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糖相关作文

【篇一:都是“牙疼”惹得祸】

“啊呀呀……好痛好痛,这该死的蚜虫,等我发明了‘灭蚜虫剂’,第一个就来灭你!”我坐在沙发上,一边“悲嚎”,一边又无奈的抱怨着。唉,都怪这馋嘴——要是不贪吃,就不会这样了。

那天,奶奶不知从哪拿来一包喜糖给我,我高兴极了,一把拆开:哇,好棒啊!什么口味的都有。什么草莓味的、菠萝味的、荔枝味的……真是数不胜数。我的眼前顿时堆满了喜糖,眼睛闪亮亮地放着光芒,口水也禁不住诱惑,一次次地流出来,但都被我活生生地“赶”了回去。我刚想好好地“大饱口福”,但嘴巴里那颗隐隐作痛的蛀牙,还是让我有些畏惧。出于害怕,我便极不情愿的把喜糖放在一边,想吃又不敢吃。

“写作业写作业,这样就不会馋了!”我这样告诉自己。拿出作业,深吸一口气,便提笔写起来。拼命调整好心态,努力让精神集中,可还是一点也没用——眼睛总会偷偷地瞄向喜糖。再看看自己的作业,全写满了“糖”字。过了一会儿,我实在忍受不住“天使”般的诱惑,开始向糖一步一步地靠近。“就吃一颗,一颗就够!”我慢慢拿出一颗糖,“做贼心虚”一样撕开了包装纸,然后飞快地放入口中。“啊!真好吃!”我不禁感叹道。才一下子,嘴里的糖就吃完了,可我却还想吃。“要不再吃一颗吧!”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不知不觉中把糖全部吃完了,看着一个个包装纸,我傻眼了。

过了几天,蚜虫开始“大闹天宫”了。“哎呦呦……怎么会这么疼!”我又不禁大叫起来。蚜虫可是来劲了,拿着“铁锤”东敲敲西打打,不知多开心呐!我却遭了殃,在沙发上乱滚,最后痛得晚饭只能吃豆腐了。

唉,都是“馋嘴”惹得祸啊!

【篇二:日记一则】

10月3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我在梦中被奶奶叫醒,奶奶说:“苗苗,今天妈妈带你去看隔壁的哥哥结婚。”我心想:结婚场面肯定很热闹,我要去看看!

到了家门口,我就看见隔壁哥哥家里张灯结彩,好一派喜庆的景象!灯笼挂起,彩旗飘飘。我和妹妹、小伙伴们一起凑着热闹,东跑西窜,看看这个,摸摸那个。突然,我被一群舞狮队的表演吸引了。看,舞狮队的表演各种各样,“狮子”的眼睛眨巴眨巴的,栩栩如生,它们时而奔跑,时而站立起来给人们作揖,看得我们高兴极了。

大约十一时,迎亲的队伍随着乐队过来了,新郎骑着一匹白马从远处缓缓走来,新娘坐着花轿被轿夫抬着,一直抬到新郎家门口。落轿了,新娘穿着红色旗袍从轿子中走出来。顿时,我听到大家一片称赞声:新娘真漂亮,郎才女貌,天生一对。一会儿,喜糖从天而降,我、妹妹,还有小伙伴们忙个不停,争着抢喜糖,一粒、两粒、三粒、四粒……不知不觉抢了好多糖。吃着喜糖,就算一粒,也甜到了我们心里,今天真开心啊!

