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钟相关作文

【篇一:美丽的盘山】

在我的家乡天津有一座著名的山——盘山。这里风景优美,群山环绕。乾隆皇帝多次巡游盘山,发出了“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的感叹。

暑假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爬盘山。听爸爸说盘山有“三盘之胜”,以松取胜的上盘,以石取胜的中盘和以水取胜的下盘。

顺着山道往上爬,我们来到了下盘。我看到了漱峡小瀑布,瀑水沿着石壁顺流而下,落入漱峡池中。泉水丁丁冬冬像跳动的琴声。清清的泉水一眼望到池底,鹅卵石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一阵阵凉风扑面而来,舒服极了。

爬到中盘,刚刚步入山门,迎面的巨石上刻着“入胜”两个大字。眺望远方,满山都是千奇百怪的石头。它们形态万千,有的像老虎蹲在地上,有的像蘑菇,有的像超级大的元宝……大自然的创造力真是太神奇了。

终于爬到了山顶。挂月峰的峰顶上矗立着一座塔,这座塔叫舍利塔。塔前面有一片松树,葱葱茏茏。有一棵松树特别吸引我,它叫挂钟松。这棵松树枝叶繁茂,青翠欲滴。在枝干分叉处,有一道深凹的沟痕。据说这棵大松树上曾悬挂过一个上千斤的铁钟,钟声能传到几十里外。

盘山真美啊!我爱盘山,更爱我可爱的家乡。

【篇二:钟声不止观后感】

故事起源于东北林区一座小学,因为老校长生病住院,‘我’成为代理校长和铁匠卢交往中发的一些事情。本书讲述了一个孩子的爸爸,人称“铁匠卢”的人。故事开头,“铁匠卢”为学校打出了一个铁钟,让孩子们知道了什么时候上下课了。据进山的人说,钟声更好听了。

几个月后,老校长因病去世了,主角和一位老师去城里领骨灰盒,结果领回骨灰盒的半路上指南针丢了,两人迷了路,积雪很深,指南针无处可寻。他们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山洞过了一宿。孩子们见到老师早上还没有回来,就敲响了铁钟,让钟声传的很远,使迷路的老师和主角顺着钟声找到了方向,走出了大山,回到了学校。

由于在东北,一年大多数都是冬天,很容易下雪,通往学校的山路被大雪覆盖,山路湿滑,老师和同学们去扫雪清路。可是山路陡峭,很容易摔跤,有两位同学在山路上摔倒了。“铁匠卢”为学生们的鞋底打上了鞋掌,让同学们扫雪走路更容易了。

除此以外,铁匠卢还送学校钉子,把教室的门窗钉的结结实实,风雪不进。还发挥聪明才智,把容易扭脚的单刃冰刀改成了双刃的冰刀。还给校长换了新铁桶。

本书以校长“我”的视角,通过描写铁匠卢这一系列事情,勾勒出了一个不善言辞,却热情、聪明、善良、乐于助人的一个平凡人。本故事发生在东北的一个山村,实则反应的是整个山村人民的淳朴和善良。以钟声不止为题,原意是指铁匠卢的真善美精神,像钟声一样传了很久,很远……

联想一下我们,我们虽然住在繁华的城市,人口众多,每天街上车来车往,公共场合里的人摩肩接踵,但是,人和人之间却那么冷漠和陌生。我想到一个新闻:一个老太太在街上摔倒了,围观的拍照的人很多,却没有人敢上去扶起她,最后还是几个小学生去扶起了老太太。归根究底,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不信任,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自私。

我们该如何是好呢?比如在公共汽车上给老、病、残让座。如果遇上流浪的猫、狗,我们即使不能收养或者喂食,至少能做到不去欺负它。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不乱扔垃圾,不给保洁阿姨添麻烦……

我们要学习铁匠卢,淳朴、善良、乐于助人,在生活中做到真、善、美!并且像该文章的标题——钟声不止一样,把真善美的精神传播下去……

【篇三:登钟楼和鼓楼】

小时候,我好想好想到钟楼和鼓楼上去看一看,玩一玩。

有一天,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哥哥一起登上了钟楼。钟楼位于西安市的正中心,它又高又大,又方又正真漂亮。到了晚上,灯光五颜六色,更加好看。我们一家人登上钟楼,照了好多张像。站在最高层,可以鸟揽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又直又长。街上的人和汽车真多呀!好像河水在流动。看的我们眼花缭乱。钟楼上有一口很大很大的铁钟,挂在木架上,用木柱撞击它,可发出当!当!当!又响又亮的声音,全城人都能听见。爸爸告诉我们这口大钟是古时用来报时的。过去没有钟表,每天早晨由专人打钟,让全城人起床、吃饭和上班。

然后,我们又登上了不远处和钟楼同样高大,成犄角之势的鼓楼。来到楼上一看整个一圈立满着一个个大鼓,还有很多小鼓摆成各种形状非常好看,整个阵势真是威风凛凛。用鼓槌打一下,发出咚!咚!咚!的声音传到四面八方。它也是用来报时的。古时候,到了晚上敲击发出鼓声:期待告诉人们下班、吃晚饭和睡觉的作用。

啊!我这时才知道了钟鼓楼,是为报时用的。人们常说的晨钟暮鼓是指的这个意思。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