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最喜欢的春节】
在所有的节日里,我最喜欢的是春节了。
每年到春节的时候,在外打工的爸爸和哥哥都回到家里。在春节的前几天,我们一家总是要到集市上买过年需要的物品,就像鞭炮、蔬菜,鱼……最重要的是又可以穿新衣服了。
我还记得在春节有一个习俗,就是在除夕的晚上要坐通宵的。大人们说这个叫守岁,坐到天亮的时候就会有福。我知道这是一个迷信,但我还是愿意这样做,谁不希望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好呢?可是,我每年都没有做到,玩到十一二点我就睡着了,一觉醒来就是大年初一了。第一件事就是去我二伯家,去给已经去世的爷爷上香,磕头,然后还可以收到压岁钱。再过一天,也就是初二,我们一家人要给我年迈的姥姥拜年,在一起吃团圆饭。每年的这一天,都是最热闹的,有很多人爸爸和我舅还有姨夫在喝酒,我妈和我姥姥还有我姨在一起说说笑笑,其乐融融。
还有一件事我也很喜欢,就是春节时可以放鞭炮,我可喜欢放鞭炮了,但是爸爸从来都不让我放,怕伤到我。于是,我就偷偷地去放其实我也很害怕,我把鞭炮放在地上,然后用卫生纸包住鞭炮的头,然后把纸点着,过了一会,鞭炮就响了起来。
到了十五,也就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你会发现每家每户的大门口两旁都会点起蜡烛,那一天可有意思了,小孩子都拿着灯笼在大街上跑来跑去,我坐在蜡烛的旁边看着它的燃烧着自己,直到它化为乌有。
在每年春节妈妈都会精心准备很多饭食,我最爱吃的是香喷喷的饺子,饺子象征团圆,在包饺子的时候,妈妈会把有些饺子包成元宝型的,到了吃饭的时候,看看谁能吃到元宝型的饺子最多,说明谁最幸运。
我喜欢春节,喜欢这一个合家团圆的传统节日。
【篇二:春节】
除夕夜的饺子,总有一股热腾腾的香气,总有一种诱人的味道,总是伴随着辞旧迎新的鞭炮声,敲响新年的大门。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传承,更在我人生旅途中,挥洒着那浓墨重彩的一笔。
过去
小时候的我,总是期待过年,尤为期待一大家人一起享用那一盘盘美味的饺子。即使平常也能吃到,但那一天喜气洋洋的气氛,总是无法代替。火药味儿在空气中弥漫,有些刺鼻却很喜庆。忽然有种若有若无的清香律动着,发散出一丝清新。那是我记忆中的饺子。它小巧玲珑,白白嫰嫩,蘸上醇香的调料,品一口,让人回味无穷。每逢那天,我总会兴冲冲的第一个吃到它。记忆犹新的是有一年奶奶讲,冬至这一天,南洋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都被冻伤,冻烂了,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有个人想:“我会医术,为何不帮他们治治呢?”他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大锅,煎熬羊肉,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这便是饺子。多么温暖的来历,我乐呵呵地笑着,笑着,想自己以后也要向他一样,帮助他人,那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啊!
过去,除夕夜的饺子带给我的是美味和幻想。
现在
现在的我,早已没有了小时候吃饺子的那份天真,它和那个稚气的我随着时光的脚步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包饺子的兴趣。和面、擀皮是大人们早已准备就绪,剩下就是我大显身手了。用筷子地把肉馅放到饺子皮上,然后将饺子皮对折,再将边缘小心翼翼地顺着边缘捏成一个“元宝型”,一个饺子就诞生了。努力了一下午,将饺子下入沸腾的锅内,锅里的水沸腾着,如同我急切的心情。当香喷喷的饺子端上来的那一刻,心中无比激动。总觉得它的香气更浓,它的味道更诱人,毕竟这是自己的劳动成果。看到家人们吃着自己包的饺子,乐呵呵地笑着,笑着,心中便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油然而生。
现在,除夕夜的饺子带给我的是劳动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