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给自己留些空隙】
生活就像一个木桶里装的水,如果装满了,不留有任何空隙,可能就因为一个不小心会溢出来,而适得其反。所以,我们要给自己留些空隙。这样既能增进亲人之间的情感,又让自己的生命不留下遗憾。
英国著名科学家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在发表《物种起源》前,他整天专心于研究实验中,几乎没有时间去陪家人。有一天,他的儿子跑到实验室,手里攥着6英镑,对他说:“爸爸,我用6英镑买你一点时间,陪我去趟游乐园好不好?”达尔文想了想,这么多年一直没给自己留些空隙,挤不出时间陪孩子,也想趁这个机会陪陪他,就答应了。当和儿子一起迈出实验室的那一刻,可想而知他儿子心里有多开心。
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达尔文”,他们都很少花时间陪亲人。而我,也是其中之一。一个漫长的暑假,我宁愿花大量时间不断钻研一个数学题,也不愿陪妈妈看她喜欢的《星光大道》。如果我给自己留些空隙,抽出时间陪陪妈妈,他该会多开心,说不定我们母女间的感情会更融洽。
输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一有时间,我们就应该陪陪父母,孝顺父母,回报父母。不要等到我们后悔时,心有余而力不足时才想要回报他们,已经晚了。所以,给自己留些空隙,让自己的生命不留下遗憾。
生活中不因时间挤得很满而显得很完美,而是要适当给自己留些空隙。天空如果全部都是蓝色,没有白云,那会显得格外单调;一幅画如果全部填满那张纸,没有留点空白,就会显得太过杂糅;一首歌如果全部只有一个旋律,没有其他音调,就显得枯乏无味。因此,给自己留些空隙,让生活更绚丽多彩些。
【篇二:学会悲悯】
尘世杂糅,却有一种感情,依然洁白无暇。人心叵测,却有一种情怀不能使干戈化帛。在杂糅尘世,叵测人心中沙里淘金般挑剔地找寻的这样的东西,那是悲悯。
悲悯绝不是“生物学”中孱弱无能的寄生虫,而是普照大地,驱逐黑暗的温柔暖光,悲悯是一双细腻修长的手,抚慰一颗颗躁动不安的心,悲悯永远是一副海纳百川的包容姿态,包容邪恶、丑陋、善良、美丽,就像包含一颗糖一样,越品越甜,融化到灵魂,清净、透彻地看到本质。悲悯者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缘由底下有被悲悯者托举着,得道者亦为悲悯者,悲悯者必多助。
失去悲悯的人最可怜,他们冷酷、无情、孤单、寂寞,貌比灰暗角落的一株树苗,找不到生长的方向,内心只能空虚,一切茫然,一只迷途的羔羊,也许能活得很坚强,但一定活得不快乐。内心没有悲悯的人,绝不敢“对镜贴黄花”,他们在丑陋上强加美丽,将会变得不伦不类。
有一个杀手,无情。有一个法官,正直。当杀手扣动扳机,看到的并不是以注无助的眼神,而是莞尔一笑和一句话:“不是你杀的我,是你手中的枪杀的我。”悲悯者望穿了灵魂,人性本善,是无奈才误入歧途。杀手幡然悔悟,他想起曾杀过的人,无穷的罪恶感涌上心头。他杀了雇他的那人,数了数,救了三人。原告和原告父母。又一声枪响,救了无数会找他报仇的仇家,是法官杀了死了杀手?不!是悲悯的心唤醒了另一颗悲悯的心。死了?醒了!幡然悔悟了!
这是一则故事,不真实却感人,不够长却直击内心。悲悯担任救世主的角色,它将良知、希望、救助、和谐和公平从罪恶、肮脏、不公中萃取出来,壮大它们,再放回去,炮制罪恶、肮脏而不公。大道之行时,天下为公,必先使天下人有悲悯情怀,悲天悯人,将天地看作父母,将他人看作手足兄弟,当真是天下为公,四海之内皆兄弟了。
悲悯,是一首安然优美的歌,每一个音符的跳动,都饱含感动;悲悯,是一碗美味油稠的鸡汤,每一次倾情而入,都暖淌到心房。悲悯情怀已然成为了现世不可或缺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