【篇三:喝喜酒】

今天放学了,我妈妈急急忙忙地赶来接我,我们坐着公共汽车到了酒店。

我和妈妈还没走进酒店的大门,舅舅和舅妈就走过来给我一把喜糖,我开心地说:“舅妈,你好漂亮呀。”

舅妈笑着对我说:“小嘴好甜!”我开心地笑了。

走到二楼,看见有许多亲戚已经坐在位置上了,我看到了爸爸坐在前面,立刻跑了过去,坐在爸爸旁边,发现姐姐也坐在同一张桌子。

这时,酒店的灯忽然灭了,我吓了一跳,看见新郎、新娘走了出来,他们举起酒杯对我们说说:“请大家吃个好饭。”我听了就开心地拍起手来。

过了一段时间,我吃饱了,姐姐叫我和她一起玩,我就和她跑去酒店的大堂玩了。

很快到了回家的时间,爸爸妈妈叫我回家,我说:“不要,不要。”

爸爸说:“你作业还没做完呢?”我想了一下,好像是没做完,只好乖乖回家了。

【篇四:喜糖】

“糖”顾名思义,它是甜的,而且甜的可口,甜的香浓。再“添油加醋”一笔,“喜”字当头,其蕴意便深之又深了。

“喜糖”——大家最熟知、最平凡的吉祥品,每位中国人都知这深入人心的物品。如果是你也会情不自禁的吃上一个,香甜的味道沁人心脾,令人回味。

“糖”从出现以来就与“喜”字同堂。要得是喜庆,图的是吉祥,体现的是幸福美满。处处都浓缩着无尽吉利祥和的甜蜜。所以说,有喜事的地方便有它,送祝福的时候也不能缺少它。过年的时候吃上一颗,和谐平安,合家欢乐;拜年的时间抓上一把,喜庆洋洋,如意伴身;开业的当天分上一盘,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新婚的日子撒上一捧,幸福美满,白头偕老。

可以说“喜糖”就是老百姓心中最美好、最甜蜜的象征。口含一颗,那浓浓的香柔柔的甜便溶在嘴里,流入心中。“年来了,喜到了!”这喜庆祥和的“味”便随着糖的脚步走进了千家万户,融入了每户家庭的甜蜜生活之中。

久听父母们回忆到,在过去的年代里,幼时的他们和我们一样,怀着童贞好奇的心,永远对糖的渴望情有独钟。但生活的艰苦,条件的贫乏,使得当时的糖不能与如今相比。用老人们的家乡话说,当年的糖就叫“硬糖块子”,简单点讲就是甜菜做的冰糖。小时侯的他们,最盼望的日子莫过于村子里结婚、生孩子的喜事了。遇到街邻家里有生孩子的喜事,他们总是最先跑到邻居屋中,迫不及待地从糖盘里拿上几颗由红纸包着的喜糖,小心翼翼的剥上一颗,喜笑颜开地含着、嚼着;如果遇到村里结婚这种大喜事,更是成群结队早早的守在结婚新房的门口,焦急等待着喜糖的撒出,然后快速的抢上几颗喜糖,与兄弟姐妹们一起分着吃了。那时的糖真是有挡不住“甜”气氛,掩不住的“甜”心情。“糖”的喜,“节”的乐,甜于言表,喜于心中。仿佛那就是幸福的药,吃了便能使幸福常存,美好常驻。

不但孩子们对喜糖热情追捧,而且老人们更是对喜糖赞美有嘉。俗话说:“甜中寻苦,苦中有甜”。长辈们都是蹒跚的从艰辛的岁月中走过来的智者,都盼望着自己的儿女早日成家。在儿女们结婚的当天,吃上儿女们亲手剥开的喜糖,心中勾起了对过去艰苦日子的怀念和对儿女今后日子的祝福。浓浓的糖香是那幸福的春风,将记忆中的思念带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体会旧日那数不清的艰辛与苦难。

改革开放的中国,使我们的生活富足了。“喜糖”也穿上了新装,变的种类繁多,时尚个性了。就连婚礼上赠送宾客的喜糖也越来越个性化。比如婚嫁喜糖,抽开包装,每块糖上是一个婚礼的礼俗,像迎新娘、拜天地等。又有花轿喜糖,包装盒是一个迷你花轿,吉祥又有趣。还有花袋喜糖,是仿照干花袋的包装,精致得让人不忍拆开。出色的包装造型设计成为喜糖最大的卖点,其中更是以西式包装搭配东方情怀的“新古典主义”最受欢迎。喜糖的样式不断变化,让人应接不暇,爱不释手。

