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个人经历作文】
江山如画敌不过你们的笑颊,吴侬软语抚不平心底的伤疤,历史长河也掩不住铿锵蓝颜的光华。
韩子高篇
初见,你只是一个于侯景之乱中连身家性命都无法保住的异族少年,他收留你并带回营中。你始终记得他宛如天神一般来到你的面前,你仿佛听到了自己强有力的心跳,那一刻,你知道自己沦陷了。你始终记得是他牵着你,在众军士愕然的目光中,一步步踏入营帐,可在你听到了那一声“公子”后,便心碎了。你知道,自己在他面前,就是卑微到了尘埃里。你始终记得,当他温润朗朗的嗓音响起,“你叫什么名字?”自己却羞愧地答道,“贱奴地位低微,名为韩蛮子”时,他心痛的表情,“从今日起,你便叫韩子高,是孤的幕僚。”那一刻,你泣不成声。自那天后,你们便同坐一席,同卧一榻,他的笑容一天天多了起来,你却更加惶恐担忧,因为,幸福太多,总有尽时。
再见时,你已是身份尊贵的将军,他也已登基成了陈文帝,你们从未忘记这几年付出的努力与代价,他也从未忘记对你的承诺——子高,人家说我有帝王相,果真如此,我便封你为皇后。终于,他在一次早朝时表明了欲立你为后的决定,群臣哗然,反对声不绝于耳,他毫不动摇,只是,年轻的新帝哪里是这些老臣的对手,誓言终未能兑现。你只记得,他是怎样意气风发地离去,又是怎样失魂落魄地回来,你安抚着他又似在安抚着自己。从那天起,韩子高的名字也终于尽为人所知,骂声从未停过。你再多的战功也换不来世人的认可。天嘉四年,十二月,韩子高出征平定了陈宝应,此役之后,陈朝内乱平定,你权倾天下,然而,仅二年后,陈文帝驾崩,你也被冤死,年仅三十岁。短短十几年,你从一名贫困的少年经历征战天下的劳苦,建朝创业的艰辛,最后与陈茜一前一后离开人世。你光辉的人生令我敬佩,你对陈文帝的忠贞,更让我感动。
高长恭篇
你是身份尊贵的皇子,却坎坷地长大,终于,在一次与突厥人的对战中,你大放异彩,受封为兰陵王。为了遮挡住自己的美貌,你戴上了面目狰狞的面具。你因摄人心魄的美貌和骁勇善战而闻名,在邙山大捷中,你创作了广为流传的《兰陵王入阵曲》,却也引起了北齐后主高纬的猜忌。为了远离那充满血腥和杀戮的家族,你主动请愿边疆,甚至不惜收贿敛财来破坏自己的名声以防功高震主遭受忌妒,然而你终是挣不脱命运的枷锁。武平四年,高纬赐毒酒,你悲愤,那又如何?当年冰雪可爱的小孩儿已成长为了一个心狠手辣的君主,甚至不惜毒死自己的亲舅舅。一代绝世名将,终是英年早逝。四年后,北齐也为北周所灭。乱世的杀戮之中,人心如火海,你的美,如血中飘荡的一缕白梅香,令人肠断神伤。高长恭,我为你不平,兰陵王,你让我感动。
或许历史的长河中,还有许多像你们一样忠贞的,或为小我,或为大国,就如氤氲在空气中淡淡飘香的微风,萦绕在我的鼻间、心头,令我神伤,更让我感动!
【篇二:女娲补天五彩石的过程】
在很久很久以前,大地宽广无边,森林茂密深邃,田野碧绿无垠。人们早上随着太阳的升起而起床到田间劳作,太阳落山之时便唱着歌儿,踩着长长的影子从田间回到家里。生活很平静,人们快乐无比。
突然有一天,四周传来了一声巨大的声响,人们循着声音望去,只见四方顶着天的四根巨柱缓缓倒下,突然,大地裂开了一道长长的裂缝,天再也覆盖不了大地,大地再也承受不了万物的重量,崩裂了,大火开始蔓延,洪水开始泛滥,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大家都逃到山上,又遭到了猛兽捕食,凶狠的鸟抓走了许多老人与弱小的人,大家死的死,伤的伤,幸存者都希望有个伟大的天神来保护他们。
这时,大地的巨大声响惊动了在天山修炼的女娲,当她看到自己创造的人类遭受着这样的灾难时,她痛心不已,决定为人们平定这场灾难。
她先去遥远的天界寻找珍稀的五色石。在进入天界时,她还遭到了拦路虎的袭击,女娲一路杀敌斩将,终于拿到了十块五色石,她用天火来炼化五色石,可是,不是火被洪水熄灭,就是火候控制不当,女娲手臂上满满被烫伤的痕迹,最后,女娲用一块特殊木材蓝燃成的火炼化五色石,补上了天洞,她还砍下了神龟的腿当擎天柱,斩杀黑龙,平定冀州,堆积炉灰制洪水。
苍天被补好了,天柱又立起了,洪水消退,冀州安定,蛇虫被杀,大地又出现了勃勃生机。
【篇三:懂你】
想走近你,寻访你的足迹,然后慢慢懂你——王守仁。
年少时的你,在居庸关外第一次看到了辽阔的草原和大漠,领略了纵马奔驰的豪情快意,洪武年间的伟绩——一个朝代的建立,永乐大帝的神武——在草原上的胜利,那些曾经的风云岁月,深深印入你那幼小的心灵中,让一颗种子,在你心中,开始发芽。
第二天,你写好给皇帝的上书,愿领人马出关,为国讨平鞑靼!那时的你只是十几岁的少年,就可以不顾性命,想走上那保家卫国、杀人如麻的战场!就算父亲阻止,使这个愿望泡汤,就算这个愿望当时没有实现,也不能动摇那种在心里的种子。我想我懂了,那颗种子,就是你报国救民的决心吧。
中年时的你,在平定完宁王叛乱后,只身来找张永,希望他能劝皇上回京。不为别人,只为这刚经历旱灾的江西百姓。在张永提出用宁王交换、让出功名时,你大笑着说:“这人本来就是要交给张公公的。在下平叛,本为天下苍生,惟愿天下太平,如此而已!”你不要钱,不要官,不但不愿落井下石,连自己的封赏也不要。为了那些芸芸百姓,你甘愿功成身退,将功勋拱手让人。我想我懂了你那颗淡泊名利、眷顾百姓的心吧。
当50多岁、早已身患重病的你,接到朝廷急报希望你平定两广土匪时,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出发前往。就算你是声名赫赫的大学者,有足够的理由回绝,就算你知道自己可能去了就再也回不来,可你,去得无怨无悔。你,没有忘记少年时下定的决心——报国救民。你一直在践行着这个诺言,永不停息,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我读懂了你的名字——王守仁,一生坚守儒家的仁义道德并身为表率;我读懂了你的决心——报国救民,一生践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更读懂了你“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