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感性与之铺垫的偏见之路】
这让我想起了知乎上的一个话题:“不可论断”。其内涵与人的秉性相对,恰是带了个人的总结经验。无可厚非的说,有些人除了偏见,甚至只能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可能。
评价他人,总带着那点僭越性。能看到他人眼里的肉刺却察觉不到自己心口的梁木,马太福音称:“你们这些假冒伪善的人,不如先去掉自己眼里的梁木,才能看的清楚。”所以意即在于,判断他人其实是对自身的反应,并且不在于对象是谁,而在于你是谁。
古文有云:“意见乃害心之蟊贼;聪明乃障道之屏藩。”在评价别人时并没有想到那句“不是你看到的那样”,而是先否定了事实再去相信被自己情绪加工过的结果,正是以这种独断专行的方式获得下定结论的快感,所以在得出结论之前,是不是应该先看看自己有没有被恶性情绪怂恿。在现实社会、网络和生活中,恶性评论屡见不鲜,我相信大多数人是在人性丑陋情绪的感染下才下出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结论。
与偏见并列的来说,自作聪明也是个值得深究的话题。究竟是“聪明”还是“自作聪明”?难度等同于区分“愚蠢”和“大智若愚”。在被广泛承认的智慧和剑走偏锋中寻找根源,不由让我感到头皮发麻,这无疑是要在人性本质的善恶中权衡。但我只最后将其终结在一句话:人不需要太聪明,重在勤奋。
在心灵的窗口中,总结以上两点,与人交往时,我们很容易看到他人的缺点,看不到自己存在的问题。过分自信往往会带来双重结果,既将罪行欲加于他人,又暴露出自己的短板,带来的影响恐怕不止停留在尴尬的地步了。所以莫把别人对你的容忍当成是自己情商高所致,多检讨自身的不足,将自己心灵的窗子擦亮。
奥斯丁告诉我们:生活就是这样,你需要的是清醒的现实主义。其实奥斯丁最好的作品是《傲慢与偏见》,在这中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达西有教养、高尚、优秀、聪明、英俊洒脱,他确有权利去骄傲,甚至可以坦率的,不顾任何人的说出自己的见解。于是,他用他惯有的作风评价同样高尚的伊丽莎白:“她很漂亮,但差强人意。”对于听到一个十分不友好的人向自己发出蔑视的伊丽莎白来说,她难免在以后的日子里对达西保留偏见。作者奥斯丁最优秀的地方,是她具有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又与感性的高贵相结合。
在不同人眼中会有不同的奥斯丁,一百种奥斯丁带有一百个人的感情色彩。我们当认清现实,更要认清自己——你若盛开,清风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