不光是喜糖的类型、品种多样,而且糖的“品牌”也有百花其放之景。“品牌效应”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观念,随着时代的变更,“牌子”观念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了。从最初金丝猴奶糖的名牌红色喜字包装袋,到阿尔卑斯喜糖的品牌花形纸盒,包括现在德芙、好时、吉百利等精品名牌婚礼巧克力更为精致的喜糖外盒,喜糖的样式不断变化,让人挑花了眼。这些穿着名牌衣服、带着贵重首饰的经典喜糖更是供不应求,深受新人们喜爱。牌子好,味道好,喜糖变的更甜了。

中国的“糖”文化博大精深,而“喜糖”艺术是在当中体现出的最重要的一笔。从古至今,喜糖文化一直在百姓生活中源远流长。随着历史的变迁,喜糖文化始终进行着从单一到多样,从简单到复杂的蕴意变化着。传统的喜糖礼盒,仅仅只装“糖和烟”,图的只是喜庆、吉祥。这种既简单又不健康的习惯已经延续了几十年。而如今推出的“中国喜茶”“爱情咖啡”“中国喜果”“普洱喜茶”“竹简请柬”“圣旨请柬”等富有中国喜庆文化寓意的新产品,更能够充分体现“浪漫爱情、和睦家庭、重德敬孝、幸福美满、吉祥如意”等婚庆文化应该具有的寓意。这将掀起一股新的“喜糖礼盒”文化旋风,抒写出一曲曲经典的爱情故事!

“喜糖”用途之广,不由得让人感慨它的魅力之大。送给亲人,不仅亲人们幸福,送给情侣,更是喜中伴甜,甜在心头了。

“喜糖”不会消失,也不会随着世界的进步而淡化。它像是一个杯子,将浓浓的爱,深深的情,还有无尽的祝福都装进杯中。随着人的足迹,传遍世界各地,永存于每个人的心中。

【篇五:想见他一面】

我对老成的印象是浅薄的,只记得那里有很多灯,街上许多卖羊肉串儿的。据说我家最初住在八都坊,离四牌楼很近,那里到处弥漫着酒味儿和孜然味儿。

原本就喜欢古街道古牌坊,一些难忘的事情又发生在四牌楼下,在心里,它是一个神秘又美好的地方。

上大学的时候回不了家。一年到头,在家才改住几天啊?自毕业以来又大多个学期都没见过他。

我算是个无家可归的人吧!我生活在这个是上市没有根基的,只有自己可以依靠。原本文学可以聊以慰藉我的心灵,可是文学有时候也会把人带入更深的孤独。毕竟,书不是人,不能随时随地的说说话,聊聊天。我有坟墓,只是从小生疏,不愿回家;我在姥姥家随便,却没有资格再去,自舅母老了以后,那里再也不是我的天堂。只是从小主管了,村里人都以为我是数以这个穷地方的我缺少了底气和正当的身份出入这个已经习惯了的地方。

好几个月不见舅舅了,不知道他有没有多喝些汤水,不知道他晚上有没有在咳嗽。有时候又有点恨他,恨他没在家中给我留个位置,不想再见他。

入冬了,住在四牌楼下的二娜要结婚了,我们都过去当伴娘。走在街上,跟他一起置办喜糖。竟然有人喊我的小名:非。一听就是啾啾的声音,回头一看,果真是他。竟然又让我遇见了他。

他是来四牌楼批发货的,感谢店里恰巧缺了货,让我可以见到他,以这样一种形式,这样一种场合。不由得感谢上天如此厚道的安排,让我一下忘却它所有的不好。

我跑上去问:你怎么在这?其实我早已心知肚明,不过是想跟他多说句话罢了。要走了,我赶紧搂住他的脖子,扭头的瞬间眼泪早已簌簌地落下,划过脸颊。

关于姥姥和历来舅妈的矛盾一下便不算什么了,一家子过日子,谁家锅里还不冒冒烟儿啊?!

