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为自己鼓劲】
我们无法逃离遭遇不幸,但我们可以为自己鼓劲,学习草的坚韧,学习花的坚持,将那股自强的力量铸成铠甲,然后披上它,一个人抵过千军万马,自己的大英雄。
曾巩年轻时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没有考上。有一天,曾巩和兄弟们正在读书,突然外面有人递进一张纸条,说是从外墙上边揭下来的。曾巩一看轻轻一笑,交给了大弟弟曾晔,纸条上原来是一首诗:“一年一度举场开,落杀曾家两秀才,有似檐间双燕子,一双飞去一双来。”原来是嘲笑曾巩和曾晔多次未中举之事。曾巩来回踱步,思绪万千,他冷静地告诉弟弟:“这张纸条是鞭策我们的鞭子。”后来,两兄弟下定决心一定要功成名就。于是每天雄鸡一叫便起床读书。两年里不出家门,孜孜不倦地攻读。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后,俩兄弟全部中举,成为了科举史上少有的佳例。
正是由于不断为自己鼓劲,下定决心发奋苦读,才让曾巩和曾晔创造了奇迹,让那些曾经嘲讽过他们的人羞愧不已。由此可见,成功路上的一道重要关卡就是为自己鼓劲。
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过那个破茧成蝶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北大学生贺舒婷。她高中所就读的班级是一个本科上线仅三人并且全都是复读生的文科班。高一那年,她差点把自己废成了一块锈铁。在高三时,她有了一个愿望,那就是上北大,可能我们根本无法想象这个愿望到底有多么飘渺,但她却在白眼和嘲讽之中坚持下来了,她甚至把一本历史书含泪背了五六遍。最后她成为了本市的状元。圆了她的北大之梦。
若不是为自己鼓劲。她又怎会咬牙挺下来,又怎会踏上了北大之路。
没有鞭策自己奋勇向前的动力,没有坚强意志和无畏勇气的坚持,梦想永远是梦,只能幻想,无法成真。
所以为自己鼓劲吧,给梦想插上会飞的翅膀。
【篇二:我与英语结缘】
英语是我们接触的第二种语言,我们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有的人一辈子会用到英语,也有的人可能过了学生期之后就不再用到它了。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一开始也没有意识到,知道中考结束我才深刻认识到。当我们是学生的时候,英语最主要是帮我们来得到分数的,正是这个分数改变了我对英语的看法。
当中考成绩出来的时候,我被惊呆了,因为一百二十分的英语,我仅仅考了八十八分,就连平时学习比我差的同学的英语成绩都比我好很多,我因此很失望,并下定决心要改变我的英语。
等我到了高一,我每天都认真的听老师讲课,努力的记单词,被词组,可是到了期末考试成绩出来的时候,依然没有什么起色,先不说记住的东西都记住了,即便是这样也不一定用得上。因此,我又迷茫了,我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回报,空有一番热血。
高二到了文科班,竞争力更加大,这激励我不能放弃。
到了高二还是那样,但是我并没有放弃,而且我很幸运有一个英语同样差的同桌和拥有一个奇特的老师。当时我的同桌英语跟我一样,这个老师喜欢把考得好的和考得不好的人的名字当着全班的面读出来,每次读完我的名字就是她的,要不然就是先她后我,有时候还挺搞笑的,但是开心过后,就是我们俩的反思,我们两个决定一起改变英语。
每天早自习一到教室,先拿出英语练习做英语题,高中的复习资料很多,有时候甚至把高一的练习题拿出来做。可是每次做完之后对答案就错了很多,严重挫伤了我们的积极性,但是我们依然坚持着,但是没有放弃,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习惯,等哪天没有做反而有些不习惯呢。
终于,功夫不有心人,在高二的期末成绩英语有了显著提升,或许以前那种方法并不适合我,多做练习题也是有用的,英语成绩的提高更加激励了我们,并且直到现在我也一直保持着做练习题的习惯,并且逐渐加强联系的强度。
希望我的故事能有所启示,当你有偏科现象的时候,可以试着喜欢它,爱上它。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就是我与英语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