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一次相逢一次暖】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墨香晕染了天地,细听雨声,墨香沾衣,仿佛又回到了那次温暖的相逢……
青瓦房,白城墙,稀稀疏疏,在雨里静默着。房子随着河沿排开,与河岸相连,渐渐晕染下来,形成一副自然的水墨画,在这里相逢……
偶遇路旁的书画摊,一个长像清秀的女子映入眼帘。纤纤的细手正轻轻握着毛笔,一支古朴的木簪将乌丝随意地拢在脑后,身着一件蓝印花布衣衫,散发着古朴的幽香,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一旁的水墨画般的景色与她相互映衬,融为一体。一张古朴的桌子上放着透着谈谈墨香的笔墨纸砚,那位女子正挥毫着墨,仔细地为顾客写书法。她轻巧地握着笔,微微弯腰,轻蘸墨水,提笔,停顿,笔下的字宛如一条灵动的鱼儿,围绕着笔尖旋转着,嬉戏着,游动着,时而连笔,时而停顿,时而缓,时而快,停笔,"始终如一"四个大字映入纸上,这四个大纸如行云流水般,龙飞凤舞,灵韵生动,无不透着灵气。我买了这一副书法作品,她细心地为我包装,她的书法虽然很出众,作品精美,然而顾客却不多。我疑惑地问她:"姐姐,这小摊子人怎么这么少呢?"她微微一笑,轻轻一叹,说:"这是我父亲留下来的小摊,小时候,我就跟着父亲学画,那时的生意可好了。而现在,很多人宁愿花高价去买精美的工艺品。话锋一转,她又微笑着说:"虽然顾客不多,但我会坚持做下去。这不仅是对父亲的承诺,也是对这种艺术的传承。"坚定的话语,温暖如她,这是多么温暖的一次相逢。
是啊,传承艺术。中国民俗艺术正是有了像这位女子的艺人,才会一脉一脉地传承下去。正是因为这种坚守,乡村最美教师朱敏才夫妇坚守深山数十年,为留守儿童带去了温暖;正是因为这份坚守,乡村最美医生马居泰坚守岗位二十余年,为村民带去了温暖;正是因为这份坚守,屠呦呦教授发明了抗疟疾的青蒿素,为疟疾患者带去了温暖。作为我们中学生,身处如此温暖的社会,更应该保持一份对艺术的坚守。
撑起伞,漫步于雨中,回眸那个小摊,有幸,这一次相逢让我收获了一份温暖……
【篇二:那抹微笑最美】
青瓦房,老城墙,水井巷,那石板也带了香气。夕阳长,水车转,独立小桥之下的我,耳边隐约传来奶奶的笑声,这声音流入心底,打开封尘的记忆。
小时候的我爱吃葡萄,一看有葡萄入喉,便弯起了眉毛,亮了双眸。奶奶抱着我,她的怀抱里全是葡萄的香甜。她哄着我:“看,我家宝宝的眼睛亮得像葡萄哟!”那笑容湿润里带着欣喜。那抹微笑真的美到心里了。
奶奶年轻的时候可是个人见人爱的美女呢,写到这儿我便情不自禁地乐开了花。
奶奶眼角的皱纹里藏着甜蜜的笑意,她的笑像蹦跳的精灵,幻化成爱的音符,将小小的我环绕。她对我的爱像大海一样滔滔不绝,像长城一样绵延不断。
夕阳西下,我拎着自己的玩具走在小路上。远远的就看见了奶奶那被霞阳映红了的脸庞,温柔而亲切。看到我,奶奶的脸上便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眉毛浅浅的弯着,倏忽间,我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奶奶,我向奶奶跑去,想投入她的怀抱,却听见她说:“慢点,别摔着,水泥路摔着疼。”我的笑意从脸上漾开,直达心底。我知道有那么一抹微笑,是奶奶的微笑,总是让我温暖着、铭记着。
月镀银墙,夜色依旧。我的心里总能想起奶奶的微笑,却能给我无限的力量与勇气。昏黄的灯光下,她脸上的笑似乎也变得更加温和了。我悄悄的在门外看着,只见她青丝白发参差,笑意浅淡,空气里是四溢的花香。
奶奶的微笑并非最美,却如她的生活一般甜蜜香醇,引出记忆,暖了人生。
每当回家,远远的就瞧见了那并不高大的身影,远远的就能看见一种独属于奶奶的微笑,透着温馨,荡着欣喜。
那抹微笑,在我的记忆深处,难忘、让人动容,给我勇气。
在匆匆岁月里,那抹最美的微笑伴我渐渐长大……
【篇三:西湖的美】
来到西湖,我的脑子里只剩一个字:野。
