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舌尖上的记忆】
一口气吃下碗中的炒肝,我深呼一口气,父亲那日的表情历历在目……
记得那还是中学时的一个假期,父亲有一天突发奇想,要带我们全家去一趟陕西老家,去吃一次羊肉泡馍。
父亲在陕西出生,二十几岁跟着爷爷奶奶迁入北京,到现在已经快二十年了。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一个对羊肉泡馍情有独钟的人,几乎吃遍了全北京的泡馍店。然而每次吃完后,他却只是摇摇头。
那时候的交通还不是很便利,花了一整天才入陕西境的我们已然精疲力尽。但父亲却仿佛精力充沛一般地拉着我们下馆子。东找西找下,我们进了一家写着“泡馍”的小店。
已然过了饭点,店里没什么人。“来三碗羊肉泡馍,要自己手撕的那种!”父亲轻车熟路的点菜声音在店里响起。泡馍送来了,他打算教我如何手撕馍,而我试了试就因为太过麻烦而浅尝辄止。
父亲吃完泡馍,“就是这个味!再来一碗羊汤!”脸上泛起红晕的他笑得仿佛一个孩童一般。我嚼着硬硬的馍,不能揣测他的心理。旅途虽然很快结束,但父亲那时的表情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时光荏苒,几十年时间过去,父母已然退休,而我也早已成家立业。这时的北京城已是高楼林立,刚出生的零零后可能已经不能想象“老北京”是什么概念,甚至连初来北京的美国人也会把这里误以为成纽约。繁华的都市美丽无比,但在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眼中却仿佛却少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开车接孩子下学的路上,街边一家“老北京炸酱面”字样的馆子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决定带着妻儿进去吃一顿。“来三碗炸酱面,外加一份炒肝,三碗豆汁!”椅子还没坐热,我却下意识地点好了餐。
饭菜上桌,我端起眼前的炒肝,品尝了一口。“真香!”我脑中一热,一口气把炒肝全吃了下去。随着在我口中蔓延着的炒肝的味道,我的思绪回到了小时候,那时每当我下学回家时,“老北京”的妈妈都会在晚饭上,应我要求给我准备一份炒肝。
炒肝慢慢地咽下去,我面前又浮现出我争着在胡同里买炒肝时心急如焚的场景。对了!是回忆!缺少了最重要的回忆!我终于明白为何父亲会热衷于那一碗简单的泡馍了。想到这里,我的脸上泛起喜悦,全然顾不得对豆汁有些抵触的儿子的抱怨。
第二天,我带着买好的食材,来到父母家中,与他们一起做了一桌子的陕西、北京“佳肴”。
不同地域的美食给了不同人相同的感受。看着父亲吃着我帮忙撕好的泡馍,品尝着母亲为我精心制作的炒肝,我的心底升起融融暖意——这才是属于舌尖上的记忆所带来的力量!
【篇二:感受浓浓西安年】
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我在西安过大年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它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从建都到现在,已经有3100多年的历史。西安的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特别多。在西安,我们参观了国家级的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那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精美的藏品,个个包涵着古人的智慧和勤劳。我们还参观了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那里有好多好多的秦代兵马俑,他们身材高大,形象逼真,身披盔甲,手拿兵器,排成一个个的方阵,好威武啊!
还有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城墙。整个城墙上,万盏彩灯如繁星闪烁,千姿百态的彩灯构筑起一个梦幻的新春奇境。我和爸爸妈妈,小伙伴们一起登城赏灯,祈福新年,沉浸在这片流光溢彩,年味十足的彩灯世界中,感受中国年的独特韵味。在那么多彩灯里,我最喜欢的是那一盏巨大的“狗灯”了,18米的身高,比城墙还要高,它昂首将中国年的福旺传递给世界。妈妈告诉我,自1984年以来,西安城墙新春灯会至今已举办了30届,它用这种传统的灯会形式,让西安古城悠久的历史与彩灯文化交相辉映,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果然是西安年,最中国!
趣味赏灯,尽享欢乐。赏灯和品尝美食也是很配的哦!到了西安当然要感受了一把舌尖上的西安啦!肉夹馍、biangbiang面、石榴汁、羊肉泡馍都是我的最爱。比如这个肉夹馍,你瞧!这两片刚烙好的白馍还冒着热气呢,里面再夹上有肥有瘦,香味十足的腊汁肉,再浇上一勺褐色的腊汁,撒上一点绿色的香菜,真是令人口水直流三尺,忍不住咬上一口。现在想想,我都还流口水呢!
对了,西安这馍不仅可以夹肉吃,还可以泡着吃呢!这就是西安最著名的羊肉泡馍了!但是,吃泡馍可是个功夫活,这第一步就是撕馍,别看馍不大,可它的韧性却很强,想把它撕成指甲盖大小,还真不容易。但看见这硬邦邦的小块,我不禁产生了一个小疑问,这“小不点”好吃吗?等我把撕好的小馍倒进羊肉汤里以后,我的疑问马上就没有了,因为小馍都变得白花花,嫩嫩的,我再也抵制不住诱惑,迫不及待地先品尝了一口。啊!馍软软的,又很有嚼劲,令我回味无穷。羊肉也很鲜美。我三下五除二地吃完一大碗羊肉泡馍,顿时感觉之前的饥饿感一下子烟消云散,换来的是无尽的回味。同学们,你们听了以后有没有也想尝一尝呢?
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传统习俗,期待有更多的同学来和大家分享你们的节日故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