【篇六:闹新婚】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三湖也有别具一格的民风民俗闹新婚。

男女结婚是个喜庆的日子,不管是亲朋好友,还是左右邻居,都会在那一天穿上得体衣服,面带笑容,在乐队的激情演奏中,在孩子们童真的叫喊中,在主人热情的招呼中,穿梭在挤挤的人群中,谈论着好事、喜事、美事。

好动的孩子们,总会在第一时间冲进新房,帮主人有序、美观地布置。或跑进跑出,抓些生花生、大红枣——意在早生贵子;或找主人要些喜糖——意在生活甜美,当然也许会私吞几个;或在窗户上贴喜字、床上放喜字、果品,个个忙得不亦乐乎。大人们也没闲着,有的帮忙放爆竹,有的赶快点歌、端茶水、收茶钱,总之,这幕后工作者都是手上忙,但心里甜。

“叭叭叭”“新娘来了”人们都热闹地往前涌,乐得合不拢嘴的新郎先绅士地下了车,红着脸迫不及待地抱起美丽的新娘,正准备走,却被拦下,“红包拿来”大家急着伸出手叫着。只见新郎掏出一个大红包,往天上一撒,大家“见钱手开”无暇顾及一对新人。而新郎则在此时抱起新娘就跑。此时,长长的红鞭炮炸响了,咚咚的鼓声擂响,人们拥着新郎新娘进到屋里。

接着,大家端坐席上,等着菜上桌来。好久才等来三四盘凉菜,因为要“敲笼”,这时,帮忙的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叫着,喊着,好大一会,桌上便堆满了一张张百元大钞,花糕、元子上来了,大家开心地吃着,笑着,举杯同庆这喜事。

饭后,新郎新娘在人群抛洒象征吉祥、幸福的喜糖,有的在半空中一跃而起,有的拼命往前挤,还有嘴甜的孩子,干脆上去亲切叫声“叔、姨”的,一手拿着大把甜点,另一只小手拽着大红包,奔向妈妈身边。

一连几天,整个村子都沉浸在喜庆之中。

【篇七:过年】

【过年了】

新年辞旧岁,新的一年到了,我给大家拜年了。在新的一年里祝大家年年有余,家庭和和美美,老人们寿比南山,小孩学习更上一层楼。

过年要添点儿喜气呀!我带来的是“礼物”。

快过年的时候,妈妈在淘宝上挑来挑去,可就是不知道该送什么。我动一动自己的小脑袋。“有啦,可以送他们喜欢的呀!”我开心地告诉妈妈。

究竟他们喜欢什么呢?我又想了想,弟弟爱喝奶茶,妹妹爱唱歌。我们打算给我的兄弟姐妹们一人买一个礼盒。

唉,妈妈正愁眉苦脸地坐在电脑前。我问妈妈怎么了。哦,原来小舅要结婚了,妈妈要买喜糖,也不知道买什么牌子的。我给妈妈出个主意,可以买德芙巧克力。小孩们都爱吃德芙巧克力,连我那个上大学的姐姐都赞不绝口。

哈哈,好勒,两个问题解决了。在这里祝大家新年快乐!

(作者:程妤)

【过年】除夕到了,我盼望已久过年终于来到了。过年吃喝玩乐,当客人来的时候,还有一大堆红包向我“砸”来,好开心啦!

除夕那晚,我们一家人都在准备年夜饭,我和姐姐正在愉快地玩着下棋。

一眨眼,桌子上满是好酒好菜,馋得我们口水都忍不住流下来,多想吃一口。

一瞬间,一大桌子的好菜扑鼻而来。好了,现在可以开吃了。

顿时,我和姐姐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没想到爷爷突然站了起来,举起酒杯向我敬酒,我小心翼翼地站了起来,说:“祝爷爷身体健康,长命百岁,万事如意!”

刚坐下来,谁知,姐姐一脚拿开了椅子,害得我摔了一个狗啃泥。姐姐冲着我哈哈大笑,还向我做了鬼脸。我当时气急败坏,伸手打一下姐姐,对她说:“好了,我们俩算是扯平了,谁也不戏弄谁!”

