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底色】
人生如如同一张画纸,由最初的白纸渐渐被各种色彩填充,最后成为一幅第一无二的画作,绘成了我们绚丽的一生。
但是,每一幅画尽管色彩斑斓,它们终究都有相同的底色。那我们的底色是什么呢?
回顾历史,古往英豪都有他们的底色。义薄云天,千里走单骑是关云长的底色;一身是胆,单骑救主是赵子龙的底色;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的底色……
晋代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于四十一岁。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有人告诉陶渊明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听后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的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身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情。”说完,便辞官还乡,开始了他“采菊东篱下”的田园生活。高风亮节,不为权贵所染便是陶渊明的底色,也正因为其坚守底色,陶渊明才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小小英雄。在这历史的长河里,无数的风流人物皆有着他们的底色并且坚守一生,也终究是这些底色成为了他们一生的代言。
生命是短暂的,但生命也是永不停息的。在我们的生命里,应当如何坚守底色呢?
嵇康用《广陵散》告诉我们坚守底色,就是要坚守生命的气节,保持不变的信念。
李白用他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告诉我们坚守底色,就是要保持自信与不屈,用一种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反观现在,无数的刑警用自己的生命告诉了我们,坚守底色就是要打恶惩霸,除暴安良,铁面无私。坚守底色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坚持对人名群众的那一份赤诚的爱,坚守生命的浩然正气!
可如今,街头巷尾满是外来语的广告,欺善怕恶的人更是比比皆是,。传统文化被人渐渐遗忘,中华五千年来的传统美德被无数人自我抛弃。我不禁在想,中国人的底色还在么?
所以,发扬我们的本色,坚守我们的底色吧,让正直、宽容、坚忍、谦恭这些美好品质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在底色的基础上,绘出最绚丽的画卷!
【篇二:四月槐花雪】
校门口左转,走十来步,有两棵静默的槐花树。
谷雨那天,我站在树下,仰头望向这两株洁白如雪的花树。蓦的,轻风拂过,花瓣纷飞如雨,几缕似曾相识的香悠悠飘来,萦绕在鼻尖。是了,一定是槐花。
槐花,与我见过地万紫千红相比,着实寻常,甚至平庸。
朋友去洛阳赏牡丹,带回一组金星雪浪牡丹图。那是真正的天资国色华贵雍容,当得上一句“花开时节动京城”。一袖敛芳,愈笑愈孤寒,是人间受世人追捧千载的富贵花。兰,君子如兰,似乎带了孤芳自赏,却又不失温雅。思君可追,世人亦是景行行止。
槐花没有牡丹“我花开后百花杀”的举世无双,也不似兰有谦谦君子之风,雅正于世。我却独独将它一朵,不分四季,停在心上。
当我久久仰望槐花树,许是阳光太耀眼,太美好,竟恍惚瞧见那最高的枝丫上,白衫少女似笑非笑地坐着,眉眼间千山万水,绣鞋如莲,双脚一晃一晃地跳脱可爱,回首顾盼间,却又犹自带着清傲出尘之意,俯瞰芸芸众生。
那一刹我想,槐花,你一定是不同的呀。
你身在万丈红尘,精魂却在那三清幻境。
或许你从九天而来,本是烟尘过客,偏偏留恋这凡世繁华喧嚣,悄悄驻足江南,历经百世铅华染,掩去一身清冷。
你在这里,又暖了我的回忆。
犹记幼时,门前青石板阶上,爷爷教我念诗:“晓镜但愁云鬓改,青鸟殷情为探看。”我便跟着一字一句念着,直到会背。抬首,奶奶端着一盘槐花糕,笑吟吟地走过来,唤我:“丫头,来吃块糕吧。”真甜,我乐的眯起了眼睛,“咯咯”地笑着。
记忆中的槐花糕,莹白如玉,躺在青瓷盘里,微微地翘着唇角。
褪尽繁华,它仍旧不负初心,玉洁冰清。此身如此,何惧向人间?
你看,那花瓣被风吹起,零落满地,花叶不扫。纵逃不过碾作尘泥的宿命,亦不改旧颜,清香如故。人世命堪比落花,谁又如落花般淡看生死?
说那两棵槐花,父亲上学时就在了。细数光阴,几十载,我从来不知,花也可成树。
槐树,今已亭亭如盖矣。
我愿它们携着万千风华,阖眸垂首,护佑一代代鲜衣怒马的少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