始,我用清脆、响亮的声音表现出大草原的辽阔;进入行板,我的笛声开始变得柔美又富有弹性。一曲终了,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一个多小时后,比赛结束了,主持人开始公布获奖名单。我仔细地听着,生怕漏了其中的任何一个名字。优秀小笛手里没有我的名字,说明……我开始兴奋起来。果然,我获得了最高荣誉——十佳小笛手。耶!我激动地差点跳起来,赶紧跑上台去领奖……
那一刻,我为自己喝彩。因为,那是我坚持不懈、刻苦付出的收获。
【篇二:成长是需要放慢脚步欣赏的】
要是把漫长的人生化作一首歌,歌的开头是悠长的、铺垫着慵懒和哭声的前奏,渐渐地旋律开始增强,开始融入了悠扬的,充满欢声笑语的氛围;到了副歌部分,有时会倏忽地蹦出重金属的声响,但更多的是慢慢放缓旋律,像是敲打着的行板,这是属于成长的骊歌。
“到不了的地方叫远方,回不去的地方叫家乡”。
人生来就被赋予行走的权利,又或者说,人的一生都在行走。小的时候,我们用双手双脚撑着稚嫩的躯体跌跌撞撞挪步;慢慢的我们的腰杆开始挺直,学会了直立,学会了行走,我们总是漫无目的走着;走得多了,下肢的力量也就累计的多了,也不知在什么时候,忽然学会了奔跑,留给世界一个背影,我们前进的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没有规律可循,但是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奔跑、奔跑,我们的双脚会被渐渐麻木,一个不小心我们就摔倒,也不知道能不能爬起来,爬起来之后之后还能不能继续奔跑。
记得在书上看到过一篇叫做《老挝饭的慢慢吃》的文章,讲的是作者来到老挝旅行,在路边一家不起眼的老挝餐馆里,点了一碗炒饭,一个显得偏胖的老挝中年妇女是这家店的老板娘,她用了十分钟翻箱倒柜的寻找材料,又用十分钟切配,然后慢慢慢慢悠悠地点着火开始炒饭。等到作者吃到这碗炒饭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四十分钟,炒饭的味道很平常,却包含了时间的用心良苦,这是慢节奏的生活。
“有一种动物,刚生下来用四条腿走路,长大了用二条腿,老了用三条腿走路。”歌的副歌部分渐渐落幕,那个奔跑的背影也显得有些佝偻了,人还是行走,在奔跑,只不过速度变得越来越慢,旋律变得越来越来不可循,像是沁人心脾的轻音乐。歌的旋律越来越慢,人停止了奔跑,徐徐的前进着,大口的喘息,然后慢慢的、慢慢的弯下了挺直的腰杆,取而代之的是拐杖的支撑。在夕阳的余晖下,一步一步地越走越远,留下了一个背影和一张落寞的脸消融在夕阳里。
这是首关于成长的骊歌,而现在的我们恰恰处于主旋律的格调中,重金属的嘈杂有时候会使我们显得暴躁亦或是冲动,把步子放慢吧!做个徐徐而行的人,人生本来就是说走就走的、走马观花的似的旅途,愿在你漫长的人生路上,总能回荡着如歌的行板,一遍遍的的叮嘱你,提醒你;长大,慢慢长大,做你想做的事,圆你未圆的梦!
【篇三:叙事作文】
3月7日的下午,终于等到班会课了,妈妈要来学校给我们上课,我早就迫不及待了。吃午饭的时候我想着,妈妈快点来,于是我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觉得这样时间就可以过快一点。哈哈,现在想起来真好笑。
下午数学课一下课,我就冲出教室看妈妈到没有。妈妈正在上楼梯,我就喊:“妈妈,妈妈”。有的同学也叫:“阿姨”。过不了一会儿,上课铃响了,同学们纷纷回到座位,等待妈妈上课。
妈妈先给我们看了小礼品,说:“小朋友们要遵守纪律,表现好的.有奖品哟”。于是大家飞快地安静下来。妈妈给我们讲了三个部分内容:唱歌、小提琴、钢琴。我们知道了唱歌时要气沉丹田,用气息歌唱,欣赏了歌曲《踏雪寻梅》。知道了小提琴有四根弦,钢琴有八十八个琴键。欣赏了小提琴独奏,钢琴伴奏的名曲《如歌的行板》。最后欣赏了《拉德斯基进行曲》,而且知道了每年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总是以这首曲子作为结束曲,并已成为一种传统。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拍着节奏……时间过得真快啊,我们在快乐的音乐里下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