我们接着吃,外面放起五彩缤纷的烟花,真是美丽极了。

(作者:张佳妮)

【篇八:生日快乐】

一直特别喜欢热闹的场景,比如有人要举办婚礼的时候,我们都会去凑个热闹,抢几块喜糖,粘粘喜气。比如逛街的时候碰到那些街边的演出,总是会忍不住过去瞧上一瞧,生活本来就是这样,虽然充满了套路,但是我们还是该相信有些美好的。

最常参加的派对大概就是生日聚会了吧,一群好朋友聚在一起,吃吃喝喝,玩玩闹闹,多么热闹,多么自在。

记得上次我一个好朋友过生日的时候,那次聚会的场景让我印象很是深刻。

那天,我们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订好了酒店餐厅,去吃一顿豪华大餐,而是选在了她的家里,对,就是这么朴实接地气却更有生活气息的节奏。

一大早,我们便起床收拾好,准备过去帮忙。赶到的时候朋友的妈妈已经把要做的菜都买好放在那边了,今天我们准备好好的露一手,让大家看到我们的厨艺。

于是,换好了围裙,我们便开工了,一边杀鸡宰鱼,一边洗菜做汤,三个人配合很是默契。忙忙碌碌,一上午很快过去,快到中午的时候,大家都已经陆续的提着礼物过来,看到我们煮好的饭菜果然是大吃一惊却又赞叹不已,我们心里自然是高兴地。

这次生日,没有浮华的烟酒唱歌,也没有铺张浪费,只是跟喜欢的小伙伴儿们坐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一起唱着生日快乐。

【篇九:民俗风情】

“哎,要不然让她两个弟弟压轿吧。”今天我表姐出嫁,姑姑想让我和表哥做表姐的“左右护法”。既有红包拿,又能坐豪车,我们自然一口答应。

经过四十多分钟的车程,我们驶进了一个村庄,突然司机大叔将车停下,我透过前挡风玻璃向外望去,呀!好大的“鞭炮阵”,一条条亮红色的长鞭婉若游龙盘旋于天际,一桶桶烟花像火箭发射器似的,矗立于道路的两侧,“放”只听一声令下,巨龙开始了震天动地的咆哮,一支支“小火箭”犹如一个个等待放学的小学生一般,冲出束缚,接二连三直冲云霄。现在虽然是早上看不到烟花绽放出的灿烂笑容,但从一声声清脆、嘹亮、高亢的“咚咚”声中,我感受到了它们体内储备的无穷能量,在一瞬间释放,一个个迫不及待地飞翔、绽放,它们的笑容多么美丽璀璨,多么无与伦比!

“鞭炮阵”正热闹着,尽头的“锣鼓阵”也开始了表演。只见鼓手们个个戴着色彩鲜艳的红头巾,在风中飘摇着,手持一对短小结实的木鼓槌,高仰着头,手中的鼓槌上下翻飞,大鼓也系上了光鲜亮丽、喜庆红火的腰带,舒服地趴在一个结实的手推车上,跟着欢快的旋律,伴随着击鼓大爷的节拍,鼓面上下浮动着,好似跳起了“肚皮舞”。鼓的深沉加之锣的响亮,还有场边雷鸣般的掌声作伴,真是好不热闹!

“锣鼓阵”的表演还没结束,“啦啦队”就急不可耐的上场了!他们都身穿亮红色的大衣,身披喜庆的“大红袍”,手里拿着锣或者镗,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迈着轻盈的步伐,“嘡嘡”“咣咣”地边敲着手中的乐器,边对旁边闻声赶来凑热闹的人们说:“乡亲们,今天我们家有喜事,都来吃个喜糖、喜馍!”说着她便开始绕着花车转了起来。这时有人递过来一个盛有喜糖、喜馍的大红瓷盘,瞬间她身边就被围得水泄不通,她一会像天女散花般向空中撒着喜糖,一会儿又抓起一个拳头大小的白膜随手一抛“喜馍啦!”她大声喊着,笑逐颜开,乡亲们更是喜不自胜。

