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捉爬蚱】
暑假里的一天下午,雨过天晴。姥姥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告诉我今晚可以来捉爬蚱了。我一听特别兴奋,连忙准备好手电筒、塑料瓶等工具,让爸爸带着我去郊区邓湾的姥姥家。
到了姥姥家,天刚刚朦胧黑。我穿上胶鞋,迫不及待地抓起手电筒,一路小跑,到了村东的杨树林。姥姥也拿着一根细长的竹棍,在后面远远地跟着。树林里已经有几道灯光在晃,原来村里也有好多人早就来这捉爬蚱。
姥姥与我分头找爬蚱。我打开电筒,发现树林里到处是杂草、蛛网。我一边逐棵树的查看,一边抡着小棍挑去令人讨厌的蛛网。一道灯光下,我突然发现树干高处有一个黑色的小点,兴奋地大叫:“姥姥快来看,我发现一个!”姥姥扭过身来,用灯光一照,哈哈大笑:“这是个树疙瘩!你要细心点儿找。”“喔,我不再粗心大意了。”
树林里很幽静,偶然传来几次蟋蟀声。我继续围着树根、树干找起来。突然,发现有一只灰褐色的爬蚱,它怪怪的,趴在树干上一动不动。我又喊:“姥姥,这回真是一个爬蚱!”。姥姥围上来,用灯一照,瞅了瞅,“爬蚱不假,但它是一个爬蚱皮。”我凑近了仔细看看,才发现它背部有个裂缝,里面空空如也。唉,果然是个爬蚱皮!不过,姥姥仍然把它取下来,说可以当药材用。
经历了两次失误,我更要细心了。树林里密不透风,闷热潮湿,我脸上都是汗水,湿透的汗衫紧贴后背,可丝毫不影响我继续寻找的热情。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发现了一只爬蚱,外表还有泥。没错,分明就是一只活爬蚱!用电筒照它,它就慌忙地朝树背移动,躲避着我的灯光。我连忙喊来姥姥,姥姥一照,“这回是真的啦,还在爬呢,你这回用心了。”让我赶快捏,看着爬蚱的毛爪子,我有一点担心:“它会不会抓疼我?”姥姥告诉我,只要捏住爬蚱的背,它就无法抓到你的手。那就试一试吧,对准它胖胖的背,我轻轻地一捏,它立刻伸开六只爪子,笨拙地乱抓。不过,疯狂是徒劳的,果真抓不到我的手指,姥姥教我的方法还真灵!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入瓶子里。突然感觉手指头湿湿的,一看,原来沾上些泥,“姥姥,这树上的爬蚱,身上怎么会有泥巴呢?”“它是在地下生活了几年才爬出来的,刚下了雨,身上自然就有泥了。”“喔,我明白了!”
不大会儿,我又发现一个。可是它爬的好高啊,我举着小棍,踮起脚也够不着。又喊来姥姥,姥姥一边用灯光照着树上,一边拿棍去碰爬蚱,同时让我照着树下。不然它会像人参果一样,掉进草丛里找不到。只听“噗”地一声,爬蚱掉落到了地上。我慌忙寻找,树根周围好多枯草碎叶,好大会儿,才找到它。原来,它在一片枯黄的树叶旁蹬爪呢!我捏起来看了看:“怪不得难找,它的颜色跟枯叶一样!”姥姥告诉我这是它的保护色,是自然进化的结果。大自然真神奇啊!
然后我们继续找,每捉到一只,就立即放进瓶子里。姥姥告诉我,瓶子里有水,爬蚱在里面泡着,就不会蜕皮了。
大概一个半小时后,电筒灯光变暗了,我们才结束了搜寻。汗水湿透了我的衣服,头发挂上了蛛网,裤腿也沾满了苍耳子、毛儿草,可我不在乎。
回到姥姥家,姥爷和爸爸在院子里等着我们回来呢。姥爷帮我冲洗干净,摊在地上,我一数,竟然有三十六只爬蚱!这也太多了吧。姥爷笑着说,明天过油一炸够一盘菜了。我划了一半给姥爷吃,不过他不要,还夸我真懂事。姥爷还告诉我回去放冰箱里,这样就能保鲜。
夜深了,我跟姥姥、姥爷道别后,和爸爸踏上了回家的路。路上,微风阵阵,心怀喜悦的我对爸爸说,虽然有点累,但是和姥姥在一起捉爬蚱真的很开心。因为我不仅捉了满满的一瓶爬蚱,还收获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野外知识。
河南省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五年级黄叶承
辅导老师:武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