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民相关作文

【篇一:为书籍而痴迷】

书籍如真挚的友人,攀谈不平;书籍如纯净的水滴,净化内心;书籍如高飞的翅膀,带你翱翔;书籍如感人的一角,震撼人心。

“这么晚了怎么还不睡觉啊?”“嗯,再等一会儿!”时钟慢慢的向九点半走去,而书房中却还响起我和妈妈朦胧的对话声。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这一天我随手从书柜上拿起老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便开始读了起来。

我慢慢的沉浸到了其中。仿佛也成了高家的一份子,哀他们之哀,乐他们之乐。在亲朋好友,兄弟姐妹离世时,我留下了同情的泪水。在觉民反驳大人成功时,我的脸上也漾起了笑容。

随着老舍细腻的描写,我的情绪也跟着高家子弟所波动,时而高兴的合不拢嘴,时而悲痛的滑下眼泪,时而又内心无限的感慨,不知不觉便已身临其境,周围的环境仿佛已经是那个美丽而有空虚的公馆,而不是那个温馨的家。

渐渐的,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而我还沉浸在书中,浑然不觉时间的飞逝。“你怎么还没看完呀!”突然,妈妈一声大叫闯入我的耳畔。

“再等一会儿再等一会儿!”我依旧是这么回答。可是,我仍然还是沉醉在其中。

我为书而痴迷,这是我与书的故事,它永远不会结束。

【篇二:读家有感】

读《家》一书对高觉新有了极深的同情,也产生了对他的钦佩之情。同时,家在不同人眼里是不同的。

“家”在有些人眼里是温暖的依靠,是可以放松,休闲,解压的小木屋,是幸福,是快乐的。

“家”在有些人眼里是赖以生存的寄居地,是在风雨后能给予你安全感的安全屋,是安心的,是稳定的。

“家”在有些人眼里是一个“窝”,虽不奢华却能得到慰藉,是满足,是圆满的。

“家”是灵魂栖息的港口,是心灵停泊的港湾。

可在巴金眼里,“家”是“一片无尽的沙漠,又是一个狭小的牢笼。”在他眼里是不幸福,不快乐,不圆满的,有的只是无情冷酷和束缚。

在这个家里,有封建的祖父,谄媚的姨太,腐败的儿子和懦弱的孙子。可也有两个人,他们倡导和平自由的社会,他们就是觉民和觉慧。

他们曾迷茫,也曾痛苦,但他们勇于反抗,不肯接受这命运的束缚。觉民要和琴在一起,就不顾家的反对,最终他赢了;觉慧喜欢鸣凤未表达鸣凤就自杀了,他最终也选择远离这里到别处深造,他也赢了。可有一个人,他彻头彻尾的输了。他不像觉民全盘皆赢,也不像觉慧失一得九,他,全盘皆输。

他就是觉新,一个loser;也许,他在书中只是个次要的角色,也许,他只不过是作者就旧社会的一个例子,但是,他的存在就是铸就觉民两兄弟的新社会主义的人。

他作为家里的长子年纪轻轻就被迫结婚,放弃了梅,好不容易适应了歪曲的生活又扛上了“社会栋梁”这个担子,适应了工作又要管理杂事,好不容易将一切处理的井井有条远嫁外地的梅回来又勾起了昔日回忆,可最终梅郁郁寡欢而死,而不久后,瑞钰又因难产而死,只剩下他一个人“苟活于世”。他总是在痛苦时得到一丝安慰,又在最开心时跌入谷底。

有人说他懦弱,说他不反抗,自己弟弟也嘲笑他为“无抵抗主义者”,但我认为他是想反抗的,只是年少懵懂,不谙世事,所以才不会反抗,他是旧社会一位受害者,却仍要受冷眼和嘲笑,我替他抱不平。

我认为觉新是一个默默付出者,为了大“家”不辞辛苦工作,又忍受着亲人的讥讽,不容易,很少有人了解他。对比民国教育家陈布雷他更为凄惨,陈布雷还真正风光快乐过,可他却从头至尾一直苦痛着。而最后,他也替觉慧料理好一切,放手让觉慧远去,可留下的,只有“家”的重担和数不清的孤寂岁月。

他是家的主人吗?不,他只是一个服务者。

瑞钰也是个可怜人,因为丈夫的懦弱而丧失生命,至死未见丈夫和儿子,令人悲叹。

《家》这部作品读起来十分费力,因情节的大起大落导致我的心七上八下,时而激情澎湃,时而忧郁难过,时而痛心疾首,又时而悲痛欲绝。

《家》是一个时代的标签;《家》是一个不满的倾诉;《家》也是一个令我们抚今追昔、以史为鉴的珍宝。

《家》是本好书。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