“迎新娘下轿了!”嘹亮的一声喊道。我深知“买卖上门了”。新郎打开车门笑脸盈盈地对我说“该下车了!”“嘿嘿,不行。我使尽全力拽着车门。新郎摇了摇头,高声喊道:“红包伺候!”身旁便有两名大帅哥送来红包:“红包在此,请压轿查看!”我“扑哧”笑出声来,在确认了红包金额后,我将一个红包分给了表哥,然后欢天喜地,蹦蹦跳跳地下了车。“左右护法”就这样被两个红包快快乐乐地“收买”了。

今天的迎亲真热闹啊!我不仅满心欢喜,还体会到了特别的关中民俗风情!

【篇十:这个春节不一样】

早盼晚盼,终于把春节给盼来了,也盼来了弟弟剃头的日子。

你们一定会想:剃头发又怎么啦?在我老家那里,有一个习俗——男孩儿要从小就在后脑勺留一个“小尾巴”,当到了一定岁数的时候,就要把这个“小尾巴″给剃掉。那时候就要在家里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把自己的亲戚全部叫倒家里吃喜酒,吃喜糖,还要让小朋友上台表演呢!

春节到了,小弟弟剃头发的日子也就来了。

当天早上,我六点半就起床了。因为二舅妈要给我和妹妹化妆,梳理头发。当这一切忙完后已经八点了,八点半的时候小弟弟和大舅妈走上了台。只见小弟弟坐在大舅妈腿上,身上披了一个红毯子。前面的头发已经被剃光了,可后面后脑勺有一个“小尾巴”旁边还有一个小盆,是用来把剃下来的头发放在里面,不让舞台上有头发。

这一天人来的很多。不用说都知道,是来看小弟弟剃头发的,在舞台上还有另外四个人,有一位男人,还有三位女人。男人拿了一个小喇叭吹,一个女人拿了一双锣,在台上敲。还有两个女人,一个在敲鼓,一个在调音乐。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到了小弟弟剃头发的时候,只见大舅妈手里拿着一个剃发刀,把小弟弟的“小尾巴”给剃了。忽然,开过来一辆汽车,咦,这不是我妈妈的汽车吗?怎么会有丝带?只见大舅妈抱着小弟弟上了车。那四个人也从台上下来。跟在一车屁股后面。由于好奇,我和小妹妹也跟在车屁股后面。

我们走过了一条街,到了一条小河边。小舅舅和三舅舅手里各拿着一根竹竿。将一个写着喜字的盆里放了一个大红包。在之前,他们在这条河里放了一条金鱼。把盆儿放在水面上。用竹竿把它顶到和中间,又把他顶回到本来的位置。在这时候,盆子到哪里车子就跟到哪里。

我们又原路返回,这时候,妈妈和姥姥已经把饭和菜给做好了,吃完饭后,小妹妹新上台唱了一首歌。这首歌小妹妹已经练了好几个星期了,就是为了这一次上台怕自己唱错歌词。在她那柔和的歌声中。已经让人们如痴如醉。

当她唱完时,所有人才苏醒过来,我在上面表演了三支舞蹈,分别是:花鼓灯、小池和最美的花季。我一下台,小妹妹们就对我说:“马娅雯姐姐你跳的太好啦!特别是那个花鼓灯。你把女孩的调皮给跳了出来。仿佛女孩就在我的面前!”

接着,老爷手里拿着一个篮子,一只手伸进篮子里抓了一大把东西撒了出来,呀!这是我最爱吃的喜糖!所有小孩都到地上捡糖吃。

忙完这一切,早已到了晚上。我洗了洗脚,刷了牙洗了脸,穿上睡衣,看见床倒头就睡,第二天,妈妈对我说,我昨天是打着呼噜睡觉的。我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说:“昨天太累了。”到了今天,想一想那天的事,想道:那是累了点儿但是还是挺快乐的。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