西湖的水,是天然的美,是柔净的美。这种美,是一种恬静的美:碧绿清澈的湖水缓缓地、静静地、慢慢地流向远方。不像大海,变幻莫测、阴晴不定;不像瀑布,直上云霄、飞流而下。这种美,是一种洁净的美:水中并没有落叶和垃圾,几米深的水下还有各种鱼儿。它们不时地蹿出水面,像是在与船上的游客打招呼。这种美,是一种温柔的美:两岸栽着许多青翠的树木,其中以柳树居多。和风微微抚过,柳树那一头飘逸的长发便随风飘起。湖中心的岛屿、对岸古色古香的青瓦房,这一幕仿佛让人走进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里。
西湖的小岛像一个淘气的野孩子,一会儿矗立在湖中心,一会儿依靠在岸边休息,一会儿堵在水流下方,挡住游客去路。它喜欢跟游客闹着玩,一会儿在远处静静眺望着游人,一会儿就跟在游客身边和他们一起欣赏西湖风光,一会儿抢在前面拦住大道,只为人们留下一条狭窄的小道。
在这样的山水间游览,我们也变得爱美起来。妇女们整了整头发和衣角,到船尾拍照去了。老人们像孩童似的趴在窗口上,观赏附近的山水。孩子们凑在一起,高声谈笑。
人们,在这山水间返璞归真了。
【篇四:与幸福一起走过的日子】
雨后彩虹终将会消失的无影无踪,但短暂的消失是为了下次绽放的更加绚烂,咫尺光年,爱如初见,幸福,永不再见。
——题记
清晨,熹微的晨光斜照在古朴的青瓦房上,农家小院里几棵柿子树正接受着阳光的洗礼茁壮成长,茅草屋的房檐上几只鸟儿正在浅浅歌唱,叽叽喳喳着预示着美好一天的到来。
院子的一隅,一个年近八十的老汉正悠悠的伸着懒腰,嘴里打了几个哈欠,慢吞吞的问道:“老伴,起床了,遛弯去啦!”“来啦,来啦,这就来!”就这样,两个老人一起携手从容地迎着旭日,走向夕阳。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安详和宁静,犹如爷爷奶奶的爱情一般波澜不惊,唯美而恒远……
爷爷奶奶在这个小村庄中已安然生活了七十多年,陈旧破烂的青瓦房不知不觉中已陪他们度过了大半生的沧桑岁月。前些年村子里进行城市化建设,村委要求所有的房子要翻盖建新,奶奶哭着喊着不让动他们的房子,很多人不解的问:“楼房多么舒适温馨,你们怎么想不开呢?”可能谁都无法体会爷爷奶奶对这栋老屋的感情吧,毕竟这间不起眼的小房子养育了近三代人,承载了七十多年的记忆。
一切都是这样的安静,谁都无法想象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几个月前,爷爷突然得了重病,情况危急住进了医院,奶奶唉声叹气满脸愁云,一下子又苍老了许多。那几天里,奶奶每天脸上都煞白煞白,没有一丝血色,这可把爸爸急坏了。无论我们怎么好言安慰,奶奶就是不露一丝笑意,直到爷爷病情好转,奶奶脸色才红润了些,那一次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相濡以沫,那份简单、浓浓的温情让我一次又一次的哭红了眼眶。
从那以后,爷爷奶奶遛弯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尤其是寒冷的冬天,呼啸的北风如猛虎下山般撕裂着僻静的村庄,凛冽的寒风吹在脸上,让人不得不畏惧、退却。那条崎岖不平的小路上再难见他们相互搀扶而行的身影,众人羡慕的目光也渐渐褪去,“金婚老伴”的光环也变得暗淡,爷爷奶奶在时间的坐标轴上已标上了起点,给孩子们引导了夫妻间正确的方向。就这样,他们慢慢变老。
爷爷奶奶一生中可能不曾说过“我爱你”,也不曾有过山盟海誓的誓言,更不懂得什么是浪漫,他们只是默默的互相搀扶着走过每一天,用独特的方式互相心疼着,牵挂着,彼此的世界因为有了对方而变得多姿多彩,让人生的旅途变得不再孤单。时间,不一定会证明些什么,但一定会让你看透些什么。爷爷奶奶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在正确的时间遇到了正确的人。爷爷,奶奶,谢谢你们告诉我:世间有一种简单的幸福,就是不离不弃,生死相依。
“老伴,起床了,遛弯去喽!”这就是世间最幸福的语言。
【篇五:不愿失去那份纯真】
岁月错落成诗,年华谱写成曲。有一种记忆冲破岁月的阻挠,溢满心头——哦!不愿失去那份纯真。
时间在不经意间肆意飘散,我从城市的桎梏下仓皇逃出回到了那时雨时晴的古巷。
步入小巷,一种古朴之感扑面而来,岁月斑驳了门墙的肤色,消褪了年画的颜色,指尖轻抚墙上的青苔,我不在时古巷就是借青苔之手写下思念的吧!只是耳边突然驶过的汽车与这静谧的古巷很不符合。往事又不禁穿过溟濛的水汽游走开来,惊鸿般滴落我心头……
