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让温暖走进心灵】
那一天放学,天公不作美,乌云漫漫,雷声滚滚是要下雨的节奏。
在昏暗阴沉中我着急着踩单车回家,快到了十路口前。听到车尾一阵铁器碰撞的声音,回头一瞥,原来是一辆收废品的三轮车,车主一身邋遢还有散发着汗臭味。我赶紧避让,未免心生不快。
三轮车加快了车速,不料,一位六旬老翁从不远的斑马道上缓缓行过,眼看要发生车祸,那车主急忙拐弯刹车。幸好没有撞到老人,但车上的废旧家电倾倒砸下来,把老人压翻在地。
我脑子一片空白,急忙赶去。情况不妙老人身负多伤,血溢不止,车主也疼倒在地。
我搬开老人身上的重物,过了几分钟。老人恢复些许元气他吃力地支撑着身体,试图站起来,我连忙前去搀扶。生怕老人受伤,老人起身后,两步一个娘跄地朝车主那走去。我不知为何,也只好跟紧老人。
老人到了车主面前,我心中却不明一紧,以为会是和电视桥段一样,两人责吵在一起。但接下来的事却让我感动万分。老人弯下腰来伸出手去拉车主起身,沙哑地说:“没事吧?”车主被扶起身,意识到自己撞人了,便瞬间钻出人群跑路了?!我极为震惊,人家受害者好心帮你不领情,反而推脱责任肇事逃逸!
围观的人群也议论纷纷,都说那人是社全人渣。天色愈发灰暗,转眼间就下起了大雨,滴落在事发地上。我便和老人躲在建筑下避雨,等待救护车。
没过一会,等来的不是救护车,却是一辆面包车?但从车上下来的不是别人,正是那“肇事逃逸”的车主!原来他是回去再开了一辆车送老人去医院!
车子顺利得接走老人后,围观人群却对车主一反常态地改口称赞。一场车祸风波就这样有惊无险地结来了。
淅淅沥沥的雨也终于是停了下来,等乌云一散哪,准是个大晴天!
【篇二:地平线读后感】
时间的走廊
“一些人在青年时代是朋友,但有些人不会变老,他们在40年后跟其他人迎面相遇,就再也认不出那些人。另外,他们之间也不可能再有任何接触;他们往往是并排待着,但每个人都在一条不同的时间走廊里。”
莫迪亚诺在《地平线》中构建的时间走廊,让生活在同一个现在的人彼此隔离,却让同处一条走廊的人“交流”,丝毫不受时间流逝的影响。这种超越过去和现在的对立,而创造出的永恒的世界,或许就是作者本人一直追寻的吧。
小说呈现出来的,是模糊而真实的画面,主人公博斯曼斯在寻找他一生中的“暗物质”,而故事场景却又那么真实。时间走廊让博斯曼斯从现时不确定的印记中回忆起40年前的一次偶遇。
男女主人公在不断逃离中短暂相遇,“这种相遇没有未来,如同在夜里的一列火车上”。仿佛结局早已注定,一年的短暂相恋,女主人公最终远去,消逝在地平线上。
忽然想起聂鲁达的诗:“爱是那么短,遗忘是那么长。”40年都已过去,仿佛所有的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但在时间的走廊里,这40年却显得微不足道,只要有这一年的幸福,就足够了。小说结尾处,博斯曼斯又踏上了柏林的道路,去寻找心中她的踪迹。
最终两人是否重逢,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在怀疑时,至少还有一种希望,有一条逃逸线朝地平线逝去”。
时间的走廊连通着未来和地平线。“未来”,这两个字对于处在永久的现时之中的博斯曼斯,是令人心碎而又神秘莫测的。20岁时,它是地平线在我们面前展现的种种许诺和希望,而在小说中,所有人都迷失了方向,失去未来,无法达到这地平线。
但未来是令人向往的,人不可能永远活在过去,希望是追求地平线的唯一源泉。
时间的逝去会带走不安与犹疑,给予未来希望的同时也带来过去幸福的回忆。
40年后,地平线是那遥远而又幸福的过去,是失去的时间。正如博斯曼斯对地平线的怀念,总有一些事物深藏在我们心里,从未改变。这美妙的淡蓝色的逃逸线,在时间的走廊里勾勒出迷人的记忆,也给我们留下一生长久的怀念。
无论我们在时间的走廊里置身何处,始终不变的,是心中的那条地平线。
而我们一直在路上。