雨之声,满衣花雨归。
小时候,小巷与小巷之间彼此连接,四通八达。顽皮的我们却喜欢在里面玩捉迷藏,脚踏青石板,留下我们的足迹,笑闹声不绝于耳。但总招来我们无法忘记,古巷的雨!她来得那样突然,又那样悄无声息,一两滴滴落我们幸福的脸庞、衣裳,如同母亲的手轻抚着我疲惫的心,抖落衣上的灰尘。又似不谙世事的青涩少年,凋落梨树一枝的“梦”,让我们轻嗅花儿的芳香与韵味。
风之曲,袅袅千古意。
小时候,风中的故乡是我们放飞风筝的舞曲。每到这时,总会疯疯癫癫地喊上同巷的几个小伙伴,手挽着手,拿着风筝,逆着风奔跑着。不顾风儿拂面的寒冷,不顾脚部静脉一个个气紫了脸。虽然风筝总是飞不上天,但对于那时的我们来说却很快乐。
车之音,高楼筑如林。
可是,现如今,曾经的一切都被这城市的浮华所吞噬。离开古巷的路上,我看见了一幢幢粉墙黛瓦的青瓦房被高楼大厦所霸占,巷中车夫的吴侬软语变成了车船驶过的轰鸣声,使人五心烦躁。并非本地人的模特穿上了鲜艳,奇特的水乡服饰。
不愿失去那份纯真。哪怕时间是只黑幕里的手,瞬间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我也不愿意失去你,这更是儿女内心的泣唤!
【篇六:】
那个时雨时晴的古屋,那个飘满饭香的院落,那个赤脚奔跑的年代,那个至真至纯的梦想······-----题记
红日高悬,浓了思念,回首自芊芊。伸出手,轻轻落在斑驳的墙壁上,古老的记忆穿越时空,一下一下敲击着我的灵魂,古巷的砖,古巷的风,古巷的静······都在用不经意的口吻淡淡诉说着过去的事,唤醒了我的古巷情。“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在外婆笑意吟吟的脸上,外公蹬着三轮车,载着外婆和我,在土路上唱着欢快的歌谣,尽管颠簸的厉害,但不影响我们之间浓浓的亲情。
阳光从指尖滑过,不带一丝声响,柔软顺畅,我享受着夏日沉睡的午后。我趴在凉席上,任由头顶的风扇对着我吹。突然,同巷的小伙伴敲打着木门,将我从床上拉起,几个人手牵着手,肆无忌惮的从巷的一头跑到跑到另一端,疯狂的笑声充斥着每座古院。早晨,我们可以赶着鸭子进入前面林子里的河边,林子里有各种各样的冒险:过独木桥,钻树洞,捉迷藏。中午,我们溜回家,找块布,偷偷地从餐桌上拿些菜来,在林子里集合,摊开布,将菜倒上去,乌黑的小手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晚上回到家,外婆就会问:“鸭子呢?”我便一边后退一边摸着头说:“我这就去找。”于是,月光下,林子里,就有三盏忽明忽灭的灯。
青瓦房,老城墙,水井巷,那石板也带了酒香;竹桥短,夕阳长,水车转,掸掸衣角上客船。每天大早,随着外婆上了集市,大小店铺都一张罗开自己的生意:香喷喷的肉包诱的人垂涎欲滴,遍地的新鲜蔬菜,活蹦乱跳的鸽子和鸡到处跑。“老板,来个煎鸡蛋!”“大娘,这青菜咋这么贵!便宜点行吗?”每天最热闹的就属此时了。
夜晚古院里,我与外婆坐在木架小藤椅上,肩并着肩,头挨着头,望着天空中最亮的星,听着夜风的絮语。我静静地听外婆讲故事,讲以前的苦,就算听了很多遍,也不厌其烦。听完后,我总是抬头看着外婆说:“等我长大了,我一定好好学习,建设祖国,让你们不要再这么辛苦。”这时,外婆总会摸着我的头:“好,你可别忘了。”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十年后,我已是一名初中生。趁放假,我再一次回到外婆家。使我惊异的是,那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路变成了水泥路,零散的青瓦房变成了林立的高楼,林子变成了一座公园,热闹的集市变成了一座座超市。一切都是既熟悉又陌生。我见大街上处处都有“全面小康”的标语,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来到外婆住的小区,竟发现木架老藤椅还在。外婆拍了拍呆愣着的我:“祖国强大了,你也要追梦成长。”我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当我坐在房间,看到作文题目时,我毫不犹豫的一挥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